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當日達”背後的殘酷現實:臨時工多,員工就像機器人一樣

同為電商巨頭,馬雲說阿里巴巴的價值觀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而貝索斯則說,Amazon是全世界最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但是他們的員工似乎被放在了末流的位置。或者更準確地說,隨著Amazon為客戶提供更快捷的服務,那些處在服務客戶最前端的人正在被邊緣化和不斷壓榨。Gizmodo的Michael Sainato聚集了這個問題,原文標題是:The Ruthless Reality of Amazon's One-Day Shipping

亞馬遜“當日達”背後的殘酷現實:臨時工多,員工就像機器人一樣

隨著Amazon將默認的2日送達改為1日送達,公司已經對其內部運送服務進行了迅速的擴張。公司本季度保證要投入8億美元來為所有的Prime會員實現默認的當日送達服務。但這項計劃已經引起了工人、合同快遞員的擔憂,而物流分析師則擔心Amazon恐怕正在尋求主宰又一個經濟板塊。

談到Amazon的的商業模式時,反壟斷的非盈利組織Open Markets Institute的研究員Matthew Stoller是這樣評價的:“貝索斯希望Amazon成為每個人所依賴的核心基礎設施,然後利用這種力量去排斥競爭對手,賦予自身業務特權。他的目的不是經營企業,而是統治所有的商業。”

另一家非盈利倡導團體Institute for Local Self Reliance的聯合主任Stacy Mitchell則補充說:“從本質上來說這就是一家旨在成為並擁有21世紀商業基礎設施的公司,運輸是它版圖的一部分。”她提到了Amazon目前與製造商及零售商的關係使得它有影響力可以去吸引同樣的企業使用它的運送服務。

這種對主宰的追求加劇了大家對Amazon會向自己的工人、競爭對手,以及整個在線零售市場施加其龐大的經濟力量的擔憂。

最後一公里配送

Amazon目前擁有的物流基礎設施包括了從中國到美國的海運執照,最近推出的貨運代理平臺,類似Amazon Flex、Amazon Fresh、Prime Now、Shipping with Amazon這樣的最後一公里零工快遞服務,以及主要由獨立承包商執行的送外賣服務。

2019年4月,Amazon宣佈了要為客戶加快送貨速度的計劃。此後Amazon很快就針對現有員工推出了一項激勵計劃:1萬美元+3個月的薪水,鼓勵大家辭職創辦自己的配送服務,跟該公司的配送合作伙伴計劃合作。

一旦打卡上班,我們的身體和思想就會被推到這些機器的極限,很多時候感覺就像機器人一樣。

Mitchell說:“通過不直接僱用小企業主,Amazon對他們就擁有了很大的影響力。”她注意到Amazon用獨立承包商的做法正在令僱用高薪工人的UPS和美國郵政喪失競爭力。“Amazon僱用的承包商其實並不獨立。你只能用那些Amazon的貨車運送Amazon的貨物。你唯一的客戶就是Amazon。Amazon跟這些承包商的關係只有咫尺之遙,它就靠這種方式來完成了配送。”

在為Amazon配送服務部門開車的這些獨立承包商裡面,很多已經受到了徹底依賴Amazon做生意的負面影響。

儘管Amazon去年給(包括季度工和通過臨時工中介招聘的工人)所有員工設定了15美元的最低時薪水,但美國已經有幾家承包商在發佈替Amazon送貨的招聘廣告了,他們開出的薪水已經低於15美元。

曾經為Amazon在新澤西的配送承包商服務過的一位司機指出,很多招聘廣告上說時薪為15美元或以上的職位的薪水往往要低得多。這位司機指出該承包商供給工人支付的是價格統一的日薪,不管他們一天工作多少小時都是一樣。而目前體Amazon送貨的承包商在招聘廣告裡面介紹日薪時卻說“你拿多少工資取決於你!”

