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與中國中化擬於2018年合併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銀行業人士稱,中國化工和中國中化計劃於2018年合併,合併後的集團將形成全球最大化工集團,年營收1000億美元。

上月中旬,中國化工430億美元對先正達的收購通過了中國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上週五,先正達股東接受中國化工收購提議,大約80.7%的股份接受收購。上述報道稱,中國化工和中國中化合並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中國化工有足夠的財務能力消化掉先正達。

在此之前,歐美媒體曾多次報道過中國化工和中國中化計劃合併的傳聞,但兩家屢次予以否認。《金融時報》最新報道援引多名接近兩家公司高層的銀行人士稱,國資委計劃將二者合二為一。

在國內,媒體關於中國化工和中國中化合並的猜測也此起彼伏。去年底中國經濟網一篇報道曾提到,最近兩年全球化工行業的基調是走向強強聯合,從國企改革的角度看,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的重組也是存在可能的。

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或將受到市場關注,名單如下:

中化集團旗下A股上市公司:中化國際、揚農化工、江山股份、英特集團。

中國化工集團旗下A股上市公司:安迪蘇、瀋陽化工、天科股份、風神股份、滄州大化、沙隆達A、天華院。

相關概念股:

中化國際:2016年主營以穩為主,一季度收益質量顯著改善,後續增長前景可期

中化國際發佈2016年年報,實現營業收入406.57億元,同比下降:實現營業利潤4.36億元,同比下降66.3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57億元,同比下降87.9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1.77億元,同比增長150.12%;實現每股收益0.03元(扣非後為0.08元),每股經營現金流為0.92元。公司同時發佈2017年一季報,實現營業收入131.78億元,同比增長55.8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34億元,同比增長288.9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1.37億元,同比增長2.69%。實現每股收益0.11元(扣非後為0.07元),每股經營現金流為-0.91元。

2016年公司各項主營業務板塊經營情況總體平穩,橡膠業務中天然橡膠業務伴隨四季度價格上漲,盈利水平顯著提升;橡膠化學品業務平穩增長。精細化學品中化工中間體及新材料業務產品均價同比下降明顯;而農化業務平穩發展。公司繼續主動縮減分銷業務規模,物流業務則實現良好增長。此外,公司投資收益大幅下降,對業績形成明顯拖累。2017年一季度公司各項業務發展良好,同時合盛公司並表、非經常性因素致淨利潤增加較多。

近年來,公司持續推進提質增效和業務轉型,逐步集中資源發展以技術為核心的精細化工產業和以資源為核心的橡膠產業:傳統業務中,公司對化工品分銷業務規模進行主動性收縮,物流業務保持良好平穩發展態勢;橡膠產業方面,公司通過外延收購及內部業務整合,進一步鞏固其行業領先地位;橡膠化學品發展總體平穩。精細化工業務方面,農藥業務景氣底部回暖,化工中間體及新材料業務發展逐步恢復。預計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別為0.31、0.39、0.44元。

瀋陽化工:聚醚業務成為亮點,石化景氣度回升

公司發佈2016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84,677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4,049萬元,同比:增長81.25%;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1,059,789萬元,同比增長10.0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422,434萬元,同比增長8.77%。

藍星東大聚醚業務持續向好,成為公司亮點。公司2016年聚醚業務營業收入21.51億元,營業利潤3.36億元,毛利率15.62%,比上期提高了2.37個百分點,成為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聚醚多元醇主導產品的目標區域和市場定位於高回彈聚醚、彈性體聚醚、硬泡交聯劑和軟泡聚醚,公司注重市場分析和下游應用市場的供求變化研究,準確把握市場需求新動向,充分發揮產品品質穩定和行業品牌優勢,走中高端產品路線,目標客戶為行業中高端客戶,有效規避低端市場只追求低價的惡性競爭。新開發低氣味軟泡聚醚和新型高活性、低氣味高回彈聚醚,有效彌補了高端市場產品不足的短板,目前正在進行高端客戶和目標市場的應用推廣,高端市場的品牌拉動效應將逐步顯現。

