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

前段日子我們經常能在各大論壇上看到關於“毛利戰舞”的帖子,因為它時不常地就會在國際賽事上出現。

可愛的新西蘭運動員們故意在賽場上用誇張的舞蹈動作以及犀利的表情來恐嚇對手,以達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

前段日子我們經常能在各大論壇上看到關於“毛利戰舞”的帖子,因為它時不常地就會在國際賽事上出現。

可愛的新西蘭運動員們故意在賽場上用誇張的舞蹈動作以及犀利的表情來恐嚇對手,以達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例如,在2017年男籃世界盃中,新西蘭隊開場就秀了一段毛利戰舞,把美國球員都給看愣了。

儘管新西蘭人最後還是輸掉了這場比賽,但是“毛利戰舞”卻意外地走紅了網絡。

那麼,在火爆視頻的背後,"毛利戰舞“究竟蘊含了什麼意思?它又隱藏了哪些民族文化呢?

今天火焱就通過本篇文章,和大傢伙具體說道說道。

"

前段日子我們經常能在各大論壇上看到關於“毛利戰舞”的帖子,因為它時不常地就會在國際賽事上出現。

可愛的新西蘭運動員們故意在賽場上用誇張的舞蹈動作以及犀利的表情來恐嚇對手,以達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例如,在2017年男籃世界盃中,新西蘭隊開場就秀了一段毛利戰舞,把美國球員都給看愣了。

儘管新西蘭人最後還是輸掉了這場比賽,但是“毛利戰舞”卻意外地走紅了網絡。

那麼,在火爆視頻的背後,"毛利戰舞“究竟蘊含了什麼意思?它又隱藏了哪些民族文化呢?

今天火焱就通過本篇文章,和大傢伙具體說道說道。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我們最熟知的毛利戰舞,被毛利人稱為"haka",是一類傳統的民族舞蹈。

表演人員在舞蹈時需要劇烈且有節奏的抖動,包括大幅度搖擺、拍打胸部、大腿以及揮舞雙手等。

在某些情況下,這支舞蹈還要伴隨著凶猛的面部表情(瞪眼、吐舌頭)以及大聲的嘶吼。

通常,“haka”會在部落戰備的時候出現,但它也可以由部落的男性和女性共同表演,而且不同的戰舞在毛利人文化中還發揮著不一樣的社會功能。

"

前段日子我們經常能在各大論壇上看到關於“毛利戰舞”的帖子,因為它時不常地就會在國際賽事上出現。

可愛的新西蘭運動員們故意在賽場上用誇張的舞蹈動作以及犀利的表情來恐嚇對手,以達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例如,在2017年男籃世界盃中,新西蘭隊開場就秀了一段毛利戰舞,把美國球員都給看愣了。

儘管新西蘭人最後還是輸掉了這場比賽,但是“毛利戰舞”卻意外地走紅了網絡。

那麼,在火爆視頻的背後,"毛利戰舞“究竟蘊含了什麼意思?它又隱藏了哪些民族文化呢?

今天火焱就通過本篇文章,和大傢伙具體說道說道。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我們最熟知的毛利戰舞,被毛利人稱為"haka",是一類傳統的民族舞蹈。

表演人員在舞蹈時需要劇烈且有節奏的抖動,包括大幅度搖擺、拍打胸部、大腿以及揮舞雙手等。

在某些情況下,這支舞蹈還要伴隨著凶猛的面部表情(瞪眼、吐舌頭)以及大聲的嘶吼。

通常,“haka”會在部落戰備的時候出現,但它也可以由部落的男性和女性共同表演,而且不同的戰舞在毛利人文化中還發揮著不一樣的社會功能。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以“haka”為代表的毛利戰舞,起源於毛利人的古老傳說。

相傳,太陽之父“Tama-nui-te-ra”和他的妻子“Hine-raumati”(負責掌管夏天的神話人物)在經歷一段甜蜜愛情後,產下了一個名叫“Tane-rore”的男孩。

