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智慧語錄:不要對抗人生的不確定因素,把心安頓在當下'

亞瑟·叔本華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2019-07-21
"

導讀:我們既不應該因牽掛未來而思緒不寧、焦慮企盼,也不應該沉湎於對往事的追悔惋惜,而應該牢牢記住:唯有現在才是實在的、確定的;未來總是無一例外地使我們的希望落空;過去也常與我們曾經預料的相去甚遠。

"

導讀:我們既不應該因牽掛未來而思緒不寧、焦慮企盼,也不應該沉湎於對往事的追悔惋惜,而應該牢牢記住:唯有現在才是實在的、確定的;未來總是無一例外地使我們的希望落空;過去也常與我們曾經預料的相去甚遠。

叔本華智慧語錄:不要對抗人生的不確定因素,把心安頓在當下

作者 / 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代表作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論哲學與社會》、《附錄與補遺》等。

本文摘自《叔本華靜心課》,文章譯者為:劉大悲 陳曉南 張尚德。

不經歷逆境,不能完全瞭解自己

當我們生活得安適自在時,應該不忘我們陷於憂鬱、沉悶、無所適從的困境,以教導我們如何正確地行動;當我們享受美好歡樂的時光時,這種憂鬱、沉悶、無所適從的困境,應能教導我們要謙虛謹慎。

因為我們一般是根據我們最好的與最美好的時機,評價我們自己的;而在軟弱、沉悶、糊塗的時候,我們則視之為並非我們的本質。

牢記那些困境與時有的窘困,將教導我們要謙遜、恭順與容忍。

對世界的期待,大都來自青春的幻想

粗心的年輕人可能認為世界就意味著去享樂,彷彿世界上真實的幸福俯拾皆是;然而,恰恰是這些人得不到幸福,因為他們的才智不足以使其戰勝生活道路上的種種困難。

當他閱讀那些富有詩意浪漫主義的作品時,那種觀念便牢牢地在心中紮下了根,實際上他被外部世界的現象欺騙了——這個世界具有徹頭徹尾的虛偽。

他的生活或多或少總要尋求那現實的幸福;並且,他所理解的幸福就是一連串確定的快樂。

在追尋這些幸福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危險。

"

導讀:我們既不應該因牽掛未來而思緒不寧、焦慮企盼,也不應該沉湎於對往事的追悔惋惜,而應該牢牢記住:唯有現在才是實在的、確定的;未來總是無一例外地使我們的希望落空;過去也常與我們曾經預料的相去甚遠。

叔本華智慧語錄:不要對抗人生的不確定因素,把心安頓在當下

作者 / 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代表作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論哲學與社會》、《附錄與補遺》等。

本文摘自《叔本華靜心課》,文章譯者為:劉大悲 陳曉南 張尚德。

不經歷逆境,不能完全瞭解自己

當我們生活得安適自在時,應該不忘我們陷於憂鬱、沉悶、無所適從的困境,以教導我們如何正確地行動;當我們享受美好歡樂的時光時,這種憂鬱、沉悶、無所適從的困境,應能教導我們要謙虛謹慎。

