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


"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作者:知北遊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今天這篇稿子來自於作者知北遊。

一、相柳的祕密

魯迅先生在《阿長與〈山海經〉》中提到《山海經》中印象深刻的一些神怪,“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其中“九頭的蛇”就是共工之臣相柳氏。

《山海經·海外北經》: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作者:知北遊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今天這篇稿子來自於作者知北遊。

一、相柳的祕密

魯迅先生在《阿長與〈山海經〉》中提到《山海經》中印象深刻的一些神怪,“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其中“九頭的蛇”就是共工之臣相柳氏。

《山海經·海外北經》: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又《大荒北經》: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是因以為臺。在崑崙之北。”

首先做一下文字辨誤。“柳”、“繇”是音近的通假字,這個前人都說過了。“相柳”、“相繇”的“相”是“栢”字的誤寫,在古書裡“栢(柏)”、“伯”是通用的,所以相柳或相繇就是伯柳或伯繇。這種訛誤,在《山海經》中不止一處,比如《海內南經》裡有個“伯慮國”,又說“一曰相慮”,這個“相”也是“栢”字的訛誤,“伯”、“栢”古讀音相同,所以伯慮也寫作栢慮,一回事。

相柳和希臘神話中的九頭蛇怪許德拉Hydra、日本神話中八岐大蛇等都是多頭的巨蛇怪,都非常有名,當然,也有人認為日本的八岐大蛇就是從相柳這裡改造過去的,畢竟日本很多神話傳說都是改造自中國的神話傳說,而且八岐大蛇的出現非常晚,從世代上說就沒法和相柳的傳說相比。

"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作者:知北遊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今天這篇稿子來自於作者知北遊。

一、相柳的祕密

魯迅先生在《阿長與〈山海經〉》中提到《山海經》中印象深刻的一些神怪,“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其中“九頭的蛇”就是共工之臣相柳氏。

《山海經·海外北經》: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又《大荒北經》: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是因以為臺。在崑崙之北。”

首先做一下文字辨誤。“柳”、“繇”是音近的通假字,這個前人都說過了。“相柳”、“相繇”的“相”是“栢”字的誤寫,在古書裡“栢(柏)”、“伯”是通用的,所以相柳或相繇就是伯柳或伯繇。這種訛誤,在《山海經》中不止一處,比如《海內南經》裡有個“伯慮國”,又說“一曰相慮”,這個“相”也是“栢”字的訛誤,“伯”、“栢”古讀音相同,所以伯慮也寫作栢慮,一回事。

相柳和希臘神話中的九頭蛇怪許德拉Hydra、日本神話中八岐大蛇等都是多頭的巨蛇怪,都非常有名,當然,也有人認為日本的八岐大蛇就是從相柳這裡改造過去的,畢竟日本很多神話傳說都是改造自中國的神話傳說,而且八岐大蛇的出現非常晚,從世代上說就沒法和相柳的傳說相比。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二、怪神變成大賢人

這個九頭怪蛇的伯柳氏是共工的臣子,他食於九山或九土,說明本事挺大,有很大的勢力範圍,但是除了《山海經》之外,就再不見他書記載了。

其實不是沒有記載,而是被後人給改造了,把他由一個九頭蛇的怪神改造成了大賢人——許由。

許由是《莊子》裡盛讚的一位賢人,在許多篇章裡都提到堯要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要,比如說“堯讓天下於許由”(《逍遙遊》)、“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外物》)、“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讓王》)、“善卷、許由得帝而不受”(《盜跖》),後來晉代皇甫謐還把許由寫入《高士傳》,先說“堯讓天下於許由”,後來又說“堯又召為九州長”。可是這位大賢人的來頭不知道,《高士傳》裡說他是“許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也。後隱於沛澤之中”,不過是後出的附會之言。

在古文字中,“由”、“繇”是非常常見的通假字,伯繇就是伯由。而“許”是封國名。根據《國語·周語下》的記載,共工之從孫四嶽是姜姓的始祖,封了四個國:申、呂、許、齊,所謂“祚四嶽國”,許國是其中之一。楊寬先生在《中國上古史導論》中就明確地指出許由就是伯夷、太嶽、四嶽

"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作者:知北遊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今天這篇稿子來自於作者知北遊。

一、相柳的祕密

魯迅先生在《阿長與〈山海經〉》中提到《山海經》中印象深刻的一些神怪,“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其中“九頭的蛇”就是共工之臣相柳氏。

《山海經·海外北經》: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又《大荒北經》: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是因以為臺。在崑崙之北。”

首先做一下文字辨誤。“柳”、“繇”是音近的通假字,這個前人都說過了。“相柳”、“相繇”的“相”是“栢”字的誤寫,在古書裡“栢(柏)”、“伯”是通用的,所以相柳或相繇就是伯柳或伯繇。這種訛誤,在《山海經》中不止一處,比如《海內南經》裡有個“伯慮國”,又說“一曰相慮”,這個“相”也是“栢”字的訛誤,“伯”、“栢”古讀音相同,所以伯慮也寫作栢慮,一回事。

相柳和希臘神話中的九頭蛇怪許德拉Hydra、日本神話中八岐大蛇等都是多頭的巨蛇怪,都非常有名,當然,也有人認為日本的八岐大蛇就是從相柳這裡改造過去的,畢竟日本很多神話傳說都是改造自中國的神話傳說,而且八岐大蛇的出現非常晚,從世代上說就沒法和相柳的傳說相比。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二、怪神變成大賢人

