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誰害怕花襲人?

作者

劉洋風

襲人的是是非非

01

記得《還珠格格》熱播那年,有人做過一篇針對中國男性的調查,《還珠格格》中你願意以誰為妻?結果最受歡迎的,不是小燕子,也不是紫薇,而是令妃娘娘。

也是那一年,針對中國男性的調查:《紅樓夢》諸多佳麗中,你願以誰為妻?襲人的票數居然赫然前列,其次是熙鳳。黛玉的票數意料之中不高,寶釵的票數居然也不高。

襲人的受歡迎程度和她的受爭議程度有得一拼。有多少人喜歡她,就有多少人厭惡她。

"
誰害怕花襲人?

作者

劉洋風

襲人的是是非非

01

記得《還珠格格》熱播那年,有人做過一篇針對中國男性的調查,《還珠格格》中你願意以誰為妻?結果最受歡迎的,不是小燕子,也不是紫薇,而是令妃娘娘。

也是那一年,針對中國男性的調查:《紅樓夢》諸多佳麗中,你願以誰為妻?襲人的票數居然赫然前列,其次是熙鳳。黛玉的票數意料之中不高,寶釵的票數居然也不高。

襲人的受歡迎程度和她的受爭議程度有得一拼。有多少人喜歡她,就有多少人厭惡她。

誰害怕花襲人?

有人將中國男性對襲人的喜愛視為男性精神的集體疲軟。男人們既不向往黛玉的靈性詩意,也不願被寶釵那樣的賢妻諄諄教導,開始渴望襲人那樣全面呵護的保姆式妻子。這不正說明了中國男性的巨嬰症嗎?

有人覺得襲人的受歡迎恰恰說明了中國民族的奴性。襲人所代表的正是一種綿陽的道德。綿羊柔弱沉默溫馴,它們以特有的柔弱姿態圍剿了具有獨立精神的獅子和豹子。對襲人的推崇正是奴性的體現。

這種說法當然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實在說,這和《紅樓夢》中的花襲人關係不大。這些討論中花襲人大多隻是個象徵符號。就像小時候我對襲人的印象。

我第一次讀《紅樓夢》的記憶很模糊,大約是上小學的時候。

家裡有一本豎排繁體的《紅樓夢》第三冊。鄉下人家,書既是奢侈品,又頂頂無用。至少全村是找不到《紅樓夢》全套的。無聊的時候這本第三冊就被翻了好多遍,關於襲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主要是襲人試探黛玉,黛玉懟她東風西風之論。因為只有第三冊,許多情節只能腦補。

第一次接觸《紅樓夢》相關研究的記憶則非常清晰。

那是小學五年級,和好朋友一起去鎮上,她打算去舅舅家,我打算去我爸廠裡。折中下來,上午我和她一起去她舅舅家,吃完中飯,再一起去我爸廠裡。同學舅舅的隔壁鄰居正在晒書亦或清理存書,一本本泛黃的書隨意堆放在兩家公用的走廊裡。

這鄰居大概是個紅迷,那些書全是紅學著作,很有年代感,充滿著特定年代的階級批判術語。比如說賈母雖然初次見面就摟著黛玉心肝肉的哭起來,但最終她和王夫人還是在人肉宴中吃掉了黛玉。我好友當時看得嚇了一大跳。雖然我對她解釋那只是比喻,她還是很長一段時間對我深感佩服,因為我竟然看“吃人肉”的《紅樓夢》看得津津有味。

我對襲人的最初的印象也便來自於此;襲人是人肉宴上的幫凶和推手。

現在想來,當年的許多評論大概是以寶黛之戀作為劃分線。寶黛是進步的代表,有著民主意識覺醒的萌芽。支持寶黛戀的是正義的一方。比如晴雯糊里糊塗送個帕子;比如王熙鳳開過黛玉吃媳婦茶的玩笑(雖然後期不得已妥協了)。反對寶黛戀的,則是邪惡的陣營。賈母大多時候也是這個陣營的,偶然也有論者持不同意見。王夫人、襲人是這個陣營最核心的支柱。襲人反對木石前盟,極力推動金玉姻緣,種種出謀劃策。由於潛伏在寶玉身邊,她就更為可惡。

"
誰害怕花襲人?

作者

劉洋風

襲人的是是非非

01

記得《還珠格格》熱播那年,有人做過一篇針對中國男性的調查,《還珠格格》中你願意以誰為妻?結果最受歡迎的,不是小燕子,也不是紫薇,而是令妃娘娘。

也是那一年,針對中國男性的調查:《紅樓夢》諸多佳麗中,你願以誰為妻?襲人的票數居然赫然前列,其次是熙鳳。黛玉的票數意料之中不高,寶釵的票數居然也不高。

襲人的受歡迎程度和她的受爭議程度有得一拼。有多少人喜歡她,就有多少人厭惡她。

誰害怕花襲人?