因為我們一般是根據我們最好的與最美好的時機,評價我們自己的;而在軟弱、沉悶、糊塗的時候,我們則視之為並非我們的本質。

牢記那些困境與時有的窘困,將教導我們要謙遜、恭順與容忍。

對世界的期待,大都來自青春的幻想

粗心的年輕人可能認為世界就意味著去享樂,彷彿世界上真實的幸福俯拾皆是;然而,恰恰是這些人得不到幸福,因為他們的才智不足以使其戰勝生活道路上的種種困難。

當他閱讀那些富有詩意浪漫主義的作品時,那種觀念便牢牢地在心中紮下了根,實際上他被外部世界的現象欺騙了——這個世界具有徹頭徹尾的虛偽。

他的生活或多或少總要尋求那現實的幸福;並且,他所理解的幸福就是一連串確定的快樂。

在追尋這些幸福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危險。

叔本華智慧語錄:不要對抗人生的不確定因素,把心安頓在當下

認清了命運的惡作劇,但再無重來的機會

人們搜尋著並不存在的獵物,遭受種種真實的不幸——苦痛、窮困、疾病、失敗、匱乏、憂煩、恥辱以及人生中其他一切艱難困苦。

他終於識破了矇騙他命運的惡作劇——然而,太晚了。

看不到事情的因果,說明走得還不夠遠

正如一位登高的行者,只有越過腳下蜿蜒曲折的道路,放眼望去,才可得到一個通盤的概觀。

同樣,只有走完人生旅途中的某個階段,才能認清我們全部行為之間真實聯繫,並明確地知曉我們做了什麼,得到了什麼。

只有那時,才能明白精確的因果鏈條和我們一切努力的價值所在。

不能忽視情緒的影響

只要沉陷在日常的生活瑣事中,我們就只能按照自己的天性行動,總是受情感的左右或能力的限定。

我們自始至終都受著自然規律的制約,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我們所認為的正當的事業。

只有在後來,回首整個人生旅程及其總體結果時,我們才能最終明白其中全部奧祕。

"

導讀:我們既不應該因牽掛未來而思緒不寧、焦慮企盼,也不應該沉湎於對往事的追悔惋惜,而應該牢牢記住:唯有現在才是實在的、確定的;未來總是無一例外地使我們的希望落空;過去也常與我們曾經預料的相去甚遠。

叔本華智慧語錄:不要對抗人生的不確定因素,把心安頓在當下

作者 / 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代表作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論哲學與社會》、《附錄與補遺》等。

本文摘自《叔本華靜心課》,文章譯者為:劉大悲 陳曉南 張尚德。

不經歷逆境,不能完全瞭解自己

當我們生活得安適自在時,應該不忘我們陷於憂鬱、沉悶、無所適從的困境,以教導我們如何正確地行動;當我們享受美好歡樂的時光時,這種憂鬱、沉悶、無所適從的困境,應能教導我們要謙虛謹慎。

因為我們一般是根據我們最好的與最美好的時機,評價我們自己的;而在軟弱、沉悶、糊塗的時候,我們則視之為並非我們的本質。

牢記那些困境與時有的窘困,將教導我們要謙遜、恭順與容忍。

對世界的期待,大都來自青春的幻想

粗心的年輕人可能認為世界就意味著去享樂,彷彿世界上真實的幸福俯拾皆是;然而,恰恰是這些人得不到幸福,因為他們的才智不足以使其戰勝生活道路上的種種困難。

當他閱讀那些富有詩意浪漫主義的作品時,那種觀念便牢牢地在心中紮下了根,實際上他被外部世界的現象欺騙了——這個世界具有徹頭徹尾的虛偽。

他的生活或多或少總要尋求那現實的幸福;並且,他所理解的幸福就是一連串確定的快樂。

在追尋這些幸福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危險。

叔本華智慧語錄:不要對抗人生的不確定因素,把心安頓在當下

認清了命運的惡作劇,但再無重來的機會

人們搜尋著並不存在的獵物,遭受種種真實的不幸——苦痛、窮困、疾病、失敗、匱乏、憂煩、恥辱以及人生中其他一切艱難困苦。

他終於識破了矇騙他命運的惡作劇——然而,太晚了。

看不到事情的因果,說明走得還不夠遠

正如一位登高的行者,只有越過腳下蜿蜒曲折的道路,放眼望去,才可得到一個通盤的概觀。

同樣,只有走完人生旅途中的某個階段,才能認清我們全部行為之間真實聯繫,並明確地知曉我們做了什麼,得到了什麼。

只有那時,才能明白精確的因果鏈條和我們一切努力的價值所在。

不能忽視情緒的影響

只要沉陷在日常的生活瑣事中,我們就只能按照自己的天性行動,總是受情感的左右或能力的限定。

我們自始至終都受著自然規律的制約,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我們所認為的正當的事業。

