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不停的家庭——永遠正向地說話

陽光海岸 幸福trytry 2019-04-20
協調不停的家庭——永遠正向地說話

1.

吃午飯。

爸爸生氣地對媽媽說:“你吃飯就不能坐得離桌子近一點嗎?你看你,吃個飯還灑飯!看看看,從桌上灑到地上,你嘴巴漏了嗎?”

我說:爸,去掉後面的話,只叫媽吃飯坐得離桌子近些就行。去掉“吃飯要撒飯,嘴巴漏了”之類的話。

晚上二老上樓睡覺前。

老爸抱怨:你媽那個人睡覺,一直往床邊滾,一個人把鋪蓋捲過去,跟她死說都不聽。

我:你們就分開蓋被子唄,不用管她。

爸爸:怎麼不管她?滾到床邊,她自己背心都涼在外面,被子也蓋不到啊,凍感冒了怎麼辦?還有,我擔心她滾到地板上去啊,有一次就滾到地上去了啊。

我:好。那你就直接正面地告訴她,“你睡覺要往中間滾,往中間滾”。

爸說:這有什麼區別?

我:有區別。人的大部分行為是習慣,習慣是受到潛意識支配的。潛意識的工作原理是隻聽正面的話,聽不進去否定詞的。

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現在,你注意看著我,我說:“請你不要想陽光海岸沙灘,你千萬不要想陽光海岸沙灘!不許想!”……你在幹什麼?爸,你腦子裡在想什麼?

爸爸愣一下,呵呵地笑起來。

我笑:你在想陽光海岸沙灘對不對?咦,你咋回事呀,我不是叫你千萬不要去想了嗎?你為什麼要去想?你這人怎麼說你都不聽的呀?

我爸又笑。

我:所以,如果你希望她吃飯不撒飯,你就直接講好了,“你把凳子更靠近桌子一點”。而如果你說“你不要撒飯不要撒飯”,你其實可能是在給她下一個“你要撒飯”的命令。你說“你嘴巴漏了嗎?”她就要漏嘴巴給你看。你試一試,不出兩週,她“一輩子”改不了的毛病就會變過來。奏是這麼神奇,哈哈。

協調不停的家庭——永遠正向地說話

2.

早晨7點。

我在書房,聽到爸爸吼女兒:這一大早了怎麼還不起床啊?你總這樣,晚上不睡,早晨不醒!你不是要跑步嗎,現在都不起來怎麼跑啊?你還想跑嗎?啊?

我進去女兒房間,說:你希望她起床就直接告訴她就好了。實際上你用反問語氣說了那麼多話,她接收到的是攻擊情緒而不是明確的行動指導。

我伸手把氣呼呼欲哭的女兒從床上抱起來,笑嘻嘻地親她一口:親愛的寶貝呀,起床了~~ 我們穿衣服、收拾床、刷牙,然後出發跑步!Go go go~~

吃早飯,孩子先吃粥,然後吃雞蛋羹。

她手拿一個大勺子,當她喝完粥,欲轉戰雞蛋羹時,嚷嚷說要洗勺子。

外公說:不用洗,都是吃飯。

爸爸說:洗什麼洗?

我笑:好,洗吧,就用你的嘴巴洗。

女兒哈哈笑起來:用嘴巴洗?哈哈哈。

說著就把勺子放到嘴巴里,吧唧吧唧幾口,再從嘴巴里掏出來時,勺子就“洗”乾淨了!她愉快地開始吃雞蛋羹。

豆爸評價:都是吃東西,前碗吃了洗乾淨勺子再吃後碗?你這不是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嗎?

女兒又哈哈大笑。

我敲敲桌子:嗨嗨,注意餐桌文明!

想想,又對他們說:她想要幹什麼,先想想再決定要肯定還是否定,剛才她要洗勺子再吃雞蛋羹的這個要求你們為什麼要否定?不過是覺得我們為她去洗勺子麻煩。那就提供方案,儘量麻煩她自己就行了。這麼點事,你們張口就否定,這就給她多了一次自己的主張被否定的經驗

協調不停的家庭——永遠正向地說話

我爸說:這麼一點小事,你都要想這麼多,你累不累呀?

我:呵呵,你們不想,我只能多想一點了。

小孩的生活和習慣都是每天裡的這些小事堆積起來的。當她逐漸長大,她的心裡積累起來很多被否定的經驗,會產生兩個後果。一是對自己懷疑,一個長期無論大事小事總被否定的人是很難不自我懷疑的,這就損害她的自信,也妨礙她的行動力。二是自我防禦,內心一點點積累起來被否定的憤怒,就會逐漸事事與你們抗爭。

小孩長到青春期,大人往往不知道叛逆是哪裡來的。其實叛逆是小孩的自我意識和身體發育與外在環境對抗的表現。他們自我意識膨脹,身體力量在增強,當他們把外界環境跟自身的關係定義為壓迫,他們就會反抗。而在一個家庭中,小孩對於家庭環境的壓力認知是從小就開始了,環境是接納的、友善的,還是打壓的,不到青春期他就已經奠定了認識基礎,已經對家庭形成了刻板印象了。小孩啊,小時我不操心,長大後我怎麼操心都沒用。

豆爸呵呵地笑:任老師,一天到晚道理多得很呢。來,吃塊鹹菜!

