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認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是無法教授的。而英國畫家喬舒亞·雷諾茲則認為,凡事都需要目標明確的勞動,否則終將一事無成。

達爾文的表兄高爾頓通過考察家族血統得出,似乎“傑出”是流淌在血液中的。這就像是在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那麼智力的高低,是否是天生的,後天無法改變的呢?智商高的人,真是先天遺傳,不會被後天環境改變嗎?

研究員們做了一項研究:調查了750對美國雙胞胎,分別在他們十個月和兩歲時做了心理測試。實驗表明,10個月大的幼兒,不論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如何,家庭環境是最關鍵的。等到兩歲,教育上的的差異也變大時,對於貧困家庭的兒童,家庭環境的影響最重要,遺傳學對他們的認知能力沒有太大的作用;而對於富裕家庭的兒童,遺傳上的影響要更大些。

書評:智商的高低,會限制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嗎?

如果簡單的把兒童分為兩類,就會發現他們受基因和環境的影響程度不同:

一類是蒲公英兒童:在任何環境中都能生存並茁壯成長,就像蒲公英,不論土壤、陽光條件如何,不管天氣是乾旱還是溼潤,它都能生根發芽。

一類是蘭花兒童:生存和發展嚴重依賴環境,就像蘭花,受到良好支持和培育,就會開出美麗的花朵;如果被忽視了,就會迅速枯萎。

對於蘭花兒童,早期的干預並讓他的基因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是非常關鍵的。

智力測試之父——法國著名認知心理學家比奈,在經過大量的實驗,得出了一份可以測量兒童智力的表格。比奈的初衷是為了分清現階段兒童的智力程度,更好的干預並幫助他們逐步發展智力。

然而比奈的智力測試,起初卻沒有用在幫助兒童成長上,而被用到了篩選智力孱弱的人群上。美國曾有約6萬人被強制實施絕育手術,而在德國,這一數字更龐大;絕育的原因就是智力缺陷,與倡導優生優育的政策不符。

這就像英國作家阿道司·赫胥黎的小說《美麗新世界》中的情景,嬰兒們在出生後,逐個篩選,按照智力的高低,分別放入不同顏色的管子裡,接受不同的命運安排。

雖然小說中的社會並沒有成真,我們甚至會對智力孱弱的兒童給予特殊幫助,但是因為智力測試給人貼標籤的做法,仍然是一種歧視。

斯科特·考夫曼的人生,就從一張智力測試表開始,因為生病導致的聽力障礙,斯科特無法通過智力測試,被貼上了“學習障礙”的標籤,進入了特殊教育學校,被迫放棄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機會。

如今,斯科特·考夫曼順利在卡耐基梅隆大學讀完本科,在耶魯大學讀完博士,成為美國知名的認知心理學專家,他的研究,就是關於“智力”的問題。

斯科特·考夫曼出版了《絕非天賦:智商、刻意練習與創造力的真相》這本書,來告訴我們一個真相:人類的智力是千差萬別的,也是持續成長的,智商測試只能測出一個人當時的水平,並不能預測這個人的未來發展潛力。

在書中,他提出問題:一個人的成就,是天生就擁有的,還是通過後天培養的,是智商超群,還是刻意練習的結果?

書評:智商的高低,會限制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嗎?

一、基因或環境,對兒童智商的影響

研究人員從雙生子研究中發現:不在一起生活的雙胞胎和三胞胎的智商差異,大約有70%與遺傳變異相關。

由於我們的心理特徵反映的是大腦的物理結構,而我們的基因有助於這些物理結構的形成,所以完全不受DNA影響的心理特徵不太可能存在。

但是,人們對遺傳的意義總是發生誤解。

誤解一:許多人認為遺傳的就是不變的。(錯)