但太陽之父的妻子在分娩後就死去了,所以男孩為了祭奠母親,會在炎熱的夏天裡舞動身體,通過感受身邊的熱流,就好像母親又重新回到了自己身邊。

"

前段日子我們經常能在各大論壇上看到關於“毛利戰舞”的帖子,因為它時不常地就會在國際賽事上出現。

可愛的新西蘭運動員們故意在賽場上用誇張的舞蹈動作以及犀利的表情來恐嚇對手,以達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例如,在2017年男籃世界盃中,新西蘭隊開場就秀了一段毛利戰舞,把美國球員都給看愣了。

儘管新西蘭人最後還是輸掉了這場比賽,但是“毛利戰舞”卻意外地走紅了網絡。

那麼,在火爆視頻的背後,"毛利戰舞“究竟蘊含了什麼意思?它又隱藏了哪些民族文化呢?

今天火焱就通過本篇文章,和大傢伙具體說道說道。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我們最熟知的毛利戰舞,被毛利人稱為"haka",是一類傳統的民族舞蹈。

表演人員在舞蹈時需要劇烈且有節奏的抖動,包括大幅度搖擺、拍打胸部、大腿以及揮舞雙手等。

在某些情況下,這支舞蹈還要伴隨著凶猛的面部表情(瞪眼、吐舌頭)以及大聲的嘶吼。

通常,“haka”會在部落戰備的時候出現,但它也可以由部落的男性和女性共同表演,而且不同的戰舞在毛利人文化中還發揮著不一樣的社會功能。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以“haka”為代表的毛利戰舞,起源於毛利人的古老傳說。

相傳,太陽之父“Tama-nui-te-ra”和他的妻子“Hine-raumati”(負責掌管夏天的神話人物)在經歷一段甜蜜愛情後,產下了一個名叫“Tane-rore”的男孩。

但太陽之父的妻子在分娩後就死去了,所以男孩為了祭奠母親,會在炎熱的夏天裡舞動身體,通過感受身邊的熱流,就好像母親又重新回到了自己身邊。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為了歌頌這種美德,古人們將這種舞蹈記錄了下來,稱為“te haka a tane rore”,這也是戰舞“haka”名字的由來。

此後,毛利人繼承了這種輕快的舞蹈,用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尊重以及感恩之情。

所以,根據毛利人的這種觀念,“haka”戰舞實際上在生日、婚禮、葬禮以及其他一些慶祝活動上更為常見,它有時也被用作部落身份的象徵。

"

前段日子我們經常能在各大論壇上看到關於“毛利戰舞”的帖子,因為它時不常地就會在國際賽事上出現。

可愛的新西蘭運動員們故意在賽場上用誇張的舞蹈動作以及犀利的表情來恐嚇對手,以達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例如,在2017年男籃世界盃中,新西蘭隊開場就秀了一段毛利戰舞,把美國球員都給看愣了。

儘管新西蘭人最後還是輸掉了這場比賽,但是“毛利戰舞”卻意外地走紅了網絡。

那麼,在火爆視頻的背後,"毛利戰舞“究竟蘊含了什麼意思?它又隱藏了哪些民族文化呢?

今天火焱就通過本篇文章,和大傢伙具體說道說道。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我們最熟知的毛利戰舞,被毛利人稱為"haka",是一類傳統的民族舞蹈。

表演人員在舞蹈時需要劇烈且有節奏的抖動,包括大幅度搖擺、拍打胸部、大腿以及揮舞雙手等。

在某些情況下,這支舞蹈還要伴隨著凶猛的面部表情(瞪眼、吐舌頭)以及大聲的嘶吼。

通常,“haka”會在部落戰備的時候出現,但它也可以由部落的男性和女性共同表演,而且不同的戰舞在毛利人文化中還發揮著不一樣的社會功能。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以“haka”為代表的毛利戰舞,起源於毛利人的古老傳說。