有人將中國男性對襲人的喜愛視為男性精神的集體疲軟。男人們既不向往黛玉的靈性詩意,也不願被寶釵那樣的賢妻諄諄教導,開始渴望襲人那樣全面呵護的保姆式妻子。這不正說明了中國男性的巨嬰症嗎?

有人覺得襲人的受歡迎恰恰說明了中國民族的奴性。襲人所代表的正是一種綿陽的道德。綿羊柔弱沉默溫馴,它們以特有的柔弱姿態圍剿了具有獨立精神的獅子和豹子。對襲人的推崇正是奴性的體現。

這種說法當然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實在說,這和《紅樓夢》中的花襲人關係不大。這些討論中花襲人大多隻是個象徵符號。就像小時候我對襲人的印象。

我第一次讀《紅樓夢》的記憶很模糊,大約是上小學的時候。

家裡有一本豎排繁體的《紅樓夢》第三冊。鄉下人家,書既是奢侈品,又頂頂無用。至少全村是找不到《紅樓夢》全套的。無聊的時候這本第三冊就被翻了好多遍,關於襲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主要是襲人試探黛玉,黛玉懟她東風西風之論。因為只有第三冊,許多情節只能腦補。

第一次接觸《紅樓夢》相關研究的記憶則非常清晰。

那是小學五年級,和好朋友一起去鎮上,她打算去舅舅家,我打算去我爸廠裡。折中下來,上午我和她一起去她舅舅家,吃完中飯,再一起去我爸廠裡。同學舅舅的隔壁鄰居正在晒書亦或清理存書,一本本泛黃的書隨意堆放在兩家公用的走廊裡。

這鄰居大概是個紅迷,那些書全是紅學著作,很有年代感,充滿著特定年代的階級批判術語。比如說賈母雖然初次見面就摟著黛玉心肝肉的哭起來,但最終她和王夫人還是在人肉宴中吃掉了黛玉。我好友當時看得嚇了一大跳。雖然我對她解釋那只是比喻,她還是很長一段時間對我深感佩服,因為我竟然看“吃人肉”的《紅樓夢》看得津津有味。

我對襲人的最初的印象也便來自於此;襲人是人肉宴上的幫凶和推手。

現在想來,當年的許多評論大概是以寶黛之戀作為劃分線。寶黛是進步的代表,有著民主意識覺醒的萌芽。支持寶黛戀的是正義的一方。比如晴雯糊里糊塗送個帕子;比如王熙鳳開過黛玉吃媳婦茶的玩笑(雖然後期不得已妥協了)。反對寶黛戀的,則是邪惡的陣營。賈母大多時候也是這個陣營的,偶然也有論者持不同意見。王夫人、襲人是這個陣營最核心的支柱。襲人反對木石前盟,極力推動金玉姻緣,種種出謀劃策。由於潛伏在寶玉身邊,她就更為可惡。

誰害怕花襲人?

除了寶黛之戀外,階級出身和結局也是評判的標準。

比如芳官,窮苦人出身,階級身份上是自家人;結局很慘,被吃人的禮教迫害得出家了;兩者一結合,芳官是一個可憐可讚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可惜具備時代的侷限性云云。

套用這個公式,襲人背叛了自己的階級出身,義正言辭地教訓打理果園的老婆子,其實那個老婆子只不過想巴結她,讓她嚐嚐鮮。襲人在一干悲劇女性中結局尚可,正是其幫凶與走狗的體現。

魯迅說,一部《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一個花襲人,有人看見奴性,有人看見階級壓迫和異化,倒可以套用小時候評書裡的那句“這也是宿孽姻緣,並非偶然”。

這些是襲人,但又不是襲人。

襲人是誰?

02

襲人在賈府丫鬟中算是勝利者。賈府中的丫鬟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外面買來的,一種是家生子兒。

賈府這樣的簪纓世族,從外面買丫頭不是優先選擇。

現代人眼中主奴之間有著天淵之別,古人買丫頭與我們淘寶上下個單一樣簡單。這話從銀貨兩訖的角度來看固然沒錯,不過買進一個活生生的與主子長期相處的丫鬟的後續並沒有那麼簡單。

外來的丫鬟忠誠度低,賈母說襲人“他又不是咱們家根生土長的奴才,沒受過咱們什麼大恩典”。家人在外,丫鬟們想贖身歸家的心思也是人之常情,對主子們來說未必合算。

花襲人母兄要贖回襲人,“仗著賈宅是慈善寬厚之家”,這慈善寬厚的名聲是賈府“自祖宗以來,皆是寬柔以待下人”的結果,是賈家數代人辛苦經營形成的家風和對外招牌,是不允許隨意動搖的。花家這般自然是有佔便宜的心。

"
誰害怕花襲人?