這個九頭怪蛇的伯柳氏是共工的臣子,他食於九山或九土,說明本事挺大,有很大的勢力範圍,但是除了《山海經》之外,就再不見他書記載了。

其實不是沒有記載,而是被後人給改造了,把他由一個九頭蛇的怪神改造成了大賢人——許由。

許由是《莊子》裡盛讚的一位賢人,在許多篇章裡都提到堯要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要,比如說“堯讓天下於許由”(《逍遙遊》)、“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外物》)、“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讓王》)、“善卷、許由得帝而不受”(《盜跖》),後來晉代皇甫謐還把許由寫入《高士傳》,先說“堯讓天下於許由”,後來又說“堯又召為九州長”。可是這位大賢人的來頭不知道,《高士傳》裡說他是“許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也。後隱於沛澤之中”,不過是後出的附會之言。

在古文字中,“由”、“繇”是非常常見的通假字,伯繇就是伯由。而“許”是封國名。根據《國語·周語下》的記載,共工之從孫四嶽是姜姓的始祖,封了四個國:申、呂、許、齊,所謂“祚四嶽國”,許國是其中之一。楊寬先生在《中國上古史導論》中就明確地指出許由就是伯夷、太嶽、四嶽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他說:“伯夷固即太嶽、四嶽,四嶽有不受堯讓國事,許由亦有不受堯讓國事,而許又為太嶽之後,‘由’、‘夷’又音近,則許由固即伯夷。”

楊先生的看法應該是對的。伯由本是共工之臣,演變成共工之後,封在許,所以又稱許由,在傳說中“伯由”又音轉為“伯夷”。

楊先生認為太嶽就是四嶽,不過根據《山海經》看似乎有問題,《海內經》說:“伯夷父生西嶽,西嶽生先龍”,《大荒西經》又說:“有壽麻之國。南嶽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壽麻。”

這裡面有伯夷父,當即伯夷,也就是伯由、伯繇,他生了西嶽,另外還有個南嶽,不知道是誰的後人,參考四嶽同為姜姓的說法,大概也是伯夷父之子,既然有西嶽、南嶽,那麼應該還有東嶽、北嶽,也就是“四嶽”,很可能許由是太嶽,他又生了四個兒子,分封於四方為四嶽,都是姜姓。

我們看看古書裡說“共工氏之伯九有”(《國語·魯語上》)、“共工氏霸九州”(《禮記·祭法》),《山海經》裡則說相柳“食於九山”或“食於九土”,《高士傳》裡說堯讓天下於許由,又召許由為“九州長”,二者一對比就可以知道是同一神話分化出來的,大賢人許由的原型就是《山海經》中的九頭怪蛇共工之臣相(栢)繇氏,只是被戰國人給改造得厲害,脫離了神話原貌,成了另外一個人了。

"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作者:知北遊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今天這篇稿子來自於作者知北遊。

一、相柳的祕密

魯迅先生在《阿長與〈山海經〉》中提到《山海經》中印象深刻的一些神怪,“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其中“九頭的蛇”就是共工之臣相柳氏。

《山海經·海外北經》: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又《大荒北經》: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是因以為臺。在崑崙之北。”

首先做一下文字辨誤。“柳”、“繇”是音近的通假字,這個前人都說過了。“相柳”、“相繇”的“相”是“栢”字的誤寫,在古書裡“栢(柏)”、“伯”是通用的,所以相柳或相繇就是伯柳或伯繇。這種訛誤,在《山海經》中不止一處,比如《海內南經》裡有個“伯慮國”,又說“一曰相慮”,這個“相”也是“栢”字的訛誤,“伯”、“栢”古讀音相同,所以伯慮也寫作栢慮,一回事。

相柳和希臘神話中的九頭蛇怪許德拉Hydra、日本神話中八岐大蛇等都是多頭的巨蛇怪,都非常有名,當然,也有人認為日本的八岐大蛇就是從相柳這裡改造過去的,畢竟日本很多神話傳說都是改造自中國的神話傳說,而且八岐大蛇的出現非常晚,從世代上說就沒法和相柳的傳說相比。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二、怪神變成大賢人

這個九頭怪蛇的伯柳氏是共工的臣子,他食於九山或九土,說明本事挺大,有很大的勢力範圍,但是除了《山海經》之外,就再不見他書記載了。

其實不是沒有記載,而是被後人給改造了,把他由一個九頭蛇的怪神改造成了大賢人——許由。

許由是《莊子》裡盛讚的一位賢人,在許多篇章裡都提到堯要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要,比如說“堯讓天下於許由”(《逍遙遊》)、“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外物》)、“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讓王》)、“善卷、許由得帝而不受”(《盜跖》),後來晉代皇甫謐還把許由寫入《高士傳》,先說“堯讓天下於許由”,後來又說“堯又召為九州長”。可是這位大賢人的來頭不知道,《高士傳》裡說他是“許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也。後隱於沛澤之中”,不過是後出的附會之言。

在古文字中,“由”、“繇”是非常常見的通假字,伯繇就是伯由。而“許”是封國名。根據《國語·周語下》的記載,共工之從孫四嶽是姜姓的始祖,封了四個國:申、呂、許、齊,所謂“祚四嶽國”,許國是其中之一。楊寬先生在《中國上古史導論》中就明確地指出許由就是伯夷、太嶽、四嶽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他說:“伯夷固即太嶽、四嶽,四嶽有不受堯讓國事,許由亦有不受堯讓國事,而許又為太嶽之後,‘由’、‘夷’又音近,則許由固即伯夷。”

楊先生的看法應該是對的。伯由本是共工之臣,演變成共工之後,封在許,所以又稱許由,在傳說中“伯由”又音轉為“伯夷”。

楊先生認為太嶽就是四嶽,不過根據《山海經》看似乎有問題,《海內經》說:“伯夷父生西嶽,西嶽生先龍”,《大荒西經》又說:“有壽麻之國。南嶽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壽麻。”

這裡面有伯夷父,當即伯夷,也就是伯由、伯繇,他生了西嶽,另外還有個南嶽,不知道是誰的後人,參考四嶽同為姜姓的說法,大概也是伯夷父之子,既然有西嶽、南嶽,那麼應該還有東嶽、北嶽,也就是“四嶽”,很可能許由是太嶽,他又生了四個兒子,分封於四方為四嶽,都是姜姓。

