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某人提議去徐家彙逛逛。說實在的,雖說徐家彙名頭很響,但對徐家彙並沒有很深的印象,除了交大、徐光啟等,最多還知道它是 上海 的商業中心之一。看某人的樣子,事先已有準備,跟著就是了。 上海 少有沁心的湖光山色,但從不缺人文景觀,這是某人的菜,我湊合。

早上7:39的高鐵從 崑山 出發,結果,整整一天,按照下面的線路,在 上海 的西南繞了一個不小的圈:

上海 交大(8:35)—淮海中路—武康路— 華山 路— 安福 路— 烏魯木齊 中路— 五原 路—復興西路—湖南 路—淮海中路— 烏魯木齊 南路— 衡山 路—漕溪北路— 華山 路— 上海 交大(17:45)

應該說,儘管只是走馬觀花,但對 上海 還是多了一些瞭解。至少在“徐家彙源”,還能捕捉到那些藏在上海 歷史最深處的回憶;而在武康路上,梧桐與花園洋房的對話,讓無痕的時光留下了有痕的年輪。

1.徐家彙“源”來如此

說起徐家彙,自然繞不開徐光啟。資料稱:徐家彙原為蒲匯塘、肇嘉浜和李漎涇 三水 匯合處,明代科學家、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的徐光啟曾在此建農莊別業,從事農業實驗並著書立說,嗣後,徐氏家族匯居於此。到 清康 熙年間,由於此地為 三水 的匯合處,又是徐家聚居的地方,遂取名“徐家彙”。

故徐家彙的形成,可以上溯至明代,而真正成名則於清朝。而就是在這裡,徐光啟率先引進了西方科學與文明,開啟了 中國 邁向全球的窗口,也給海納百川的 上海 打下了第一塊基石。此後數百年,後人繼承了徐光啟、利瑪竇開創的“西學東漸”、“中學西傳”事業,一系列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出版、慈善和宗教機構在此次第興建。 上海 第一大天主教堂、第一個近代圖書館(藏書樓)、第一所博物院、第一座天文臺、第一所繪畫所、第一所中等學府、最早的彩畫石印機、彩色玻璃藝術及雕塑、木刻、金工、照相等等都在徐家彙。這裡見證了國人“最早看西方”,蘊育了近現代 上海 乃至 中國 的科學文明發展,策源了海派文化,成為中西文化兼容幷蓄的象徵。

徐彙區政府將現在僅存的幾處歷史文化遺存,認定是徐家彙的發源地,正式命名為“徐家彙源”。這是一個集歷史建築、宗教、文化、教育等多個方面為一體的綜合人文景區,景區內有著眾多全國知名乃至世界聞名的資源實體,被譽為“生活著的百年 上海 ”。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1.1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交通大學前身是盛宣懷於1896年(光緒22年)創立的南洋公學,與北洋大學堂同為 中國 近代歷史上 中國 人自己最早創辦的大學。 南洋公學設立了師範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交大徐匯校區直到現在還保留著許多建築和遺物,是國內唯一跨越三個世紀的大學校園。

從地鐵10號線 上海 交通大學站出來,旁邊靜靜矗立著一座赭紅色建築,簡潔莊重、別具一格。這就是國內首座國家級科學家紀念館——錢學森圖書館。和著陽光,面向 華山 路的外牆上隱約看到一位老者睿智和藹、微笑的面容。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錢學森圖書館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錢學森圖書館

明清官殿式的校門,紅牆綠瓦,官氣十足。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學校大門建成於1935年6月,1985年按照原樣進行過大修。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校門外有校門橋,初建時為木橋,1926年校慶30週年時,1927屆校友捐資將其改建為鋼筋水泥橋。後因 華山 路擴建,河渠被填平,但校門橋的欄杆和燈柱至今保留,欄杆上仍鐫刻“校門橋”三字。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校門內頂飾以彩畫,擁有傳統中式建築的樑、枋、斗拱等部件。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走進校門,首先看到是學校辦學初期留存下來的一些石質的物件,包括南洋公學界碑和石碾等。這些遺物是在1985年發掘於校區東南角,界碑上書“南洋公學”四字,為建校時所埋下,石碾一側有“南洋公學工程備用”字樣,為建校時平整地面所用。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榮熙泰先生銅像基座,上面刻著交大老校長唐文治著“榮熙泰先生銅像記”的碑文。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清水紅磚、精緻典雅,白色浮雕沐浴著朝暉而顯生動,交大最漂亮的建築當屬老圖書館。這座1919年10月10日建成的圖書館,已成為高雅文化象徵的標誌性建築,出現在許多電影電視和攝影作品之中。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現為校史博物館。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二樓的露臺上看屋頂局部。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三位從左至右應該是何嗣焜、盛宣懷和福開森吧。

