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老太二度心臟換瓣,醫生勇敢挑戰困難,術後很多人都看哭了

心臟病 醫界新聞 健康 家庭醫生在線 家庭醫生在線 2017-08-26

今年72歲的張阿婆在15年前因風溼性心臟病進行了主動脈瓣置換、二尖瓣置換、三尖瓣成形手術。但最近大半年常常出現活動後心悸,並且氣促明顯。前往醫院行心臟彩超後提示三尖瓣重度反流。

72歲老太二度心臟換瓣,醫生勇敢挑戰困難,術後很多人都看哭了

高齡病人再次換瓣風險高,還有必要嗎?

當高齡患者“遇”上再次手術,許多醫院都建議阿姨保守治療,但效果卻不如人意。後來,張阿婆慕名來到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張曉慎主任在充分了解阿婆的情況後,坦誠地告訴了她高齡病人再次換瓣風險極高,但考慮病人身體素質尚可,儘管存在諸多風險,但還是存在手術成功的機會,並引用“中國目前的人口平均壽命為:男性74歲,女性77歲”打消患者及其家屬顧慮,為其樹立戰勝病痛的信心,最終患者下定決心要求入院手術治療。

72歲老太二度心臟換瓣,醫生勇敢挑戰困難,術後很多人都看哭了

原生物瓣膜失功能,一波三折面抉擇

張阿婆進行二度換瓣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擺在張曉慎主任及其團隊面前的,是張阿婆在15年前換瓣後的原主動脈瓣位、二尖瓣位的生物瓣膜已經出現明顯鈣化,臨近“失效”。那麼在手術中是單純處理三尖瓣,減少手術風險還是冒著更大的風險同時處理三個瓣膜?

經過多次討論,考慮到患者接受第三次手術的可能性很小,為患者以後生活質量考慮,張曉慎主任與患者及其家屬多次交代病情及風險,最終取得一致意見,擇期行再次主動脈瓣置換、再次二尖瓣置換、三尖瓣置換術。

7月25日,經歷了8個小時的浴血奮戰,張阿婆在體外循環298分鐘,心臟停跳189分鐘後,心臟重新跳動了起來。各項生命體徵平穩,手術順利完成!

然而手術結束後還是出現了一些“小波瀾”。術後第一天,患者出現下肢肌張力高、強直症狀,張曉慎主任擔心是長時間的體外循環導致了腦部併發症,在緊急安排頭顱CT檢查並請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團隊會診後行保守治療。

術後第二天,張阿婆便恢復了神志,四肢活動也有明顯改善。之後的日子裡,張阿婆一日比一日好,在手術後的第15天,順利出院。

72歲老太二度心臟換瓣,醫生勇敢挑戰困難,術後很多人都看哭了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再次心臟手術需求增多

張曉慎主任說,近年來,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環境的改變,老年瓣膜並日趨增多並且手術需求提高。因此,需要再次心臟手術的病人也越來越多。由於心臟外科手術方式及體外循環等各種技術的日趨成熟,年齡因素已不再是手術禁忌症,但因為老年人器官功能衰竭,手術風險較大,術後併發症發生率和死亡率較高。

72歲老太二度心臟換瓣,醫生勇敢挑戰困難,術後很多人都看哭了

再次開胸因需考慮組織粘連以及其它疾病等問題,使得手術難度大大增加,術中及術後出血風險也相對較高,使得不少醫生也是談“再次”色變,顧慮重重,甚至會因為信心不足而放棄治療。但只要進行詳細的患者條件判斷、圍術期流程制定、手術方案和應急處理預案准備等,再次心臟手術絕對不是心外領域的“禁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