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不是新石油:坐擁海量數據不會讓企業成為高科技世界的沙特

數據不是新石油:坐擁海量數據不會讓企業成為高科技世界的沙特

捕獲最大數據儲量的企業擁有可持續的優勢,這將使競爭對手相形見絀——包括英特爾前首席執行官科再奇(Brian Krzanich)、中國投資大師李開復和硅谷風險投資明星Ann Winblad在內的知名人士都這麼認為。畢竟,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Facebook等數據巨頭的市值證明了這一點:數據就是新的石油。

在互聯網還是一片不毛之地的時候,數據可能相當於石油。但數字商務的發展早就使這種觀念過時了。如今,那些相信依靠數據將把競爭對手拒之門外的人,將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

如果非要說數據與石油之間存在任何相似之處,那麼與其說數據是一種燃料,不如說它是一種潤滑劑。人工智能的確依賴於真實世界的照片和測量數據,它需要不時地注入新鮮數據。但這並不意味著齒輪會轉得越來越快。要想做到這一點,你需要大修發動機。讓這些科技巨頭保持領先地位的不是它們豐富的數字信息,而是不停歇的產品開發和改進。

人們普遍認為,英國數據科學家Clive Humby在2006年率先提出數據是信息經濟的關鍵燃料。但這種類比總是牽強附會。與石油不同,數據不會被用盡;它們會持續存在,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得更加有用。它們不會枯竭。事實上,它們是無限可再生的。

最重要的是,數據並不稀缺。如今,它們成為了一種商品。

在21世紀初,任何想要積累大規模數據集的人首先都必須購買大量的計算和數據存儲設備。不過,就在Humby提出類比的同一年,亞馬遜推出了自己的網絡服務部門,向所有能上網的人提供“即付即用”的硬件接入服務。如今,初創公司可以在數十種雲計算服務中進行選擇,每小時只需花費幾美分。在這些服務中,他們可以大規模地篩選和處理來自網絡的數據。與此同時,研究人員正忙於收集免費的數據集,比如ImageNet的1400萬張數碼照片,或者語言數據聯盟(Linguistic Data Consortium)的6.3萬個英語口語句子庫。

當然,互聯網巨頭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龐大的客戶數量和按照自己的標準構建的龐大的雲網絡。但即使他們在數據密集型業務上領先,也無法保持領先地位。

以蘋果公司的Siri為例。2011年,第一款消費者級人工智能助手成為工程學上的奇蹟,當時它為消費者帶來了聲控計算。Siri擁有獨特的訪問權限,可以訪問大量用戶的語音查詢以及他們對其答案的反應。然而,三年後,亞馬遜的Alexa一上市就迅速超越了Siri。

Alexa之所以沒有超過Siri,不是因為亞馬遜有更多的語音樣本,而是因為亞馬遜設計了一種非接觸式與電腦對話的方式。“嘿,Alexa !”這樣就有可能把語音助理部署進揚聲器裡,和它自由交談。後來,亞馬遜通過向其他公司開放技術,從燈泡到汽車,建立了廣泛的配置Alexa產品的生態系統,從而碾壓Siri。

那麼,從所有這些設備中產生的數據會給亞馬遜帶來長期優勢嗎?別指望了。在Alexa問世兩年後,谷歌推出了自己的“傾聽”(always-listening)助手,它不僅能聽懂口頭命令,還能根據一個所謂的知識圖譜回答問題。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亞馬遜在智能音箱市場的份額最近比一年前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而谷歌的份額幾乎翻了一番。

亞馬遜在智能音箱市場仍處於領先地位,第二季度的市場份額為42%,而谷歌的市場份額為28%,但是亞馬遜的領先地位還能維持多久?

同樣的故事一再上演。無人機制造商大疆收集的飛行數據並沒有讓它免受Skydio的攻擊,後者設計了更好的算法來避開障礙物。Uber關於司機、乘客和路線的海量數據並沒有阻擋Lyft擴張的腳步。即便是擁有近三分之一人類照片的Facebook,也不得不收購Instagram,以抵消存在的威脅。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雅虎在1998年擁有的網絡搜索數據比任何機構都多,但後來被當時的新貴谷歌擊敗。

數據優勢是短期的,而且這種短期優勢一直在縮短。即使在數據不在網絡上流動的專業領域也是如此。Paige.AI獨家訪問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組織切片庫,使其在癌症自動化診斷的競賽中領先一步。但很快,這項努力將面臨來自其他機構的挑戰,這些機構設法從其他機構獲得幻燈片。然後Paige.AI與互聯網巨頭和獨角獸創業公司一樣,將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創新。

坐擁大量數據不會讓一家公司搖身一變成為高科技世界中的沙特阿拉伯。在一個網絡化的世界裡,長期的優勢來自於保持創新的步伐,它讓你緊跟技術潮流,領先於客戶需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