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王佩瑜:給我5分鐘,教你跨入京劇這道門檻

戲曲 京劇 藝術 四郎探母 上海觀察 2017-04-01

“這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喜歡京劇的人,和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一檔《奇葩大會》,讓更多年輕朋友認識了從容自信的京劇老生王珮瑜。在央視剛剛播出的《朗讀者》節目中,憑藉一首以京劇唸白朗誦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王珮瑜又給觀眾帶來傳統詩詞碰撞國粹京劇的絕妙風情。作為京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者,有“當代梨園小冬皇”之稱的王珮瑜,一直執著於嘗試各種方式與年輕觀眾交流。

對於作為《國藝開講》的首講嘉賓,王珮瑜稱自己是“主動請纓”。一直將戲曲普及推廣作為自己“份內事”的她,此次帶著自己的“瑜樂京劇”登上首講舞臺,王珮瑜也希望能借助廣播融媒體平臺,讓更多年輕人走進戲曲美好豐富的世界。

講座現場,王佩瑜一上來就教幾乎沒有任何京劇基礎的的觀眾,用京劇聲腔的三級韻連叫了三聲“好”。之後,她又用京劇的湖廣音、中州韻示範了“皮皮蝦,我們走”、“藍瘦香菇”等當下流行的網絡語言的京劇發音,引得現場掌聲連連。她還請現場觀眾上來用普通話念《趙氏孤兒》的唸白選段,然後再自己用京腔表演了一遍,繼而又帶領著全場觀眾齊聲唸了一遍。短短几分鐘,大家都學得有模有樣,儼然摸到了京劇的一點門道。“學會了這段唸白,其它的京劇唸白都是浮雲。”王佩瑜笑著鼓勵大家:“京劇門檻高嗎?當然高,唱好京劇需要時間,但學會京劇不難,進入這個門檻也就只需要五分鐘。”

京劇的魅力當然遠不止淺嘗輒止的花式炫技。現場,王佩瑜用京劇名段《四郎探母》和《珠簾寨》結合身段表情,演示給觀眾文戲引子和武戲引子的區別。之後,《擊鼓罵曹》《瓊林宴》等片段也一一上演,在王佩瑜的演示下,京劇的唱作念打、手眼身步法那些看似頗有距離的專業內容,似乎也變得觸手可及。

她甚至不惜“自黑”,回憶起自己的舞臺糗事。“眼睛的表演是京劇演員一個特別重要的基本功,但很多京劇演員都是近視眼,我自己就是高度近視。有一次在臺灣表演《四郎探母》,楊四郎有一個凌空接過令箭的規定動作,我沒戴眼鏡,直接掉到了地上,當時恨不得有個地洞鑽進去。”在王佩瑜看來,之所以出糗還是因為“缺練”,“老一輩京劇演員都是臺下苦練,在臺上,視力再不好都能接住。”

王佩瑜甚至還製作了自己的逗逼京劇“表情包”,教現場觀眾關於“驚提”、“怒沉”、“喜展眉”等專業京劇表情動作。短短兩小時,很多觀眾完成了一次對京劇的“路轉粉”之旅,紛紛驚歎於京劇竟然也能這麼“好玩”。王佩瑜說:“為什麼京劇有這麼多的狂熱粉絲,是因為京劇本身的舞臺感染力和藝術張力。今天,我是想把這些掰開了揉碎了給你們看,你們就會更懂京劇的魅力。”

現場|王佩瑜:給我5分鐘,教你跨入京劇這道門檻

現場觀眾踴躍提問。

圖片由上海戲曲廣播提供 圖片編輯:蘇唯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