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大師張寶英:讓崔派藝術發揚光大

戲曲 豫劇 崔蘭田 藝術 央廣網 2017-05-24
豫劇大師張寶英:讓崔派藝術發揚光大

張寶英接受央廣網記者採訪

央廣網安陽5月22日消息(記者 孫丁玲)豫劇起源於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2006年,豫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被國家文化部直接管理收編167個院團。說起豫劇,不得不提起當今豫劇十大名旦之首張寶英。

豫劇大師張寶英:讓崔派藝術發揚光大

書刊中“穿越甲子自雍容——寫於張寶英從藝六十週年之際”第5頁面縮略圖,插圖照片為《紅樓夢》劇照(飾林黛玉,攝於1978年安陽)

豫劇大師張寶英:讓崔派藝術發揚光大

張寶英與恩師崔蘭田(中)在一起

作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張寶英追隨崔蘭田40餘年,耳濡目染,吃透了崔派藝術的風格,得其真髓,並運用自如,把崔派藝術的特色,溶化在自己的聲腔、表演中,追求神似,而不是追求“像不像老師”。

張寶英說,崔蘭田經常教導她,海納百川方為海,要善於向別人取長補短,博採眾長,不拘一格地汲取其他流派的精華。

豫劇大師張寶英:讓崔派藝術發揚光大

張寶英當年的劇照

1962年,張寶英跟隨崔蘭田進京演出。崔蘭田就和張寶英為田漢演出了《三哭殿》的“哭殿”一折和《對花槍》的“南營”一折。當時,的粟裕大將也和田漢一起觀看了演出。田漢看完戲後在《人民日報》上撰寫《談豫劇<三哭殿>和<對花槍>》一文,評論他們的演出。他在文章當中對張寶英的演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田漢寫到,《三哭殿》又名《金水橋》,青衣、花旦、老生、老旦、小生都有動人的唱、做。這齣戲主要是該院青年人演的,陣容頗為整齊,特別是演銀屏公主的張寶英,表現了優秀的才能。

豫劇大師張寶英:讓崔派藝術發揚光大

作為崔派藝術的傳承人,張寶英說,自己有責任去宣傳、發揚崔派的藝術。張寶英的學生遍佈全國各地,有不少戲迷也經常向她請教唱功,熱情的張寶英從來都是認真對待。因為學生們離得較遠,每年她都要購買好幾百元的光盤等影像資料送給學生。有時候碰到執著的戲迷,張寶英在細心指點之餘,也會送出幾張光盤。

豫劇大師張寶英:讓崔派藝術發揚光大

張寶英在接受採訪時也談到了很現實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戲曲在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勢、娛樂選擇面前受到的衝擊。現在的觀眾口味變了,欣賞程度也提高了,這就對我們的戲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話說適者生存,戲曲要出精品,要與時俱進,這樣才能開拓出自己的天地。同時,戲曲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也需要國家的扶持,需要相關政策的扶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