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紀念炎帝節並而打造此物,被發現於三星堆,上下何止5000年

偉大的炎帝建木

據皇甫謐的《帝王世紀》,女媧之後還有庖犧氏15世,但這15世因相關資料闕如,莫可探尋。此後是炎帝,共傳530年。

據《山海經.海內經》記載:“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yāo)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穰)[壤],以處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

黃帝紀念炎帝節並而打造此物,被發現於三星堆,上下何止5000年

聽沃是誰?就是《南次三經》令丘山的令丘。據《山海圖》復原圖,令丘山其地就在今湖南瀏陽一帶。令丘,也是粵語讀法。令丘、聽沃、瀏陽也是同音互譯詞。令丘山、瀏陽之名均來源於炎帝之妻天沃。天沃,本意是天女沃。粵語快讀就成了天沃。

中國古籍說炎帝叫石年,也有說叫勖其的。其實勖其不是炎帝第一代,而是炎帝戲器的同音互譯詞,屬天女沃的下三代後族。

炎帝石年,石年上古讀少鵹,上古少、石同音,是鄂東南和湖南瀏陽一帶的語音;年、鵹同音,讀lei,後音變為dei,典、德、帝、袋、丹上古也是同音字,在上古它們是可以同音互譯的。《大荒西經》載:“有三青鳥,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少鵹,一名曰青鳥”。三青鳥,並不是三隻青鳥,而是三支羌人的意思。青鳥、羌人同音互譯。大鵹,即《山海經》中的帝臺,少鵹就是石年,青鳥就是羌人。《晉書.束晳傳》說:“穆天子傳五篇,言周穆王遊行四海,見帝臺、西王母。”《晉書》這是在瞎說!帝臺始見於《山海經》,據《山海經》復原圖,帝臺的統治範圍北自山西、山東,南至雲貴高原。如果帝臺和周穆王同時代,那意味著周穆王的地盤也在帝臺統治之下。這豈不荒謬?帝臺與炎帝石年是同時代的人。《晉書》說周穆王見帝臺,明顯是關公戰秦瓊了。

黃帝紀念炎帝節並而打造此物,被發現於三星堆,上下何止5000年

關於三青鳥,長期以來人們都把它當成了三隻神話中的鳥,實在是誤讀。

《海內北經》載:“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qū)北。”取食是什麼意思?取食就是驅使之音譯。它說的是三支羌人都是西王母的子族,為西王母驅使,四處出征,爭奪天下。可見在西王母時尚是母系社會。需要說明的是,《山海經》中的崑崙虛是帝都所在,非只一處。此處的崑崙虛在今新疆。陶淵明《讀山海經》詩說:“翩翩叄青鳥,毛色奇可憐。 朝為王母使,暮歸叄危山。”在陶淵明的詩中,三青鳥為西王母所使,正是“為西王母取食”的本義。陶淵明的理解一點也沒錯,倒是後世的學者們把三青鳥附會為三隻神鳥了。

據《春秋緯》,炎帝“始立地形,甄度四海”,可見《山海經》的前身---圖畫書要追溯到炎帝時。

炎帝時就劃分天下為九州。九州,在炎帝時叫九丘。丘,不讀qiu,而是讀粵語的jau,九丘即後世所謂的九囿,也就是九州之義。“九丘八索,帝王之書”,這裡的九丘就是《海內經》所說的九丘。

《海內經》載:“有九丘,以水絡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參衛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葉紫莖,玄華黃實,名曰建木,百仞無枝,[上]有九欘(zhǔ),下有九枸(jǔ),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tài)皞(hào)爰過,黃帝所為。”

按《海內經》的意思,九囿實來源於炎帝節並。這段經文講得很清楚,惜乎前人沒有看懂。

其實它也要用粵語解讀。經文意思是說:有九囿(九州),以大河繞之,名叫陶唐州、叔得州、孟盈州、昆吾州、黑白州、軒轅州、三危州、武夫州、神民州(三曼、三苗)。有巫(上古巫、木同音,發音同今粵語),為羌人節莖(青葉紫莖),炎王黃山(玄華黃實),名叫建木,蕃人(巴人)巫建(建巫、建木實為一),他上擁有九州(九欘),下擁有九子(九枸),建立了三曼國(實麻、壽麻、三苗),稱閻王【木炎】木(葉芒)。太皞曾從此地路過,黃帝就打造了“建木”神木(以示紀念)。

黃帝紀念炎帝節並而打造此物,被發現於三星堆,上下何止5000年

《海內經》說節莖名曰建木,而建木上古音同節並(郭璞說上古木、伯同音,而伯、並又同音,所以木、伯、並上古是同音的)。此外據《路史》說:“炎居生節莖。節莖生戲。戲生器。”可見節莖是炎居之子,同時據《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yāo)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這裡《海內經》也說節並是炎居之子,可見節並就是節莖,也就是建木。

經文說建木上擁有九州,下擁有九子,居於黃山,建立了三曼(三苗、神民)帝國,稱閻王(炎王)。黃帝打造了建木神樹,以示紀念。

從《海內經》看,炎帝節並統一上古大九州之時間遠在黃帝以前。而且炎帝的都城在黃山,即《西山經》首經》中的黃山。據《山海圖》復原圖,黃山就在今天的橫斷山脈或川西!時間遠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

另據《春秋緯.命歷序》:“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勢,財度為九州,謂之九囿,囿各居其一而為之長,人皇居中州以制八輔。”人皇,上古實讀炎王。結合《山海經》可知,炎王時確有九州。可見《春秋緯》並非虛構。大九州早在炎王節並時就有了。

據《海內經》敘事順序,炎帝建木出現在川西一帶。此建木就是三星堆發現的青銅神樹!青銅神樹的九株,實為九州的圖音,九桔實為九子之圖音。青銅神樹上古叫建木,本是一種樹的名稱,但由於炎帝節並的名字讀音與建木相同,故祖先就以建木代表節並。《海內經》說這棵青銅神樹是黃帝為紀念炎帝節並而打造的。可見三星堆為黃帝文明,並且當地就是黃帝都城之一!

 三星堆完全被學界誤讀了!它的時間遠在寶墩文化之前!並且遠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三星堆所在地當時為世界的中心,也是黃帝的都城之一。寶墩文化實際上是黃帝后期大洪水後才出現的文化。

並且三星堆的祭祀坑是為祭祀炎帝節並而設的。

炎帝節並是誰?說出來要震驚世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