我們看看古書裡說“共工氏之伯九有”(《國語·魯語上》)、“共工氏霸九州”(《禮記·祭法》),《山海經》裡則說相柳“食於九山”或“食於九土”,《高士傳》裡說堯讓天下於許由,又召許由為“九州長”,二者一對比就可以知道是同一神話分化出來的,大賢人許由的原型就是《山海經》中的九頭怪蛇共工之臣相(栢)繇氏,只是被戰國人給改造得厲害,脫離了神話原貌,成了另外一個人了。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另外就是分化出來伯夷,不是餓死首陽山的伯夷、叔齊的伯夷,而是堯舜時期的伯夷,見於《尚書》,《舜典》裡說“帝曰:‘諮!四嶽,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呂刑》裡說:“伯夷降典,折民惟刑。”《說苑·修文》:“伯夷主禮,上下皆讓。”又成了唐虞時期一個著名的大賢臣。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搞不清伯夷和太嶽、四嶽的關係了,所以《舜典》裡說四嶽舉伯夷,屬於兒子推舉老子,有點可笑。可伯夷的形象離九頭蛇的伯繇又更遠了。

《汲冢瑣語》裡還記載了共工之御浮游的故事:

“晉平公夢見赤熊窺屏,惡之,而有疾。使問子產,子產曰:‘昔共工之御曰浮游,既敗於顓頊,自沒沉淮之淵。其色赤,其言善笑,其行善顧,其狀如熊。常為天王祟,見之堂上,則王天下者死;見堂下則邦人駭;見門,近臣憂;見庭,則無傷。窺君之屏,病而無傷,祭顓頊、共工則瘳。’公如其言而疾間。”

這個“浮游”當是“伯繇”的另一個改造版本,“浮”與“伯”、“遊”與“由(繇)”也都是音近的字,一聲之轉,但是給改造了樣貌是“其狀如熊”,不再是九頭蛇了——可見神話傳說在流傳中的訛變是十分劇烈的,如果不仔細辨別,永遠弄不清其來源。

"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作者:知北遊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今天這篇稿子來自於作者知北遊。

一、相柳的祕密

魯迅先生在《阿長與〈山海經〉》中提到《山海經》中印象深刻的一些神怪,“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其中“九頭的蛇”就是共工之臣相柳氏。

《山海經·海外北經》: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又《大荒北經》: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是因以為臺。在崑崙之北。”

首先做一下文字辨誤。“柳”、“繇”是音近的通假字,這個前人都說過了。“相柳”、“相繇”的“相”是“栢”字的誤寫,在古書裡“栢(柏)”、“伯”是通用的,所以相柳或相繇就是伯柳或伯繇。這種訛誤,在《山海經》中不止一處,比如《海內南經》裡有個“伯慮國”,又說“一曰相慮”,這個“相”也是“栢”字的訛誤,“伯”、“栢”古讀音相同,所以伯慮也寫作栢慮,一回事。

相柳和希臘神話中的九頭蛇怪許德拉Hydra、日本神話中八岐大蛇等都是多頭的巨蛇怪,都非常有名,當然,也有人認為日本的八岐大蛇就是從相柳這裡改造過去的,畢竟日本很多神話傳說都是改造自中國的神話傳說,而且八岐大蛇的出現非常晚,從世代上說就沒法和相柳的傳說相比。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二、怪神變成大賢人

這個九頭怪蛇的伯柳氏是共工的臣子,他食於九山或九土,說明本事挺大,有很大的勢力範圍,但是除了《山海經》之外,就再不見他書記載了。

其實不是沒有記載,而是被後人給改造了,把他由一個九頭蛇的怪神改造成了大賢人——許由。

許由是《莊子》裡盛讚的一位賢人,在許多篇章裡都提到堯要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要,比如說“堯讓天下於許由”(《逍遙遊》)、“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外物》)、“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讓王》)、“善卷、許由得帝而不受”(《盜跖》),後來晉代皇甫謐還把許由寫入《高士傳》,先說“堯讓天下於許由”,後來又說“堯又召為九州長”。可是這位大賢人的來頭不知道,《高士傳》裡說他是“許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也。後隱於沛澤之中”,不過是後出的附會之言。

在古文字中,“由”、“繇”是非常常見的通假字,伯繇就是伯由。而“許”是封國名。根據《國語·周語下》的記載,共工之從孫四嶽是姜姓的始祖,封了四個國:申、呂、許、齊,所謂“祚四嶽國”,許國是其中之一。楊寬先生在《中國上古史導論》中就明確地指出許由就是伯夷、太嶽、四嶽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他說:“伯夷固即太嶽、四嶽,四嶽有不受堯讓國事,許由亦有不受堯讓國事,而許又為太嶽之後,‘由’、‘夷’又音近,則許由固即伯夷。”

楊先生的看法應該是對的。伯由本是共工之臣,演變成共工之後,封在許,所以又稱許由,在傳說中“伯由”又音轉為“伯夷”。

楊先生認為太嶽就是四嶽,不過根據《山海經》看似乎有問題,《海內經》說:“伯夷父生西嶽,西嶽生先龍”,《大荒西經》又說:“有壽麻之國。南嶽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壽麻。”

這裡面有伯夷父,當即伯夷,也就是伯由、伯繇,他生了西嶽,另外還有個南嶽,不知道是誰的後人,參考四嶽同為姜姓的說法,大概也是伯夷父之子,既然有西嶽、南嶽,那麼應該還有東嶽、北嶽,也就是“四嶽”,很可能許由是太嶽,他又生了四個兒子,分封於四方為四嶽,都是姜姓。