盛宣懷:南洋公學創始人,自任督辦。

何嗣焜:南洋公學首任總理(校長)。

福開森:南洋公學首任監院。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來個老圖書館的遠景。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大草坪中央建有“百年校慶里程碑”,為1996年 上海 交通大學一百週年校慶時所立。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草坪北側偏東這幢體量龐大的建築為中院。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南洋公學中院,建成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夏,是交大校園內現存最早的建築物,也是上海 交大的歷史原點,作為南洋公學的遺物,見證了交大的成長。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三樓中央陽臺外側牆面上鑲嵌著一塊長2.5 米、高0.6 米的樓銘牌,鐫刻著“南洋公學中院”六個大字,上面所貼的金箔殘底猶在。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南洋公學中院,在南洋公學的設置裡,相當於中學或者大學的預備班,盛宣懷當年秉持寧缺毋濫的原則,招收的學生不夠大學入學水準,就先辦中學,中學畢業再升大學。所以,南洋公學最早在1896年開辦的班級,是中學和小學(外院),而南洋公學第一批畢業的大學生,是北洋西(大)學堂轉過來的學生, 比如 王寵惠。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進門的大廳裡,有一尊南洋公學首任校長何梅生的雕像。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這座中院,在今天看來,是一棟“牛人出沒”的建築。因為當年在這座建築中出沒的老師和學生,以後都是 中國 現代史中的牛人。

中院原來是教室和宿舍合一的,師生都住在中院。 大名 鼎鼎的蔡元培在出任北大校長之前,是南洋公學中院的總教習,就住在中院的三樓60室。據說之所以延請蔡元培,是因為當年中院的學生中有很多是有秀才功名的,而蔡元培是進士出身。

必須弄個進士才能彈壓住這幫秀才!

簡單例舉幾個當年中院的學生:

蔡鍔,1898年考入南洋公學,而後去 日本 留學。

李叔同,也就是學貫古今、藝匯中西、 大名 鼎鼎的弘一法師,1901年入南洋公學。

黃炎培,1901年入南洋公學,中華職教社的創辦人,49後首任政務院副總理。

邵力子,1901年入南洋公學,中共創黨元老,一大前的中共黨員,黃埔軍校祕書長,國民黨中宣部長,政務院參事。

葉楚傖,1902年考入南洋公學,先後任 江蘇 省政府主席、國民黨中央黨部宣傳部長、祕書長、中央政治會議祕書長。

……

蔡元培在南洋公學只能當個總教習,那校長自然更是牛人了。南洋公學自1896年創建,到1905年正式更名商部高等實業學堂,歷時9年,共有8位校長,根據盛公宣懷的用人標準及評價,他們大都是德望素著的飽學之士。

何嗣焜,南洋公學首任總理(校長),

張元濟,1892年中進士,南洋公學次任校長,

勞乃宣,1871年中進士,南洋公學第三任校長,

沈增植,1880年中進士,南洋公學第四任校長,

汪鳳藻,1883年中進士,南洋公學第五任校長,

劉樹屏,1890年中進士,南洋公學第六任校長,

張美翊,南洋公學第七任校長,

張鶴齡,1892年中進士,南洋公學第八任校長。

何嗣焜在籌建南洋公學任總理時曾捐出錢款以建校,並曾不領取薪金(月薪100 白銀 )。對何嗣焜在開辦南洋公學的功績,張謇曾著文曰:“ 中國 公學之興,自南洋始。南洋公學之建,自何先生始。先生以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為公學總理,詢諮擘畫,造端經營,一塗一徑,一甓一石,皆出先生之心之手。閱五年辛丑,校舍次第完成,規模粗具矣。”

南洋公學的第二任校長,也是個牛人,創辦商務印書館的 中國 出版業巨擘張元濟。南洋公學開辦之初,張元濟是譯書院院長,嚴復的《原富》就是在南洋公學譯書院出版的。張元濟離開南洋公學後創辦了商務印書館。

