醫學影像“智能化”時代,“翼展模式”打造全新醫學影像智慧生態圈

醫學影像“智能化”時代,“翼展模式”打造全新醫學影像智慧生態圈

經歷了八年的積累與沉澱,翼展科技開始將其打造的智慧影像生態通過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完美呈現。與此同時,為醫療影像插上了AI的翅膀。

文|程聰

醫學影像“智能化”時代,“翼展模式”打造全新醫學影像智慧生態圈

曾獲軟銀賽富、北極光創投、經緯中國數千萬美金融資的翼展科技,目前正在尋找基於對戰略性發展提供協同的C輪融資合作伙伴。

醫學影像“智能化”時代,“翼展模式”打造全新醫學影像智慧生態圈

成立於2009年的翼展科技深耘醫療IT領域8年,從早期的醫療影像IT解決方案,到制定中國醫用診斷X射線設備影像連通性標準,翼展瞄準的是醫療影像市場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機會。

翼展科技 大事記

  • 2009年,翼展科技成立,助力醫療信息化改革

  • 2011年,起草制定“醫用診斷X射線影像設備連通性”標準

  • 2013年,佈局互聯網醫療,推出基於互聯網的雲診斷平臺——翼展雲影

  • 2014年,聯合GE 醫療共同發佈iDR,成為其軟件及雲平臺戰略合作

  • 2015年,翼展科技中國影像醫生集團成立

  • 2016年,打造智慧影像生態系統及人工智能影像診斷系統

  • 2017年,區域影像運營管理;建立第三方獨立影像中心

翼展模式——全生態智慧影像解決方案

從研發單機PACS開始,到科室級、全院級、雲PACS,建立基於互聯網的遠程醫學影像診斷平臺和影像醫生集團、打造第三方獨立影像中心,再到接入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研發。翼展科技將目前翼展著力打造的基於智慧影像的全方位服務生態,稱之為:“翼展模式”。

相關負責人介紹,“翼展模式”將以打造智慧影像全生態體系為核心,提供影像科室共建、影像設備租賃、醫學影像信息化建設、影像醫生集團診斷諮詢、實時遠程精準診斷、數字膠片、第三方獨立影像中心、人工智能影像診斷等全方位的綜合服務。

醫學影像“智能化”時代,“翼展模式”打造全新醫學影像智慧生態圈

翼展模式

將傳統的醫療影像孤島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連通,優化資源配置。並將設備和醫生,進行有效的快速連接,從根本上解決影像診斷的痛點,提高準確率及診斷速度。同時進行線上線下的生態佈局,持續進行基於醫療影像的人工智能研發,使未來的人工智能產品嵌入到設備及診斷服務中。“我們開發的任何產品都可以無縫連接到無論是硬件設備還是軟件設備,這是翼展科技核心的先發優勢。”

目前翼展已接入上萬臺設備及千家醫院,平臺上有12萬醫生使用,取得十餘個省市第三方獨立影像中心牌照,已經陸續開始營業。

AI風口下的醫療影像

談及人工智能+醫療的結合方式及突破口,多位業內人士認為,“AI+醫學影像”最有可能率先實現商業化。這一觀點同樣得到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的認同。他曾發表關於人工智能的演講,提出“很多產業將被人工智能顛覆”,對醫學影像領域應用的判讀便是其中之一。

在5月火石主辦的“醫學影像行業圖譜發佈暨2017專題創投峰會”中,翼展表示下一代的商業顛覆就是由人工智能深入到每個產業裡帶來的商業機會,帶來生產力的革命性創新。

翼展在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和合作夥伴資源後,自然而然也邁入到了人工智能的研發當中。在翼展CTO邊海鋒看來,醫療資源分佈不均、醫生短缺、誤診率高,都是目前醫療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恰好能夠提供完美的解決方案。從醫療影像細分領域來說,無論是人工智能讓儀器設備更智能,還是作為醫生輔助診斷的幫手,甚至是學習的手段,都將極具益處。而基於龐大的影像診斷基數,人工智能的發展將使得更多的人從中受惠。“在醫療影像這個細分領域,我們認為從互聯互通到智能輔助診斷的時代已經到來了,為此我們實踐著並期盼著。”邊海鋒說。

醫學影像“智能化”時代,“翼展模式”打造全新醫學影像智慧生態圈

日前,翼展與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學習系主任邢波博士創立的PETUUM展開合作(人工智能算法),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助推醫療影像人工智能相關研發推進及應用落地。翼展以多年的醫學影像生態運營為基礎,結合 PETUUM 強大的技術算法創新能力,或許能讓行業大數據更快實現質的飛躍。

除此之外,翼展人工智能研發成果還包括超聲BP神經勾勒、肺結節自動標註、頸動脈狹窄等。

商業化落地

翼展相關負責人介紹,醫學影像人工智能單獨產品的商業化目前在市場上還沒有看的比較清晰的可盈利的商業模式。與此同時,“數據標準化、非結構化數據轉化”也為“AI+醫學影像”的商業化落地設置了障礙:

AI在醫學影像應用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圖像識別,將影像進行分析,獲取有意義的信息;二是深度學習,通過大量的影像數據和診斷數據,不斷對神經元網絡進行深度學習訓練,促使其掌握診斷能力。雖然中國的醫療數據量龐大,但IDC Digital的一項預測卻顯示,80%的數據屬於非結構化數據,亦即報告+影像。非結構化數據轉化迫在眉睫。

這也恰恰體現翼展模式提供的生態服務模式的優點,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翼展模式”的服務能力,落地快,從而解決了單一商業模式的問題。

至於未來的商業變現模式,翼展的設計比較明確:通過打造圍繞醫學影像智慧生態的“翼展模式”,實現適合中國國情的智慧影像的生態服務,助力中國醫療改革的高效推進。目前的規劃就是將翼展模式快速推進到全國。

2017年翼展科技目標是人工智能相關產品的研發以及打造10家第三方獨立影像中心

第三方醫學影像市場仍處於起步探索階段。而隨著分級診療的繼續深化、互聯網醫療迅速的發展,第三方醫學影像服務將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截止目前,翼展與全國1500多家各級醫院和診所實現合作,建立了龐大的服務系統及網絡,項目分佈於北京、陝西、甘肅、山西、四川、西藏、內蒙古、黑龍江、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份和直轄市。隨著新一輪醫療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翼展計劃於2017年底在中國開設10家中國獨立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藉助政策紅利快速佈局終端覆蓋。

翼展相關負責人告訴火石創造,“科技的發展應該讓人人都能從中受益。”翼展的智慧影像不是為了一部分人,或者大多數人,而是為了每一個人。”翼展已經做好了全面佈局,準備迎接新的機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