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服務精細化激發職工新能量

燕京啤酒 陶瓷 機器人 音樂 珠江時報 2017-05-20
工會服務精細化激發職工新能量

■獅山鎮總工會與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聯合開設機器人技能培訓班,提升職工技能。

特約通訊員/鍾梓泓攝

“如果企業的‘企’沒有了‘人’,那就剩下‘止’,停止的止、止步不前的止。”佛山市南海矽鋼鐵芯製造有限公司工會主席丁么喜對工會工作有著深刻的理解,他認為,工會工作離不開四個字:關愛、陪伴。

與丁么喜所言一致,佛山高新區一直堅持用“暖人心”的方式照顧產業工人,培育人才。通過南海創思驛站的多方位服務、樹本產業家園豐富的文體活動,還有各個企業的工會活動等,為產業工人提供精細化服務,讓他們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務及城市發展紅利,“留住人”更“籠住心”。

佛山高新區的目光從未離開產業工人。日前,由佛山高新區青年商會主辦的金融專題系列培訓班在南海大學城舉行,同步開展的還有廣東宏陶陶瓷有限公司、廣東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職工活動。

在群團組織改革的大命題下,基層工會與企業工會的“存在感”如何?職工眼中的工會能為他們帶來什麼?企業工會該如何有效平衡政府與企業、企業與職工之間的關係?佛高區以行動給出了答案。

■悉心培育

六大培訓項目提升整體技能水平

“有了機器人培訓課程,我就可以學習到更系統、更專業的機器人知識了。”在獅山工作的產業工人楊繼開得知佛高區職工技能培訓的信息後樂開了花,並馬上報名參加,“希望通過課程培訓提升自己的技能,這對我日後的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由獅山鎮總工會聯合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開設的機器人技能培訓班正密鑼緊鼓地進行中,已吸引不少產業工人報名參加。“培訓班可以讓職工學習更多的技能,所以我們都在鼓勵職工報名參加。”丁么喜說。

其實,2017年佛山高新區職工技能培訓早在4月已啟動,部分項目課程也相繼開班。據瞭解,本年度的職工技能培訓共有六個項目,包括機器人技能培訓、企業班組長培訓、橋式地控起重機技能培訓、焊工技能培訓、叉車司機技能培訓以及幼教行業培訓,以滿足不同職工的需求。

■用心服務

開設青創培訓課程助力青年人才增值

本次培訓班主要面向佛高區的青年企業家,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涵蓋家庭理財與資產配置、六大類資產投資攻略、企業家金融思維及實戰。每階段為兩天一夜的系統性課程學習,以互動式授課、現場作業、小組交流、風投路演等形式講授金融投資相關知識。

“經常有人問投資什麼好,其實不同的企業情況各有不同,‘創一代’和‘創二代’的需求也有許多不同,因此,科學的投資要結合自身情況規劃。”在培訓首日的課堂上,擁有近十年基金投資和財富管理經驗的龍轅資本董事長黃維,為學員們介紹金融投資的基本知識。

“近年來金融對現代企業的意義越發重要,但南海不少企業以做實業為主,企業負責人的金融知識相對薄弱。”獅山鎮黨委委員、團鎮委書記關鈞宜表示,希望通過這種培訓和交流,提升民營企業家金融投資的戰略理論水平和自助創新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並促進青年企業家互助合作,進一步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助力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工會服務精細化激發職工新能量

■獅山鎮總工會組織職工參觀佛高區企業。特約通訊員/鍾梓泓攝

■特寫

獅山鎮總工會

注重服務精細化滿足職工個性需求

2017年全國和省五一勞動獎狀、獎章、工人先鋒號獲獎名單日前公佈,當中,獅山鎮總工會成為南海唯一獲“2017年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榮譽的鎮街基層工會。

“我一直都很喜歡音樂,就業前沒機會學習,就業後沒時間學習,真的挺遺憾的。”佛高區一企業職工陳曉軍說,去年7月,獅山鎮總工會的“獅山夢工場”項目走進他的視野,深埋在心底的歌手夢終被喚醒,陳曉軍以一首《外面的世界》在“獅山最強音”的舞臺上贏得了滿堂彩。

