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2019年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幼兒教育】2019年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提升課程質量 促進兒童學習與發展

2019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

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幼兒教育】2019年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2019年6月25-26日,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世界學前教育組織(OMEP)中國委員會協辦、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幼兒教育》雜誌編輯部支持舉辦的“2019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在主會場浙江省人民大會堂進行了一連9場精彩紛呈的專家主題報告。

來自世界各地1600餘位幼教代表,現場聆聽了德、英、美、澳、新加坡、中國澳門及中國內地等國內外知名學前教育專家、學者分享全球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並就相關核心問題現場交流研討。

【幼兒教育】2019年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專家主旨報告環節,分別由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院長朱宗順教授、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侯莉敏教授和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專委會主任王春燕教授主持。

【幼兒教育】2019年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幼兒教育】2019年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幼兒教育】2019年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以下為9場專家報告的核心觀點彙編。根據記錄整理,未經本人審閱,僅供讀者朋友們參考交流!

【幼兒教育】2019年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虞永平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虞永平教授的報告題目為《學前教育質量的基本理念和政策引導》。虞教授的報告闡述了學前教育質量的基本內涵和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應堅持的立場和原則,並系統梳理了1990年以來我國在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上的政策理念和實踐。他認為,政府應該從“全面改善辦園條件、注重保教結合、完善學前教育教研體系、健全質量評估監測體系”等方面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關於學前教育質量的基本理念,虞教授報告中的以下觀點給我們諸多思考與啟發。

1.學前教育質量的實質是教育多大程度支持和促進兒童發展

虞永平教授認為學前教育質量的實質是教育多大程度上支持和促進了兒童發展。學前教育關涉舉辦者、教師、家長 以及兒童等多方面主體的需要,不同的主體對學前教育質量有不同的期待。在眾多主體及其需要中,最核心的是兒童的需要。學前教育的核心價值就是滿足兒童充分活動和不斷成長的需要,促進兒童的發展。但兒童發展水平這一靜態指標不足以充分說明教育質量,因為兒童的發展受到遺傳、家庭經濟狀況、父母教育觀念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所以能真正體現學前教育質量的是教育系統的各個因素對兒童發展的支持和促進程度,是一種動態的關係。

2. 幼兒園課程質量評價應堅持兒童立場

質量評價就是對學前教育進行價值判斷。顯然,兒童不可能完全成為真正的價值判斷主體。因此,評價者必須堅守兒童立場。是否把兒童需要、兒童利益和兒童權利放在首位,是衡量學前教育觀念和實踐現代化水平的關鍵標尺。兒童發展的價值一定是學前教育的核心價值,是教育質量聚焦的中心。

3. 文化關切是理解和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

中國各地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差異明顯,我們難以用一把標尺來衡量不同區域的教育質量,更不能直接用外國的尺度衡量我國學前教育的質量。我們在借鑑國外質量評價工具和方法的同時,必須迴應我們不同地區文化的特殊性和多樣性,站在多樣的文化脈絡中去體認、理解和解釋學前教育質量。

文化適宜性就是要關注學前教育過程的背景及其複雜性,關注各類利益相關者的需要和關切,關注對學前教育支持和促進的各種力量的可能和侷限,關注不同文化中教育資源的優勢和不足。避免學前教育的一統化和盲目化。

文化適宜不只是關注社會文化和成人文化,關鍵應是關注特定文化中的兒童,關注他們的成長環境和條件,把握兒童發展的文化生態,關注對兒童產生影響的各種文化因素。滿足兒童需要是學前教育的根本價值,關注兒童是文化適宜性的核心,也是學前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所在。

4.關係是考察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視角

考察學前教育質量可以從結構、過程及結果等視角進行,其中核心的是過程,在過程中體現了結構要素與兒童的現實關係,也預示了可能的結果。因此,關係是考察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視角,關係視角的核心是兒童與各種影響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幼兒教育】2019年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Wolfgang Tietze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教授

Wolfgang Tietze教授的報告題目為《學前教育的現代挑戰》。他的報告從歷史的角度探討德國關注早期兒童教育質量的緣由,指出高質量幼兒園教育的要素和影響,並在此基礎上以德國為例,討論如何研發質量測評工具,以及如何通過質量測評改進學前教育質量。

1.為什麼我們需要關心早期兒童教育質量?

