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術巧用“內治” 微創診療變大為小 聊城市人民醫院開展結腸側向發育型息肉的內鏡治療

養生 健康 魯網聊城新聞中心 2017-05-25

魯網聊城5月22日訊 (本網記者)日前,聊城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運用內鏡下粘膜剝離術,為一名高齡患者成功實施結腸側向發育型息肉的切除治療,避免了外科手術帶來的創傷和腹壁造瘻帶來的精神壓力。目前,患者恢復良好,肛門排便順暢。

72歲的王大娘,因大便帶血在當地醫院做腸鏡檢查,發現在直腸距肛門5釐米處有一側向發育型息肉,息肉邊緣觸及肛門,需要採取外科手術切除,切掉病變的同時在腸道末端腹壁造瘻,今後大便從腹部的造瘻口排出。由於王大娘已經70多歲,外科手術存在一定風險,加之腹部造瘻排便會給她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考慮再三後,家人又來到聊城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就診,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

在聊城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石莎運用染色內鏡和放大內鏡精細檢查,發現王大娘的病變雖然比較大並且合併癌前病變,但病變基本在粘膜內,沒有深部浸潤的情況,可採取內鏡下粘膜剝離術完整剝離病變,還能保留肛門的功能。經過溝通,王大娘欣然接受了內鏡下治療,手術非常順利,既切除了病變,又保留了肛門功能,體表不留任何傷口。

石莎副主任醫師介紹,結腸側向發育型息肉是一種直徑大於1釐米,粘膜內側向生長的特殊類型的息肉,多發於直腸。這類息肉具有比一般息肉更高的癌變率,常常合併癌前病變或原位癌。結腸側向發育型息肉不容易判斷癌變的邊界,需藉助染色內鏡和放大內鏡才能清晰判斷息肉的邊緣,從而制定切除方案。傳統治療方式多需要切除部分腸管,且需要在迴腸造瘻,大便從腹部的造瘻口排出,這大大增加了病人的身體和心理的痛苦。聊城市人民醫院已經成熟開展染色內鏡和放大內鏡等內鏡檢查方法,結合內鏡下粘膜剝離術,不僅可以清晰判斷病變邊界,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而且可以完整剝離病變,保留腸道的完整性。徹底做到外科手術內科化,開放手術微創化,給結腸側向發育型息肉患者帶來福音。

責編 李雲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