只有在後來,回首整個人生旅程及其總體結果時,我們才能最終明白其中全部奧祕。

叔本華智慧語錄:不要對抗人生的不確定因素,把心安頓在當下

誠實面對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在別人身上看到一面反映自己的鏡子,從這面鏡子中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罪過、缺點或種種不好的地方。即便如此,我們大多數的人對鏡子做出狗的動作,亦即認為鏡子裡的並不是自己,是另外一隻狗,而對著鏡子大吼大叫。

看得見,卻永遠得不到

那些寄希望於未來,為之奮鬥並僅僅生活於未來的人,對那種即將來臨的事物總是翹首期盼、急不可耐,彷彿這是某種一經到手便可獲得幸福的東西,儘管那些人聰明絕頂、氣度非凡。

嚴格來說,他們不過是一頭驢子,被人騎在身下,看著近在眼前的稻草,一種希望最終得到草料的衝力支撐著他們,從而急急忙忙地緊追不捨。

那種事物總是恰好就在他們的前面,而他們則一直在試圖得到它。

把心安頓在當下

我們既不應該因牽掛未來而思緒不寧、焦慮企盼,也不應該沉湎於對往事的追悔惋惜,而應該牢牢記住:唯有現在才是實在的、確定的;未來總是無一例外地使我們的希望落空;過去也常與我們曾經預料的相去甚遠。

總之,無論是未來還是過去都不及我們的想象。

同樣的物體,由於間距,在肉眼看來要小一些,但思想則可以把它想象得很大。

只有現在是真實可行的;它是唯一富有現實性的時刻,正是在這絕無僅有的時刻,我們的生存才是真實的。

因此,我們應當永遠為此而充滿歡樂,給它以應有的歡迎,並盡情享受這每一刻的快樂,由於充分意識到它的價值而擺脫了痛苦和煩惱。

倘若我們因對過去希望的落空愁眉不展,而對未來的前景焦躁不安,我們將無法做到這一點。

"

導讀:我們既不應該因牽掛未來而思緒不寧、焦慮企盼,也不應該沉湎於對往事的追悔惋惜,而應該牢牢記住:唯有現在才是實在的、確定的;未來總是無一例外地使我們的希望落空;過去也常與我們曾經預料的相去甚遠。

叔本華智慧語錄:不要對抗人生的不確定因素,把心安頓在當下

作者 / 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代表作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論哲學與社會》、《附錄與補遺》等。

本文摘自《叔本華靜心課》,文章譯者為:劉大悲 陳曉南 張尚德。

不經歷逆境,不能完全瞭解自己

當我們生活得安適自在時,應該不忘我們陷於憂鬱、沉悶、無所適從的困境,以教導我們如何正確地行動;當我們享受美好歡樂的時光時,這種憂鬱、沉悶、無所適從的困境,應能教導我們要謙虛謹慎。

