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麼為敲鐘夢曾力拒美團收購,兩家巨頭終極PK誰能笑到最後

外賣市場最終成為餓了麼與美團的終極對決。回溯張旭豪與王興的血拼之路,兩人的底牌和路數似乎已無祕密可言。在即將打響的消耗戰中,更令人關注的或許還是誰才能笑到最後。

餓了麼為敲鐘夢曾力拒美團收購,兩家巨頭終極PK誰能笑到最後

文丨AI財經社 鄭亞紅

編丨祝同

連商業計劃書都沒寫過

餓了麼的張旭豪,32歲,白羊座攻勢陡峭,剛過而立之年,少年之態逐漸渾圓。美團的王興,38歲,天馬行空的水瓶座,邊界初顯,馬上步入保溫杯泡枸杞的年紀。

2008年,在上海交大讀研究生張旭豪,躺在宿舍的床上,照著外賣單打電話訂餐時,萌生了創業的想法。彼時,O2O的概念還未被談起,風口內一片平靜,上海交大校園裡的外賣創業尚都處於小打小鬧的階段。

靠著十幾萬的啟動資金,張旭豪和康嘉印了一萬冊廣告在校園內發放,購置十幾輛電瓶車做配送。2008年的冬天,湖南的一場雪,死了幾個人。上海也下了薄薄的雪雨,天氣陰冷,沒人願意做送餐的工作。張旭豪和康嘉騎著電動車做配送員,一冬天腳上長了凍瘡。

這一年,王興的海內網上線不久,這也是王興本人的第三個社交網站。與之前的校內網和飯否網相比,海內網的知名度相對低一些,功能上與校內網相似,用王興的話說,海內網的用戶更高端。

那時,王興在業內已經小有名氣,是一個回國五年的連續創業者。而還在讀研的張旭豪還騎著電動車在校園裡送餐,渾身上下看不出985高校碩士的影子。

隨著兩名技術人員的加入,餓了麼憑藉Napos技術創新彎道處超車,壟斷上交大,在上海的校園裡殺了出來,2009年上線了訂餐網站。

餓了麼為敲鐘夢曾力拒美團收購,兩家巨頭終極PK誰能笑到最後

張旭豪 圖片源於網絡

2010年王興創辦美團網,陷入轟轟烈烈的千團大戰。團購網站的混戰集中凸顯了互聯網創業的殘酷和不確定,為往後的互聯網爭奪戰鋪下最原始的硝煙味道。比如,一家拿過億級風險投資的網站,員工數千人,投資方一撤離,說死就死,屍骨無存,只留下媒體的一堆報道。

2010年年底,王興拿到了紅杉資本千萬美元級別的融資,卻依然掙扎著求生。

2011年下半年資本寒冬突至,不少的團購網站IPO衝刺失利,而美團也選擇收縮規模,沒有進入任何一個新城市。王興更像個旁觀者,看清了美團存在的問題,在這年年底補上了線下這塊短板,為2012年的彎道超車做好了準備。

這一年的張旭豪也很糾結。雖然這個時候他們的商業模式已經清晰,但投資人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信心,他不得不要花時間去向投資人證明他的能力。但在投資人找上門之前,他連商業計劃書都沒有寫過。

張旭豪的野心不小,他的目標是未來海外上市,從“頂層設計”上出發,他更偏向於找一家美元的基金。最終,他選擇了金沙江創投。2011年,獨角獸捕手朱嘯虎拿出了100萬美元投資餓了麼。這個大學生創業公司開始向外複製自己的商業模式,擴大版圖。

“他們還有敲鐘的夢想”

此後三年裡,移動互聯網方興未艾,改變人類生活的技術還沒全面到來,燒錢和補貼也未進入賽程表。

2013年,阿里強勢推出淘點點,意欲分刮外賣市場的一匙湯。但雷聲大雨點小,毫不走心的滲透率沒有影響到張旭豪。但巨頭下場,為高潮即將到來埋下伏筆。

這一時期,大浪還沒掀起來,淘沙之前,張旭豪極具破壞力的領導力和狠辣還藏在圓框眼鏡後面。

那時,餓了麼對外宣佈進入12個城市,擁有員工200人。而當時的美團,經歷一番浴血奮戰後,已經將旗幟插在了200個城市的領地上,擁有超過5000名員工,交易額超過160億,且在2013年年底首度實現盈利。

象牙塔裡的青年人與頗為老道的連續創業者,很快便狹路相逢了。王興早已注意到這個後來居上的潛在對手。那個時候,美團正在鍛造一根狼牙棒,繼線上電影和酒店業務之後,美團把狩獵的鐵棒轉向了外賣市場。

餓了麼為敲鐘夢曾力拒美團收購,兩家巨頭終極PK誰能笑到最後

王興 圖片源於網絡

千團大戰後,藉助團購這一入口,王興的野心是在一個個垂直領域發力,搶佔巨頭的領地和入場券。王興將美團的發展方向定在了“T字型戰略”,在團購這一“橫”之下,出現酒店、電影、外賣、KTV、麗人、母嬰、保潔等十餘項垂直品類。

正是在這一時期,美團正面圍剿餓了麼,美團要做外賣的消息時不時傳來。

2013年7月,美團的副總裁王慧文去上海見了張旭豪和康嘉,談到了收購的事宜。張旭豪拒絕得很乾脆,“他們還是有敲鐘夢想。”王慧文笑著說。

張旭豪雖表現得強勢,但仍心有餘悸。他親眼目睹了那場互聯網團購網站的血光之災,見識到了王興的強悍,以及美團地推團隊的驍勇。一路樹敵,野心勃勃的王興和美團,讓張旭豪有所忌憚。