相傳,太陽之父“Tama-nui-te-ra”和他的妻子“Hine-raumati”(負責掌管夏天的神話人物)在經歷一段甜蜜愛情後,產下了一個名叫“Tane-rore”的男孩。

但太陽之父的妻子在分娩後就死去了,所以男孩為了祭奠母親,會在炎熱的夏天裡舞動身體,通過感受身邊的熱流,就好像母親又重新回到了自己身邊。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為了歌頌這種美德,古人們將這種舞蹈記錄了下來,稱為“te haka a tane rore”,這也是戰舞“haka”名字的由來。

此後,毛利人繼承了這種輕快的舞蹈,用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尊重以及感恩之情。

所以,根據毛利人的這種觀念,“haka”戰舞實際上在生日、婚禮、葬禮以及其他一些慶祝活動上更為常見,它有時也被用作部落身份的象徵。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而且,戰舞“haka”並不是只有一種固定的舞姿,歷史上最著名的“haka”名叫“ka mate”,是由毛利人首領Te Rauparaha於1820年創作的。

20世紀初,它被納到了新西蘭橄欖球聯盟的賽前儀式中,逐漸被全世界所熟知。

"

前段日子我們經常能在各大論壇上看到關於“毛利戰舞”的帖子,因為它時不常地就會在國際賽事上出現。

可愛的新西蘭運動員們故意在賽場上用誇張的舞蹈動作以及犀利的表情來恐嚇對手,以達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例如,在2017年男籃世界盃中,新西蘭隊開場就秀了一段毛利戰舞,把美國球員都給看愣了。

儘管新西蘭人最後還是輸掉了這場比賽,但是“毛利戰舞”卻意外地走紅了網絡。

那麼,在火爆視頻的背後,"毛利戰舞“究竟蘊含了什麼意思?它又隱藏了哪些民族文化呢?

今天火焱就通過本篇文章,和大傢伙具體說道說道。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我們最熟知的毛利戰舞,被毛利人稱為"haka",是一類傳統的民族舞蹈。

表演人員在舞蹈時需要劇烈且有節奏的抖動,包括大幅度搖擺、拍打胸部、大腿以及揮舞雙手等。

在某些情況下,這支舞蹈還要伴隨著凶猛的面部表情(瞪眼、吐舌頭)以及大聲的嘶吼。

通常,“haka”會在部落戰備的時候出現,但它也可以由部落的男性和女性共同表演,而且不同的戰舞在毛利人文化中還發揮著不一樣的社會功能。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以“haka”為代表的毛利戰舞,起源於毛利人的古老傳說。

相傳,太陽之父“Tama-nui-te-ra”和他的妻子“Hine-raumati”(負責掌管夏天的神話人物)在經歷一段甜蜜愛情後,產下了一個名叫“Tane-rore”的男孩。

但太陽之父的妻子在分娩後就死去了,所以男孩為了祭奠母親,會在炎熱的夏天裡舞動身體,通過感受身邊的熱流,就好像母親又重新回到了自己身邊。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為了歌頌這種美德,古人們將這種舞蹈記錄了下來,稱為“te haka a tane rore”,這也是戰舞“haka”名字的由來。

此後,毛利人繼承了這種輕快的舞蹈,用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尊重以及感恩之情。

所以,根據毛利人的這種觀念,“haka”戰舞實際上在生日、婚禮、葬禮以及其他一些慶祝活動上更為常見,它有時也被用作部落身份的象徵。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而且,戰舞“haka”並不是只有一種固定的舞姿,歷史上最著名的“haka”名叫“ka mate”,是由毛利人首領Te Rauparaha於1820年創作的。

20世紀初,它被納到了新西蘭橄欖球聯盟的賽前儀式中,逐漸被全世界所熟知。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還有一種有趣的毛利戰舞被稱為“ manawa wera”。

