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劇國家一級編劇楊煥育去世,曾被譽為"十三歲小詩人"!

蒲劇國家一級編劇楊煥育去世,曾被譽為"十三歲小詩人"!

楊煥育生前照(孫立功攝)

楊煥育(1944-2019),男,永濟石橋村人,筆名芹墨,國家一級編劇、中國戲劇文學會、戲劇家協會會員、西廂記研究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山西省作家協會、三晉文化研究會會員,曾任永濟虹光蒲劇團編劇、永濟戲校校長、永濟文化館《西廂》主編、運城地區蒲劇團黨支部副書記。他主要從事戲劇創作,共創作、改編大小劇目一百餘出,代表劇目有《乾坤嘯》《高山下的花環》《西廂記》《寇老西升堂》《瓊玉公主》《山鄉辣嫂》《山村母親》等。曾出版個人專著《楊煥育劇作選》《西廂記後傳》《關公全傳》《堯舜禹演義》《蒲劇史話》《王秀蘭》《中華戲曲·蒲劇》等十餘部。他還擅長書畫,對隸書尤為精通。

他從小就跟隨爺爺十里八鄉的去看戲,七八歲就能登臺演出,12歲小學畢業就當了開張公社文工團的小演員。

蒲劇國家一級編劇楊煥育去世,曾被譽為"十三歲小詩人"!

楊煥育發表過的詩作

他在開張公社上農中時開始寫作,還在文工團當過編寫員,1958年即在《人民日報》《群眾詩畫》及《山西日報》《文化周刋》發表詩作,被譽為"十三歲小詩人"。

1959年2月11日,北京《群眾詩畫》刊發文章《山西運城三位農民詩人》,就有13歲農民小詩畫家楊煥育。

1961年初中畢業,他回村當了俱樂部主任和業餘劇團的編導,配合形勢編演的小戲經常在縣上獲獎。

1962年7月,他的小說處女作《菊花》刊於永濟小報。

1970年,調到永濟虹光蒲劇團當了專職編劇,他創作的第一個大戲《紅橋風雨》在運城地區匯演中獲獎。

1975年,《光明日報》《山西詩歌選》刊發了他的多篇詩作。

1979年,與人合作改編的《乾坤嘯》在運城地區國慶三十週年獻演中榮獲劇目二等獎和劇本獎,其中《夜探》一折多次在山西省廣播電臺播放。之後又新創和改編了《楊繼業爭親》《花田錯》《義保龍鳳》《高山下的花環》《楊貴妃》《武松與潘金蓮》《柴郡主掛帥》等戲。

1983年,他創作的廣播戲《柳莊春早》由臨汾眉戶劇團演出,由山西省電臺錄播,獲創新獎。

1984年,他與陳開華合作的《嶺南新風》在運城地區業餘調演中榮獲劇本獎。

1986年,調運城地區蒲劇團任專職編劇。

1987年,他與韓樹荊、樑惠芳合作改編的《陰陽河》進京演出獲得成功,並由中國青年音像出版社錄製發行。

蒲劇國家一級編劇楊煥育去世,曾被譽為"十三歲小詩人"!

蒲劇《西廂記》劇本

1990年,在山西省振興蒲劇調演中,他創作的《瓊玉公主》、與韓樹荊合作改編的《西廂記》均獲綜合治理金獎。

1992年,《西廂記》榮獲第三屆山西省文學藝術創作獎金獎,《瓊玉公主》榮獲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題材劇本創作銅獎。

1992年,他與張曉亞合作的《寇老西升堂》榮獲首屆中國戲曲金三角交流演出優秀編劇獎。

1993年,他與張曉亞改編的傳統摺子戲《周仁哭墳》作為王藝華摺子戲專場劇目進京演出大獲成功。

1996年,他與韓樹荊、王芝蘭把《西廂記》被改編成五集戲曲電視連續劇。

1997年,戲曲電視劇《西廂記》榮獲戲曲電視連續劇展播獎、戲曲電視劇“飛天獎”、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

1999年,他與人合作將《寇老西升堂》改編為大型蒲劇《清官寇準》,榮獲山西省國慶五十週年獻禮演出大獎及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

2001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他編寫的傳記文學《王秀蘭》。

蒲劇國家一級編劇楊煥育去世,曾被譽為"十三歲小詩人"!

楊煥育劇作選

2004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發行《楊煥育劇作選》,同年為運城市蒲劇青年實驗團改編蒲劇劇本《山村母親》。

2005年,退休後的他退而不休,繼續為蒲劇藝術默默奉獻,在《蒲鄉紅》《青年演員戲曲大賽》及各劇團劇本研討活動中發揮餘熱。

2007年,他參與編寫的《蒲州梆子志》出版發行。

2008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發行他與王思恭合著的《武俊英從藝四十年回眸》。

蒲劇國家一級編劇楊煥育去世,曾被譽為"十三歲小詩人"!

中華戲曲·蒲劇

2014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他編著的《中華戲曲·蒲劇》。

2015年,他參與改編的蒲劇電影《山村母親》上映並榮獲世界民族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2016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他編著的《蒲劇史話》。

2018年,他為河東蒲劇團改編蒲劇劇本《烈女崔秀英》。

2019年3月25日,因病去世,享年76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