作者

劉洋風

襲人的是是非非

01

記得《還珠格格》熱播那年,有人做過一篇針對中國男性的調查,《還珠格格》中你願意以誰為妻?結果最受歡迎的,不是小燕子,也不是紫薇,而是令妃娘娘。

也是那一年,針對中國男性的調查:《紅樓夢》諸多佳麗中,你願以誰為妻?襲人的票數居然赫然前列,其次是熙鳳。黛玉的票數意料之中不高,寶釵的票數居然也不高。

襲人的受歡迎程度和她的受爭議程度有得一拼。有多少人喜歡她,就有多少人厭惡她。

誰害怕花襲人?

有人將中國男性對襲人的喜愛視為男性精神的集體疲軟。男人們既不向往黛玉的靈性詩意,也不願被寶釵那樣的賢妻諄諄教導,開始渴望襲人那樣全面呵護的保姆式妻子。這不正說明了中國男性的巨嬰症嗎?

有人覺得襲人的受歡迎恰恰說明了中國民族的奴性。襲人所代表的正是一種綿陽的道德。綿羊柔弱沉默溫馴,它們以特有的柔弱姿態圍剿了具有獨立精神的獅子和豹子。對襲人的推崇正是奴性的體現。

這種說法當然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實在說,這和《紅樓夢》中的花襲人關係不大。這些討論中花襲人大多隻是個象徵符號。就像小時候我對襲人的印象。

我第一次讀《紅樓夢》的記憶很模糊,大約是上小學的時候。

家裡有一本豎排繁體的《紅樓夢》第三冊。鄉下人家,書既是奢侈品,又頂頂無用。至少全村是找不到《紅樓夢》全套的。無聊的時候這本第三冊就被翻了好多遍,關於襲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主要是襲人試探黛玉,黛玉懟她東風西風之論。因為只有第三冊,許多情節只能腦補。

第一次接觸《紅樓夢》相關研究的記憶則非常清晰。

那是小學五年級,和好朋友一起去鎮上,她打算去舅舅家,我打算去我爸廠裡。折中下來,上午我和她一起去她舅舅家,吃完中飯,再一起去我爸廠裡。同學舅舅的隔壁鄰居正在晒書亦或清理存書,一本本泛黃的書隨意堆放在兩家公用的走廊裡。

這鄰居大概是個紅迷,那些書全是紅學著作,很有年代感,充滿著特定年代的階級批判術語。比如說賈母雖然初次見面就摟著黛玉心肝肉的哭起來,但最終她和王夫人還是在人肉宴中吃掉了黛玉。我好友當時看得嚇了一大跳。雖然我對她解釋那只是比喻,她還是很長一段時間對我深感佩服,因為我竟然看“吃人肉”的《紅樓夢》看得津津有味。

我對襲人的最初的印象也便來自於此;襲人是人肉宴上的幫凶和推手。

現在想來,當年的許多評論大概是以寶黛之戀作為劃分線。寶黛是進步的代表,有著民主意識覺醒的萌芽。支持寶黛戀的是正義的一方。比如晴雯糊里糊塗送個帕子;比如王熙鳳開過黛玉吃媳婦茶的玩笑(雖然後期不得已妥協了)。反對寶黛戀的,則是邪惡的陣營。賈母大多時候也是這個陣營的,偶然也有論者持不同意見。王夫人、襲人是這個陣營最核心的支柱。襲人反對木石前盟,極力推動金玉姻緣,種種出謀劃策。由於潛伏在寶玉身邊,她就更為可惡。

誰害怕花襲人?

除了寶黛之戀外,階級出身和結局也是評判的標準。

比如芳官,窮苦人出身,階級身份上是自家人;結局很慘,被吃人的禮教迫害得出家了;兩者一結合,芳官是一個可憐可讚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可惜具備時代的侷限性云云。

套用這個公式,襲人背叛了自己的階級出身,義正言辭地教訓打理果園的老婆子,其實那個老婆子只不過想巴結她,讓她嚐嚐鮮。襲人在一干悲劇女性中結局尚可,正是其幫凶與走狗的體現。

魯迅說,一部《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一個花襲人,有人看見奴性,有人看見階級壓迫和異化,倒可以套用小時候評書裡的那句“這也是宿孽姻緣,並非偶然”。

這些是襲人,但又不是襲人。

襲人是誰?

02

襲人在賈府丫鬟中算是勝利者。賈府中的丫鬟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外面買來的,一種是家生子兒。

賈府這樣的簪纓世族,從外面買丫頭不是優先選擇。

現代人眼中主奴之間有著天淵之別,古人買丫頭與我們淘寶上下個單一樣簡單。這話從銀貨兩訖的角度來看固然沒錯,不過買進一個活生生的與主子長期相處的丫鬟的後續並沒有那麼簡單。

外來的丫鬟忠誠度低,賈母說襲人“他又不是咱們家根生土長的奴才,沒受過咱們什麼大恩典”。家人在外,丫鬟們想贖身歸家的心思也是人之常情,對主子們來說未必合算。

花襲人母兄要贖回襲人,“仗著賈宅是慈善寬厚之家”,這慈善寬厚的名聲是賈府“自祖宗以來,皆是寬柔以待下人”的結果,是賈家數代人辛苦經營形成的家風和對外招牌,是不允許隨意動搖的。花家這般自然是有佔便宜的心。

誰害怕花襲人?