我們看看古書裡說“共工氏之伯九有”(《國語·魯語上》)、“共工氏霸九州”(《禮記·祭法》),《山海經》裡則說相柳“食於九山”或“食於九土”,《高士傳》裡說堯讓天下於許由,又召許由為“九州長”,二者一對比就可以知道是同一神話分化出來的,大賢人許由的原型就是《山海經》中的九頭怪蛇共工之臣相(栢)繇氏,只是被戰國人給改造得厲害,脫離了神話原貌,成了另外一個人了。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另外就是分化出來伯夷,不是餓死首陽山的伯夷、叔齊的伯夷,而是堯舜時期的伯夷,見於《尚書》,《舜典》裡說“帝曰:‘諮!四嶽,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呂刑》裡說:“伯夷降典,折民惟刑。”《說苑·修文》:“伯夷主禮,上下皆讓。”又成了唐虞時期一個著名的大賢臣。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搞不清伯夷和太嶽、四嶽的關係了,所以《舜典》裡說四嶽舉伯夷,屬於兒子推舉老子,有點可笑。可伯夷的形象離九頭蛇的伯繇又更遠了。

《汲冢瑣語》裡還記載了共工之御浮游的故事:

“晉平公夢見赤熊窺屏,惡之,而有疾。使問子產,子產曰:‘昔共工之御曰浮游,既敗於顓頊,自沒沉淮之淵。其色赤,其言善笑,其行善顧,其狀如熊。常為天王祟,見之堂上,則王天下者死;見堂下則邦人駭;見門,近臣憂;見庭,則無傷。窺君之屏,病而無傷,祭顓頊、共工則瘳。’公如其言而疾間。”

這個“浮游”當是“伯繇”的另一個改造版本,“浮”與“伯”、“遊”與“由(繇)”也都是音近的字,一聲之轉,但是給改造了樣貌是“其狀如熊”,不再是九頭蛇了——可見神話傳說在流傳中的訛變是十分劇烈的,如果不仔細辨別,永遠弄不清其來源。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三、相柳神話的推源意義

古人創造了相柳的神話,好像不單單是為了記述禹治水的故事,而是另有用意。

《大荒北經》說相繇“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還特別說明這地方“在崑崙之北”。

對於這些記載,很多人只是看看熱鬧,誰也不想想古人創造這個神話是否有現實意義。實際上,古人創造的神話往往都是有現實目的,而不是隨便說說的,相柳神話就是一例。

關於《山海經》中的崑崙之虛,猜測得人太多了,大部分都不靠譜兒,何幼琦先生在《〈海經〉新探》一文中明確地指出《海經》中的崑崙虛就是今天山東的泰山,後來何新先生在《諸神的起源》中也持這個觀點,算是鑿破了《海經》的鴻蒙,為我們認識《海經》的地域提供了最可靠的地標

泰山自古就是古人心目中的神山,所以《管子·封禪篇》裡說自古至今封禪泰山的古帝王有“七十二家”,那也不是隨便說說的,《山海經》裡說崑崙是“帝之下都”、“百神所在”,正是古人封禪泰山的主要因由。

"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作者:知北遊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今天這篇稿子來自於作者知北遊。

一、相柳的祕密

魯迅先生在《阿長與〈山海經〉》中提到《山海經》中印象深刻的一些神怪,“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其中“九頭的蛇”就是共工之臣相柳氏。

《山海經·海外北經》: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又《大荒北經》: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是因以為臺。在崑崙之北。”

首先做一下文字辨誤。“柳”、“繇”是音近的通假字,這個前人都說過了。“相柳”、“相繇”的“相”是“栢”字的誤寫,在古書裡“栢(柏)”、“伯”是通用的,所以相柳或相繇就是伯柳或伯繇。這種訛誤,在《山海經》中不止一處,比如《海內南經》裡有個“伯慮國”,又說“一曰相慮”,這個“相”也是“栢”字的訛誤,“伯”、“栢”古讀音相同,所以伯慮也寫作栢慮,一回事。

相柳和希臘神話中的九頭蛇怪許德拉Hydra、日本神話中八岐大蛇等都是多頭的巨蛇怪,都非常有名,當然,也有人認為日本的八岐大蛇就是從相柳這裡改造過去的,畢竟日本很多神話傳說都是改造自中國的神話傳說,而且八岐大蛇的出現非常晚,從世代上說就沒法和相柳的傳說相比。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二、怪神變成大賢人

這個九頭怪蛇的伯柳氏是共工的臣子,他食於九山或九土,說明本事挺大,有很大的勢力範圍,但是除了《山海經》之外,就再不見他書記載了。

其實不是沒有記載,而是被後人給改造了,把他由一個九頭蛇的怪神改造成了大賢人——許由。

許由是《莊子》裡盛讚的一位賢人,在許多篇章裡都提到堯要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要,比如說“堯讓天下於許由”(《逍遙遊》)、“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外物》)、“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讓王》)、“善卷、許由得帝而不受”(《盜跖》),後來晉代皇甫謐還把許由寫入《高士傳》,先說“堯讓天下於許由”,後來又說“堯又召為九州長”。可是這位大賢人的來頭不知道,《高士傳》裡說他是“許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也。後隱於沛澤之中”,不過是後出的附會之言。

在古文字中,“由”、“繇”是非常常見的通假字,伯繇就是伯由。而“許”是封國名。根據《國語·周語下》的記載,共工之從孫四嶽是姜姓的始祖,封了四個國:申、呂、許、齊,所謂“祚四嶽國”,許國是其中之一。楊寬先生在《中國上古史導論》中就明確地指出許由就是伯夷、太嶽、四嶽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他說:“伯夷固即太嶽、四嶽,四嶽有不受堯讓國事,許由亦有不受堯讓國事,而許又為太嶽之後,‘由’、‘夷’又音近,則許由固即伯夷。”

