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藥業利潤增長停滯 緣何進軍工業大麻?

《投資者網》羅永

亞太藥業原從事化學制劑業務,主要產品有抗生素類藥品和非抗生素類藥品兩大類。2015年12月,亞太藥業完成對上海新高峰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新高峰”)的收購,開啟醫藥生產製造和醫藥研發外包(CRO)兩翼發展的模式。

亞太藥業利潤增長停滯 緣何進軍工業大麻?

2018 年度,亞太藥業實現營業收入為13.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94%。其中,醫藥製造業務收入 6.2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89%;CRO 服務業務收入6.8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9.72%;其他業務收入 219.66 萬元。

然而,近兩年間,亞太藥業的利潤增速幾乎停滯, 2018年公司的歸母淨利潤為2.08億元,同比增長2.79%,遠低於20.94%的營業收入增速。

亞太藥業利潤增長停滯 緣何進軍工業大麻?

年報發佈後,深交所關注到亞太藥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變化與營業收入變動趨勢不一致,各季度間現金流量差異較大。2018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 0.37 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 71.08%,各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0.44 億元、0.8 億元、-0.29 億元、0.29 億元。

亞太藥業利潤增長停滯 緣何進軍工業大麻?

對此,公司在回函中表示,主要系受原材料市場價格上漲的影響,為保證原料藥的及時供貨,公司及時對供應商付款所致。同時,CRO 服務業務的應收賬款未到收款期、加大市場和學術推廣等銷售活動的投入也導致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一定程度的下降。各季度間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差異較大的原因主要系各季度銷售回款、採購備貨和支付供應商勞務款的變化所致,與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相符,具備合理性。

主業競爭力不足

事實上,從外部環境的情況看,亞太藥業的增收難增利並非特殊情況。2018年我國醫藥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維持低位,利潤增速大幅下滑。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我國醫藥製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986.30億元,同比增長12.60%,較上年同期增速上升了0.1個百分點;利潤總額3094.20億元,同比增長9.50%,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了8.3個百分點。隨著帶量採購等政策的落地及全國推廣,行業內企業承受的經營壓力依舊不小。

亞太藥業利潤增長停滯 緣何進軍工業大麻?

分產品看,化學制劑業務中的抗生素類藥品和非抗生素類藥品以及CRO業務佔據絕對份額,其中,合併上海新高峰以來,CRO業務佔亞太藥業營收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

亞太藥業利潤增長停滯 緣何進軍工業大麻?

《投資者網》翻閱公開資料瞭解到,截至 2018 年末,亞太藥業共有 100個製劑類藥品批准文號。目前在產的抗生素類藥品主要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分散片、注射用頭孢美唑鈉、注射用頭孢孟多酯鈉、阿奇黴素分散片、注射用阿奇黴素和羅紅黴素膠囊等 52 個藥品批准文號;非抗生素類藥品主要包括消化系統藥、抗病毒藥、心血管藥、解熱鎮痛藥等 48 個藥品批准文號。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製劑產品所處市場競爭激烈,生產廠商較多,且大部分產品屬於完全競爭型品種。從規模上看,公司的製劑業務收入在同業可比公司中並不算高。特別是,近年來,原材料採購單價整體有所上升。在公司年報中,製劑業務的成本上漲幅度明顯高於營業收入的增幅,其中,2018年毛利率最高的非抗製劑業務成本同比增長105.06%,遠高於67.86%營業收入增幅。

亞太藥業利潤增長停滯 緣何進軍工業大麻?

2015年,亞太藥業併入上海新高峰,進軍CRO領域。上海新高峰的原股東就業績做出承諾,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度每年實現的年度淨利潤數不低於8500萬元、10625萬元、13281萬元和16602萬元,承諾業績的實現情況按承諾期累計計算。承諾期滿,上海新高峰勉強完成了業績承諾,避免了商譽減值局面的出現。

亞太藥業利潤增長停滯 緣何進軍工業大麻?

另一方面,上海新高峰也給上市公司帶來不小的應收賬款壓力。2018年期末,公司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合計 4.24 億元,主要為應收下游客戶貨款或服務款,其中 CRO 業務相關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 2.97 億元。資料顯示,公司應收賬款較上年末增長 34.04%,主要系 CRO 項目推動,但尚未進入結算期所致。

據公司年報,2018年CRO業務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51.97%(2019年一季度為54.37%),其中臨床前CRO佔比略高於臨床CRO,前者為29.15%,後者為22.83%(2019年一季度臨床前CRO佔比提高至41.39%,臨床CRO佔比為12.98%)。

據瞭解,近年來國家多次出臺政策鼓勵創新藥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國CRO行業出現了快速增長。目前,我國 CRO 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規模大的CRO企業競爭優勢相對明顯。對比已上市公司的情況,亞太藥業的CRO業務在營收能力上與頭部企業仍有一定距離。

亞太藥業利潤增長停滯 緣何進軍工業大麻?

《投資者網》通過業內人士瞭解到,在整個產業鏈中,CRO市場基本上是“堰塞湖”狀態。臨床CRO業務受下游醫院制約,如果三甲醫院獲批相關資質,該行業的公司無疑會受到影響。而臨床前CRO業務更是受制於上游研發企業。 此外,大型企業在項目經驗、資金和研發實力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對本土CRO企業的影響非常大。

進軍工業大麻為哪般?

整體上看,亞太藥業主要業務板塊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但規模並不大。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公司緣何又宣佈進軍工業大麻。

此前,亞太藥業宣佈,在加拿大投資設立合資公司,藉此機會進入工業大麻領域,著力開拓歐美工業大麻 CBD 市場。 5月 7日,亞太藥業與 Benchmark Botanics Inc、Rippington Investment Inc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5月28日,公司又發佈公告,進一步明確了合作方式以及各方權利、義務等細節。公司在迴應深交所的問詢中介紹了項目的可行性。然而,《投資者網》也注意到,合作方Benchmark Botanics Inc並未實現盈利。據公開資料,BBT2018年全年營業收入為42.43萬加元,淨利潤為-607.75萬元。

《投資者網》曾就公司CRO業務的發展佈局,以及進軍工業大麻是否會陷入“業務條線多、多而不強”的情況致函公司,但公司為給予正面迴應。(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