最重要的是家生子與外來的後患也不一樣。金釧兒跳井死了,王夫人給點燒埋銀子,撫慰其母其妹也就過去了。鮑二媳婦吊死了,他孃家的親戚嚷嚷要告官,後來拿了200兩銀子消停了,但風險是存在的。

家生子盤根錯節的一家子大都在主子手裡,外買的則沒那麼容易。處理不好,輕則落個治家不嚴的話柄,毀了幾代人積攢出的好名聲,重則引來破家壞門的禍事。在豪門圈子裡這些未必沒有前車之鑑。

因而寶釵才說“買的不知底裡,倘或走了眼,花了錢小事,沒的淘氣。倒是慢慢的打聽著,有知道來歷的,買個還罷了”。賈母身邊的鴛鴦,王夫人身邊的彩霞、彩雲、金釧兒、玉釧兒,四春身邊的琴棋書畫,黛玉身邊的紫鵑都是賈府的家生子。

襲人作為外來的丫鬟要贏得主子的信任,其艱難之處和過人之處也就可以想見了。

不過正如硬幣有正反面一樣,襲人的劣勢也可以是優勢。

襲人在賈府確實一無所有,但有時一無所有也意味著全無掛礙和全心全意。家生女兒固然忠誠,但血緣和姻親組成的親戚關係有時也意味著種種糾葛。寧府的、榮府的、大老爺那邊的、咱們這邊的,主子們多,奴才們的瓜葛也多。設若鴛鴦稍微軟一點,父母哥嫂齊上陣,設若鴛鴦沒那麼眼明心亮主意正的姑娘,設若鴛鴦跟隨的主子不是賈母,她的終身都可能截然不同。

外頭買的,牽絆少一點,未嘗不是好事。賈母給寶玉指派的襲人、晴雯,都是外頭買來的,對寶玉都算得上一心一意。只不過襲人的一心一意得到了王夫人的信任欣賞,晴雯的一心一意要了自己的命而已。這其中原因一言難盡。

襲人的成功得益於她的性格、上進心和憂患意識。

性格這東西肯定是內外因都有,不過有些先天基因裡攜帶的東西卻很難改變。比如晴雯的爆碳性子,固然有寶玉的寵愛加持,但更多的是先天性格,你讓她慢條斯理說話,那真是要了卿卿性命。

"
誰害怕花襲人?

作者

劉洋風

襲人的是是非非

01

記得《還珠格格》熱播那年,有人做過一篇針對中國男性的調查,《還珠格格》中你願意以誰為妻?結果最受歡迎的,不是小燕子,也不是紫薇,而是令妃娘娘。

也是那一年,針對中國男性的調查:《紅樓夢》諸多佳麗中,你願以誰為妻?襲人的票數居然赫然前列,其次是熙鳳。黛玉的票數意料之中不高,寶釵的票數居然也不高。

襲人的受歡迎程度和她的受爭議程度有得一拼。有多少人喜歡她,就有多少人厭惡她。

誰害怕花襲人?

有人將中國男性對襲人的喜愛視為男性精神的集體疲軟。男人們既不向往黛玉的靈性詩意,也不願被寶釵那樣的賢妻諄諄教導,開始渴望襲人那樣全面呵護的保姆式妻子。這不正說明了中國男性的巨嬰症嗎?

有人覺得襲人的受歡迎恰恰說明了中國民族的奴性。襲人所代表的正是一種綿陽的道德。綿羊柔弱沉默溫馴,它們以特有的柔弱姿態圍剿了具有獨立精神的獅子和豹子。對襲人的推崇正是奴性的體現。

這種說法當然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實在說,這和《紅樓夢》中的花襲人關係不大。這些討論中花襲人大多隻是個象徵符號。就像小時候我對襲人的印象。

我第一次讀《紅樓夢》的記憶很模糊,大約是上小學的時候。

家裡有一本豎排繁體的《紅樓夢》第三冊。鄉下人家,書既是奢侈品,又頂頂無用。至少全村是找不到《紅樓夢》全套的。無聊的時候這本第三冊就被翻了好多遍,關於襲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主要是襲人試探黛玉,黛玉懟她東風西風之論。因為只有第三冊,許多情節只能腦補。

第一次接觸《紅樓夢》相關研究的記憶則非常清晰。

那是小學五年級,和好朋友一起去鎮上,她打算去舅舅家,我打算去我爸廠裡。折中下來,上午我和她一起去她舅舅家,吃完中飯,再一起去我爸廠裡。同學舅舅的隔壁鄰居正在晒書亦或清理存書,一本本泛黃的書隨意堆放在兩家公用的走廊裡。

