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楊繼盛 我在宮裡做廚師 燒鴨 大絨絨猴 2019-09-04
"
"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說起北京的衚衕,那可是濃縮老北京人原汁原味生活的地方。隨便就能叫得上口的南鑼鼓巷、菸袋斜街、帽兒衚衕、國子監街、琉璃廠、金魚衚衕、東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兒衚衕、八大胡同,那是北京的“十大衚衕”。生在長在衚衕,住了十多年,親身經歷了北京舊城改造的歲月變遷,對衚衕和衚衕文化自然有著很深的情結。以至於後來搬進樓房那麼多年,閒來無事總想扎進衚衕重溫消失多年的“京味”。

"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說起北京的衚衕,那可是濃縮老北京人原汁原味生活的地方。隨便就能叫得上口的南鑼鼓巷、菸袋斜街、帽兒衚衕、國子監街、琉璃廠、金魚衚衕、東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兒衚衕、八大胡同,那是北京的“十大衚衕”。生在長在衚衕,住了十多年,親身經歷了北京舊城改造的歲月變遷,對衚衕和衚衕文化自然有著很深的情結。以至於後來搬進樓房那麼多年,閒來無事總想扎進衚衕重溫消失多年的“京味”。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如今,北京的很多衚衕在城市規劃進程中消失了,保存下來的很多被開發為旅遊景點或特色文化街,商業氣息太重。不過在北京西城區廣內街道倒是有這麼一條衚衕,它既是衚衕,又是步行街,在這裡保存著老北京胡同最典型文化特徵和生活氣息,它就是“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

"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說起北京的衚衕,那可是濃縮老北京人原汁原味生活的地方。隨便就能叫得上口的南鑼鼓巷、菸袋斜街、帽兒衚衕、國子監街、琉璃廠、金魚衚衕、東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兒衚衕、八大胡同,那是北京的“十大衚衕”。生在長在衚衕,住了十多年,親身經歷了北京舊城改造的歲月變遷,對衚衕和衚衕文化自然有著很深的情結。以至於後來搬進樓房那麼多年,閒來無事總想扎進衚衕重溫消失多年的“京味”。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如今,北京的很多衚衕在城市規劃進程中消失了,保存下來的很多被開發為旅遊景點或特色文化街,商業氣息太重。不過在北京西城區廣內街道倒是有這麼一條衚衕,它既是衚衕,又是步行街,在這裡保存著老北京胡同最典型文化特徵和生活氣息,它就是“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達智橋衚衕東起宣武門外大街,西至校場五條。在清朝以前,這是條河溝,河溝的水與附近其他河溝在宣武門附近匯合,匯合處建有一座橋。因清初漢人把曾經駐紮在這一帶的蒙古人稱為“韃子”,河溝上的橋就叫“韃子橋”。後來河溝被填平形成的衚衕就叫韃子橋衚衕了。直到20世紀60年代,北京整頓地名,衚衕才改名達智橋衚衕。