Tietze教授指出,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德國政府在學前教育領域面臨著幼兒園數量擴展以及質量提升的雙重挑戰。當今社會的廣泛共識是早期教育對於幼兒的社會性、認知等方面的發展至關重要,且不同領域的專家如教育學家、心理學家、腦科學家、經濟學家均認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系列德國的有關研究同樣表明早期教育對幼兒具有積極影響。Tietze教授還舉例說明美國佩裡計劃通過長達40年的關於質量影響的縱向研究表明:受過高質量教育的幼兒能夠較好地過渡到小學,學習成績和社會行為表現良好,以後較少出現犯罪行為,更有可能獲得較高的教育成就和收入。此外,從經濟學的角度考慮早期教育的投資成效,早期教育投入1美金,孩子成人以後可獲得7~14美元的回報。

2.什麼是高質量的幼兒園教育?

Tietze教授認為,首先,能夠保證幼兒在身體、情感和認知方面獲得良好的發展;其次,既滿足幼兒當前的發展需求,也為幼兒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後,能夠為家長提供教育支持與幫助。Tietze教授還通過舉例說明高質量的師幼互動體現在教師對幼兒的關注與迴應,如抓住機會激發幼兒的語言溝通與表達能力,且該種互動需要通過觀察才能獲得。

3.如何測量和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

Tietze教授認為,幼兒園教育質量包括結構性質量和過程性質量兩種類型,其中,包括教師教學行為與教育素養在內的過程性質量是直接的影響因素。Tietze教授對德國幼兒園進行大範圍的抽樣調查後發現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平均值僅達到中等水平(採用7點評分法,M=3.78)。在此基礎上,Tietze教授及其團隊研發出一種質量評估工具用於測評幼兒園教育質量。

該評估工具包括20個質量領域的內容,比如:與家長合作、幼小銜接、認知發展、社會情感發展、室內與戶外空間、一日生活常規等。目前該評估工具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如中文版的《德國0-6歲幼兒日託機構教育質量國家標準手冊》和《0-6歲幼兒日託機構教育質量建設與發展——德國<國家標準手冊>的基礎方法和實踐指導》。幼兒園園長及其團隊依據標準手冊和指導手冊進行教育質量評估和提升具體可以從以下七個方面著手:情境分析、園所質量狀況、教學取向、變革目的、目標商議、計劃執行、目標監測。對於是否達成了目標,可以通過對比前後測的質量評估得分來證明質量提升的有效性。

【幼兒教育】2019年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胡碧穎 澳門大學學前教育和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胡碧穎教授的報告題目為《CLASS視角下師幼互動質量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及其機制》。通過10年的中國學前教育質量研究,胡碧穎教授發現過程性質量當中的師幼互動質量與幼兒的發展最為緊密,衡量幼兒教育質量最核心的特質就是教師和幼兒的互動關係。胡教授的報告結合實例分析了CLASS量表的理論框架,並介紹了她及她的研究團隊在中國開展的有關CLASS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

1. CLASS量表的理論框架介紹

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 (CLASS)是當前國際上最受歡迎的、實證驗證有效的師幼互動質量觀察性評估工具,被廣泛應用於師資培訓、質量評價和研究。胡碧穎教授介紹了CLASS量表組織框架的構成——情感支持、班級管理、教學支持,並重點闡述了這三個領域的重要性。

(1)情感支持為什麼重要?

當兒童與老師和同伴關係密切時,他們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當兒童處在可預測的、安全的和支持性的環境中時,他們能夠變得更加獨立,更樂意接受挑戰去學習新的技能。當兒童覺得自己有能力,並且有更多獨立的機會時,他們會有更強的學習動力。

(2)班級管理為什麼重要?

兒童在一個組織和管理良好的教室中能夠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社交和學習行為。兒童在管理良好的教室中會有更好的學業表現。當兒童積極有效地參與到活動中時,他們可以取得更多成就。

(3)教學支持為什麼重要?