PVC糊樹脂價格穩中有升,公司產能已釋放。針對公司新廠產能釋放,全體銷售人員逐區域、逐品種、逐用戶進行排查摸底,制定了糊樹脂及燒鹼全產全銷落實方案。對糊樹脂產品應用國際化戰略,採用國內先進的托盤纏繞膜包裝形式,取得了顯著效果,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同時,抓住中韓、中日、臺海關係變化出現的市場機遇,全面搶佔進口糊樹脂的市場份額。充分發揮公司國內糊樹脂龍頭及行業組長單位的作用,緊緊抓住市場行情。

隨著原油價格逐步穩中回升,石化行業景氣度也有所回升。2016年國際原油形勢震盪起伏,國內化工市場先抑後揚,化工行業出現緩慢回升態勢。公司優化丙烯酸及酯、聚乙烯產品區域結構,通過優化銷售網絡的方式,搶抓市場機遇佔領新市場,降低市場物流費用的不利影響。2016年公司石化業務營業收入33.11億元,毛利率8.62%,比上期提高了1.06%個百分點。

預計公司2017-2019年的營業收入分別達到90.11億元、92.92億元和96.87億元,同比增長1.86%、:3.11%和4.25%,歸母淨利潤分別達到3.68億元、3.69億元和3.74億元,同比增長8.10%、0.27%和1.45%,EPS分別達到0.45元、0.45元和0.46元,動態PE分別為18倍、18倍和17倍。

英特集團:業績增長超預期,或迎來發展新局面

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2.57億元,同比增長11.58%,同時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8275萬元,同比增長25.50%。受益於報告期內短融債成功發行和管理改善等因素,公司業績取得了較大幅度增長,超出預期。

營收增長平穩,期間費用佔比改善明顯。

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72.57億元,同比增長11.58%,作為區域性醫藥流通龍頭,公司營收增速基本與醫藥工業整體增速持平,符合預期。而隨著報告期內公司成功發行額度5億元的短期融資券,公司財務費用得到一定程度抑制,同比下降1.34%,同時管理費用增速見頂,同比增長只有6.81%,受益於以上期間費用的改善,公司報告期內實現業績同比增長25.50%的佳績,超過預期。

藥品銷售增長穩定,器械銷售後來居上。

藥品銷售依然是公司核心收入來源,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58.64億元,同比增長10.75%,佔比接近92%。與此同時,公司近幾年重點開發的醫療器械銷售維持了高增長的態勢,實現營業收入8.10億元,同比增長30.61%,佔比接近5%。醫療器械銷售毛利較高,以公司為例,是藥品銷售的兩倍左右(9.26%比5.00%),同時政策限制較少、行業集中度更低,公司如能充分發揮與藥品銷售的協同效應,未來有望成為公司業績新的增長點。此外,公司積極打造另一業務板塊中藥銷售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5.14億元,同比增長11.31%,佔比保持在3%左右,增速較去年高增長有所下滑。中藥銷售與公司原有業務協同性較低,且行業競爭更為激烈,雖然毛利水平較高,但預計要發展成為公司又一業務支柱仍需一定時間。3.浙江國資委或將正式入主,公司迎來發展新局面。

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化集團與公司第二大股東背後控制人浙江省國資委正在就公司及下屬核心資產股權轉讓事宜進行談判,如果一切順利,浙江省國資委將升級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公司有望迎來發展新局面。作為區域醫藥流通龍頭,公司未來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同時浙江省作為“國企混改”的排頭兵,各項工作開展得也是如火如荼,公司一旦順利解除股權結構上的制擎,在浙江省國資委的大力支持下,未來跨越式發展值得期待。

[責編:heyan]

證券市場紅週刊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