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我國曆史上記載最古老一個部族,這個部族從春秋戰國時期就與中原民族打打殺殺,為什麼呢?因為都是血親關係,後來打出了仇。公元91年,竇憲大破北匈奴後,北匈奴就不知去向,而歸順漢朝的南匈奴已經與中原基本融合。那麼北匈奴去哪了?

歐洲人為何很少談及匈奴人?中國史籍為證,談多了怕成中國後裔

我們探尋北匈奴的去向前,首先要澄清匈奴人從哪裡來,與中原民族是什麼關係?這些認識清楚了,再找尋匈奴人的去向,我們就會有一條主線。

匈奴人與華夏有無親緣?

現在有些人總是否認匈奴人是中華民族後裔這一歷史記載,而他們還拿不出駁倒的依據。讓我們來看看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原文:“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一句話點明匈奴的祖就是夏,而夏也是中華民族的祖先。

歐洲人為何很少談及匈奴人?中國史籍為證,談多了怕成中國後裔

司馬遷提到淳維,是夏桀與他的小妾所生的孩子。用古代王朝傳統那樣,正妻與妾所生的孩子的身份不一樣。

夏桀是夏朝最後一位君主,歷史一直把夏桀描述成一個暴君。還有人認為夏朝不存在,但這是否認歷史。我國曆史記載總比外國那些拿著傳說當歷史的國家強之百倍,至於這一點那是考古專家的事,我們還是遵從正史記載。

歐洲人為何很少談及匈奴人?中國史籍為證,談多了怕成中國後裔

夏桀被商湯滅亡後,就代表夏朝滅亡。但他的兒子薰育卻把他的妻妾納為自己所有。這與北方遊牧部落傳統相似,父親死後,繼位的兒子也可以納之的傳統相同。薰育收納夏桀的妻妾中,就有淳維的生母。

而對異母兄的做法,淳維無法在商湯統治下生活,只得向北逃往生活,於是進入北方與當地遊牧族進一步融合,並世代在北方生活,逐漸形成了匈奴部落,這才是匈奴的最早出處。

《史記》還記載:“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又說,帝發崩,子帝履癸立,是為桀。”而晉國和魏國史官所寫的《竹書紀年》記載:“太康居斟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唐朝的《括地誌》記載:“故鄩城在洛州鞏縣西南五十八里,蓋桀所居也。”這些記載都大體記載了淳維後裔發展成的匈奴人生活的區域。

歐洲人為何很少談及匈奴人?中國史籍為證,談多了怕成中國後裔

匈奴與中原王朝相爭時,那時的歷史記載,雖然承認是夏的後裔,但認為匈奴很野蠻。居住在寒冷的北方,生活環境本身就差,但匈奴人口口相傳的祖先未忘記。後來建立匈奴政權的頭曼單于的名字也叫“淳維”,這不是重名或者巧合,這是一種紀念祖先的做法。

我國曆史上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凡是與匈奴血緣沾點的邊部族建立的小王朝,都有“夏”的稱呼,例如“西夏”,十六國時期,匈奴後裔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但元末明玉珍建立的大夏是否與此有關,還有待於考證。

從《史記》記載看,所謂的匈奴只是對北方各部落的一個統稱,裡面包含很多小的部族,而處於領導地位的部落被後人稱為匈奴。這也是一種民族演變,與中華民族的演變一樣。

歐洲人為何很少談及匈奴人?中國史籍為證,談多了怕成中國後裔

匈奴人最後去哪了?

匈奴分為南北兩部分後,後來竇憲趕跑的北匈奴,實力已經很弱了,但北匈奴並沒有全部滅亡。他們逐水而居的遊牧生活,使他們一邊向西遷,一邊積蓄力量。因此,歷史上北匈奴的一度被認為消失了,只是還沒有形成強大的力量而已。

到了公元3世紀末,消失了200多年的匈奴人突然出現了,但已經進入歐洲地區。據記載,公元350年左右,匈奴進入歐洲地區,當時的匈奴首領名為巴蘭比爾王,此支匈奴與突厥人組成的阿蘭國發生戰爭。阿蘭國沒能打過匈奴人,阿蘭王被殺,於是匈奴人開始被西方史料所記載。

歐洲人為何很少談及匈奴人?中國史籍為證,談多了怕成中國後裔

那麼阿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我國曆史記載中稱為“奄蔡國”,該國位於中亞康居國的西北。據《後漢書·西域傳》中載:“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居地城屬康居,土氣溫和,多楨鬆、白草,民俗衣服與康居同”。

匈奴滅了阿蘭國後,又向西到了第聶伯河流域,也就是現在烏克蘭境內,但此流域是東哥特人的地盤。匈奴人的闖入,必然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公元375年,匈奴人滅了這個草原民族。