兒童需要獲得有用的知識,而這些知識是在瞭解事物間的聯繫、組織和相互關係的基礎上獲得的。兒童需要發展問題解決的能力。兒童需要得到那些能夠促進他們更高水平發展的反饋,而不是簡單的“對”或“錯”的反饋。當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支持時,那些具有較高學業失敗風險的兒童能夠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2.師幼互動質量如何影響兒童發展的實證研究

師幼互動質量如何影響兒童發展,胡碧穎教授重點分享兩項最新研究。第一項研究選取了567箇中國幼兒園兒童,旨在探討課堂師生互動質量(情感支持、課堂組織與教學支持)、閱讀態度與中國學前兒童閱讀與詞彙能力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CLASS情感支持通過兒童對閱讀的中介作用促進其接受性詞彙的發展。同樣,CLASS情感支持基於兒童對閱讀的態度和CLASS班級管理的中介作用促進其中文閱讀能力的發展。此外,當CLASS教學支持水平越高時,兒童對閱讀的態度越能預測他們的接受性詞彙。第二項研究採用分段增長模型,探索了短期的和長期的師幼互動質量分別與兒童各方面發展(接受性語言,數學,漢字識別和執行功能)的關聯。結果發現,起初的高質量CLASS教學支持能夠正向預測兒童執行功能、接受性語言和數學成績的初始值。此外,CLASS教學支持水平能夠預測兒童第二年的數學增長。CLASS班級管理負向預測兒童的數學成績的增長。

3.CLASS研究對幼兒園教育的啟示

CLASS 研究給我國的幼兒園教育帶來什麼啟示?胡碧穎教授認為,CLASS 的三大領域 (情感支持、班級管理和教學支持)對兒童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情感支持水平的提升要著重在孩子學習動機的培養;班級管理水平的提升要著重在幫助孩子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尤其需要重視教師在教學支持領域的水平提升,重視認知發展策略和反饋策略的有效運用 ,重視語言發展策略在非結構化教學情境中運用。

【幼兒教育】2019年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Laura Justice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

Justice教授的報告題目為《讓每一刻都有意義:幼兒園班級中有質量的交流》。Justice教授的報告首先基於一些研究證據提出幼兒園中談話的重要性,隨後重點舉例介紹了何為“有來有回”的深入性對話交流,最後給出了一些在日常班級生活中促進兒童語言發展的建議。

1.為什麼幼兒園的課堂應該是“熱鬧”的

Justice教授認為,幼兒園的課堂應該是“熱鬧”的。她從以下五個方面闡述為什麼在幼兒園中關注談話是非常重要的:(1)有關神經科學及干預研究的結果都表明學前期是幼兒語言發展的敏感期。(2)由於照護者知識缺乏、父母壓力等因素,兒童接觸到的語言刺激遠遠不夠,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兒童,出現更多語言發展滯後的情況。(3)幼兒園教育是一種旨在解決語言發展滯後問題的“干預”。(4)儘管有許多政策、項目和實踐,但學前班級中的語言環境仍不能充分滿足很多兒童的需求。(5)提升班級語言環境質量需要教師與幼兒進行更多的有來有回的對話。

2.什麼是“有來有回”的對話?

“有來有回”的對話是一些較長的持續性對話,是教師與兒童之間的雙向交流。Justice教授用打乒乓球來舉例子。教師在與兒童談話的時候,應該如同打球一樣,是有來有回的。教師需要不斷接住兒童的球,並且打回去,這樣才能使談話不斷繼續下去,產生持續性的交流。這樣的談話方式要求成人能夠隨機應變、反應靈敏、具有敏感性 ,使自己的注意力始終與兒童保持在一起,對兒童的談話進行延伸、詞彙擴充以及反饋重塑。在這樣的不斷髮起與迴應的持續性談話中,就促進了兒童的語言和認知能力的發展。