"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說起北京的衚衕,那可是濃縮老北京人原汁原味生活的地方。隨便就能叫得上口的南鑼鼓巷、菸袋斜街、帽兒衚衕、國子監街、琉璃廠、金魚衚衕、東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兒衚衕、八大胡同,那是北京的“十大衚衕”。生在長在衚衕,住了十多年,親身經歷了北京舊城改造的歲月變遷,對衚衕和衚衕文化自然有著很深的情結。以至於後來搬進樓房那麼多年,閒來無事總想扎進衚衕重溫消失多年的“京味”。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如今,北京的很多衚衕在城市規劃進程中消失了,保存下來的很多被開發為旅遊景點或特色文化街,商業氣息太重。不過在北京西城區廣內街道倒是有這麼一條衚衕,它既是衚衕,又是步行街,在這裡保存著老北京胡同最典型文化特徵和生活氣息,它就是“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達智橋衚衕東起宣武門外大街,西至校場五條。在清朝以前,這是條河溝,河溝的水與附近其他河溝在宣武門附近匯合,匯合處建有一座橋。因清初漢人把曾經駐紮在這一帶的蒙古人稱為“韃子”,河溝上的橋就叫“韃子橋”。後來河溝被填平形成的衚衕就叫韃子橋衚衕了。直到20世紀60年代,北京整頓地名,衚衕才改名達智橋衚衕。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說起北京的衚衕,那可是濃縮老北京人原汁原味生活的地方。隨便就能叫得上口的南鑼鼓巷、菸袋斜街、帽兒衚衕、國子監街、琉璃廠、金魚衚衕、東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兒衚衕、八大胡同,那是北京的“十大衚衕”。生在長在衚衕,住了十多年,親身經歷了北京舊城改造的歲月變遷,對衚衕和衚衕文化自然有著很深的情結。以至於後來搬進樓房那麼多年,閒來無事總想扎進衚衕重溫消失多年的“京味”。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如今,北京的很多衚衕在城市規劃進程中消失了,保存下來的很多被開發為旅遊景點或特色文化街,商業氣息太重。不過在北京西城區廣內街道倒是有這麼一條衚衕,它既是衚衕,又是步行街,在這裡保存著老北京胡同最典型文化特徵和生活氣息,它就是“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達智橋衚衕東起宣武門外大街,西至校場五條。在清朝以前,這是條河溝,河溝的水與附近其他河溝在宣武門附近匯合,匯合處建有一座橋。因清初漢人把曾經駐紮在這一帶的蒙古人稱為“韃子”,河溝上的橋就叫“韃子橋”。後來河溝被填平形成的衚衕就叫韃子橋衚衕了。直到20世紀60年代,北京整頓地名,衚衕才改名達智橋衚衕。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達智橋衚衕東側正對著車水馬龍的宣武門外大街,還沒走進衚衕,就看到了黑底金字鐵藝牌樓,牌樓下方的地面上寫著“達智橋衚衕”五個大字。青磚灰瓦,石雕影壁,這個長186米的衚衕作為北京胡同街區改造後的首家住宅區步行街,沒有其他商業步行街那種人頭攢動、商家集聚的熱鬧場面,而是安安靜靜,飄著一股煙火氣。

"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說起北京的衚衕,那可是濃縮老北京人原汁原味生活的地方。隨便就能叫得上口的南鑼鼓巷、菸袋斜街、帽兒衚衕、國子監街、琉璃廠、金魚衚衕、東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兒衚衕、八大胡同,那是北京的“十大衚衕”。生在長在衚衕,住了十多年,親身經歷了北京舊城改造的歲月變遷,對衚衕和衚衕文化自然有著很深的情結。以至於後來搬進樓房那麼多年,閒來無事總想扎進衚衕重溫消失多年的“京味”。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如今,北京的很多衚衕在城市規劃進程中消失了,保存下來的很多被開發為旅遊景點或特色文化街,商業氣息太重。不過在北京西城區廣內街道倒是有這麼一條衚衕,它既是衚衕,又是步行街,在這裡保存著老北京胡同最典型文化特徵和生活氣息,它就是“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達智橋衚衕東起宣武門外大街,西至校場五條。在清朝以前,這是條河溝,河溝的水與附近其他河溝在宣武門附近匯合,匯合處建有一座橋。因清初漢人把曾經駐紮在這一帶的蒙古人稱為“韃子”,河溝上的橋就叫“韃子橋”。後來河溝被填平形成的衚衕就叫韃子橋衚衕了。直到20世紀60年代,北京整頓地名,衚衕才改名達智橋衚衕。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達智橋衚衕東側正對著車水馬龍的宣武門外大街,還沒走進衚衕,就看到了黑底金字鐵藝牌樓,牌樓下方的地面上寫著“達智橋衚衕”五個大字。青磚灰瓦,石雕影壁,這個長186米的衚衕作為北京胡同街區改造後的首家住宅區步行街,沒有其他商業步行街那種人頭攢動、商家集聚的熱鬧場面,而是安安靜靜,飄著一股煙火氣。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走進衚衕,墨色青磚鋪就的地面光滑整齊,拓寬到7米的衚衕兩側是整齊的民宅。這些老宅子門臉經過修葺,是清一色的晚清民國風格。窗子是紅色的木窗,部分院門口還有門環、門墩,商鋪的門楣也改造為風格統一的樣式,家家戶戶門前和窗臺種滿了綠植。