它被用來嘲諷那些落敗而歸的士兵——當戰敗的士兵們返回村莊時,他們會遇到一群主要由婦女組成的隊伍,這些女人會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主要是麻布和塵土),在士兵面前跳躍,併發出最痛苦的呼嚕聲,同時翻出白眼,以諷刺士兵懦弱的表現。

此外,與人們對傳統戰舞的理解不同,“haka”在毛利人的世界裡常被當做娛樂活動來進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遊戲”。

例如,“poi”作為戰舞“haka”的一個重要分支,就是部落女性首選的娛樂項目。

在“poi”進行的時候,通常每個表演者都會有一個小而輕的球,由水燭的葉子緊緊地包住,再在上邊繫上一條繩子,附以毛利狗的毛髮作為裝飾。(後來這種狗就滅絕了)

然後女人們會站成一排,按照“poi”歌曲旋律的各個節點來安排每個動作——或在胸前旋轉小球,或在雙肩前後。

這種舞蹈常被當做部落裡的遊戲來進行,是毛利女人茶餘飯後的最愛。

"

前段日子我們經常能在各大論壇上看到關於“毛利戰舞”的帖子,因為它時不常地就會在國際賽事上出現。

可愛的新西蘭運動員們故意在賽場上用誇張的舞蹈動作以及犀利的表情來恐嚇對手,以達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例如,在2017年男籃世界盃中,新西蘭隊開場就秀了一段毛利戰舞,把美國球員都給看愣了。

儘管新西蘭人最後還是輸掉了這場比賽,但是“毛利戰舞”卻意外地走紅了網絡。

那麼,在火爆視頻的背後,"毛利戰舞“究竟蘊含了什麼意思?它又隱藏了哪些民族文化呢?

今天火焱就通過本篇文章,和大傢伙具體說道說道。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我們最熟知的毛利戰舞,被毛利人稱為"haka",是一類傳統的民族舞蹈。

表演人員在舞蹈時需要劇烈且有節奏的抖動,包括大幅度搖擺、拍打胸部、大腿以及揮舞雙手等。

在某些情況下,這支舞蹈還要伴隨著凶猛的面部表情(瞪眼、吐舌頭)以及大聲的嘶吼。

通常,“haka”會在部落戰備的時候出現,但它也可以由部落的男性和女性共同表演,而且不同的戰舞在毛利人文化中還發揮著不一樣的社會功能。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以“haka”為代表的毛利戰舞,起源於毛利人的古老傳說。

相傳,太陽之父“Tama-nui-te-ra”和他的妻子“Hine-raumati”(負責掌管夏天的神話人物)在經歷一段甜蜜愛情後,產下了一個名叫“Tane-rore”的男孩。

但太陽之父的妻子在分娩後就死去了,所以男孩為了祭奠母親,會在炎熱的夏天裡舞動身體,通過感受身邊的熱流,就好像母親又重新回到了自己身邊。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為了歌頌這種美德,古人們將這種舞蹈記錄了下來,稱為“te haka a tane rore”,這也是戰舞“haka”名字的由來。

此後,毛利人繼承了這種輕快的舞蹈,用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尊重以及感恩之情。

所以,根據毛利人的這種觀念,“haka”戰舞實際上在生日、婚禮、葬禮以及其他一些慶祝活動上更為常見,它有時也被用作部落身份的象徵。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而且,戰舞“haka”並不是只有一種固定的舞姿,歷史上最著名的“haka”名叫“ka mate”,是由毛利人首領Te Rauparaha於1820年創作的。

20世紀初,它被納到了新西蘭橄欖球聯盟的賽前儀式中,逐漸被全世界所熟知。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還有一種有趣的毛利戰舞被稱為“ manawa wera”。

它被用來嘲諷那些落敗而歸的士兵——當戰敗的士兵們返回村莊時,他們會遇到一群主要由婦女組成的隊伍,這些女人會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主要是麻布和塵土),在士兵面前跳躍,併發出最痛苦的呼嚕聲,同時翻出白眼,以諷刺士兵懦弱的表現。