3.日常班級活動中如何促進兒童早期語言發展

在日常班級活動中如何促進兒童早期語言發展,Justice教授建議可以採用以下一些方式:(1)每天跟孩子一起閱讀,並且在閱讀時使用對話式閱讀策略,通過鼓勵、評價、延伸、重複等多種方式積極迴應孩子的對話,(2)堅持使用“有來有回”的對話策略,通過持續性互動直到可以很自然的採用這種方式與兒童進行溝通。(3)監測並評估與所有兒童的個別互動,確保那些性格害羞、存在障礙、語言經驗少的兒童也能參與到對話當中來。

【幼兒教育】2019年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Sheila Degotardi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教育研究系副教授

Shelia Degotardi教授的報告題目為《跟嬰幼兒說話: 教師者談話的數量和質量對質量測量為何必不可少?》。Shelia教授重點分享了一項關於澳大利亞嬰幼班語言環境的最新調查研究,聚焦兩大問題:師幼互動談話的數量和質量,以及影響談話數量和質量的各種因素。研究發現:

第一,關於談話數量。嬰兒在最豐富的語言環境班級中聽到的詞彙是最貧瘠的語言環境中聽到的10倍之多。在語言環境較差的幼兒園中,有1/4園所的嬰兒平均每分鐘聽到11個詞彙,他們正經歷著“語言孤島”。

第二,關於談話質量。教師資質、班級規模都會影響談話質量,並進而影響嬰幼兒的語言經驗。在數量是如何影響質量問題上,Shelia教授發現,嬰幼兒在語言詞彙量輸入大的班級所經歷的語言質量要優於語言詞彙量輸入小的班級。嬰幼兒在高質量的語言環境下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從而發展他們的認知能力。

第三,關於語境。Shelia教授指出,不同的語境會塑造不同的談話方式,讓不同的思想進行連接。在不同的語境中,教師要善用不同的提問方式。比如,在閱讀活動當中,教師可以使用更多澄清性的提問方式,而在自由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更多肯定性的提問方式。

基於上述研究,結合對語言環境各要素(詞彙和詞組的數量和數量、交流的功能、迴應、談話以及語境)的考量,Shelia教授指出,嬰幼班的語言環境質量是不容忽視的,教師與嬰幼兒的談話應成為評估幼兒教育質量的核心內容。通過了解嬰幼班的語言環境,不僅可以支持教師如何更好地運用語言,還可以幫助嬰幼兒發展他們的語言技能、認知技能等,為其終身的學習奠定基礎。

【幼兒教育】2019年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Brenda Taggart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榮譽高級研究員

Brenda教授的報告題目為《兒童早期教育的力量:來自兒童發展結果的證據》。“有效的學前、中小學教育項目”(EPPSE, 1997-2014)曾是歐洲範圍內規模最大的探究早期保教工作對幼兒學習能力和社會性行為發展影響的研究。該項目對6個地方行政區域、141個學前教育機構的近3000名兒童從3-5歲到16歲以上進行跟蹤調查,識別出影響兒童發展結果的因素。Brenda教授與大家分享了EPPSE項目的重要研究發現。

1.早期教育對兒童發展具有長遠的影響

基於對近3000名兒童不同時間段的學業水平測試和社會性發展評估 、不同時間段收集家庭背景信息,以及學前教育和學校教育階段的教師訪談 、學前教育和學校教育“質量”評估和有效學前教育和學校教育個案研究等研究,Brenda教授指出,早期教育在孩子5、7、11、14、16歲時均產生積極影響。從研究數據來看,學前教育質量所帶來的影響甚至大於部分家庭因素。

2.有效的學前教育具有哪些特徵?

Brenda教授認為,學前教育的質量應該包含教師隊伍、課程與環境、教育教學等三個方面,具體涉及教師資質、團隊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資源、激發性的活動和環境、師幼比,教師的人際關係、滿足個體需求、與幼兒持續性的共同思考等多種因素。基於ECERS-R和ECERS-E兩個量表的實證調查和多個案例的質性研究,Brenda教授認為,有效的學前教育應該具有以下特徵:(1)師幼之間具有挑戰性的互動,教師與幼兒“保持共同思考”。(2)教師對課程內容和知識應有充分的理解。(3)教師充分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4)教師懂得如何支持幼兒解決衝突。(5)幫助家長支持幼兒在家庭中的學習。