"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說起北京的衚衕,那可是濃縮老北京人原汁原味生活的地方。隨便就能叫得上口的南鑼鼓巷、菸袋斜街、帽兒衚衕、國子監街、琉璃廠、金魚衚衕、東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兒衚衕、八大胡同,那是北京的“十大衚衕”。生在長在衚衕,住了十多年,親身經歷了北京舊城改造的歲月變遷,對衚衕和衚衕文化自然有著很深的情結。以至於後來搬進樓房那麼多年,閒來無事總想扎進衚衕重溫消失多年的“京味”。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如今,北京的很多衚衕在城市規劃進程中消失了,保存下來的很多被開發為旅遊景點或特色文化街,商業氣息太重。不過在北京西城區廣內街道倒是有這麼一條衚衕,它既是衚衕,又是步行街,在這裡保存著老北京胡同最典型文化特徵和生活氣息,它就是“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達智橋衚衕東起宣武門外大街,西至校場五條。在清朝以前,這是條河溝,河溝的水與附近其他河溝在宣武門附近匯合,匯合處建有一座橋。因清初漢人把曾經駐紮在這一帶的蒙古人稱為“韃子”,河溝上的橋就叫“韃子橋”。後來河溝被填平形成的衚衕就叫韃子橋衚衕了。直到20世紀60年代,北京整頓地名,衚衕才改名達智橋衚衕。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達智橋衚衕東側正對著車水馬龍的宣武門外大街,還沒走進衚衕,就看到了黑底金字鐵藝牌樓,牌樓下方的地面上寫著“達智橋衚衕”五個大字。青磚灰瓦,石雕影壁,這個長186米的衚衕作為北京胡同街區改造後的首家住宅區步行街,沒有其他商業步行街那種人頭攢動、商家集聚的熱鬧場面,而是安安靜靜,飄著一股煙火氣。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走進衚衕,墨色青磚鋪就的地面光滑整齊,拓寬到7米的衚衕兩側是整齊的民宅。這些老宅子門臉經過修葺,是清一色的晚清民國風格。窗子是紅色的木窗,部分院門口還有門環、門墩,商鋪的門楣也改造為風格統一的樣式,家家戶戶門前和窗臺種滿了綠植。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您可別覺得達智橋衚衕一直都是如今的復古文藝民國風,改造前,這裡可是出了名的髒亂差。衚衕只有3米寬,兩側違章違建多,衛生環境差,擁擠不堪,成為了街道治理的老大難。改造後的衚衕,不僅變寬了,衛生和治安也變好了,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還有像我一樣尋找“京味“的老北京前來打卡。

