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博士留遺囑死後捐出器官,“漸凍人”症早期症狀是什麼?

藥品 肺炎 北京大學 大學 家庭醫生在線 家庭醫生在線 2017-10-20

肌萎縮側索硬化(ALs)又名“漸凍人”症,是運動神經元病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由於上、下運動神經元變性,臨床上常表現為球部、四肢、軀幹、胸部及腹部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眼外肌及括約肌一般不受累。

北大女博士留遺囑死後捐出器官,“漸凍人”症早期症狀是什麼?

平均病程4年,20%的患者存活過5年。氣管切開精心護理的患者可活過25年甚至更長。

哪些年齡段易患“漸凍人”症?

起病年齡差異可以很大。正常40—50歲起病,但家族性ALS的起病年齡較之散發型ALS年輕10—14歲。10%的病例40歲以前起病,5%在30歲前起病。據報道最早發病年齡為17歲,少年型ALs平均起病年齡12歲。總的趨勢是了代較父代發病年齡提早,但不完全一致。可能與結婚,生育年齡推遲有關。

北大女博士留遺囑死後捐出器官,“漸凍人”症早期症狀是什麼?

本病起病隱襲,首發症狀75%的患者在四肢,25%表現為球部症狀。通常最先出現手不對稱性肌無力,扣鈕釦、用鑰匙開門等手部動作不靈活,握力減退。

病情緩慢發展,手無力越來越明顯,並出現手部小肌肉萎縮,以大小魚際肌、骨間肌、蚓狀肌為明顯,並逐漸發展至前臂、上臂、肩胛帶肌群,肌萎縮區有肌肉跳動感。

“漸凍人”症有哪些症狀?

上肢症狀出現不久,下肢也感無力,僵直,動作不協調,走路時足下垂。查體可見雙上肢肌肉萎縮,肌力減退遠端重於近端,有的呈“鷹爪手”。萎縮肌肉可見明顯肌束震顫,肌張力不高,但腱反射亢進,霍夫曼徵陽性。雙下肢痙攣性癱,肌張力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徵陽性。感覺系統客觀檢查無異常,但患者常有主觀感覺症狀如麻木、發涼等。

北大女博士留遺囑死後捐出器官,“漸凍人”症早期症狀是什麼?

隨著病情發展,肌無力和肌萎縮蔓延至軀幹、頸部,最後到面肌和延髓支配肌,表現為構音不清,吞嚥困難,咀嚼無力等症狀。但舌肌萎縮和纖顫是一例外,常在疾病早期就較明顯,甚至可為首發症狀。由下雙側皮質廷髓束受損,發音困難和吞嚥障礙可由假性球麻痺引起。面肌中口輪匝肌受累最明顯,眼外肌一般不受累,一般無括約肌功能障礙,意識不受影響。

至疾病晚期,雙側胸鎖乳突肌萎縮,患者無力轉頸或抬頭,不能吞嚥而靠鼻飼進食。呼吸肌一旦受累,即致呼吸困難、胸悶、咳嗽無力,常死幹呼吸肌麻痺所致的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由於病損累及脊髓前角細胞及錐體束,因此出現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害並存的特徵。

患上“漸凍人”症怎麼治療?

目前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利魯唑(riluzole)是目前惟一被證實能夠延緩漸凍人病程的藥物。

北大女博士留遺囑死後捐出器官,“漸凍人”症早期症狀是什麼?

圖文無關 僅供配圖

對症治療可改善患者生存狀態,如抗膽鹼藥物有助幹抗疲勞和抗唾液分泌過多,抗生素可用於治療意外吸入食物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使用止痛藥緩解疼痛症狀,而抗抑鬱藥和抗焦慮藥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情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