所有的心理特質都是可遺傳的,但並不是說明這種特質是一成不變或無法發展的。幾乎所有的特質都受到基因的很大影響,同時也受到環境的很大影響。

比如,愛看電視這個特質也是可遺傳的,但不會有人認為這是無法改變的。

誤解二:基因或環境對兒童的影響是獨立的。(錯)

雙生子如果被不同的家庭領養,智力發展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在教育環境良好的家庭中生活的兒童,平均智商比其他未被收養的、或家庭環境較差的兄弟姐妹,提高了12-18分。

基因和環境,相互影響著,積累著,增加了對兒童的改變和成長。所有的人都在積極地接受環境的改變,做出各種影響自身發展的選擇,基因也會影響這些選擇。

基因通過控制我們參與世界的傾向,間接地影響我們特質的發展。有些小孩會被音樂吸引,有些小孩會被數學吸引,因為做這些事很開心,他們就會花很多的時間練習這種技能;伴隨著大量練習,他們的這種技能也會迅速提升,也因此成為他們特有的品質。

教育學上有句話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如果評判一個學生的成功與才能,不是按照同一張智力表上的統一標準,或一張考卷上的分數,來決的定,那麼確實如此。

擅長音樂和擅長數學的孩子,智力測試的結果是不同的,在音樂測試中,擅長數學的孩子可能得分很低,在數學測試中,擅長音樂的孩子可能得分很低。究竟哪一種測試,才能代表他們的才能呢?

二、家庭教育在兒童特質發展過程中對孩子的影響。

造成青少年個性的差異上,同齡人的影響比父母更大。雙生子的成長環境幾乎不會影響他們成年後在智力和個性上的差異,遺傳因素影響會更大。

父母的重要性並不在於給子女良好的基因表現,而在於,通過培養孩子積極有益的興趣,疏導孩子將破壞性傾向轉化為積極的能量,從而對他們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這就好比,讓魚兒生活在乾淨的水裡,比遺傳給他的基因,更能讓魚兒健康成長。良好的家庭養育環境是兒童茁壯成長的必要條件。

斯科特提供了一張表,可以測試家庭提供給兒童的智力刺激以及支持的質量和數量。採用這份表格的各項研究表明,不同的社會階層在這些指標上呈現明顯的差異,而由這些差異導致的智商分差高達9個點。

其中的一些指標包括:

1、父母與孩子交談的多少。

2、能否接觸到書籍、雜誌、報紙和計算機。

3、父母為孩子朗讀的頻率。

4、父母帶孩子外出(比如去博物館)的次數。

5、家庭的溫暖和友好程度。

由父母全職撫養長大的孩子,在3歲時刻聽到或讀到越3000個單詞,他們的詞彙量也更豐富;由工薪階層父母養育的孩子,3歲時聽到的單詞大約2000個,而無業的母親撫養的子女在3歲時只能聽到1000個單詞左右。

這就造成兒童在智力測試表現中有著很大的差異。

另外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存在顯著的區別,相對責罵而言,受到鼓勵的孩子,也會有更好的智力測試表現。

一個孩子如果從一開始就能進行良好的閱讀,或者所處環境便於他積累大量詞彙,那麼他便能讀得更多,學得更多,同時能夠與善於閱讀的同伴交朋友,他會要求讀更多的書,也能得到更多的書籍,並且最終擁有更高超的閱讀能力。

相反,詞彙量低的孩子閱讀速度就會很慢,從閱讀中獲得的樂趣也會少很多,促使他閱讀的動機也會沒有那麼強烈,也不能建立一個有豐富閱讀機會的成長環境。

這樣的結果,逐步累積,兩個孩子的智力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三、傑出的本質是什麼

那麼,智商測試到底是什麼呢?