"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說起北京的衚衕,那可是濃縮老北京人原汁原味生活的地方。隨便就能叫得上口的南鑼鼓巷、菸袋斜街、帽兒衚衕、國子監街、琉璃廠、金魚衚衕、東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兒衚衕、八大胡同,那是北京的“十大衚衕”。生在長在衚衕,住了十多年,親身經歷了北京舊城改造的歲月變遷,對衚衕和衚衕文化自然有著很深的情結。以至於後來搬進樓房那麼多年,閒來無事總想扎進衚衕重溫消失多年的“京味”。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如今,北京的很多衚衕在城市規劃進程中消失了,保存下來的很多被開發為旅遊景點或特色文化街,商業氣息太重。不過在北京西城區廣內街道倒是有這麼一條衚衕,它既是衚衕,又是步行街,在這裡保存著老北京胡同最典型文化特徵和生活氣息,它就是“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達智橋衚衕東起宣武門外大街,西至校場五條。在清朝以前,這是條河溝,河溝的水與附近其他河溝在宣武門附近匯合,匯合處建有一座橋。因清初漢人把曾經駐紮在這一帶的蒙古人稱為“韃子”,河溝上的橋就叫“韃子橋”。後來河溝被填平形成的衚衕就叫韃子橋衚衕了。直到20世紀60年代,北京整頓地名,衚衕才改名達智橋衚衕。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達智橋衚衕東側正對著車水馬龍的宣武門外大街,還沒走進衚衕,就看到了黑底金字鐵藝牌樓,牌樓下方的地面上寫著“達智橋衚衕”五個大字。青磚灰瓦,石雕影壁,這個長186米的衚衕作為北京胡同街區改造後的首家住宅區步行街,沒有其他商業步行街那種人頭攢動、商家集聚的熱鬧場面,而是安安靜靜,飄著一股煙火氣。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走進衚衕,墨色青磚鋪就的地面光滑整齊,拓寬到7米的衚衕兩側是整齊的民宅。這些老宅子門臉經過修葺,是清一色的晚清民國風格。窗子是紅色的木窗,部分院門口還有門環、門墩,商鋪的門楣也改造為風格統一的樣式,家家戶戶門前和窗臺種滿了綠植。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您可別覺得達智橋衚衕一直都是如今的復古文藝民國風,改造前,這裡可是出了名的髒亂差。衚衕只有3米寬,兩側違章違建多,衛生環境差,擁擠不堪,成為了街道治理的老大難。改造後的衚衕,不僅變寬了,衛生和治安也變好了,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還有像我一樣尋找“京味“的老北京前來打卡。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要說達智橋衚衕這短短不到200米的距離,還真藏了不少名人故居,最有名的要數“楊椒山祠“。楊椒山祠歷史上曾是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的故居,此人是嘉靖年間調兵部武選司員外郎,為人剛正不阿,忠言直諫,曾因彈劾奸臣嚴嵩“五奸十大罪”被誣陷入獄。在獄中,楊繼盛受盡折磨,卻不屈不撓,後英勇就義,他的妻子也自殺,百姓為了表達敬意把他在達智橋衚衕的舊宅保護起來,這就是今天看到的楊椒山祠,也叫“鬆筠庵“。據說戊戌變法時,康有為、譚嗣同就在鬆筠庵裡寫的公車上書的材料。

如果你對剛才這段歷史比較陌生,那麼你一定對北京著名的老字號“便宜坊”不陌生。據說楊繼盛惹了奸臣後一天往宣武門外的家的方向走,聞到米市衚衕傳出來烤鴨香味,因心生鬱悶就走進店裡大吃一頓。沒想到這烤鴨外酥裡嫩,肥而不膩,最關鍵還方便宜人,於是楊繼盛給店家題字“便宜坊”,百年老字號的名字就這麼由來的。