【幼兒教育】2019年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李克建 浙江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克建教授報告的題目為《中國幼兒園教學與互動質量與兒童發展的相關性研究及其啟示》。基於整個團隊近十年的研究成果,李教授的報告呈現了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幼兒園教學互動質量的現狀和特徵,深入探討了幼兒園教學互動質量與兒童語言、早期數學、社會認知發展的關係模型,尤其是兩者之間的“門檻效應”及其在城鄉兒童群體中的不同效應。基於實證研究發現,李克建教授提出了該研究對學前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實踐方面的諸多啟示。

李克建教授的報告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中國幼兒園教學互動質量現狀與特徵如何?教學互動質量與兒童語言、早期數學、社會認知發展之間是否存在線性相關?教學互動質量對兒童發展是否存在“門檻效應”?城鄉差距背景下,教學互動質量對兒童發展的是否存在不同效應?

研究團隊運用自主研發的《中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量表》(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CECERS)以及張厚粲等編制的《中國兒童發展量表(3-6歲)》(Children’s Developmental Scale of China,CDSC),以我國東中西部8個省份193所幼兒園的359個班級、1904名3-6歲幼兒為研究對象,進行了班級教育質量觀察測量與兒童發展水平評估(包括語言、早期數學、社會認知等)。運用多層線性模型(HLM)、分段迴歸模型(PRM)分析,研究發現,中國幼兒園的教學與互動質量總體上處於中等偏低水平,且城鄉差距顯著。教學與互動質量不僅與兒童的語言、早期數學、社會認知的發展存在顯著相關性,且存在顯著的門檻效應:高質量的教學與互動與兒童發展存在顯著的正相關;低質量的教學與互動與兒童的語言、社會認知不存在顯著相關性,但與兒童的早期數學能力發展存在顯著負相關。亞組分析進一步發現,教學與互動質量對農村兒童發展的門檻效應更加凸顯,顯示出高質量的幼兒園教育對我國農村兒童的顯著補償效應。這些研究發現與國際上其他國家和文化背景下的多項研究發現基本一致,研究結論具有可靠性。

基於上述研究發現的證據,李克建教授建議,我國應加快研製並嚴格執行全國統一的幼兒園教育基本質量標準;在質量評價內容體系中,應更加註重教學與互動等過程性質量指標的權重;同時,應優先確保農村兒童接受有質量的幼兒園教育,促進城鄉學前教育公平,縮小城鄉兒童的發展差距。為促進幼兒園教學與互動質量的持續提升,研究者建議在日常互動中,在與幼兒建立溫暖的支持性關係的基礎上,教師可通過與幼兒之間的雙向互動建立有效的反饋迴路,與幼兒保持共同思考;教學活動的目標應更加聚焦幼兒對核心經驗的獲得,基於聚焦核心目標、緊密鏈接活動內容的真實性評價,“讓幼兒的學習看得見”,並進而搭建幼兒學習與教師教學的橋樑。為了提升教學與互動質量,李克建教授為教師們推薦了兩個教學互動性質量評價工具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性框架:CLASS和SSTEW,並對這兩個工具各自的特徵優勢與侷限進行了簡要評論。

【幼兒教育】2019年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陳靜婷(右一) 新加坡教育部學校司學前教育處專家

陳靜婷博士的報告題目為《新加坡幼兒園課程框架實施與教育質量提升》。她的報告介紹了新加坡學前教育的發展概況和新加坡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歷程,並重點分享了《培育幼兒:新加坡學前課程框架》的內容框架、實施現狀與影響。

