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洲退休後扎進大亮山22年,帶領大家植樹造林,讓荒山變林海'

"

一路兜兜轉轉,沿著盤山道,汽車駛進了大亮山。車窗兩邊,松濤陣陣,幾十米高的華山鬆一眼望不到頭,來這裡拍婚紗照的、帶孩子參觀遊玩的當地人絡繹不絕。大亮山林場位於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城東南44公里處,過去由於毀林開荒,水土流失嚴重。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後,為了兌現“幫家鄉辦點實事”的諾言,主動放棄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機會,捲起鋪蓋一頭扎進大亮山,帶領大家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5.6萬畝人工林、1.6萬畝雜木林如今根深葉茂,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綠裝。

"

一路兜兜轉轉,沿著盤山道,汽車駛進了大亮山。車窗兩邊,松濤陣陣,幾十米高的華山鬆一眼望不到頭,來這裡拍婚紗照的、帶孩子參觀遊玩的當地人絡繹不絕。大亮山林場位於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城東南44公里處,過去由於毀林開荒,水土流失嚴重。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後,為了兌現“幫家鄉辦點實事”的諾言,主動放棄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機會,捲起鋪蓋一頭扎進大亮山,帶領大家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5.6萬畝人工林、1.6萬畝雜木林如今根深葉茂,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綠裝。

楊善洲退休後扎進大亮山22年,帶領大家植樹造林,讓荒山變林海

去世前三個月,病重的楊善洲最後一次上大亮山。這裡的每一棵樹,都是他帶領著林場職工栽下的。

★ 故事 ★

在李雪健主演的電影《楊善洲》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山裡的老倌從山下挑了兩桶水往山上趕,正巧遇到了李雪健飾演的楊善洲也要進山。老倌告訴他,山裡吃水困難,都要到山下去挑,今天侄子結婚,送啥都不如送兩桶水實惠。

電影開頭的這一幕想必讓久居城市的人很難感同身受,但卻是20多年前,大亮山周邊乃至保山地區面臨的真實情況。過去由於過度毀林開荒,水土流失嚴重,當地農民飲水大多要到幾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馬馱。

"

一路兜兜轉轉,沿著盤山道,汽車駛進了大亮山。車窗兩邊,松濤陣陣,幾十米高的華山鬆一眼望不到頭,來這裡拍婚紗照的、帶孩子參觀遊玩的當地人絡繹不絕。大亮山林場位於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城東南44公里處,過去由於毀林開荒,水土流失嚴重。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後,為了兌現“幫家鄉辦點實事”的諾言,主動放棄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機會,捲起鋪蓋一頭扎進大亮山,帶領大家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5.6萬畝人工林、1.6萬畝雜木林如今根深葉茂,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綠裝。

楊善洲退休後扎進大亮山22年,帶領大家植樹造林,讓荒山變林海

去世前三個月,病重的楊善洲最後一次上大亮山。這裡的每一棵樹,都是他帶領著林場職工栽下的。

★ 故事 ★

在李雪健主演的電影《楊善洲》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山裡的老倌從山下挑了兩桶水往山上趕,正巧遇到了李雪健飾演的楊善洲也要進山。老倌告訴他,山裡吃水困難,都要到山下去挑,今天侄子結婚,送啥都不如送兩桶水實惠。

電影開頭的這一幕想必讓久居城市的人很難感同身受,但卻是20多年前,大亮山周邊乃至保山地區面臨的真實情況。過去由於過度毀林開荒,水土流失嚴重,當地農民飲水大多要到幾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馬馱。

楊善洲退休後扎進大亮山22年,帶領大家植樹造林,讓荒山變林海

昔日荒涼的大亮山。

飲水如此,種地的難度可想而知。糧食生產,水是命脈,水土保持,樹是根本。楊善洲義務造林,就是要改變這種惡劣的生態狀況。他不止一次向身邊的人說:“都是在我們手上破壞的,一山一山都砍光了,我們要還債,要還給下一代人一片森林,一片綠洲!”退休不久,楊善洲帶著縣裡抽調的幾個同志開始了艱難創業。1988年3月4日,大亮山國社聯營林場正式掛牌成立。

海拔2600米之上,大亮山的綠化工作困難重重。歌謠裡這樣形容:“好個大亮山,半年雨水半年霜;前面烤著慄炭火,後面積起馬牙霜。”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楊善洲帶領職工一邊造林,一邊動手自給自足。沒房子住,楊善洲和林場的工人們自己動手建了幾間油毛氈房,在極其簡陋的房子裡辦公、住宿。

74歲的大亮山林場原場長自學洪跟隨楊善洲30載,他至今都記得楊善洲初上大亮山的情景。“他是最沒有官架子的官。那時他住在用樹杈搭起的窩棚裡,腳上穿著草鞋,就是一個普通的放牧老人。”後來,簡易的油毛氈房蓋好後,這位老書記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後,當他們用磚瓦平房取代毛氈房時,破敗不堪的油毛氈房四周已是一片鬱鬱蔥蔥。

