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寶華 光華銳評


傳承創新,亞洲智慧啟迪世界前行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重磅推出的三集紀錄片《亞洲 文明之光》於今晚八點檔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第二集《傳承創新》。

亞洲擁有世界上最多元的文化體系,伴隨著文明發展的潮起潮落,亞洲在積極構建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歷程中,致力於共同建設一個和平安寧、共同發展、合作共贏、開放融通、美麗清潔的亞洲。只有亞洲文化與傳統復興,亞洲文明才有可能締造更豐盛的現代文明。

節目中,從世界文化遺產之間的交流對話到歷史文化名人的精神匯聚,從奧運精神的傳承發展到動漫電影藝術的創新,從巴迪克布料到波斯地毯,讓我們感受到了亞洲文明的多元與共生。


傳承創新,亞洲智慧啟迪世界前行



強化情感認同

亞洲文明的歷史,就是延綿數千年交流互鑑的歷史

習近平主席曾經指出,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說過:“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要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鑑中共同發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樑、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傳承創新,亞洲智慧啟迪世界前行



作為首次梳理與講述亞洲文明的紀錄片力作,全片旁徵博引、深入淺出,用大量極具代表性的文明印記,展示亞洲文明是如何在交流互鑑中一路繁榮和發展起來的。這其中包括中華文明和亞洲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鑑、亞洲各國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鑑,以及亞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鑑,有力傳遞了“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理念。


傳承創新,亞洲智慧啟迪世界前行



自青金石之路開始,絲綢之路、香料之路、茶葉之路、瓷器之路,皮毛之路先後形成,聯通亞洲,也銷往世界。豐富的物產和發達的貿易,間接促成了古代亞洲各文明之間的交流與對話。

長達2000多年的時光裡,貫通亞洲之間、亞洲與世界之間的絲綢之路,跨越了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跨越了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信眾的彙集地,跨越了不同國度和膚色人民的聚居地,宛若一條人類文明交融溝通的大動脈,駝鈴、馬蹄和桅杆推動著人類的進步,給世界以無限的機遇和希望。


傳承創新,亞洲智慧啟迪世界前行



中國的絲綢和伊朗的工藝,成就了波斯絲毯的精美絕倫;伊朗的蘇麻離青和中國的瓷土,燒製出典雅秀美的青花瓷器;古沉船中保存千年的瓷器,有著濃郁的中亞和西亞最流經典的造型;正是在持續不斷的交往中,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養蠶術開始了改變世界的旅程……

在用歷史廣角對亞洲文明進行系統梳理的同時,《亞洲 文明之光》將重點展示多個亞洲人民耳熟能詳的多元文化融合而生的“碩果”。

作為人類最具生命力的文學作品之一,《一千零一夜》吸收了來自波斯、印度、阿拔斯王朝、麥力克王朝以及希臘、羅馬、中國等地的民間故事。這朵在阿拉伯文化的沃土上孕育出的世界文學之花,至今依然是文學和藝術創造的靈感源泉。

古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敦煌,讓中華文化、古印度文化、西亞及中亞的文化在此匯聚,成就了獨具魅力的敦煌文化。自他鄉而來的飛天,成為中華文明中永恆飄逸的一縷倩影,更詮釋著屬於亞洲人民共同的浪漫想象力。


傳承創新,亞洲智慧啟迪世界前行



滄海桑田,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留給今天世界更多的是啟迪與思考——每一個文明都是獨特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與珍惜,文明之間只有平等相待,互學互鑑,便能迸發出相互交融、交相輝映、你追我趕的生機盎然。


撰稿:光華銳評特約評論員 寶華

排版:健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