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最後的倔強 意大利制式栓動步槍小史

維托裡奧·伊曼紐二世統一了亞平寧半島,南歐的矮個子們終於迎來了和平,意大利軍隊這時候百廢待興,急需統一武器裝備,於是乎維特里M1870步槍就帶著濃濃的意呆利風格和氣質出現在了1870年

羅馬帝國最後的倔強 意大利制式栓動步槍小史

看到沒,光潔的槍身,圓潤的護木,豐滿的槍托,線條流暢明快,俏皮中帶著一絲弗洛倫薩的藝術氣息。(廚子:這個給我燒火都不要)

而與維特里步槍配套使用的子彈是10.4 x47R ,一款稍微弱小一點但也還算中規中矩的黑火藥彈

羅馬帝國最後的倔強 意大利制式栓動步槍小史

(講道理比漢斯的11毫米毛瑟和腐佬的。577/.450好看多了)

然而,這把槍的操作就顯得有點點小另類了,維特里步槍配一個四髮夾子,乍一看像11毫米曼麗夏漏夾的,同一時期的步槍彈夾都是五發,唯獨這家短斤少兩。這還是小奇葩,請注意夾子上的小繩子

羅馬帝國最後的倔強 意大利制式栓動步槍小史

當彈夾被壓進槍後,射手再拽住這條繩子把彈夾拉出來。(M1888委員會:???)(一戶口本的曼麗夏:???)這還不算完,作為旋拉栓步槍,它的閉鎖凸榫是在槍機後方的一個單獨旋轉的節套上,而槍機本體是不轉的…

當然,作為黑火藥步槍,在發射藥的無煙藥替換黑火藥浪潮中,維特里弱雞很快就落伍了,被卡爾卡諾搶了飯碗(雖然後來維特利也有用6.5mm卡爾卡諾彈的版本)。這把槍也就是在一戰的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亞殖民地戰爭中打趴了幾次土著黑蜀黍的衝鋒,還要想高光時刻的話,估計也就由意大利捐贈給小布爾喬亞白匪和布爾什維克悍匪幹架,並……被排隊槍斃。

說完了去維特里下面來說說卡布(er)奇(ka)諾步槍

因為意麵們覺得維特里步槍不夠用了,他們的首席技師薩爾瓦多·卡爾卡諾在都林軍兵工廠於1890年設計並研發處理M91卡爾卡諾步槍

羅馬帝國最後的倔強 意大利制式栓動步槍小史

意呆利人由於普遍短♂小,所以他們在十九世紀末設計的無煙藥子彈也是偏小號的6.5x52mm卡爾卡諾彈。

羅馬帝國最後的倔強 意大利制式栓動步槍小史

圖為6.5mm卡爾卡諾和7.92毛瑟彈對比。(狗子最近紅血狀態,有沒有狗粉來點小藥的?)

卡爾卡諾步槍供彈器具是六發漏夾,(沒錯,羅馬帝國傳人就是倔強)

羅馬帝國最後的倔強 意大利制式栓動步槍小史

這把槍設計還算合理,精準度也還行,於是乎擅長投機倒把意呆利人拿著這把燒火棍兩次世界大戰都反了水。所以卡爾卡諾步槍應該是二五仔的標配吧。因為生產量大,裝備廣泛所以當時北歐突尼斯敘利亞等國際國內衝突,正規軍和反政府武裝都會用卡爾卡諾相互信仰射擊。

羅馬帝國最後的倔強 意大利制式栓動步槍小史

在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爭中,意大利人感覺6.5卡爾卡諾子彈彈道無論遠近彈道表現都不讓人滿意,子彈殺傷力也嫌不足(約翰·肯尼迪肯定不這麼想),於是在1938年他們把6.5毫米子彈擴口成7.35毫米(7.35毫米口徑子彈世界獨此一家,這可能是羅馬人最後的倔強吧)希望增強殺傷力

羅馬帝國最後的倔強 意大利制式栓動步槍小史

圖上中間6.5卡爾卡諾,右7.35卡爾卡諾

7.35卡爾卡諾彈頭設計應該是參照了腐佬的.303 british MK7的設計,彈頭前部是比較輕的鋁而後部是鉛,這種重心靠後的設計可以在擊中目標時失穩翻滾,藉此來增加殺傷力。然而這批子彈和改進後的M1938卡爾卡諾步槍因為戰事吃緊沒有大量生產代替M91,於是到了1940年所有7.35毫米口徑又都被改回了6.5mm.直到二戰結束意大利不戰而降,這批槍也就慢慢推出現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