這鄰居大概是個紅迷,那些書全是紅學著作,很有年代感,充滿著特定年代的階級批判術語。比如說賈母雖然初次見面就摟著黛玉心肝肉的哭起來,但最終她和王夫人還是在人肉宴中吃掉了黛玉。我好友當時看得嚇了一大跳。雖然我對她解釋那只是比喻,她還是很長一段時間對我深感佩服,因為我竟然看“吃人肉”的《紅樓夢》看得津津有味。

我對襲人的最初的印象也便來自於此;襲人是人肉宴上的幫凶和推手。

現在想來,當年的許多評論大概是以寶黛之戀作為劃分線。寶黛是進步的代表,有著民主意識覺醒的萌芽。支持寶黛戀的是正義的一方。比如晴雯糊里糊塗送個帕子;比如王熙鳳開過黛玉吃媳婦茶的玩笑(雖然後期不得已妥協了)。反對寶黛戀的,則是邪惡的陣營。賈母大多時候也是這個陣營的,偶然也有論者持不同意見。王夫人、襲人是這個陣營最核心的支柱。襲人反對木石前盟,極力推動金玉姻緣,種種出謀劃策。由於潛伏在寶玉身邊,她就更為可惡。

誰害怕花襲人?

除了寶黛之戀外,階級出身和結局也是評判的標準。

比如芳官,窮苦人出身,階級身份上是自家人;結局很慘,被吃人的禮教迫害得出家了;兩者一結合,芳官是一個可憐可讚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可惜具備時代的侷限性云云。

套用這個公式,襲人背叛了自己的階級出身,義正言辭地教訓打理果園的老婆子,其實那個老婆子只不過想巴結她,讓她嚐嚐鮮。襲人在一干悲劇女性中結局尚可,正是其幫凶與走狗的體現。

魯迅說,一部《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一個花襲人,有人看見奴性,有人看見階級壓迫和異化,倒可以套用小時候評書裡的那句“這也是宿孽姻緣,並非偶然”。

這些是襲人,但又不是襲人。

襲人是誰?

02

襲人在賈府丫鬟中算是勝利者。賈府中的丫鬟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外面買來的,一種是家生子兒。

賈府這樣的簪纓世族,從外面買丫頭不是優先選擇。

現代人眼中主奴之間有著天淵之別,古人買丫頭與我們淘寶上下個單一樣簡單。這話從銀貨兩訖的角度來看固然沒錯,不過買進一個活生生的與主子長期相處的丫鬟的後續並沒有那麼簡單。

外來的丫鬟忠誠度低,賈母說襲人“他又不是咱們家根生土長的奴才,沒受過咱們什麼大恩典”。家人在外,丫鬟們想贖身歸家的心思也是人之常情,對主子們來說未必合算。

花襲人母兄要贖回襲人,“仗著賈宅是慈善寬厚之家”,這慈善寬厚的名聲是賈府“自祖宗以來,皆是寬柔以待下人”的結果,是賈家數代人辛苦經營形成的家風和對外招牌,是不允許隨意動搖的。花家這般自然是有佔便宜的心。

誰害怕花襲人?

最重要的是家生子與外來的後患也不一樣。金釧兒跳井死了,王夫人給點燒埋銀子,撫慰其母其妹也就過去了。鮑二媳婦吊死了,他孃家的親戚嚷嚷要告官,後來拿了200兩銀子消停了,但風險是存在的。

家生子盤根錯節的一家子大都在主子手裡,外買的則沒那麼容易。處理不好,輕則落個治家不嚴的話柄,毀了幾代人積攢出的好名聲,重則引來破家壞門的禍事。在豪門圈子裡這些未必沒有前車之鑑。

因而寶釵才說“買的不知底裡,倘或走了眼,花了錢小事,沒的淘氣。倒是慢慢的打聽著,有知道來歷的,買個還罷了”。賈母身邊的鴛鴦,王夫人身邊的彩霞、彩雲、金釧兒、玉釧兒,四春身邊的琴棋書畫,黛玉身邊的紫鵑都是賈府的家生子。

襲人作為外來的丫鬟要贏得主子的信任,其艱難之處和過人之處也就可以想見了。

不過正如硬幣有正反面一樣,襲人的劣勢也可以是優勢。

襲人在賈府確實一無所有,但有時一無所有也意味著全無掛礙和全心全意。家生女兒固然忠誠,但血緣和姻親組成的親戚關係有時也意味著種種糾葛。寧府的、榮府的、大老爺那邊的、咱們這邊的,主子們多,奴才們的瓜葛也多。設若鴛鴦稍微軟一點,父母哥嫂齊上陣,設若鴛鴦沒那麼眼明心亮主意正的姑娘,設若鴛鴦跟隨的主子不是賈母,她的終身都可能截然不同。

外頭買的,牽絆少一點,未嘗不是好事。賈母給寶玉指派的襲人、晴雯,都是外頭買來的,對寶玉都算得上一心一意。只不過襲人的一心一意得到了王夫人的信任欣賞,晴雯的一心一意要了自己的命而已。這其中原因一言難盡。

襲人的成功得益於她的性格、上進心和憂患意識。

性格這東西肯定是內外因都有,不過有些先天基因裡攜帶的東西卻很難改變。比如晴雯的爆碳性子,固然有寶玉的寵愛加持,但更多的是先天性格,你讓她慢條斯理說話,那真是要了卿卿性命。

誰害怕花襲人?