勞乃宣,一代飽學之士。先後在南洋公學、求是大學堂( 浙江 大學前身)、京師大學堂( 北京 大學前身)任總理(校長)。近百年前,其一人先後做了 中國 三所名牌大學的校長,可謂是個奇蹟。

……

歲月如流 , 往事如歌!中院依舊還是中院。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新中院座落在中院後面,建於宣統二年(即公元1910年)。中西合壁,簡樸典雅,外圍有貫通四周的走廊。建成後曾作為男生學生宿舍使用,著名校友凌鴻勳、陸定一等曾在此樓住過。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新中院現為“董浩雲博物館”。董浩雲(1912-1982), 中國 東方海外貨櫃航運公司創人,被譽為“現代鄭和”,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 長子 董建華, 香港 首任特首。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樓前赫然豎著一架大鐵錨,這是博物館的標誌。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鐵生館,新中院北,比鄰錢學森圖書館。交通大學1938屆校友、旅英實業家秦本鑑捐建,閔行校區也有一座。“鐵生館”是為紀念孫琇瑩女士(秦本鑑夫人)的父親,交通大學土木學院前院長孫鐵生先生而命名的。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新上院,就在中院的西邊隔壁,原為南洋公學上院(大學部)所在地。由於上院年久失修,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原址重建。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大廳裡,有一尊南洋公學創始人盛宣懷的雕像。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新上院已經少了中院特有的韻味,而更像蘇俄建築。也不奇怪,那時可是全盤照搬蘇聯模式的。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 朝陽 。” 鳳凰非梧桐不棲,幹道 上高 大挺拔的梧桐樹已不僅僅是校園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大草坪的西邊,是總辦公廳和體育館。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總辦公廳1933年建成,是 上海 交大曾經的行政中心。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門額上的“總辦公廳”四字為胡漢民所題寫。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原名“容閎堂”,是為了紀念我國最早留美、最早主張引進西學的愛國學者容閎先生而命名的。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總辦公廳北側面,正對包兆龍圖書館。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包兆龍圖書館,1982年由 香港 環球航運集團主席包玉剛捐款建造,並以他父親的名字命名。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葉帥題的館名。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體育館建成於1925年,為全國高校建立最早的體育館之一。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總辦公廳、體育館的西側是交大體育場。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大禮堂,位於校園西部,建於1949年。原名新文治堂,為紀念唐文治校長掌校之功績而命名。

唐文治,著名教育家、工學先驅、國學大師。 蘇州 太倉 人,進士出身,執掌交大十四年。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執信西齋,校園西側的一座學生宿舍,建於1930年。初名西新宿舍,為紀念國民革命先驅朱執信而定名。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執信西齋有主樓和輔樓圍成一個朝南的三合院,中部三層,兩翼兩層。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飲水思源碑,在執信西齋環抱之中。最早修建於1933年,現址為1979年重建的複製品。正面刻有“飲水思源”四字,為1930屆同學陳乳善之父所寫,背後刻有該級全體同學的姓名,頂上豎有一立體校徽圖案。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工程館,建於1932年,在校園北部。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工程館為“口”字形建築,南立面入口的館額“工程館”由孫科題寫。工程館落成後,為紀念老校長葉恭綽對學校建設的功績,工程館一度改名為“恭綽館”,49年後又恢復了原名。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傍晚時分,在 華山 路與 廣元 路路中拍到的交大東南一角。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從 廣元 西路的南門入校園用晚餐,順帶補上幾處小景。

中心小白樓,世界第二個、 中國 第一個Bio-X中心。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校友活動中心,質樸又很耐看的一幢洋房,隅於東南角。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大草坪南側,1925年交大乙卯級畢業生在母校建築了日晷一座,以示留念,後於1988年重建。日晷旁邊有五卅紀念碑、烈士紀念碑。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上海交通大學

1.2 徐家彙天主堂

徐家彙天主堂敬奉聖依納爵.羅耀拉為主保,故又稱“聖依納爵堂”。教堂於1910年10月22日落成,可容納三千多名教徒進行活動。

在志願者的提示下先去旁邊的遊客中心領票,再免費進入天主教堂內參觀。不得不說,曾經的“遠東第一大教堂”,莊嚴神聖,其外觀內飾都非常、非常、非常令人震憾。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徐家彙天主堂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徐家彙天主堂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徐家彙天主堂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徐家彙天主堂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徐家彙天主堂

冬日暖陽,逛“徐家彙源”和“武康路”剛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