楊先生的看法應該是對的。伯由本是共工之臣,演變成共工之後,封在許,所以又稱許由,在傳說中“伯由”又音轉為“伯夷”。

楊先生認為太嶽就是四嶽,不過根據《山海經》看似乎有問題,《海內經》說:“伯夷父生西嶽,西嶽生先龍”,《大荒西經》又說:“有壽麻之國。南嶽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壽麻。”

這裡面有伯夷父,當即伯夷,也就是伯由、伯繇,他生了西嶽,另外還有個南嶽,不知道是誰的後人,參考四嶽同為姜姓的說法,大概也是伯夷父之子,既然有西嶽、南嶽,那麼應該還有東嶽、北嶽,也就是“四嶽”,很可能許由是太嶽,他又生了四個兒子,分封於四方為四嶽,都是姜姓。

我們看看古書裡說“共工氏之伯九有”(《國語·魯語上》)、“共工氏霸九州”(《禮記·祭法》),《山海經》裡則說相柳“食於九山”或“食於九土”,《高士傳》裡說堯讓天下於許由,又召許由為“九州長”,二者一對比就可以知道是同一神話分化出來的,大賢人許由的原型就是《山海經》中的九頭怪蛇共工之臣相(栢)繇氏,只是被戰國人給改造得厲害,脫離了神話原貌,成了另外一個人了。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另外就是分化出來伯夷,不是餓死首陽山的伯夷、叔齊的伯夷,而是堯舜時期的伯夷,見於《尚書》,《舜典》裡說“帝曰:‘諮!四嶽,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呂刑》裡說:“伯夷降典,折民惟刑。”《說苑·修文》:“伯夷主禮,上下皆讓。”又成了唐虞時期一個著名的大賢臣。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搞不清伯夷和太嶽、四嶽的關係了,所以《舜典》裡說四嶽舉伯夷,屬於兒子推舉老子,有點可笑。可伯夷的形象離九頭蛇的伯繇又更遠了。

《汲冢瑣語》裡還記載了共工之御浮游的故事:

“晉平公夢見赤熊窺屏,惡之,而有疾。使問子產,子產曰:‘昔共工之御曰浮游,既敗於顓頊,自沒沉淮之淵。其色赤,其言善笑,其行善顧,其狀如熊。常為天王祟,見之堂上,則王天下者死;見堂下則邦人駭;見門,近臣憂;見庭,則無傷。窺君之屏,病而無傷,祭顓頊、共工則瘳。’公如其言而疾間。”

這個“浮游”當是“伯繇”的另一個改造版本,“浮”與“伯”、“遊”與“由(繇)”也都是音近的字,一聲之轉,但是給改造了樣貌是“其狀如熊”,不再是九頭蛇了——可見神話傳說在流傳中的訛變是十分劇烈的,如果不仔細辨別,永遠弄不清其來源。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三、相柳神話的推源意義

古人創造了相柳的神話,好像不單單是為了記述禹治水的故事,而是另有用意。

《大荒北經》說相繇“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還特別說明這地方“在崑崙之北”。

對於這些記載,很多人只是看看熱鬧,誰也不想想古人創造這個神話是否有現實意義。實際上,古人創造的神話往往都是有現實目的,而不是隨便說說的,相柳神話就是一例。

關於《山海經》中的崑崙之虛,猜測得人太多了,大部分都不靠譜兒,何幼琦先生在《〈海經〉新探》一文中明確地指出《海經》中的崑崙虛就是今天山東的泰山,後來何新先生在《諸神的起源》中也持這個觀點,算是鑿破了《海經》的鴻蒙,為我們認識《海經》的地域提供了最可靠的地標

泰山自古就是古人心目中的神山,所以《管子·封禪篇》裡說自古至今封禪泰山的古帝王有“七十二家”,那也不是隨便說說的,《山海經》裡說崑崙是“帝之下都”、“百神所在”,正是古人封禪泰山的主要因由。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傳說由相柳演變的日本八歧大蛇


根據《魯志新編》裡的資料,在泰山西北和北部的聊城、平陰、齊河、禹城的沿黃一帶地區,自古就鹽鹼澇窪得非常厲害,比如聊城、平陰沿黃地區鹽鹼澇窪嚴重,無法發展農業,只能就勢開挖魚塘發展養魚;齊河縣125萬畝農田中,有50多萬畝是鹽鹼澇窪地,當地流傳的順口溜是“丘陵飛沙,鹽鹼澇窪。

“旱了不得種,澇了不收啥”;禹城縣的鹽鹼澇窪也相當嚴重,《禹城縣誌》記載:“禹城遍地皆鹼滷,重者五穀不生,居民終年窮困,故多煮鹽為生。”

這種鹽鹼澇窪地的特點是稍微一下雨就澇,積水不容易排除,形成澇窪,其水苦鹹;稍微一晴天就旱,地面水分迅速蒸發,土地板結堅硬,鹽鹼泛上地表,如霜如雪,白茫茫地一片,寸草不生,真正的是“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不可以樹五穀種”。

"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作者:知北遊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今天這篇稿子來自於作者知北遊。

一、相柳的祕密

魯迅先生在《阿長與〈山海經〉》中提到《山海經》中印象深刻的一些神怪,“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其中“九頭的蛇”就是共工之臣相柳氏。

《山海經·海外北經》: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又《大荒北經》: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是因以為臺。在崑崙之北。”

首先做一下文字辨誤。“柳”、“繇”是音近的通假字,這個前人都說過了。“相柳”、“相繇”的“相”是“栢”字的誤寫,在古書裡“栢(柏)”、“伯”是通用的,所以相柳或相繇就是伯柳或伯繇。這種訛誤,在《山海經》中不止一處,比如《海內南經》裡有個“伯慮國”,又說“一曰相慮”,這個“相”也是“栢”字的訛誤,“伯”、“栢”古讀音相同,所以伯慮也寫作栢慮,一回事。

