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旅遊之敖魯古雅使鹿部落

馴鹿 大興安嶺 動物 民俗 呼倫貝爾興安草原旅行 2017-05-09

呼倫貝爾旅遊之敖魯古雅使鹿部落

呼倫貝爾旅遊之敖魯古雅使鹿部落

敖魯古雅使鹿部落始建於2003年以後,是隨著敖鄉整體生態搬遷以後建立的,分為現代生活區和原生態生活區兩大部分。

呼倫貝爾旅遊之敖魯古雅使鹿部落

部落歷史

敖魯古雅使鹿部落過去一直以在大興安嶺深山放牧馴鹿和打獵為主要經濟來源,敖魯古雅使鹿部落以遊獵而聞名。敖魯古雅使鹿部落特色民俗文化成了獵民致富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了當地一張特殊的“文化名片”。

呼倫貝爾旅遊之敖魯古雅使鹿部落

文化

神祕的敖魯便在這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原始馴鹿的囿苑、聖誕老人的出發地——敖魯悄然綻放!千年以來,敖魯古雅始終安靜的藏在大興安嶺,任時間流過它的山門,它依舊謹守著自己的古樸,這裡有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這裡是中國少數民族村寨,樺樹皮民族文化藝術之鄉;這裡有一段叩問千年歷史,觸摸古情今韻的如水記憶,這裡有一份暫別繁雜世事,放縱心靈,馳騁想象的柔軟心情;這裡有一次天人合一,捕捉自然氣息的絕美碰撞,敖魯古雅,翻開它,就等於翻開了一部夢幻的童話!

呼倫貝爾旅遊之敖魯古雅使鹿部落

鄂溫克族與馴鹿

國家給敖魯古雅鄉人建立了定居地,但馴鹿只能生活在森林裡,所以除了在定居點的部分村民,密林中還散佈著五個馴鹿站,最遠的在150公里。過去,敖魯古雅人養馴鹿只是作為運輸工具,一頭馴鹿可以負重35公斤左右,每小時可以行走5公里,1964年,取得了割鹿茸成功。現在,馴鹿已經不大用來運輸了,而成了當地人的主要經濟來源,中國唯一的這群馴鹿大約只有1000只左右了。

呼倫貝爾旅遊之敖魯古雅使鹿部落

鄂溫克族是中國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在歷史漫長的歲月裡,馴鹿在鄂溫克族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古鄂溫克人從野生動物“索格召”捕抓之後,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馴養成為今日的馴鹿。鄂溫克語馴鹿稱為“奧倫”,馴鹿雄雌均有角。馴鹿角似鹿而非鹿,頭似馬而非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驢而非驢,因而俗稱“四不像”。馴鹿善於穿越森林和沼澤地,是狩獵鄂溫克獵人的主要生產和交通運輸工具,馴鹿成為鄂溫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貴經濟動物,被譽為“林海之舟”的美稱,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呼倫貝爾旅遊之敖魯古雅使鹿部落

馴鹿的特徵是:其性情溫和,易飼養放牧,覓食苔蘚等野生植物,適應於大興安嶺(額格登)高寒地帶繁衍生息。馴鹿的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

呼倫貝爾旅遊之敖魯古雅使鹿部落

狩獵為生的鄂溫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愛和保護馴鹿,視為吉祥、幸福、進取的象徵,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徵。因此,馴鹿具有民族特色,很有代表性,鄂溫克人將馴鹿確定為鄂溫克族的吉祥物。

呼倫貝爾旅遊之敖魯古雅使鹿部落

鄂溫克民俗

敖魯古雅鄂溫克人傳統上以狩獵為主。由於敖魯古雅鄂溫克人在生活、生產中大量使用馴鹿,所以他們又被稱為"使鹿部落"。鄂溫克人打獵,一般五六個人為一小組,稱為"塔坦",獵人們最喜歡獵鹿。這不僅因為鹿的全身都是寶,而且因為鹿特別靈敏,最難捕獲,因而獵獲到鹿也是最光彩、最令人興奮的事情。獵民一年中捕獵季節的劃分是有規律的。這是按照各種動物的生長習性、生活特點形成的習俗。採集業及捕魚業也佔有較大的作用,是鄂溫克婦女從事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採集業包括樺樹皮的採集和縫製,以及採集榛子、木耳、蘑菇、野菜等。

呼倫貝爾旅遊之敖魯古雅使鹿部落

鄂溫克人為什麼熊崇拜?

混沌初開時,人類還未走出森林。一天有一個獵人在山中打獵,突然被一隻母熊抓住了。母熊把他帶進山洞,強逼獵人與它成婚。獵人被逼無奈,便在山洞裡和母熊共同生活了幾年,直到他們生了一隻小熊。後來獵人乘機從山洞中逃了出來。母熊發現獵人逃走了,便抱著小熊去追趕獵人。追到江邊的時候,發現獵人乘木排跑了。母熊為此十分氣惱,就把小熊當場撕成兩半,一半拋向獵人,一半留在身邊。留在身邊的成了後來的熊;拋向獵人的就是後來的鄂溫克人。鄂溫克獵民把熊作為了自己的圖騰,甚至認為熊是自己的祖先,他們是熊的遠親。

呼倫貝爾旅遊之敖魯古雅使鹿部落

呼倫貝爾旅遊之敖魯古雅使鹿部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