襲人的性格也不外如是。襲人原生家庭的情況書中只透出一鱗半爪,不過她的人生軌跡不難拼湊。花家原是小康之家,後遭逢劇變,不得不賣女籌錢。他們特意將女兒賣到慈善寬厚從不作踐下人的賈府;家業恢復後,又想著將女兒贖回,對女兒總還是疼愛的。

小康墜入窮困,未必是一夕之間。生活從輕鬆安穩到惴惴不安,家人的彷徨,親戚的冷眼亦或援手,曾經的嬌養和最後的捨棄,這些一定給襲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她的憂患意識和上進心也由此而來。

襲人溫厚和平的性格很具親和力和影響力,再加上襲人的心機加持,她成為怡紅院的花大姐姐並不是偶然。心機這個詞,還可以換成綢繆。

她在被賣入賈府之前就已籌劃過未來,進入賈府後想必也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這種謹慎的功夫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時時刻刻。

怡紅院的小丫頭佳蕙談起晴雯、綺霞領賞口中捻酸,講起襲人還是服氣的。“襲人那怕他得十分兒,也不惱他,原該的。說句良心話,誰還能比他呢?別說他素日殷勤小心,就是不殷勤小心,也拼不得。”那時候的襲人已經是一姐了,卻沒有因地位提升而丟掉昔日本色。

大丫鬟們有著副小姐的超然地位,挑吃撿穿、牙尖嘴利是常有的事。晴雯向小廚房要過蘆蒿麵筋,司琪要過雞蛋羹,對人冷嘲熱諷更沒少。襲人呢,吃穿肯定不會額外提要求,“是個省事的”,嘴皮子功夫一般,“不會和人拌嘴”。金錢方面也不吝嗇。照料芳官:“我要照看他,那裡不照看了?又要他那幾個錢才照看他?沒的招人家罵去。”香菱弄髒了石榴裙,換的是襲人的新裙子;晴雯被攆回去,不待寶玉開口,“我才已將他素日所有的衣裳以至各什各物總打點下了,都放在那裡。如今白日裡人多眼雜,又恐生事,且等到晚上,悄悄的叫宋媽給他拿出去。我還有攢下的幾吊錢也給他罷。”

這些都是小事,不過水滴石穿,想必為襲人攢下了不少好人緣。寶玉說她是“頭一個出了名的至善至賢之人”。

當然要想在賈府里長長久久,甚至將來坐上八人轎,光憑“在寶玉身上留心,或是諸人跟前和氣這些小意思”還不夠。襲人姨娘身份的落實來自於她在王夫人前的進言。

襲人的進言與是否告密一直是紅迷們爭論的焦點。另一焦點是襲人在和寶玉初試雲雨中是不是應該承擔道德責任。

我並不想就這兩個問題展開探討。一千個讀者也許就有一千個襲人,文本相當模糊,諸君可以自行闡釋。

不過我想回答一下本文的題目:誰害怕花襲人?

"
誰害怕花襲人?

作者

劉洋風

襲人的是是非非

01

記得《還珠格格》熱播那年,有人做過一篇針對中國男性的調查,《還珠格格》中你願意以誰為妻?結果最受歡迎的,不是小燕子,也不是紫薇,而是令妃娘娘。

也是那一年,針對中國男性的調查:《紅樓夢》諸多佳麗中,你願以誰為妻?襲人的票數居然赫然前列,其次是熙鳳。黛玉的票數意料之中不高,寶釵的票數居然也不高。

襲人的受歡迎程度和她的受爭議程度有得一拼。有多少人喜歡她,就有多少人厭惡她。

誰害怕花襲人?

有人將中國男性對襲人的喜愛視為男性精神的集體疲軟。男人們既不向往黛玉的靈性詩意,也不願被寶釵那樣的賢妻諄諄教導,開始渴望襲人那樣全面呵護的保姆式妻子。這不正說明了中國男性的巨嬰症嗎?