相柳和希臘神話中的九頭蛇怪許德拉Hydra、日本神話中八岐大蛇等都是多頭的巨蛇怪,都非常有名,當然,也有人認為日本的八岐大蛇就是從相柳這裡改造過去的,畢竟日本很多神話傳說都是改造自中國的神話傳說,而且八岐大蛇的出現非常晚,從世代上說就沒法和相柳的傳說相比。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二、怪神變成大賢人

這個九頭怪蛇的伯柳氏是共工的臣子,他食於九山或九土,說明本事挺大,有很大的勢力範圍,但是除了《山海經》之外,就再不見他書記載了。

其實不是沒有記載,而是被後人給改造了,把他由一個九頭蛇的怪神改造成了大賢人——許由。

許由是《莊子》裡盛讚的一位賢人,在許多篇章裡都提到堯要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要,比如說“堯讓天下於許由”(《逍遙遊》)、“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外物》)、“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讓王》)、“善卷、許由得帝而不受”(《盜跖》),後來晉代皇甫謐還把許由寫入《高士傳》,先說“堯讓天下於許由”,後來又說“堯又召為九州長”。可是這位大賢人的來頭不知道,《高士傳》裡說他是“許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也。後隱於沛澤之中”,不過是後出的附會之言。

在古文字中,“由”、“繇”是非常常見的通假字,伯繇就是伯由。而“許”是封國名。根據《國語·周語下》的記載,共工之從孫四嶽是姜姓的始祖,封了四個國:申、呂、許、齊,所謂“祚四嶽國”,許國是其中之一。楊寬先生在《中國上古史導論》中就明確地指出許由就是伯夷、太嶽、四嶽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他說:“伯夷固即太嶽、四嶽,四嶽有不受堯讓國事,許由亦有不受堯讓國事,而許又為太嶽之後,‘由’、‘夷’又音近,則許由固即伯夷。”

楊先生的看法應該是對的。伯由本是共工之臣,演變成共工之後,封在許,所以又稱許由,在傳說中“伯由”又音轉為“伯夷”。

楊先生認為太嶽就是四嶽,不過根據《山海經》看似乎有問題,《海內經》說:“伯夷父生西嶽,西嶽生先龍”,《大荒西經》又說:“有壽麻之國。南嶽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壽麻。”

這裡面有伯夷父,當即伯夷,也就是伯由、伯繇,他生了西嶽,另外還有個南嶽,不知道是誰的後人,參考四嶽同為姜姓的說法,大概也是伯夷父之子,既然有西嶽、南嶽,那麼應該還有東嶽、北嶽,也就是“四嶽”,很可能許由是太嶽,他又生了四個兒子,分封於四方為四嶽,都是姜姓。

我們看看古書裡說“共工氏之伯九有”(《國語·魯語上》)、“共工氏霸九州”(《禮記·祭法》),《山海經》裡則說相柳“食於九山”或“食於九土”,《高士傳》裡說堯讓天下於許由,又召許由為“九州長”,二者一對比就可以知道是同一神話分化出來的,大賢人許由的原型就是《山海經》中的九頭怪蛇共工之臣相(栢)繇氏,只是被戰國人給改造得厲害,脫離了神話原貌,成了另外一個人了。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另外就是分化出來伯夷,不是餓死首陽山的伯夷、叔齊的伯夷,而是堯舜時期的伯夷,見於《尚書》,《舜典》裡說“帝曰:‘諮!四嶽,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呂刑》裡說:“伯夷降典,折民惟刑。”《說苑·修文》:“伯夷主禮,上下皆讓。”又成了唐虞時期一個著名的大賢臣。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搞不清伯夷和太嶽、四嶽的關係了,所以《舜典》裡說四嶽舉伯夷,屬於兒子推舉老子,有點可笑。可伯夷的形象離九頭蛇的伯繇又更遠了。

《汲冢瑣語》裡還記載了共工之御浮游的故事:

“晉平公夢見赤熊窺屏,惡之,而有疾。使問子產,子產曰:‘昔共工之御曰浮游,既敗於顓頊,自沒沉淮之淵。其色赤,其言善笑,其行善顧,其狀如熊。常為天王祟,見之堂上,則王天下者死;見堂下則邦人駭;見門,近臣憂;見庭,則無傷。窺君之屏,病而無傷,祭顓頊、共工則瘳。’公如其言而疾間。”

這個“浮游”當是“伯繇”的另一個改造版本,“浮”與“伯”、“遊”與“由(繇)”也都是音近的字,一聲之轉,但是給改造了樣貌是“其狀如熊”,不再是九頭蛇了——可見神話傳說在流傳中的訛變是十分劇烈的,如果不仔細辨別,永遠弄不清其來源。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三、相柳神話的推源意義

古人創造了相柳的神話,好像不單單是為了記述禹治水的故事,而是另有用意。

《大荒北經》說相繇“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還特別說明這地方“在崑崙之北”。

對於這些記載,很多人只是看看熱鬧,誰也不想想古人創造這個神話是否有現實意義。實際上,古人創造的神話往往都是有現實目的,而不是隨便說說的,相柳神話就是一例。

關於《山海經》中的崑崙之虛,猜測得人太多了,大部分都不靠譜兒,何幼琦先生在《〈海經〉新探》一文中明確地指出《海經》中的崑崙虛就是今天山東的泰山,後來何新先生在《諸神的起源》中也持這個觀點,算是鑿破了《海經》的鴻蒙,為我們認識《海經》的地域提供了最可靠的地標

泰山自古就是古人心目中的神山,所以《管子·封禪篇》裡說自古至今封禪泰山的古帝王有“七十二家”,那也不是隨便說說的,《山海經》裡說崑崙是“帝之下都”、“百神所在”,正是古人封禪泰山的主要因由。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傳說由相柳演變的日本八歧大蛇