歐洲人為何很少談及匈奴人?中國史籍為證,談多了怕成中國後裔

匈奴人征服東歐草原時,並沒有停下西進的步伐,而是把收編來的東哥特人組成大軍,推進到黑海北岸,此地又遇到西哥特人。西哥特人而對匈奴到來,他們在德涅斯特河對岸想憑藉地勢守住城池。匈奴大軍分成兩路進攻陣式,一路從正面表面上進攻,另一路從上游渡河迂迴進行了偷襲,西哥特人被打敗。

羅馬皇帝看到強大的匈奴,就讓他們過多瑙河到巴爾幹地區定居,併成為羅馬帝國的邊防部隊一支。於是匈奴人就在更為肥沃的匈牙利平原定居,暫時結束了征伐。

公元395年是一個重要之年,羅馬一分為二,東西羅馬帝國形成,但匈奴人也建立自己的政權。而從羅馬分裂後,匈奴開始與兩個羅馬帝國相爭,先是於395年到431年侵擾東羅馬,最後逼的東羅馬給匈奴納貢。

歐洲人為何很少談及匈奴人?中國史籍為證,談多了怕成中國後裔

435年左右,匈奴出了一個厲害的首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阿提拉,他殺了兄弟後獨自掌握匈奴大權,並對南俄和波斯帝國進行征伐。但感覺還是東羅馬的油水多,讓東羅馬帝國增加納稅量。

阿提拉欺負東羅馬帝國時,也不忘打壓西羅馬帝國,甚至直接插手西羅馬的朝政,東西兩個羅馬帝國對匈奴人恨透了,但又打不過他們。

441年,拜占庭帝國沒有滿足匈奴人的心願,阿提拉率軍攻打東羅帝國,把巴爾幹半島的搶掠一番。後被東羅馬將軍阻擊在色雷斯,此番進攻暫時結束。443年,匈奴再次攻打東羅馬帝國,這次直接攻入其都城,逼的東羅馬帝國只得割地賠償。

此後匈奴人野心更大,因為歐洲地盤沒有與之抗衡的力量。阿提拉返回頭來,再次想打服西羅馬,451年,阿提拉的匈奴大軍推進到高盧地區,但在法國巴黎,阿提拉遇到一個硬茬,此人是羅馬名將阿提紐斯,他與西哥特人組成聯軍阻擊阿提拉,兩軍在巴黎大戰,雙方都死傷嚴重,西哥特王被殺,先行撤出。匈奴人也受到重創,回到萊茵河。

歐洲人為何很少談及匈奴人?中國史籍為證,談多了怕成中國後裔

阿提拉休整一年後,再次征伐西羅馬,這次阿提拉翻過阿爾卑斯山,攻進意大利。西羅馬皇帝見大勢已去,讓教皇利奧一世與匈奴和談。但阿提拉想要娶西羅馬皇帝的妹妹。453年,當阿提拉迎娶羅馬皇帝妹妹後,居然在新婚之夜死去。阿提拉死後,匈奴就群龍無首了,迅速瓦解。

據記載,阿提拉死後,他的後裔回到匈牙利一帶生活,還有一部分到俄羅斯平原上,分化成若干個小部落,這些小部落又不斷爭來爭去,後被亞洲的瓦爾達部落吞併,其餘的匈奴人在歐洲地區被其他部落的人同化融合。

歐洲人為何很少談及匈奴人?中國史籍為證,談多了怕成中國後裔

歐洲對匈奴有何看法?

現在歐洲人認為匈人不是我國北方的匈奴人,但18世紀時,法國曆史學家德金認為歐洲匈人就是亞洲的匈奴人。之後愛德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也這樣記載。

歐洲人對匈奴人的看法比蒙古人西征還要複雜,還有人認為匈牙利人不是匈奴人的後裔。但也有人認為,匈奴人到歐洲後,在高加索被融合一部分,還有一部分進入俄羅斯韃靼共和國,據說保加利亞人也是匈奴人與其他民族融合的人種,最後一部分就是在匈牙利。

歐洲人為何很少談及匈奴人?中國史籍為證,談多了怕成中國後裔

現在有一個重要證據就是匈人滅阿蘭國,與我國史書上《北史》、《三國志》、《後漢書》中對“奄蔡國”的描述。而匈人與匈奴人拜神、結盟、答謝、祭祀等古老禮儀上也有相同之處。

但歐洲人認為匈人與匈奴沒有血緣關係,這種血緣關係經過千百年來的融合還留有多少不得而知。所以歐洲人心理很複雜,如果再進一步推斷,或許就是中華民族的後裔。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