斯科特·考夫曼說:“智商測試只是對一種特質的簡單評估,並不能由此判定一個人的過去和將來的潛力,其作用只不過是在對個體成長進行外在干預時提供參考。每個人都有無數的機會來展示他們在智力方面的能力,一個單一的測驗分數對個體取得人生成功的概率沒有任何影響。”

話雖如此,但在實際生活中,許多測驗表面看是在評估多元化的技能,實質還是換湯不換藥的智商測試,不管它們換什麼樣的名稱:學業成績、美國學術能力評估(SAT)、美國高等院校入學考試(ACT)、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E)、美國法學院入學考試(LSAT)等等。

如果一個兒童僅僅因為在一項測試中得了低分,就被剝奪了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機會,他該自暴自棄嗎?

學習障礙是具有發展性特徵的,智商測試的本質是為了瞭解兒童,如果能夠恰當的對分數進行解讀,可以幫助兒童發掘出他最大的潛力。

比如斯科特·考夫曼,曾經是一個讀了三年三年級的“學習障礙”者,經過學習,展示了他的音樂天賦,得到去名校進修的機會,最終從耶魯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學位畢業,成為一名認知心理學家。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能閱讀莎士比亞,因此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擁有完全成形的特質。才能並非與生俱來。

可是,確實有天才存在哦!怎麼解釋?

如果孩子得到了適當的鼓勵,發揮出他們在特別興趣的領域裡的特長,來追求更高的學術目標和社會目標,那麼沒有什麼會擋住他們和成功之間。

研究人員在對天才兒童的心智做了大量實驗後,發現這些孩子的智商差別也很大,從108-147,這說明天才和智商的高低沒有必然的聯繫。

但天才兒童有著驚人的共同點,他們的工作記憶得分都超過了最高標準,超過了99%的普通人。在他們感興趣的領域,他們沉浸其中,注意力就像激光射線樣集中起來,進入心理學上的“心流”狀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充滿激情、自信驕傲、心情愉悅,時間的流逝不再被注意到。

在對天才兒童及其家人進行了細緻走訪後,研究人員發現,天才兒童現象是各種因素幸運組合的結果,包括:與天才兒童的性格氣質、興趣愛好極為匹配的知識領域,在所在地獲取某一領域知識的可能,健康的社會或情感發展,家庭因素包括出生順序和性別,教育和職業準備,文化支持,領域內成就的認可,可以獲得的培訓資源,家庭成員的物質支持,父母至少一方為天才兒童的發展所做的完全徹底的奉獻,有利於天才兒童發展的家庭傳統,以及歷史力量、事件和趨勢等。

在天才兒童身上,我們看到了自然、傳統和文化三種力量極為成功的一次合作。

很多患有自閉症的天才兒童,就像是被上帝挑選的寵兒,從小具備某種專業的潛力,他們的特殊能力,讓他們自然而然地變得很適合從事某一行業的工作。

而智商測試,就能幫助他們找到潛力在哪裡,從而開放他們的特殊能力。

如果說,天才兒童是上帝隨機組合中的勝者,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刪除錯誤的組合,保留每一個人多方面發展的機會,並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

認可並珍視每一種心智,不去貶低他人的價值。智力不是一個零和遊戲,僅僅因為這個人按照社會所設定的標準來看是有才能的,就意味著那個沒有才能的人無法發展他智力的巨大潛力。通往成功的路,不是獨木橋。

書評:智商的高低,會限制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嗎?

我們每一個人,不論揹負著什麼樣的標籤,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在一種文化中被看作巨大優勢的東西,也許在另一種文化裡一文不值。有些人足夠幸運,他們出生的環境支持並高度重視他們的優勢。然而有些人卻不得不去改變周遭環境,以展示他們的優勢所擁有的價值。

在《絕非天賦:智商、刻意練習與創造力的真相》這本書中,斯科特·考夫曼把他自己的經歷當做一個故事講給讀者聽,同時他也把自己對於人類智力的研究成果展示出來。

沒有人擁有完全相同的基因,也沒有人擁有完全相同的經歷,如果基因決定了我們的起點,那麼獨特的經歷就會指引我們走向終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