根據《魯志新編》裡的資料,在泰山西北和北部的聊城、平陰、齊河、禹城的沿黃一帶地區,自古就鹽鹼澇窪得非常厲害,比如聊城、平陰沿黃地區鹽鹼澇窪嚴重,無法發展農業,只能就勢開挖魚塘發展養魚;齊河縣125萬畝農田中,有50多萬畝是鹽鹼澇窪地,當地流傳的順口溜是“丘陵飛沙,鹽鹼澇窪。

“旱了不得種,澇了不收啥”;禹城縣的鹽鹼澇窪也相當嚴重,《禹城縣誌》記載:“禹城遍地皆鹼滷,重者五穀不生,居民終年窮困,故多煮鹽為生。”

這種鹽鹼澇窪地的特點是稍微一下雨就澇,積水不容易排除,形成澇窪,其水苦鹹;稍微一晴天就旱,地面水分迅速蒸發,土地板結堅硬,鹽鹼泛上地表,如霜如雪,白茫茫地一片,寸草不生,真正的是“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不可以樹五穀種”。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大概上古時期泰山以北的沿黃地區就是這種“旱了不得種,澇了不收”情況,人們實在不能理解這是怎麼回事,就創造了相柳的神話來解釋:是相柳把這裡弄得低溼澇窪,所謂“厥為澤溪”、“即為源澤”,水土不辛乃苦(鹽鹼),禹殺了相柳,他的血加重了汙染,鹽鹼得更厲害(血是鹹的),不能種植五穀。

所以,《山海經》中的相柳神話,就是當時人們用來解釋崑崙虛(泰山)以北沿黃地區澇窪鹽鹼現象的一個推源神話,說明在上古時期人們已經對澇窪剛滷之地有所認識並在尋求合理的解釋了。

我是小七,一個沉迷於研究山海經與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歡可以關注我。

版權申明:本文系山海經解密小七獨家邀約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盜用以及洗稿,未經同意擅自盜用,將追究到底。

【參考文獻】

《山海經》

《尚書》

《莊子》

《國語》

《汲冢瑣語》

(晉)皇甫謐:《高士傳》

魯迅:《朝花夕拾》

楊寬:《中國上古史導論》

何幼琦:《〈海經〉新探》,《歷史研究》1985年第2期。

何新:《諸神的起源》,光明日報出版社1996年。

大眾日報社:《魯志新編》,大眾日報社1988年。

"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作者:知北遊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今天這篇稿子來自於作者知北遊。

一、相柳的祕密

魯迅先生在《阿長與〈山海經〉》中提到《山海經》中印象深刻的一些神怪,“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其中“九頭的蛇”就是共工之臣相柳氏。

《山海經·海外北經》: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又《大荒北經》: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是因以為臺。在崑崙之北。”

首先做一下文字辨誤。“柳”、“繇”是音近的通假字,這個前人都說過了。“相柳”、“相繇”的“相”是“栢”字的誤寫,在古書裡“栢(柏)”、“伯”是通用的,所以相柳或相繇就是伯柳或伯繇。這種訛誤,在《山海經》中不止一處,比如《海內南經》裡有個“伯慮國”,又說“一曰相慮”,這個“相”也是“栢”字的訛誤,“伯”、“栢”古讀音相同,所以伯慮也寫作栢慮,一回事。

相柳和希臘神話中的九頭蛇怪許德拉Hydra、日本神話中八岐大蛇等都是多頭的巨蛇怪,都非常有名,當然,也有人認為日本的八岐大蛇就是從相柳這裡改造過去的,畢竟日本很多神話傳說都是改造自中國的神話傳說,而且八岐大蛇的出現非常晚,從世代上說就沒法和相柳的傳說相比。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二、怪神變成大賢人

這個九頭怪蛇的伯柳氏是共工的臣子,他食於九山或九土,說明本事挺大,有很大的勢力範圍,但是除了《山海經》之外,就再不見他書記載了。

其實不是沒有記載,而是被後人給改造了,把他由一個九頭蛇的怪神改造成了大賢人——許由。

許由是《莊子》裡盛讚的一位賢人,在許多篇章裡都提到堯要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要,比如說“堯讓天下於許由”(《逍遙遊》)、“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外物》)、“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讓王》)、“善卷、許由得帝而不受”(《盜跖》),後來晉代皇甫謐還把許由寫入《高士傳》,先說“堯讓天下於許由”,後來又說“堯又召為九州長”。可是這位大賢人的來頭不知道,《高士傳》裡說他是“許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也。後隱於沛澤之中”,不過是後出的附會之言。

在古文字中,“由”、“繇”是非常常見的通假字,伯繇就是伯由。而“許”是封國名。根據《國語·周語下》的記載,共工之從孫四嶽是姜姓的始祖,封了四個國:申、呂、許、齊,所謂“祚四嶽國”,許國是其中之一。楊寬先生在《中國上古史導論》中就明確地指出許由就是伯夷、太嶽、四嶽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他說:“伯夷固即太嶽、四嶽,四嶽有不受堯讓國事,許由亦有不受堯讓國事,而許又為太嶽之後,‘由’、‘夷’又音近,則許由固即伯夷。”

楊先生的看法應該是對的。伯由本是共工之臣,演變成共工之後,封在許,所以又稱許由,在傳說中“伯由”又音轉為“伯夷”。

楊先生認為太嶽就是四嶽,不過根據《山海經》看似乎有問題,《海內經》說:“伯夷父生西嶽,西嶽生先龍”,《大荒西經》又說:“有壽麻之國。南嶽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壽麻。”

這裡面有伯夷父,當即伯夷,也就是伯由、伯繇,他生了西嶽,另外還有個南嶽,不知道是誰的後人,參考四嶽同為姜姓的說法,大概也是伯夷父之子,既然有西嶽、南嶽,那麼應該還有東嶽、北嶽,也就是“四嶽”,很可能許由是太嶽,他又生了四個兒子,分封於四方為四嶽,都是姜姓。