哪怕是這場仗不可避免,也要保證彈藥充足。2013年11月,餓了麼宣佈獲得2500萬美元的C輪融資,紅杉資本領投,前兩輪的投資方金沙江和經緯跟投。年底,張旭豪在一席的分享裡說,“我們一直以來的競爭對手就是電話訂餐的習慣。”

2013年年底,各大團購網站或死、或被收購、或苟延殘喘,美團守得雲開,佔據團購市場大壁江山,實現盈利。同樣是在11月,美團網旗下的網上訂餐平臺美團外賣正式上線。

兩人的創業過程均非一路坦途,而真正的肉搏和腥風血雨,這時才算拉開了序幕。

死磕到底

與野蠻圈地,拓寬邊界的王興不同,張旭豪及其團隊決意深耕餐飲與外業,走垂直專業化的路線,聲稱要做餐飲界的淘寶和天貓。

餓了麼的步調緊隨美團,地推和補貼跟進一樣不落,要跟美團死磕到底。曾接受《財經天下》週刊採訪時,餓了麼自營團隊李立勳回憶說:“當時我們做了那麼多年,我們認為三、四線城市沒有量,但當時聽說美團有計劃要覆蓋時,Mark(張旭豪英文名)就說覆蓋,跟著打,不能給它一點機會。”

餓了麼的擴張速度進入瘋狂期,2013年年底到2014年年底,一年間,員工數量由200人到4000餘人,進駐城市從12個到200多個。

這一槍打響之後,衝鋒的士兵已經無回頭的餘地。高速之下,除了商業上的進攻,張旭豪的蠻霸的性格在管理團隊之時展露無遺。他擅長將壓力傳達給員工,開會時說話帶著一股蠻力和匪氣,他說業務部門比較賤,要用鞭子抽;給方案時,直接說把傻子清理掉就能解決問題。

餓了麼為敲鐘夢曾力拒美團收購,兩家巨頭終極PK誰能笑到最後

餓了麼送餐員 @視覺中國

據媒體報道,每次張旭豪與城市經理視頻會議之時,在瞭解了基本情況之後,張旭豪都會突然拍著桌子咆哮“市場份額才是第一!不要管成本!只要市場份額!”

一番激進的地推和圈城運動過後,餓了麼與美團已經徹底成為外賣市場的兩大梟雄。截至2016年10月,餓了麼入駐全國1000多個城市,平臺用戶量超過8000萬人,相當於每18箇中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餓了麼的外賣服務。

根據今年7月第三方數據機構Trustdata發佈數據顯示,在商家用戶日活規模層面,美團外賣商家版DAU在2017年春節後加速增長,大幅領先餓了麼及百度外賣,甚至幾乎達到餓了麼的兩倍。

從商家情況來看,以兩家總體佔有餐飲商戶數量為100%計算,美團外賣獨自佔有的餐飲商家數量百分比為55.6%,兩家重合佔據的商戶數量百分比為25.8%,而餓了麼獨享18.6%,美團外賣的商戶數量明顯更勝一籌。

180億美金估值的美團是餓了麼體量的5倍有餘。但轉折已經發生在三天前,落隊的百度外賣被餓了麼收入囊中,最終仍然是美團與餓了麼的對決。

誰能笑到最後

百度外賣被收購之前,第一個轉折發生在2015年。

大眾點評與美團合併,美團老股東阿里出走。2016年4月和2017年6月,阿里攜螞蟻金服先後兩次投資餓了麼,金額超過22億美元,將餓了麼的彈藥箱填滿,對戰意圖一觸即發。

王興喜愛爬山和讀書,他早已意識到巨頭們的夾擊。但這個時代的創業者想要衝出擂臺的圍繩,異常艱難。BAT生長出的觸角已經逐漸將互聯網產業捆牢,人工智能、共享經濟、文創項目,每一個風光的獨角獸公司背後都站著一個大佬,眼鏡閃著寒光。

有關數據標明,過去5年裡,BAT對外投資總額超過7000億元,上演一場場權利的遊戲,撐起了TMT領域的半壁江山。創業公司過去找VC,現在找BAT。

餓了麼為敲鐘夢曾力拒美團收購,兩家巨頭終極PK誰能笑到最後

某小區門口的美團外賣送餐車 @視覺中國

但這也意味著,在這場拉鋸戰中,創業公司們的話語權被逐漸稀釋。王興一心想要自立門戶,最終投入騰訊的懷抱。然而,美團如今的位置尤為性感,王興終究沒有逃出阿里的陰影,種子選手餓了麼正面挑戰美團。

美團經歷七年之癢後,王興的邊界逐漸清晰,2016年後王興鮮少提及T字戰略。今年1月,王興以內部信的形式,宣佈餐飲、酒旅、綜合(餐飲之外的本地生活服務)三駕馬車形成。王興說“美團有機會成為A、T一個量級的公司,因為我們創造的價值足夠多,餐飲、旅遊、到店綜合品類每個領域都可以值幾百億美元。但需要的時間不短,至少五到十年吧。”

而張旭豪則在王興嗆聲阿里後,懟了王興“格局高的人不應該那樣談論自己的股東”。

在這場搏擊中,很難說美團和餓了麼誰能笑到最後。暫時的力量懸殊,在資本和巨頭的加持下,一招KO的賽事充滿變動。還記得幾年前,王興曾以馬化騰的一句話來自省,“可能巨人倒下的時候身體還是溫暖的。”

【想看更多,請移步“AI財經社(ID:aicjnews)”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