"

一路兜兜轉轉,沿著盤山道,汽車駛進了大亮山。車窗兩邊,松濤陣陣,幾十米高的華山鬆一眼望不到頭,來這裡拍婚紗照的、帶孩子參觀遊玩的當地人絡繹不絕。大亮山林場位於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城東南44公里處,過去由於毀林開荒,水土流失嚴重。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後,為了兌現“幫家鄉辦點實事”的諾言,主動放棄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機會,捲起鋪蓋一頭扎進大亮山,帶領大家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5.6萬畝人工林、1.6萬畝雜木林如今根深葉茂,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綠裝。

楊善洲退休後扎進大亮山22年,帶領大家植樹造林,讓荒山變林海

去世前三個月,病重的楊善洲最後一次上大亮山。這裡的每一棵樹,都是他帶領著林場職工栽下的。

★ 故事 ★

在李雪健主演的電影《楊善洲》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山裡的老倌從山下挑了兩桶水往山上趕,正巧遇到了李雪健飾演的楊善洲也要進山。老倌告訴他,山裡吃水困難,都要到山下去挑,今天侄子結婚,送啥都不如送兩桶水實惠。

電影開頭的這一幕想必讓久居城市的人很難感同身受,但卻是20多年前,大亮山周邊乃至保山地區面臨的真實情況。過去由於過度毀林開荒,水土流失嚴重,當地農民飲水大多要到幾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馬馱。

楊善洲退休後扎進大亮山22年,帶領大家植樹造林,讓荒山變林海

昔日荒涼的大亮山。

飲水如此,種地的難度可想而知。糧食生產,水是命脈,水土保持,樹是根本。楊善洲義務造林,就是要改變這種惡劣的生態狀況。他不止一次向身邊的人說:“都是在我們手上破壞的,一山一山都砍光了,我們要還債,要還給下一代人一片森林,一片綠洲!”退休不久,楊善洲帶著縣裡抽調的幾個同志開始了艱難創業。1988年3月4日,大亮山國社聯營林場正式掛牌成立。

海拔2600米之上,大亮山的綠化工作困難重重。歌謠裡這樣形容:“好個大亮山,半年雨水半年霜;前面烤著慄炭火,後面積起馬牙霜。”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楊善洲帶領職工一邊造林,一邊動手自給自足。沒房子住,楊善洲和林場的工人們自己動手建了幾間油毛氈房,在極其簡陋的房子裡辦公、住宿。

74歲的大亮山林場原場長自學洪跟隨楊善洲30載,他至今都記得楊善洲初上大亮山的情景。“他是最沒有官架子的官。那時他住在用樹杈搭起的窩棚裡,腳上穿著草鞋,就是一個普通的放牧老人。”後來,簡易的油毛氈房蓋好後,這位老書記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後,當他們用磚瓦平房取代毛氈房時,破敗不堪的油毛氈房四周已是一片鬱鬱蔥蔥。

楊善洲退休後扎進大亮山22年,帶領大家植樹造林,讓荒山變林海

楊善洲(右一)和群眾們一起插秧。

如今,大亮山松樹參天。禿山變成了綠山,大亮山林場帶來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跟隨楊善洲造林多年的周波,現任善洲基地管委會副主任。他說,大亮山涵養了充足水源,有水源保護點316處,解決了周邊3個鄉鎮11個村2.5萬人的飲水問題。2010年春天,持續半年的乾旱讓雲南很多地方居民飲水困難,大亮山附近群眾家裡的水管卻依然流出清甜的泉水,其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場。群眾們說,多虧老書記植樹造林幫了大家。

此前,大亮山周邊村莊沒有電,村民們還使用煤油燈,楊善洲給大家帶來了12公里長的高壓輸電線路,讓周邊村寨的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電。大亮山沒有公路,造林物資只能靠騾馬託運上山。楊善洲和職工一起自己勘測,自己動手,挖出了一條14公里的山路,之後又發動群眾投工投勞,把林區公路延伸到大亮山的邊角村寨,總長達70多公里。周邊農民依託大亮山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開始實現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目標。到2009年,大亮山林場的評估價值超過了3億元。令人沒想到的是,楊善洲將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交給了國家,並謝絕了當地政府的獎勵。

★ 數說 ★

從荒山到林海

通過楊善洲的努力,風吹石頭跑的大亮山栽種了5.6萬畝人工林,曾經光禿禿的80個大山頭,183個小山頭披上了綠意盎然的森林,造福了周圍的200多個村莊、2.5萬多村民。楊善洲綠化荒山,帶動了當地人的造林熱情,施甸縣的森林覆蓋率從當初的17%,提高到了如今的97.3%。

"