我嗔他一眼:切~ 學著點!你們真是的,一天到晚不讓我省心。

我爸又咂一下嘴,嘆氣,又是責怪:不是我說(批評)你,你自己一天到晚工作都做不完,還操心這些小事?你怎麼事情不多呢?

我心裡湧起來不快:你就是在說我。小孩的事我不操心,那我操心什麼,天下大事嗎?爸,你換個說法吧,“好。以後我們多注意點,你就可以少操點心,當支持你工作”。

停一下,我又說:我也換個說法,剛才不該用反問句式。“我是當媽的,小孩的事自然我該操心,就像我也該操心你跟媽的事情一樣。這都是我的責任,交不出去的。”

如果我們心裡的主意是善的,那就直接陳述主張,避免用反問,避免用責備的語氣。

因為人天生不喜歡被責備,當感受到責備,他的情緒會自然地起來,自然地激發他的自我防禦,這時他的能量就被轉移到消化自己的情緒和對抗你上面來了,反而削弱了他在具體一件事上的行動力,並且還破壞了一次你們之間的關係。

親子之間,日積月累關係壞到一定程度,出現“宿怨”,後面彼此說什麼都不對了。

協調不停的家庭——永遠正向地說話

3.

社會中那麼多的戾氣,我們總奇怪這些戾氣哪裡來的。——戾氣其實就是憤怒、冤屈等情緒長期得不到紓解逐漸形成了攻擊性的行為傾向。

大部分人的戾氣,除了少數來自生活大事件中結構性的壓迫,比如權力暴行、司法不公等導致個人生活中受冤屈的大事件“無論如何吞不下那口氣”,多數都來自於日常點滴生活裡不良情緒的累積。

日常不良情緒就來自於我們身邊人,家庭、工作單位,直接的社會環境,比如通勤路上,和甲方,或者間接的社會環境,比如微信圈、微博上流傳的各種沒有天理、匪夷所思和去他MB。

按道理說一個人身處的環境力量應該是多元的,有負的有正的,有給你加壓的也有給你減壓的,難免遭遇委屈但也總有人來慰藉。如此在一個人身上形成一個情緒的平衡。

情緒暗暗地激發著我們的行動。如果情緒是平和的,你對生活的一般衝撞就有容納能力;如果情緒是愉快的,那你就有助人之心;如果情緒總是憤怒,或持續悲憤,當再次被惹到,你拉都拉不住想衝動跳腳。

外界環境往往不是我們不能把控的,我們能把握的是做一個對別人有益處的“身邊人”,善愛友好,予人支持,而非為人添堵。

當外界施與他不公的暴擊,我們總有溫暖的擁抱去慰藉,而不是時刻準備著一把稻草每天都壓一根上去。——你並不知道哪根會成為最後一根。

而且,日常的肯定、支持、有愛,會造就他內心的韌勁,有承受力,當外界壓力來襲,一定程度下他會自動消化掉,不會形成累積。

所以,日常生活里正向的說話,肯定的態度,不僅是在一件具體的事情上對我們的對象產生影響,而且具有長期的心理意義和關係意義。這個關係向內影響到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向外影響到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協調不停的家庭——永遠正向地說話

4.

日常生活裡一件事、一個瞬間我們都要儘量正向說話

一來如此才對事有效,二來有利於關係建設,三來有利於對方的心理健康,增強其抗逆力。

因為我們潛意識的工作方式是接受陳述句,忽略否定詞的。也因為負向的話會激發不良情緒,生氣、鬱悶,委屈,消耗著我們向外的行動力,卻向內在我們心上一點點挖坑或捶打。如此久之,內傾向的人會抑鬱,外傾向的人會攻擊。

很多人以為抗逆力是要多經歷挫折來成長的,所以很多人責怪現在孩子吃苦少了。

其實,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苦,從來沒有哪代人是輕鬆長大,新一代人的精神壓迫之苦不是老一代的物質匱乏之苦的框架所能理解的。

孩子能不能扛過去大的挫折,大家看到的是其從小經受或沒經受挫折的外在經歷,卻沒有看到受挫或不受挫時有沒有得到愛和接納的內在情緒支持。

協調不停的家庭——永遠正向地說話

5.

大家在親密關係裡總喜歡確認對方是否還愛自己。

比如有的人會問:你還愛我嗎?

有的人會作一點:嗚嗚,你已經不愛我了。

或者,嗚嗚,你從前那麼愛我,現在全變了,你一點也不在乎我!

Oh no, 我可極少這麼說。

嗯,我一般會說:老公,很喜歡老婆吧?

或者,嗯,那個……你其實是喜歡我的吧?很喜歡吧?喜歡得不得了吧……

呵呵。

說到這裡,我也有話想問你們了。

——嗯,任老師這個公號,你們還喜歡吧?那個……任老師這個人,你們也蠻喜歡吧?

還有,你們的春節一定過得很快樂吧?

哈哈哈。

新春發一篇,恭祝大家新快萬如,親密有愛,闔家幸福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