"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說起北京的衚衕,那可是濃縮老北京人原汁原味生活的地方。隨便就能叫得上口的南鑼鼓巷、菸袋斜街、帽兒衚衕、國子監街、琉璃廠、金魚衚衕、東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兒衚衕、八大胡同,那是北京的“十大衚衕”。生在長在衚衕,住了十多年,親身經歷了北京舊城改造的歲月變遷,對衚衕和衚衕文化自然有著很深的情結。以至於後來搬進樓房那麼多年,閒來無事總想扎進衚衕重溫消失多年的“京味”。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如今,北京的很多衚衕在城市規劃進程中消失了,保存下來的很多被開發為旅遊景點或特色文化街,商業氣息太重。不過在北京西城區廣內街道倒是有這麼一條衚衕,它既是衚衕,又是步行街,在這裡保存著老北京胡同最典型文化特徵和生活氣息,它就是“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達智橋衚衕東起宣武門外大街,西至校場五條。在清朝以前,這是條河溝,河溝的水與附近其他河溝在宣武門附近匯合,匯合處建有一座橋。因清初漢人把曾經駐紮在這一帶的蒙古人稱為“韃子”,河溝上的橋就叫“韃子橋”。後來河溝被填平形成的衚衕就叫韃子橋衚衕了。直到20世紀60年代,北京整頓地名,衚衕才改名達智橋衚衕。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達智橋衚衕東側正對著車水馬龍的宣武門外大街,還沒走進衚衕,就看到了黑底金字鐵藝牌樓,牌樓下方的地面上寫著“達智橋衚衕”五個大字。青磚灰瓦,石雕影壁,這個長186米的衚衕作為北京胡同街區改造後的首家住宅區步行街,沒有其他商業步行街那種人頭攢動、商家集聚的熱鬧場面,而是安安靜靜,飄著一股煙火氣。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走進衚衕,墨色青磚鋪就的地面光滑整齊,拓寬到7米的衚衕兩側是整齊的民宅。這些老宅子門臉經過修葺,是清一色的晚清民國風格。窗子是紅色的木窗,部分院門口還有門環、門墩,商鋪的門楣也改造為風格統一的樣式,家家戶戶門前和窗臺種滿了綠植。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您可別覺得達智橋衚衕一直都是如今的復古文藝民國風,改造前,這裡可是出了名的髒亂差。衚衕只有3米寬,兩側違章違建多,衛生環境差,擁擠不堪,成為了街道治理的老大難。改造後的衚衕,不僅變寬了,衛生和治安也變好了,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還有像我一樣尋找“京味“的老北京前來打卡。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要說達智橋衚衕這短短不到200米的距離,還真藏了不少名人故居,最有名的要數“楊椒山祠“。楊椒山祠歷史上曾是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的故居,此人是嘉靖年間調兵部武選司員外郎,為人剛正不阿,忠言直諫,曾因彈劾奸臣嚴嵩“五奸十大罪”被誣陷入獄。在獄中,楊繼盛受盡折磨,卻不屈不撓,後英勇就義,他的妻子也自殺,百姓為了表達敬意把他在達智橋衚衕的舊宅保護起來,這就是今天看到的楊椒山祠,也叫“鬆筠庵“。據說戊戌變法時,康有為、譚嗣同就在鬆筠庵裡寫的公車上書的材料。

如果你對剛才這段歷史比較陌生,那麼你一定對北京著名的老字號“便宜坊”不陌生。據說楊繼盛惹了奸臣後一天往宣武門外的家的方向走,聞到米市衚衕傳出來烤鴨香味,因心生鬱悶就走進店裡大吃一頓。沒想到這烤鴨外酥裡嫩,肥而不膩,最關鍵還方便宜人,於是楊繼盛給店家題字“便宜坊”,百年老字號的名字就這麼由來的。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漫步在達智橋衚衕,發現這裡是個特別有人情味的地方。很多年不見的衚衕裡的副食店、小餐館、雜貨鋪,在這裡都能找到,而且經營者都是衚衕裡的老北京人。下班夜色初上,衚衕內的民宅亮起了燈,有些臨街的房間透過窗簾,映出一家人吃飯的身影。還有一些敞著門吃飯的大爺大媽,和街坊鄰里嘮家常,往來推著自行車,拎著菜的互相親切的打個招呼,這不就是消失多年的衚衕生活和鄰里情麼。