我們看看古書裡說“共工氏之伯九有”(《國語·魯語上》)、“共工氏霸九州”(《禮記·祭法》),《山海經》裡則說相柳“食於九山”或“食於九土”,《高士傳》裡說堯讓天下於許由,又召許由為“九州長”,二者一對比就可以知道是同一神話分化出來的,大賢人許由的原型就是《山海經》中的九頭怪蛇共工之臣相(栢)繇氏,只是被戰國人給改造得厲害,脫離了神話原貌,成了另外一個人了。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另外就是分化出來伯夷,不是餓死首陽山的伯夷、叔齊的伯夷,而是堯舜時期的伯夷,見於《尚書》,《舜典》裡說“帝曰:‘諮!四嶽,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呂刑》裡說:“伯夷降典,折民惟刑。”《說苑·修文》:“伯夷主禮,上下皆讓。”又成了唐虞時期一個著名的大賢臣。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搞不清伯夷和太嶽、四嶽的關係了,所以《舜典》裡說四嶽舉伯夷,屬於兒子推舉老子,有點可笑。可伯夷的形象離九頭蛇的伯繇又更遠了。

《汲冢瑣語》裡還記載了共工之御浮游的故事:

“晉平公夢見赤熊窺屏,惡之,而有疾。使問子產,子產曰:‘昔共工之御曰浮游,既敗於顓頊,自沒沉淮之淵。其色赤,其言善笑,其行善顧,其狀如熊。常為天王祟,見之堂上,則王天下者死;見堂下則邦人駭;見門,近臣憂;見庭,則無傷。窺君之屏,病而無傷,祭顓頊、共工則瘳。’公如其言而疾間。”

這個“浮游”當是“伯繇”的另一個改造版本,“浮”與“伯”、“遊”與“由(繇)”也都是音近的字,一聲之轉,但是給改造了樣貌是“其狀如熊”,不再是九頭蛇了——可見神話傳說在流傳中的訛變是十分劇烈的,如果不仔細辨別,永遠弄不清其來源。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三、相柳神話的推源意義

古人創造了相柳的神話,好像不單單是為了記述禹治水的故事,而是另有用意。

《大荒北經》說相繇“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還特別說明這地方“在崑崙之北”。

對於這些記載,很多人只是看看熱鬧,誰也不想想古人創造這個神話是否有現實意義。實際上,古人創造的神話往往都是有現實目的,而不是隨便說說的,相柳神話就是一例。

關於《山海經》中的崑崙之虛,猜測得人太多了,大部分都不靠譜兒,何幼琦先生在《〈海經〉新探》一文中明確地指出《海經》中的崑崙虛就是今天山東的泰山,後來何新先生在《諸神的起源》中也持這個觀點,算是鑿破了《海經》的鴻蒙,為我們認識《海經》的地域提供了最可靠的地標

泰山自古就是古人心目中的神山,所以《管子·封禪篇》裡說自古至今封禪泰山的古帝王有“七十二家”,那也不是隨便說說的,《山海經》裡說崑崙是“帝之下都”、“百神所在”,正是古人封禪泰山的主要因由。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傳說由相柳演變的日本八歧大蛇


根據《魯志新編》裡的資料,在泰山西北和北部的聊城、平陰、齊河、禹城的沿黃一帶地區,自古就鹽鹼澇窪得非常厲害,比如聊城、平陰沿黃地區鹽鹼澇窪嚴重,無法發展農業,只能就勢開挖魚塘發展養魚;齊河縣125萬畝農田中,有50多萬畝是鹽鹼澇窪地,當地流傳的順口溜是“丘陵飛沙,鹽鹼澇窪。

“旱了不得種,澇了不收啥”;禹城縣的鹽鹼澇窪也相當嚴重,《禹城縣誌》記載:“禹城遍地皆鹼滷,重者五穀不生,居民終年窮困,故多煮鹽為生。”

這種鹽鹼澇窪地的特點是稍微一下雨就澇,積水不容易排除,形成澇窪,其水苦鹹;稍微一晴天就旱,地面水分迅速蒸發,土地板結堅硬,鹽鹼泛上地表,如霜如雪,白茫茫地一片,寸草不生,真正的是“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不可以樹五穀種”。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相柳


大概上古時期泰山以北的沿黃地區就是這種“旱了不得種,澇了不收”情況,人們實在不能理解這是怎麼回事,就創造了相柳的神話來解釋:是相柳把這裡弄得低溼澇窪,所謂“厥為澤溪”、“即為源澤”,水土不辛乃苦(鹽鹼),禹殺了相柳,他的血加重了汙染,鹽鹼得更厲害(血是鹹的),不能種植五穀。

所以,《山海經》中的相柳神話,就是當時人們用來解釋崑崙虛(泰山)以北沿黃地區澇窪鹽鹼現象的一個推源神話,說明在上古時期人們已經對澇窪剛滷之地有所認識並在尋求合理的解釋了。

我是小七,一個沉迷於研究山海經與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歡可以關注我。

版權申明:本文系山海經解密小七獨家邀約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盜用以及洗稿,未經同意擅自盜用,將追究到底。

【參考文獻】

《山海經》

《尚書》

《莊子》

《國語》

《汲冢瑣語》

(晉)皇甫謐:《高士傳》

魯迅:《朝花夕拾》

楊寬:《中國上古史導論》

何幼琦:《〈海經〉新探》,《歷史研究》1985年第2期。

何新:《諸神的起源》,光明日報出版社1996年。

大眾日報社:《魯志新編》,大眾日報社1988年。

《山海經》裡九頭蛇怪“相柳”是怎麼從一個妖怪變為大聖人許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