2016年,Vanessa Boggs開始在佛州坦帕市當一名Amazon Flex司機,當時是這項服務首次引入該地區。她說當flex服務剛開始的時候,司機拿到的薪水是18美元每小時還有小費的。自那以後,包括據報道的小費被納入司機的基本工資在內,Boggs感覺有無數理由讓這項工作顯得不那麼有優勢了。

隨著他們招來的人越來越多,找到活變得越來越難。我不得不付錢讓別人給我換班。

Boggs說:“我很喜歡2小時的基本配送時間。但隨著他們招來的人越來越多,找到活變得越來越難。我不得不付錢讓別人給我換班。”然後,小費又被Amazon拿走了,Amazon還開始將送飯店外賣的工作換成了運送更大負載的Amazon產品。小費沒了,跑的路線變長了,送的貨更重了,繼續開車已經難以為繼,2018年初她辭職不幹了。“Amazon不在乎自己的司機。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自己也不怎麼在意,因為我們掙的是自己的錢,但然後他們開始一點點地壓榨我們。”

在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在給Amazon開了1年車之後,Philip Hasten幾個月前剛剛辭職不幹,因為18美元的時薪連補貼油費和車輛磨損費都不夠。他說:“上次我送貨時一小時就賺了9美元。車輛損耗太大,他們又不會幫你維修。”

Amazon Air服務

Amazon不斷拓展其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的同時,公司還重點關注發展其航空貨運服務Amazon Air,以減少對UPS、Fedex與美國郵政服務等第三方運營商的依賴。FedEx最近已經拒絕續簽與Amazon的運輸合同。根據摩根士丹利2018年12月的一份報告,通過自行處理更多的空運服務,Amazon在2019年有望節省10億至20億美元的成本。

2019年4月,Amazon造價15億美元的航空樞紐在辛辛那提/北肯塔基國際機場破土動工,該機場預計將於2021年開放。Amazon用了兩種不同的機型,飛機是從Atlas Air、 Southern Air以及Air Transport Services Group租來或者由後者運營的。但替Amazon Air執行飛行的飛行員聲稱,在進行新的工會合同談判時自己被排除在Amazon發展的大門之外,不能分享其業務增長的果實。

我們還在不斷跟Amazon交流以談判出一份公平的合同,這樣我們才能招聘到足夠符合條件的飛行員來繼續進行Amazon想要的擴張,但是談判過程依舊一拖再拖。

在Atlas Air已經飛了15年的Michael Russo機長說:“我們希望看到Amazon Prime Air取得成功,我們只是希望成為這一成功的一部分。”Amazon Air飛行員的權益由APA Teamsters Local 1224代理,該機構呼籲承包商協商一份新的工會合同以解決對低薪和工作條件的關切。“我們還在不斷跟Amazon交流以談判出一份公平的合同,這樣我們才能招聘到足夠符合條件的飛行員來繼續進行Amazon想要的擴張,但是談判過程依舊一拖再拖。我們不知道這沒有把飛行員納入此過程的情況下,Atlas Air如何能為Amazon這樣龐大而重要的客戶提供好服務。”

在Atlas Air飛了將近20年的Bob Kirchner機長還提到了承包商預計要增加替Amazon Air執飛的飛機數量,明年要從原來的24架增加到44架。

Kirchner說:“我們的競爭對手支付的薪水多了60%,工作條件和退休計劃也比我們更好,Atlas很多有經驗的飛行員都被挖走了,給他們的生意造成了真正的壓力。因為航空公司沒有增長,人又在走掉,我們覺得目前這些數字是不可能實現的。除非他們過來解決存在問題,否則的話我們覺得Amazon給承包商施加那麼大的壓力,又要降低成本又施加財務壓力給他們,這已經變成一個安全問題了。”

Amazon的一位發言人通過電子郵件回覆說:“我們對目前與Atlas及其飛行員工會之間的關係狀況感到失望。雙方似乎都不願做出合理的妥協。這會對Atlas、飛行員以及他們共同服務的客戶的利益造成損害。”