有人覺得襲人的受歡迎恰恰說明了中國民族的奴性。襲人所代表的正是一種綿陽的道德。綿羊柔弱沉默溫馴,它們以特有的柔弱姿態圍剿了具有獨立精神的獅子和豹子。對襲人的推崇正是奴性的體現。

這種說法當然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實在說,這和《紅樓夢》中的花襲人關係不大。這些討論中花襲人大多隻是個象徵符號。就像小時候我對襲人的印象。

我第一次讀《紅樓夢》的記憶很模糊,大約是上小學的時候。

家裡有一本豎排繁體的《紅樓夢》第三冊。鄉下人家,書既是奢侈品,又頂頂無用。至少全村是找不到《紅樓夢》全套的。無聊的時候這本第三冊就被翻了好多遍,關於襲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主要是襲人試探黛玉,黛玉懟她東風西風之論。因為只有第三冊,許多情節只能腦補。

第一次接觸《紅樓夢》相關研究的記憶則非常清晰。

那是小學五年級,和好朋友一起去鎮上,她打算去舅舅家,我打算去我爸廠裡。折中下來,上午我和她一起去她舅舅家,吃完中飯,再一起去我爸廠裡。同學舅舅的隔壁鄰居正在晒書亦或清理存書,一本本泛黃的書隨意堆放在兩家公用的走廊裡。

這鄰居大概是個紅迷,那些書全是紅學著作,很有年代感,充滿著特定年代的階級批判術語。比如說賈母雖然初次見面就摟著黛玉心肝肉的哭起來,但最終她和王夫人還是在人肉宴中吃掉了黛玉。我好友當時看得嚇了一大跳。雖然我對她解釋那只是比喻,她還是很長一段時間對我深感佩服,因為我竟然看“吃人肉”的《紅樓夢》看得津津有味。

我對襲人的最初的印象也便來自於此;襲人是人肉宴上的幫凶和推手。

現在想來,當年的許多評論大概是以寶黛之戀作為劃分線。寶黛是進步的代表,有著民主意識覺醒的萌芽。支持寶黛戀的是正義的一方。比如晴雯糊里糊塗送個帕子;比如王熙鳳開過黛玉吃媳婦茶的玩笑(雖然後期不得已妥協了)。反對寶黛戀的,則是邪惡的陣營。賈母大多時候也是這個陣營的,偶然也有論者持不同意見。王夫人、襲人是這個陣營最核心的支柱。襲人反對木石前盟,極力推動金玉姻緣,種種出謀劃策。由於潛伏在寶玉身邊,她就更為可惡。

誰害怕花襲人?

除了寶黛之戀外,階級出身和結局也是評判的標準。

比如芳官,窮苦人出身,階級身份上是自家人;結局很慘,被吃人的禮教迫害得出家了;兩者一結合,芳官是一個可憐可讚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可惜具備時代的侷限性云云。

套用這個公式,襲人背叛了自己的階級出身,義正言辭地教訓打理果園的老婆子,其實那個老婆子只不過想巴結她,讓她嚐嚐鮮。襲人在一干悲劇女性中結局尚可,正是其幫凶與走狗的體現。

魯迅說,一部《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一個花襲人,有人看見奴性,有人看見階級壓迫和異化,倒可以套用小時候評書裡的那句“這也是宿孽姻緣,並非偶然”。

這些是襲人,但又不是襲人。

襲人是誰?

02

襲人在賈府丫鬟中算是勝利者。賈府中的丫鬟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外面買來的,一種是家生子兒。

賈府這樣的簪纓世族,從外面買丫頭不是優先選擇。

現代人眼中主奴之間有著天淵之別,古人買丫頭與我們淘寶上下個單一樣簡單。這話從銀貨兩訖的角度來看固然沒錯,不過買進一個活生生的與主子長期相處的丫鬟的後續並沒有那麼簡單。

外來的丫鬟忠誠度低,賈母說襲人“他又不是咱們家根生土長的奴才,沒受過咱們什麼大恩典”。家人在外,丫鬟們想贖身歸家的心思也是人之常情,對主子們來說未必合算。

花襲人母兄要贖回襲人,“仗著賈宅是慈善寬厚之家”,這慈善寬厚的名聲是賈府“自祖宗以來,皆是寬柔以待下人”的結果,是賈家數代人辛苦經營形成的家風和對外招牌,是不允許隨意動搖的。花家這般自然是有佔便宜的心。

誰害怕花襲人?

最重要的是家生子與外來的後患也不一樣。金釧兒跳井死了,王夫人給點燒埋銀子,撫慰其母其妹也就過去了。鮑二媳婦吊死了,他孃家的親戚嚷嚷要告官,後來拿了200兩銀子消停了,但風險是存在的。

家生子盤根錯節的一家子大都在主子手裡,外買的則沒那麼容易。處理不好,輕則落個治家不嚴的話柄,毀了幾代人積攢出的好名聲,重則引來破家壞門的禍事。在豪門圈子裡這些未必沒有前車之鑑。

因而寶釵才說“買的不知底裡,倘或走了眼,花了錢小事,沒的淘氣。倒是慢慢的打聽著,有知道來歷的,買個還罷了”。賈母身邊的鴛鴦,王夫人身邊的彩霞、彩雲、金釧兒、玉釧兒,四春身邊的琴棋書畫,黛玉身邊的紫鵑都是賈府的家生子。

