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真實故事以及原著漫漫尋家路,改編的印度版小蝌蚪找媽媽

《雄獅》真實故事以及原著漫漫尋家路,改編的印度版小蝌蚪找媽媽

《雄獅》講述了《漫漫尋家路》的作者薩羅·布萊爾的真實經歷,5歲的Saroo跟隨哥哥去火車站之後意外走失,經歷了兩個月的流浪生活後被送往了加爾各答的孤兒院,不久後便被一對來自澳大利亞的夫婦所收養。在新的家庭中度過25年後的Saroo重燃了尋家的願望,啊對了,用的是一款叫做“谷歌地球”的神奇工具,有誰能告訴我什麼是谷歌嗎?他為什麼不用百度?外國就是封閉,唉…

《雄獅》真實故事以及原著漫漫尋家路,改編的印度版小蝌蚪找媽媽

如果你想從《雄獅》那濃濃的美國學院風中找到屬於印度電影別有一番風味的濃郁情感,那你一定是被這個由真實故事以及原著《漫漫尋家路》改編的印度版“小蝌蚪找媽媽”的影片外殼所誤導,這是一部感人不至深的標準奧斯卡電影,就像有的評論家說它看起來就像是“白人的命題作文一樣”。

被自己感動是類似題材被白人世界所接受的重要前提之一,而這部分不具有普適性的感動則自然拉低了影片在非白人觀眾眼中的情感渲染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宣傳去借《摔跤吧!爸爸》的熱度是個很錯誤的決定了,除了主人公的國家之外完全不在一個譜系上。

《雄獅》真實故事以及原著漫漫尋家路,改編的印度版小蝌蚪找媽媽

當然這不意味著《雄獅》一事無成,只不過看完這部拿到了六項奧斯卡大獎提名的影片就會明白為什麼最後它會一無所獲。由於要處理故事中過長的時間空間跨度與創作者之間的野心,《雄獅》在中段開始了目的不明的絮叨,讓影片的進度條在索然無味的對話與流於形式的衝突中逐漸放緩,讓Saroo內心時間不長的掙扎顯得極為冗長,在你發現影片中段在處理人物關係時有多麼畏首畏尾之前,過於平均與求穩就已經開始消解你對這些角色的興趣了。

12341234

《雄獅》真實故事以及原著漫漫尋家路,改編的印度版小蝌蚪找媽媽

當然,對於中段處理方式的看法暫且先放在一邊,估計大部分人在影片的前四十分鐘與結尾的看法上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分歧,在一張張熟悉的明星面孔出現之外的廣闊時空,《雄獅》展現了足夠的吸引力。加斯·戴維斯能夠拿出影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來展現印度的場景極為明智且富有勇氣,這與其之後的處理方式截然相反。

《雄獅》真實故事以及原著漫漫尋家路,改編的印度版小蝌蚪找媽媽

小Saroo的扮演者桑尼·帕沃展現的靈氣很大程度上激活了這部分劇情的存在意義,對於劇情來說,那個令Saroo日思夜想的家鄉是什麼樣,他的家人對於他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都是令長大後的Saroo所做的一切變得可以理解的關鍵,前後鐵路與空中俯瞰的畫面形成的呼應也在點明這份令人動容的情感。而對於主題來說,印度每年走失的八萬兒童不可能所有人都會有如此童話般的結局,但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比影片中所展現的還要更糟糕的現實。

《雄獅》真實故事以及原著漫漫尋家路,改編的印度版小蝌蚪找媽媽

影片以近乎紀實的手法去展現了小Saroo的經歷,艱難的生活已經讓這個瘦小的身體承受了太多的重量,在貧民窟的環境中他靠著極為冒險的方式和母親以及兄妹相依為命,即便如此,小Saroo臉上天真的笑容還是流露出了一種幸福感,這也是這位從兩千多人中挑選出來的小演員身上最閃亮的一點。如果僅僅是為了“慘”,那麼骯髒的妝容和一張哭喪的臉就可以做到,但要是能做到那種身居其中的泰然自若,在窮苦之中保持一種珍貴的樂觀精神就很到位了,桑尼·帕沃自身的生活經歷幫助他獲得了這種表演中難得的真實感。