為滿足工業園區數十萬職工的個性需求,獅山鎮總工會以“職工服務精細化”為抓手,從2015年開始,聯合相關部門打造“獅山夢工場”項目,為70家企業工人量身定製烘焙、運動、插花等個性化文體課程。

除了提供“送課上門”服務外,獅山鎮總工會還為企業職工推出了訂單式服務。“產業工人們可以按照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個性化的課程。”獅山鎮總工會副主席劉永澤介紹,目前已開設的課程不僅有歌舞類、運動類傳統文體課程,還有插花、創意DIY蛋糕工坊、化妝等創意課程。他介紹,僅今年,基礎班的教學就有5000人次受益。

獅山鎮總工會還通過完善幫扶服務機制,建立多層次工會維權幫扶網絡。在維權方面,通過建立特約社會律師制度,以協商、調解、法律援助等手段,為職工提供法律援助、追討欠薪、提請工傷賠償等服務;在幫扶方面,通過“夏送清涼冬送溫暖”“金秋助學”“女職工關愛”等一批工會服務,切實解決職工的生活問題。

南海矽鋼

以職工的歸屬感為工作方向

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照耀著坐落於佛高區的佛山市南海矽鋼鐵芯製造有限公司的廠區,這裡各種機器正在“低調”運轉。下午6點過後,雖然還是有一部分員工在崗,但這個時候,員工食堂、廠區的籃球場、工會的活動中心熱鬧了起來。

“去年,就在這個籃球場上,上演了一個200人的燒烤派對,場面可熱鬧了。”丁么喜每每走到籃球場,都會想起去年企業工會舉辦的一次職工燒烤活動,“計劃10來人的活動,最後竟然有200人到場參與,可見業餘活動的魅力之大。”

燒烤活動只是該公司工會組織的眾多職工活動之一,在丁么喜看來,工會在企業的發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企業職工來自五湖四海,要讓他們在企業裡找到歸屬感,就是我們工作的方向。”

擔任南海矽鋼鐵芯製造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已有五年的丁么喜,在工會工作上有著全盤的計劃:“首先要形成‘員工身份證’,讓每一位員工都得到認可。然後要樹立員工的自信心,讓他們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再者就是在企業與員工之間建立信任,增強員工歸屬感。”

有了這樣的計劃,丁么喜便與工會團隊一起,為企業300多名職工策劃不同形式的業餘活動。“我們用關愛、陪伴的方式,拉近企業與員工之間的距離,在企業中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員工以廠為家、以廠為榮。”丁么喜說。

義工活動、籃球賽、趣味運動會、太極拳班……該企業工會按照老、中、青三個年齡層的特點,不定期舉辦不同的活動,以儘可能地把服務範圍覆蓋至全體員工。

“來自各地的產業工人,其實一直在對企業的發展作貢獻,正是他們不斷為企業創造價值。”丁么喜說,“如果企業的‘企’沒有了‘人’,那就剩下‘止’,停止的止、止步不前的止。”懷著讓企業與職工雙贏的希望,他帶領著工會團隊一路前行。

工會服務精細化激發職工新能量

■獅山企業文化之旅DIY桃花餅活動中,親子動手樂趣無窮。特約通訊員/曾雯攝

宏陶陶瓷

搭建各種舞臺讓職工展示才能

室外淅淅瀝瀝下著雨,而在廣東宏陶陶瓷有限公司一生產車間內卻異常安靜,這是由該公司工會與技術開發部門舉行的“測漿”操作技能比賽的決賽現場。進入決賽的8名職工正在進行再熟悉不過的“測漿”操作,但比賽的氛圍讓他們增添了幾分緊張。

“雖然比賽的成績不能代表平時的工作表現,但我還是想借此證明自己的能力。”職工張詠梅是第一個上場的選手,只見她在“測漿”操作的過程中雙手稍有顫抖,“過篩”時不小心把泥漿樣本溢出篩子外。“平時單手就能順利操作,今天雙手‘過篩’反倒失誤了,太緊張了。”比賽過後,張詠梅笑著說。