襲人作為外來的丫鬟要贏得主子的信任,其艱難之處和過人之處也就可以想見了。

不過正如硬幣有正反面一樣,襲人的劣勢也可以是優勢。

襲人在賈府確實一無所有,但有時一無所有也意味著全無掛礙和全心全意。家生女兒固然忠誠,但血緣和姻親組成的親戚關係有時也意味著種種糾葛。寧府的、榮府的、大老爺那邊的、咱們這邊的,主子們多,奴才們的瓜葛也多。設若鴛鴦稍微軟一點,父母哥嫂齊上陣,設若鴛鴦沒那麼眼明心亮主意正的姑娘,設若鴛鴦跟隨的主子不是賈母,她的終身都可能截然不同。

外頭買的,牽絆少一點,未嘗不是好事。賈母給寶玉指派的襲人、晴雯,都是外頭買來的,對寶玉都算得上一心一意。只不過襲人的一心一意得到了王夫人的信任欣賞,晴雯的一心一意要了自己的命而已。這其中原因一言難盡。

襲人的成功得益於她的性格、上進心和憂患意識。

性格這東西肯定是內外因都有,不過有些先天基因裡攜帶的東西卻很難改變。比如晴雯的爆碳性子,固然有寶玉的寵愛加持,但更多的是先天性格,你讓她慢條斯理說話,那真是要了卿卿性命。

誰害怕花襲人?

襲人的性格也不外如是。襲人原生家庭的情況書中只透出一鱗半爪,不過她的人生軌跡不難拼湊。花家原是小康之家,後遭逢劇變,不得不賣女籌錢。他們特意將女兒賣到慈善寬厚從不作踐下人的賈府;家業恢復後,又想著將女兒贖回,對女兒總還是疼愛的。

小康墜入窮困,未必是一夕之間。生活從輕鬆安穩到惴惴不安,家人的彷徨,親戚的冷眼亦或援手,曾經的嬌養和最後的捨棄,這些一定給襲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她的憂患意識和上進心也由此而來。

襲人溫厚和平的性格很具親和力和影響力,再加上襲人的心機加持,她成為怡紅院的花大姐姐並不是偶然。心機這個詞,還可以換成綢繆。

她在被賣入賈府之前就已籌劃過未來,進入賈府後想必也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這種謹慎的功夫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時時刻刻。

怡紅院的小丫頭佳蕙談起晴雯、綺霞領賞口中捻酸,講起襲人還是服氣的。“襲人那怕他得十分兒,也不惱他,原該的。說句良心話,誰還能比他呢?別說他素日殷勤小心,就是不殷勤小心,也拼不得。”那時候的襲人已經是一姐了,卻沒有因地位提升而丟掉昔日本色。

大丫鬟們有著副小姐的超然地位,挑吃撿穿、牙尖嘴利是常有的事。晴雯向小廚房要過蘆蒿麵筋,司琪要過雞蛋羹,對人冷嘲熱諷更沒少。襲人呢,吃穿肯定不會額外提要求,“是個省事的”,嘴皮子功夫一般,“不會和人拌嘴”。金錢方面也不吝嗇。照料芳官:“我要照看他,那裡不照看了?又要他那幾個錢才照看他?沒的招人家罵去。”香菱弄髒了石榴裙,換的是襲人的新裙子;晴雯被攆回去,不待寶玉開口,“我才已將他素日所有的衣裳以至各什各物總打點下了,都放在那裡。如今白日裡人多眼雜,又恐生事,且等到晚上,悄悄的叫宋媽給他拿出去。我還有攢下的幾吊錢也給他罷。”

這些都是小事,不過水滴石穿,想必為襲人攢下了不少好人緣。寶玉說她是“頭一個出了名的至善至賢之人”。

當然要想在賈府里長長久久,甚至將來坐上八人轎,光憑“在寶玉身上留心,或是諸人跟前和氣這些小意思”還不夠。襲人姨娘身份的落實來自於她在王夫人前的進言。

襲人的進言與是否告密一直是紅迷們爭論的焦點。另一焦點是襲人在和寶玉初試雲雨中是不是應該承擔道德責任。

我並不想就這兩個問題展開探討。一千個讀者也許就有一千個襲人,文本相當模糊,諸君可以自行闡釋。

不過我想回答一下本文的題目:誰害怕花襲人?

誰害怕花襲人?

人人都該害怕花襲人。因為她比你拼,因為她比你未雨綢繆,她比你殷勤小心,她比你更能看準並解決上司“王夫人”的心頭大石。最終你會發現,也許她的容貌與才華並不高於你,但她得到了你渴望擁有的一切,甚至不知不覺掠奪了你的一部分。

春燕娘眼瞅著襲人“不言不語,是好性兒”,以為襲人好欺負,那是她沒見識。薛姨媽說得準:“只是他那行事兒的大方,見人說話兒的和氣,裡頭帶著剛硬要強,倒實在難得的。”

現在流行的雞湯要求女人說話要軟,做事要硬。襲人便是這種。現在,你,會害怕花襲人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