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聲江南店閒談——引起耳鳴耳聾的藥物

藥品 敗血症 健康 海之聲助聽器信德中心 海之聲助聽器信德中心 2017-09-10

130多種藥物和化學制劑具有耳毒性。主要藥物有氨基糖甙類及其它抗微生物、抗炎、利尿、抗瘧藥、抗腫瘤製劑和局部使用的藥物等。這裡不可能—一介紹,只能強調以下幾點:

(1)藥物引起的耳鳴和耳聾均與藥物急性中毒和長期大劑量用藥有關。

(2)預防藥物引起耳毒性,一般應考慮和避免相應的危險因素,在治療前和治療期間應監測腎功能、血藥濃度、耳蝸及聽覺功能。雖然耳毒性藥物不威脅病人生命,卻給病人造成很大的麻煩。為防止永久性損害有時須停藥。

這裡主要介紹一下在我國危害最大最廣、造成後果最嚴重的氨基糖甙類藥物。

所有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均可引起嚴重的,甚至是不可逆的耳毒性聾。據報道,氨基糖甙類抗生素致聽覺毒性的發病率為0.6%~30%,致前庭毒性發病率為 0%~75%,兩者同時發病的比率為7.5%。

新黴素是最常見的致耳蝸毒性的氨基糖甙類抗生素,致前庭毒性較少見。而鏈黴素最常見為致前庭毒性,其發病率為20%~75%,致聽覺損害發病率為4%~15%。慶大黴素致前庭毒性多於耳蝸毒性,其發病率分別為30%和2%~24%。卡那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和來替米更易致耳蝸毒性,其發病率分另別為10%~60%、3%~24%和0.5%~10%。妥布黴素致耳蝸和前庭毒性發病率分別為0. 4%~22%和 4.6%。

耳毒性症狀可發生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使用起始的3~5日內。大多數嚴重損害者多見於長期大劑量使用這類藥物。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引起耳毒性約50%是可逆的,耳鳴是耳毒性的前兆,起初為暫時性的,以後成為永久性。停藥後耳鳴可持續數日至2周。尤其是丁胺卡那黴素或卡那黴素引起的聽力損害特徵是雙側性的,但也可能為單側性,起初為高頻聽力損失,病人可能注意到辨別聲音的能力喪失,訴說“耳發脹”。以後發展為全頻率聽力損失,甚至發生於停藥之後。在停藥兩週內,約50%的病人聽力損失可部分或完全恢復。持續性耳聾常見於症狀延遲、停藥後進行性惡化和聽力損失超過25分貝。前庭毒性可伴或不伴聽力損失。前庭症狀內待續l~2周,2~8周後可適應。

增加氨基糖甙類耳毒性的危險因素有:較高的日劑量和總量;長期治療(超過兩週);血清濃度升高;腎功能不全;老年人;與其它耳毒性藥物聯用;發熱、脫水和敗血症;暴露於高強度的噪聲環境中;曾有聽力圖異常史;同時息可感染以及家族特性。

應避免過量長期使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治療期間避免與其它耳毒性藥物同時使用,避免脫水和與噪聲接觸。對有高度危險的病人應監測腎功能、血藥濃度、耳蝸及前庭功能。根據病人年齡、體重和腎功能調整用藥劑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