1.新加坡學前教育課程框架的基本內容和特點

陳靜婷博士介紹,2003年新加坡推出了第一個官方的幼兒園課程框架——《培育幼兒:新加坡學前課程框架》,並於2012年進行修訂,旨在對4-6歲幼兒的教育提供教學和學習方面的指導 。與之配套的綜合性幼兒園課程資源包括教育工作者指南 、教學資源和學前母語課程資源等。《培育幼兒:新加坡學前課程框架》(簡稱NEL)以 “兒童是具有好奇心的、積極而有能力的學習者”為核心理念,以“兒童的學習是通過綜合性的經驗、有目的的遊戲以及與教師所提供支持的高質量互動完成的”為基本教學原則,提出六大領域及其學習目標——審美與創意表達 、探索世界 、語言與閱讀 、運動技能發展 、數概念與計算能力和社會與情緒發展 。該課程框架實施以“ITEACH”為六大指導原則——教師是兒童學習的引導者 、通過有目的遊戲讓兒童參與學習活動 、通過高質量的互動進行真正的學習 、幼兒是知識的建構者 、全面發展 、綜合性的學習方式 ,旨在幫助兒童在大班結束時達成社會所期許的應知應會能力目標,順利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併為兒童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2. 新加坡學前教育課程框架的實施現狀與影響

陳靜婷博士指出,NEL提供的是一個共同的課程框架,利於在學前教育領域建立一個共同的話語體系,幫助學前教育工作者開展有關課程和教學的交流,也增進了教師和家長對於學前教育學習目標的理解,幫助幼兒園和小學的家長和教師為兒童設定合理現實的學業期望。關於該課程框架實施的現狀與影響,陳靜婷博士分享了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如有研究表明,教師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動者,教師的信念可以促進或阻礙教育改革。也有研究考察了123名幼兒園教師對《培育幼兒:新加坡學前課程框架》中六個學習領域重要性的認識,結果表明,教師普遍認為社會性情緒發展領域最重要,而審美和創意性表達領域最不重要。另一項研究對167名幼兒園教師教學信念和實踐進行了調查,研究表明教師相信以兒童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中心的方法的重要性,但更頻繁地開展以教師為主導的活動等。

【幼兒教育】2019年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評價國際論壇主題報告要點精選

周兢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周兢教授的報告題目為《我國學前教育課程質量提升的幾個關鍵問題》。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我國學前教育已經進入一個尋求公平而有質量的新階段。國際兒童教育質量研究的五大範疇中,課程質量是當前我國幼兒教育界質量提升的重中之重。就如何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周兢教授從課程教材質量、師幼互動質量、生成課程質量和干預課程質量等四方面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1.課程教材質量:必須涵蓋兒童全面發展的基本經驗

周兢教授指出,學前兒童學習與發展是經驗逐漸積累與獲得的完整過程,學前兒童學習的課程與教材也需要提供全面發展的核心經驗。但現實中幼兒園的課程教材在五大領域課程活動時間上呈不均衡狀態等問題。周兢教授認為,提升課程教材質量需要提升課程建設的研究水平,提升地方教研的課程評價水平,提升幼兒園老師的課程審議水平。

2.師幼互動質量:應當給予課程教學過程有效教育支持

周兢教授認為,教研和培訓如何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幫助教師理解教育現場的兒童,幫助教師看到兒童發展的差異,幫助教師支持兒童的有效學習,是質量提升的關鍵要素。如何提升師幼互動水平,周兢教授建議,除了在教師培養、課程教研和教育實踐過程中幫助教師獲得領域的核心經驗外,還要從教育教學的現場抓起,依據CLASS的理論框架提升教師的提問、反饋、陳述和評價策略。

3.生成課程質量:為所有的孩子創造更為開闊的發展空間

教師和兒童在課程實踐過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動發展共同體,教師成為探索型的教師,兒童學做探索型的學習者是課程生成發展的內在要求。周兢教授認為,提升生成課程質量,要允許教師在預成課程基礎上發展生成課程,也要允許課程生成發展有不同的水平層次,比如可以生成課程活動、課程線索和課程主題等,此外,也要提升課程生成發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策略水平,鼓勵和引導教師採用

提問與討論、調查與追溯 、記錄與統計 、分享和展示等多種教育支持策略。

4.干預課程質量:為發展不利兒童提供特別的發展支持

我國幼兒教育現場存在各種發展不利兒童。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的干預教育是對當今農村幼兒園課程的最大挑戰 。面對數量龐大的留守、流動、單親、障礙兒童,周兢教授認為,我們需要提供特別補償課程,為處境不利兒童提供發展需要的特別干預,儘可能地保證全體兒童的均衡發展。

(供稿: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