"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說起北京的衚衕,那可是濃縮老北京人原汁原味生活的地方。隨便就能叫得上口的南鑼鼓巷、菸袋斜街、帽兒衚衕、國子監街、琉璃廠、金魚衚衕、東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兒衚衕、八大胡同,那是北京的“十大衚衕”。生在長在衚衕,住了十多年,親身經歷了北京舊城改造的歲月變遷,對衚衕和衚衕文化自然有著很深的情結。以至於後來搬進樓房那麼多年,閒來無事總想扎進衚衕重溫消失多年的“京味”。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如今,北京的很多衚衕在城市規劃進程中消失了,保存下來的很多被開發為旅遊景點或特色文化街,商業氣息太重。不過在北京西城區廣內街道倒是有這麼一條衚衕,它既是衚衕,又是步行街,在這裡保存著老北京胡同最典型文化特徵和生活氣息,它就是“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達智橋衚衕東起宣武門外大街,西至校場五條。在清朝以前,這是條河溝,河溝的水與附近其他河溝在宣武門附近匯合,匯合處建有一座橋。因清初漢人把曾經駐紮在這一帶的蒙古人稱為“韃子”,河溝上的橋就叫“韃子橋”。後來河溝被填平形成的衚衕就叫韃子橋衚衕了。直到20世紀60年代,北京整頓地名,衚衕才改名達智橋衚衕。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達智橋衚衕東側正對著車水馬龍的宣武門外大街,還沒走進衚衕,就看到了黑底金字鐵藝牌樓,牌樓下方的地面上寫著“達智橋衚衕”五個大字。青磚灰瓦,石雕影壁,這個長186米的衚衕作為北京胡同街區改造後的首家住宅區步行街,沒有其他商業步行街那種人頭攢動、商家集聚的熱鬧場面,而是安安靜靜,飄著一股煙火氣。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走進衚衕,墨色青磚鋪就的地面光滑整齊,拓寬到7米的衚衕兩側是整齊的民宅。這些老宅子門臉經過修葺,是清一色的晚清民國風格。窗子是紅色的木窗,部分院門口還有門環、門墩,商鋪的門楣也改造為風格統一的樣式,家家戶戶門前和窗臺種滿了綠植。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您可別覺得達智橋衚衕一直都是如今的復古文藝民國風,改造前,這裡可是出了名的髒亂差。衚衕只有3米寬,兩側違章違建多,衛生環境差,擁擠不堪,成為了街道治理的老大難。改造後的衚衕,不僅變寬了,衛生和治安也變好了,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還有像我一樣尋找“京味“的老北京前來打卡。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要說達智橋衚衕這短短不到200米的距離,還真藏了不少名人故居,最有名的要數“楊椒山祠“。楊椒山祠歷史上曾是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的故居,此人是嘉靖年間調兵部武選司員外郎,為人剛正不阿,忠言直諫,曾因彈劾奸臣嚴嵩“五奸十大罪”被誣陷入獄。在獄中,楊繼盛受盡折磨,卻不屈不撓,後英勇就義,他的妻子也自殺,百姓為了表達敬意把他在達智橋衚衕的舊宅保護起來,這就是今天看到的楊椒山祠,也叫“鬆筠庵“。據說戊戌變法時,康有為、譚嗣同就在鬆筠庵裡寫的公車上書的材料。

如果你對剛才這段歷史比較陌生,那麼你一定對北京著名的老字號“便宜坊”不陌生。據說楊繼盛惹了奸臣後一天往宣武門外的家的方向走,聞到米市衚衕傳出來烤鴨香味,因心生鬱悶就走進店裡大吃一頓。沒想到這烤鴨外酥裡嫩,肥而不膩,最關鍵還方便宜人,於是楊繼盛給店家題字“便宜坊”,百年老字號的名字就這麼由來的。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漫步在達智橋衚衕,發現這裡是個特別有人情味的地方。很多年不見的衚衕裡的副食店、小餐館、雜貨鋪,在這裡都能找到,而且經營者都是衚衕裡的老北京人。下班夜色初上,衚衕內的民宅亮起了燈,有些臨街的房間透過窗簾,映出一家人吃飯的身影。還有一些敞著門吃飯的大爺大媽,和街坊鄰里嘮家常,往來推著自行車,拎著菜的互相親切的打個招呼,這不就是消失多年的衚衕生活和鄰里情麼。

青磚灰瓦民國風,北京首條住宅區步行街達智橋衚衕“京味”濃

北京的城市變遷日新月異,不是所有的衚衕都能尋覓到如此的煙火氣。也許,達智橋衚衕的民房只是外表加以改造,內部居住條件還沒有得到顯著地提升。也許,住在這裡的老人漸漸走了,搬進來的新面孔並不瞭解衚衕的前世今生。但是,這都不會改變住在這一帶的老住戶對達智橋衚衕的情分,也恰恰是這份深厚的家園情,讓小小的衚衕隱藏在宣武門外的鬧市中,在“京味”衚衕中自成一派。

聲明:圖文版權歸約約皮工作室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