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春秋》在日內瓦引發關注

戲曲 粉墨春秋 演唱會 藝術 中國文化傳媒網 2017-06-05
《粉墨春秋》在日內瓦引發關注

《粉墨春秋》劇照

本報記者 林瑞華

小師弟“黑豆”,雖是一個天分不高的小人物,卻憑藉自身努力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終成一代戲劇大師……一個對西方觀眾來說陌生而遙遠的故事,通過音樂和舞蹈這些國際語言的演繹,感動了國際外交重鎮日內瓦的觀眾。當地時間5月30日晚,中國山西藝術職業學院華晉舞劇團的年輕演員們,將精品舞劇《粉墨春秋》搬上了瑞士日內瓦著名的BFM劇院,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之後,在歐洲主流藝術舞臺再度引發關注。

中國駐瑞士大使耿文兵,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大使、常駐代表馬朝旭,副代表、特命全權裁軍事務大使傅聰,瑞士聯邦文化總局局長伊薩貝爾·沙蘇,以及來自土耳其、挪威、不丹、黑山、埃及、塞爾維亞、以色列、特多、埃塞俄比亞等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的使節們出席觀看,近千個位置座無虛席。

演出結束後,耿文兵對演職人員說:“感謝你們把這麼優秀的劇目帶給日內瓦觀眾,你們的表演讓各國外交官以及當地民眾充分領略了中國藝術之美。”土耳其大使阿里·納西·科魯、挪威大使漢斯·布拉茲卡表達了相仿的觀劇感受。他們都曾在自己國家欣賞過來自中國的演出,但大多是傳統的京劇表演,而這次的《粉墨春秋》不同,雖然題材講的是京劇演員,是傳統文化,但使用了很現代的表現手法,讓人耳目一新。漢斯·布拉茲卡還表示,這對爭取青年一代的觀眾是非常有幫助的。

馬朝旭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今年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日內瓦,在聯合國發表了非常重要的演講。此次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的“中華風韻”項目把這麼好的劇目帶到日內瓦,在當地外交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把外交和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對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知之不多的一般歐洲觀眾來說,要理解3位中國梨園武生曲折的戲曲人生並非易事。因此,許多前來觀賞《粉墨春秋》的日內瓦觀眾都通過網絡事先做好了功課,瞭解了劇情。來自日內瓦周邊一個法國小鎮的女教師伊莎貝拉在演出結束後,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她說:“《粉墨春秋》完美詮釋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劇情非常勵志,雖然不乏悲情,但結局是美好的,給人以希望。”讓伊莎貝拉念念不忘的還有舞蹈和服裝,她說,雖然自己從未到過中國,但心目中的中國舞蹈和中國服裝,就該這麼悅目。

橫跨在羅訥河之上的BFM劇場,是日內瓦知名的工業遺址,其前身是建於1886年的水電站,直到1997年才改造成一座歌劇院。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建築外觀,使它成為日內瓦重要的文化地標,每年這裡都會舉行眾多大型文化活動。但也正因為它是經過改建的歷史建築,其舞臺寬度、高度都大大低於標準,舞臺上也沒有吊杆裝置。“我們團去過20多個國家演出,BFM劇場給裝臺帶來的挑戰最大。”華晉舞劇團副團長王宏說。

為使演出效果達到最佳,華晉舞劇團一方面在國內特別製作了替代性裝置,另一方面只好痛下決心“做減法”。為了在歐洲觀眾面前展示好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華晉舞劇團上上下下擰成一股繩,力求以最佳的狀態呈現純正的“中華風韻”。華晉舞劇團團長王菁華表示:“我們在世界各地演出,劇場條件各異,在劇場條件受限、舞美效果難以保證的時候,我們只能要求演員拿出最好的舞臺表演。從5月30日日內瓦的演出效果來看,演員們確實發揮出色,用上佳的舞臺表現彌補了舞臺硬件的短板。”

“中華風韻”是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多年來傾力打造的推動中國優秀表演藝術走向世界的高端品牌。入選“中華風韻”的作品都是能夠代表中國優秀表演藝術的頂級產品。《粉墨春秋》是繼華晉舞劇《一把酸棗》之後又一個入選“中華風韻”項目的舞劇,這也是其繼去年加拿大巡演之後的又一次出訪。山西藝術職業學院院長李力說,此次《粉墨春秋》歐洲巡演,實際上是“中華風韻”和“華晉舞劇”兩個文化品牌的聯姻。

據瞭解,舞劇《粉墨春秋》於5月26日、27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國家劇院的演出獲得巨大成功,在結束瑞士日內瓦5月30日、31日的兩場演出後,還將奔赴德國法蘭克福進行最後兩場演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