其實,像“測漿”操作技能比賽這樣的活動,在廣東宏陶陶瓷有限公司並不鮮見。該公司技術開發部相關負責人田桂興表示:“企業工會與不同的技術部門舉辦職工技能比賽,正是給職工一個展現能力的平臺,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傳遞工匠精神,希望職工可以在自己的崗位做得更專業。”

“我就是以廠為家呀。”張詠梅笑著說,早在十年前,她就和丈夫一同從湖北來到廣東宏陶陶瓷有限公司,十年間,張詠梅做遍了技術開發部的各個工種,“在這裡工作很開心,8小時的上班過後還可以參加各種興趣活動。”

如張詠梅所言,在廣東宏陶陶瓷有限公司,活躍著一群又一群“身懷絕技”的職工,他們在8小時的工作以外,有著豐富精彩的業餘生活。走在生產車間,手抄板報尤其搶眼,清秀的字體與可愛的插畫都由職工完成。該企業工會幹事何建文介紹:“每個職工都有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工會就在不斷為職工搭建舞臺,手抄板報就是其中一個舞臺。”

燕京啤酒

節日奉上暖心活動為職工製造歡樂

婦女節、勞動節、母親節、中秋節……在廣東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節日不乏職工活動。就在剛過去的母親節當日,南海創思驛站、獅山樹本產業家園聯合廣東燕京啤酒有限公司舉辦了獅山企業文化之旅DIY桃花餅活動,20個親子家庭發揮想象力,製作出一個個創意滿滿的桃花餅,為媽媽送上一份小禮物。

當日,走進活動場室,一股麵粉的清新香氣夾雜著油香飄滿屋。穿上小圍裙,戴上廚師帽,小朋友們成了“小廚師”。“首先要把盤子裡的材料分好分量,撒少許麵粉在桌上……”看過點心師傅的示範,小朋友們也迫不及待就要動手做桃花餅,在父母的幫助下,搓好麵糰,放入餡料,再捏成自己喜歡的形狀,現場洋溢著濃濃溫情。

“除了做桃花餅,我還給媽媽準備了驚喜。”期間,參與活動的小朋友羅裕宸悄悄與爸爸分享“小祕密”,原來,廣東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工會為每一個親子家庭準備了一支康乃馨,並由小朋友親手送給媽媽。

收到由孩子送上的康乃馨時,燕京啤酒職工周莉眼圈泛紅:“今天很開心可以收到孩子送的禮物,活動中還設置了各種溫馨的環節,我十分感動。”

廣東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企業九成以上的職工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只有讓工人在當地成家,才能留住工人。”因而,廣東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站在職工的角度,考慮職工所需,在重點節日舉辦暖心活動,讓職工在企業中也能感覺到家的溫暖。

■記者手記

多方位普惠性服務讓職工追求“詩和遠方”

提起產業工人,很多人會聯想到身穿工裝的年輕男女,坐在一條條流水線前埋頭操作。而在數十萬產業工人規模的佛高區,精細化加貼身化的服務,讓大部分產業工人感覺到工會的存在很有意義,其讓工人在流水線外的生活豐富多彩。

在佛高區的不少企業工會看來,傾聽員工訴求、維權保障等是工會的基本功,把基本功做好了,才能談文化活動等錦上添花的事。在與記者交談的過程中,丁么喜多次強調:“用心關愛、主動陪伴,才能建立員工對企業的信心,才能留住員工的心。”

誠然,維權保障、困難幫扶和品牌建設相結合是工會的“基本任務”,除此之外,工會還要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務。如開展職工技能培訓、競賽,更好地傳承工匠精神,為城市建設提供人才支撐;提供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進一步活躍職工的業餘生活,在企業中營造溫暖氛圍……

可以說,連接政府與企業,平衡企業與職工的關係,併為職工提供多方位的普惠性服務,平衡職工的生活和工作,是基層工會、企業工會不斷努力的方向。而這些,恰恰是佛高區的各個工會正在做的事。

心有所求是人之常情,在佛高區,因為有了各個工會細緻的服務,產業工人們也可以盡情追求流水線外的“詩和遠方”。

統籌/珠江時報記者陸惠嫦文/珠江時報記者陸惠嫦特約通訊員曾雯通訊員佛高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