一路兜兜轉轉,沿著盤山道,汽車駛進了大亮山。車窗兩邊,松濤陣陣,幾十米高的華山鬆一眼望不到頭,來這裡拍婚紗照的、帶孩子參觀遊玩的當地人絡繹不絕。大亮山林場位於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城東南44公里處,過去由於毀林開荒,水土流失嚴重。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後,為了兌現“幫家鄉辦點實事”的諾言,主動放棄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機會,捲起鋪蓋一頭扎進大亮山,帶領大家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5.6萬畝人工林、1.6萬畝雜木林如今根深葉茂,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綠裝。

楊善洲退休後扎進大亮山22年,帶領大家植樹造林,讓荒山變林海

去世前三個月,病重的楊善洲最後一次上大亮山。這裡的每一棵樹,都是他帶領著林場職工栽下的。

★ 故事 ★

在李雪健主演的電影《楊善洲》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山裡的老倌從山下挑了兩桶水往山上趕,正巧遇到了李雪健飾演的楊善洲也要進山。老倌告訴他,山裡吃水困難,都要到山下去挑,今天侄子結婚,送啥都不如送兩桶水實惠。

電影開頭的這一幕想必讓久居城市的人很難感同身受,但卻是20多年前,大亮山周邊乃至保山地區面臨的真實情況。過去由於過度毀林開荒,水土流失嚴重,當地農民飲水大多要到幾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馬馱。

楊善洲退休後扎進大亮山22年,帶領大家植樹造林,讓荒山變林海

昔日荒涼的大亮山。

飲水如此,種地的難度可想而知。糧食生產,水是命脈,水土保持,樹是根本。楊善洲義務造林,就是要改變這種惡劣的生態狀況。他不止一次向身邊的人說:“都是在我們手上破壞的,一山一山都砍光了,我們要還債,要還給下一代人一片森林,一片綠洲!”退休不久,楊善洲帶著縣裡抽調的幾個同志開始了艱難創業。1988年3月4日,大亮山國社聯營林場正式掛牌成立。

海拔2600米之上,大亮山的綠化工作困難重重。歌謠裡這樣形容:“好個大亮山,半年雨水半年霜;前面烤著慄炭火,後面積起馬牙霜。”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楊善洲帶領職工一邊造林,一邊動手自給自足。沒房子住,楊善洲和林場的工人們自己動手建了幾間油毛氈房,在極其簡陋的房子裡辦公、住宿。

74歲的大亮山林場原場長自學洪跟隨楊善洲30載,他至今都記得楊善洲初上大亮山的情景。“他是最沒有官架子的官。那時他住在用樹杈搭起的窩棚裡,腳上穿著草鞋,就是一個普通的放牧老人。”後來,簡易的油毛氈房蓋好後,這位老書記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後,當他們用磚瓦平房取代毛氈房時,破敗不堪的油毛氈房四周已是一片鬱鬱蔥蔥。

楊善洲退休後扎進大亮山22年,帶領大家植樹造林,讓荒山變林海

楊善洲(右一)和群眾們一起插秧。

如今,大亮山松樹參天。禿山變成了綠山,大亮山林場帶來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跟隨楊善洲造林多年的周波,現任善洲基地管委會副主任。他說,大亮山涵養了充足水源,有水源保護點316處,解決了周邊3個鄉鎮11個村2.5萬人的飲水問題。2010年春天,持續半年的乾旱讓雲南很多地方居民飲水困難,大亮山附近群眾家裡的水管卻依然流出清甜的泉水,其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場。群眾們說,多虧老書記植樹造林幫了大家。

此前,大亮山周邊村莊沒有電,村民們還使用煤油燈,楊善洲給大家帶來了12公里長的高壓輸電線路,讓周邊村寨的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電。大亮山沒有公路,造林物資只能靠騾馬託運上山。楊善洲和職工一起自己勘測,自己動手,挖出了一條14公里的山路,之後又發動群眾投工投勞,把林區公路延伸到大亮山的邊角村寨,總長達70多公里。周邊農民依託大亮山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開始實現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目標。到2009年,大亮山林場的評估價值超過了3億元。令人沒想到的是,楊善洲將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交給了國家,並謝絕了當地政府的獎勵。

★ 數說 ★

從荒山到林海

通過楊善洲的努力,風吹石頭跑的大亮山栽種了5.6萬畝人工林,曾經光禿禿的80個大山頭,183個小山頭披上了綠意盎然的森林,造福了周圍的200多個村莊、2.5萬多村民。楊善洲綠化荒山,帶動了當地人的造林熱情,施甸縣的森林覆蓋率從當初的17%,提高到了如今的97.3%。

楊善洲退休後扎進大亮山22年,帶領大家植樹造林,讓荒山變林海

2010年大亮山航拍圖。

★ 補白 ★

他們感動中國

2010年10月,楊善洲同志因病去世。2011年,他被評選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在這些年度人物中,有徐本禹、田世國、叢飛、王順友等來自民間的傑出人士,有濮存昕、劉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季羨林、鍾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黃伯雲這樣的睿智學者,更有張榮鎖、魏青剛、洪戰輝、黃久生、王鋒這樣的普通百姓。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劉琳 李環宇

監製:尹文勝

編輯:楊萌

流程編輯:孫昱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