因為我們一般是根據我們最好的與最美好的時機,評價我們自己的;而在軟弱、沉悶、糊塗的時候,我們則視之為並非我們的本質。

牢記那些困境與時有的窘困,將教導我們要謙遜、恭順與容忍。

對世界的期待,大都來自青春的幻想

粗心的年輕人可能認為世界就意味著去享樂,彷彿世界上真實的幸福俯拾皆是;然而,恰恰是這些人得不到幸福,因為他們的才智不足以使其戰勝生活道路上的種種困難。

當他閱讀那些富有詩意浪漫主義的作品時,那種觀念便牢牢地在心中紮下了根,實際上他被外部世界的現象欺騙了——這個世界具有徹頭徹尾的虛偽。

他的生活或多或少總要尋求那現實的幸福;並且,他所理解的幸福就是一連串確定的快樂。

在追尋這些幸福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危險。

叔本華智慧語錄:不要對抗人生的不確定因素,把心安頓在當下

認清了命運的惡作劇,但再無重來的機會

人們搜尋著並不存在的獵物,遭受種種真實的不幸——苦痛、窮困、疾病、失敗、匱乏、憂煩、恥辱以及人生中其他一切艱難困苦。

他終於識破了矇騙他命運的惡作劇——然而,太晚了。

看不到事情的因果,說明走得還不夠遠

正如一位登高的行者,只有越過腳下蜿蜒曲折的道路,放眼望去,才可得到一個通盤的概觀。

同樣,只有走完人生旅途中的某個階段,才能認清我們全部行為之間真實聯繫,並明確地知曉我們做了什麼,得到了什麼。

只有那時,才能明白精確的因果鏈條和我們一切努力的價值所在。

不能忽視情緒的影響

只要沉陷在日常的生活瑣事中,我們就只能按照自己的天性行動,總是受情感的左右或能力的限定。

我們自始至終都受著自然規律的制約,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我們所認為的正當的事業。

只有在後來,回首整個人生旅程及其總體結果時,我們才能最終明白其中全部奧祕。

叔本華智慧語錄:不要對抗人生的不確定因素,把心安頓在當下

誠實面對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在別人身上看到一面反映自己的鏡子,從這面鏡子中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罪過、缺點或種種不好的地方。即便如此,我們大多數的人對鏡子做出狗的動作,亦即認為鏡子裡的並不是自己,是另外一隻狗,而對著鏡子大吼大叫。

看得見,卻永遠得不到

那些寄希望於未來,為之奮鬥並僅僅生活於未來的人,對那種即將來臨的事物總是翹首期盼、急不可耐,彷彿這是某種一經到手便可獲得幸福的東西,儘管那些人聰明絕頂、氣度非凡。

嚴格來說,他們不過是一頭驢子,被人騎在身下,看著近在眼前的稻草,一種希望最終得到草料的衝力支撐著他們,從而急急忙忙地緊追不捨。

那種事物總是恰好就在他們的前面,而他們則一直在試圖得到它。

把心安頓在當下

我們既不應該因牽掛未來而思緒不寧、焦慮企盼,也不應該沉湎於對往事的追悔惋惜,而應該牢牢記住:唯有現在才是實在的、確定的;未來總是無一例外地使我們的希望落空;過去也常與我們曾經預料的相去甚遠。

總之,無論是未來還是過去都不及我們的想象。

同樣的物體,由於間距,在肉眼看來要小一些,但思想則可以把它想象得很大。

只有現在是真實可行的;它是唯一富有現實性的時刻,正是在這絕無僅有的時刻,我們的生存才是真實的。

因此,我們應當永遠為此而充滿歡樂,給它以應有的歡迎,並盡情享受這每一刻的快樂,由於充分意識到它的價值而擺脫了痛苦和煩惱。

倘若我們因對過去希望的落空愁眉不展,而對未來的前景焦躁不安,我們將無法做到這一點。

叔本華智慧語錄:不要對抗人生的不確定因素,把心安頓在當下

各有各的風景,誰也不必羨慕誰

人類的快樂和幸福狀況,往往可以和樹林相比:從遠處看去,覺得美麗。可是,如果走進裡面,美感就消失了,再也找不到了。

為什麼我們時常羨慕別人,這就是原因。

不要對抗人生的不確定因素

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在一切方面都有這樣多的痛苦,重擔、災難、危險,以致只有小心翼翼地掌握航向,避開暗礁險灘,才能完成一個平安與快樂的人生航程。

一般來說,對於我們所瞭解的有關惡的恐懼,迫使我們陷入與之相反的惡。

比如說,孤寂的痛苦使我們陷入孤寂;我們用一種令人生畏的舉動,換來輕率的自信,等等。

為避免一種惡,而匆忙走向它的反面;對一些極不確定的事件,缺乏深思,做決定太魯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