飛行員還推出了一個網站,名字叫做PilotsDeserveBetter.org,並且在Amazon中樞施工工地附近舉行了幾場示威活動,希望推動合同承運人改善工作條件以滿足Amazon Air的擴張。

海運與貨運服務

2016年,Amazon先是從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拿到了一張從中國運輸貨物到美國的執照,然後開始一步步朝著控制整個供應鏈採取行動。

從Amazon的購買力,到廣泛分佈的配送中心網絡,在尋求發展運輸和物流網絡時,Amazon相對競爭對手有著顯著的優勢。

Ocean Audit CEO Steve Ferreira最近注意到Amazon加大了從中國的發貨量以規避特朗普上月加徵關稅的影響。

Ferreira在一封郵件中回覆稱:“Amazon戰術性地將平常在Amazon.com上的訂單量提高了4、5倍,並且在特朗普加徵關稅前預先進口進來,從而避免支付額外關稅,大多數客戶都沒有那麼購買力或者貨場空間。他注意到Amazon現在其實已經有兩種選擇,要麼把省下來的錢返還給客戶,要麼以更高的利潤銷售那些產品。

從本質上來說這就是一家旨在成為並擁有21世紀商業基礎設施的公司,運輸是它版圖的一部分。

不過跟空運服務以及今年早些時候推出的貨運代理平臺類似,Amazon自己不負責運輸,而是跟輪船公司簽有合同來運輸貨物,並銷售倉位給它的客戶。隨著Amazon將其絕大部分業務內包給了美國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的XPO Logistics,預計其來年的收入損失將達到6億美元。

總部設在亞特蘭大的Trends & Insights公司創始人Cathy Roberson在郵件中說:“他們的目標是創建‘全世界最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要想做到這一點還有比控制供應鏈更好的方式嗎?我相信他們對自己的物流合作伙伴的需要將一直存在,不會完全拋棄他們。但似乎,因為它的體量,Amazon可能會對運輸成本提出很大的折扣要求。他們的物流合作伙伴有多少願意接受呢?現在還很難說。”

運輸的擴張會如何影響Whole Foods及Amazon倉庫

Amazon的其他業務板塊也感受到了提高該公司市場份額的壓力。在公司於2017年收購的Whole Foods,儘管員工已經報告稱貨架空間已日益聚焦在Amazon Prime業務上,但為了加快運輸服務而進行的變動仍受到管理層的密切關注。

亞馬遜“當日達”背後的殘酷現實:臨時工多,員工就像機器人一樣

Whole Foods新的Amazon Kiosk

一位曾為Whole Foods工作過幾年的匿名員工解釋說,這家連鎖日雜百貨公司已經轉變成了Amazon推進在線銷售於prime會員的零售前站。他們提供了一張新的Amazon kiosk(在太平洋西北區的幾家店已經有部署)的照片。

Amazon的一位發言人在郵件中回覆說:“我們一直在擴張Prime當日送達的服務,因為我們這20年來我們的員工以及像Amazon Robotics這樣的先進技術一直在建設我們的網絡,為快速交貨、提高效率、降低價格並且改善全球各地的辦公環境而努力。”

過去幾年不斷有員工投訴Amazon的履約中心有廣泛虐待的情況,而且工作條件日益機器人化和不人道,運輸服務的加快和內包化對這裡的影響尚不得而知,但勞工聯盟和工人曾指責Amazon在提高配送速度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工作條件。

William Stolz說:“一旦打卡上班,我們的身體和思想就會被推到這些機器的極限,很多時候感覺自己就像機器人一樣。” William Stolz是Amazon在明尼蘇達明尼阿波里斯市的一個履約中心的撿貨工,工作時間約有2年。他說:“如果他們還想把我們當做有尊嚴的人看的話,Amazon的工作條件必須改變。很多工作仍然是臨時工性質。我們希望Amazon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現在還不是這種情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