12341234

《雄獅》真實故事以及原著漫漫尋家路,改編的印度版小蝌蚪找媽媽

人頭攢動的火車站中那個不知所措的瘦小身影是這個樂於自稱“發達國家”的國度中普通人的縮影,社會的冷漠與溫暖的人性之間鮮明的對比是表層,在令人感到壓抑不堪的昏黃的色調下這個小男孩兒的恐懼與迷茫,何嘗不是這個人口第二大國中獨立的個體所面臨的尷尬處境,在最不缺人的環境下還會有人去關注“人”嗎?《雄獅》看似童話的表象卻透露出著殘酷的現實,在貧窮面前,人真的算不上什麼。(誒你這個同志!我說二你就不要說“一”啊~)

《雄獅》真實故事以及原著漫漫尋家路,改編的印度版小蝌蚪找媽媽

隨著小Saroo走上了那條離家路,一種令人心寒的冷漠感就逐漸襲來。當小Saroo奮力的衝著窗外高聲呼救的時候,路邊的人只是冷漠的看著,可怕的不是在行動上沒有表示。因為對於車窗外的旁觀者而言,她們確實也做不了什麼,但可怕的是她們眼神中的麻木與無動於衷,如果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麼我敢說那些人的心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波瀾。就和那個放任人販子的警察一樣,只是習慣了,他沒有主動地幫助孩子或是人販子中的任何一方,只是靜靜地旁觀著一切。

《雄獅》真實故事以及原著漫漫尋家路,改編的印度版小蝌蚪找媽媽

一個冷漠的窮人只是看著,一群著急的窮人推開了他,一個偽善的窮人拐騙了他,一個猥瑣的窮人試圖猥褻他,幾個瘋狂的窮人想要販賣他。而一切的轉機是一個看起來有著不錯生活的年輕人,之後便是豐衣足食富有愛心的澳大利亞人。在《雄獅》的視角下,絕大部分的貧窮以令人作嘔的面貌襯托著小男孩兒的境遇。

12341234

《雄獅》真實故事以及原著漫漫尋家路,改編的印度版小蝌蚪找媽媽

然而當戴夫·帕特爾飾演的成年版Saroo出現之後,一切都開始變得乏味。當然結尾預定好的感動還是會有的,然而那時的感動除了事件本身給你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來自於前半段桑尼渾然天成的表演,而絕不是來自於這個喜怒無常還高估了自己魅力的偏執狂。影片前後過大的時間跨度沒辦法讓二十年間Saroo心中的困惑留下痕跡,角色“始終如一”的妮可·基德曼令Saroo的那股偏執中引人厭惡的部分蓋過了心生感動的成分,他停留在嘴皮子上的“愧疚”在哪兒?

《雄獅》真實故事以及原著漫漫尋家路,改編的印度版小蝌蚪找媽媽

所有人的形象都停留在一個淺層的平面上,一成不變的輔助Saroo,各種矛盾想面面俱到卻皆欠火候,妮可·基德曼演技再好也拗不過角色本身啊,如果《雄獅》能沿著前半段的路子走下去會好很多。(隨手一抹谷歌地球,誒,找到家了!)

《雄獅》真實故事以及原著漫漫尋家路,改編的印度版小蝌蚪找媽媽

是不是覺得我很沒有良心很沒有愛心?居然這麼說這部被捧上天的口碑電影,居然沒有為感人的故事留下眼淚?以真實事件為原型的電影確實普遍有著思考價值,至少在思想性這一評價體系上比無腦的商業片要有著更強的種族優勢,在這一點上《雄獅》和《摔跤吧!爸爸》一樣都做到了,都具有公益性的主題,都能引發人們一定程度上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雄獅》真實故事以及原著漫漫尋家路,改編的印度版小蝌蚪找媽媽

然而電影帶來的感動如果僅僅來源於故事本身,那就不能算真正的成功,如何通過講述與展現的手法來加強這種感動才是考驗導演的地方,就此點看來,《雄獅》只能算是“感人,不至深”了。

12341234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