此外,與人們對傳統戰舞的理解不同,“haka”在毛利人的世界裡常被當做娛樂活動來進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遊戲”。

例如,“poi”作為戰舞“haka”的一個重要分支,就是部落女性首選的娛樂項目。

在“poi”進行的時候,通常每個表演者都會有一個小而輕的球,由水燭的葉子緊緊地包住,再在上邊繫上一條繩子,附以毛利狗的毛髮作為裝飾。(後來這種狗就滅絕了)

然後女人們會站成一排,按照“poi”歌曲旋律的各個節點來安排每個動作——或在胸前旋轉小球,或在雙肩前後。

這種舞蹈常被當做部落裡的遊戲來進行,是毛利女人茶餘飯後的最愛。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然而,在一些古老部落的記載裡,早在波利尼西亞的毛利祖先們就已經沉溺於各種形式的遊戲中了。

現代毛利人將這些娛樂活動稱為““ahuareka”,但在過去,它們被稱為“rehia”。而毛利人常掛在嘴邊的“Nga mahi a te rehia” meant”就是“快樂的藝術”的意思。

然而,為了能更好的玩耍,毛利人也是費勁了心思。遠在新石器時期,他們就獨創了一種被稱為“The whare tapere”的房子,專門供人唱歌、跳舞和玩遊戲。

"

前段日子我們經常能在各大論壇上看到關於“毛利戰舞”的帖子,因為它時不常地就會在國際賽事上出現。

可愛的新西蘭運動員們故意在賽場上用誇張的舞蹈動作以及犀利的表情來恐嚇對手,以達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例如,在2017年男籃世界盃中,新西蘭隊開場就秀了一段毛利戰舞,把美國球員都給看愣了。

儘管新西蘭人最後還是輸掉了這場比賽,但是“毛利戰舞”卻意外地走紅了網絡。

那麼,在火爆視頻的背後,"毛利戰舞“究竟蘊含了什麼意思?它又隱藏了哪些民族文化呢?

今天火焱就通過本篇文章,和大傢伙具體說道說道。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我們最熟知的毛利戰舞,被毛利人稱為"haka",是一類傳統的民族舞蹈。

表演人員在舞蹈時需要劇烈且有節奏的抖動,包括大幅度搖擺、拍打胸部、大腿以及揮舞雙手等。

在某些情況下,這支舞蹈還要伴隨著凶猛的面部表情(瞪眼、吐舌頭)以及大聲的嘶吼。

通常,“haka”會在部落戰備的時候出現,但它也可以由部落的男性和女性共同表演,而且不同的戰舞在毛利人文化中還發揮著不一樣的社會功能。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以“haka”為代表的毛利戰舞,起源於毛利人的古老傳說。

相傳,太陽之父“Tama-nui-te-ra”和他的妻子“Hine-raumati”(負責掌管夏天的神話人物)在經歷一段甜蜜愛情後,產下了一個名叫“Tane-rore”的男孩。

但太陽之父的妻子在分娩後就死去了,所以男孩為了祭奠母親,會在炎熱的夏天裡舞動身體,通過感受身邊的熱流,就好像母親又重新回到了自己身邊。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為了歌頌這種美德,古人們將這種舞蹈記錄了下來,稱為“te haka a tane rore”,這也是戰舞“haka”名字的由來。

此後,毛利人繼承了這種輕快的舞蹈,用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尊重以及感恩之情。

所以,根據毛利人的這種觀念,“haka”戰舞實際上在生日、婚禮、葬禮以及其他一些慶祝活動上更為常見,它有時也被用作部落身份的象徵。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而且,戰舞“haka”並不是只有一種固定的舞姿,歷史上最著名的“haka”名叫“ka mate”,是由毛利人首領Te Rauparaha於1820年創作的。

20世紀初,它被納到了新西蘭橄欖球聯盟的賽前儀式中,逐漸被全世界所熟知。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還有一種有趣的毛利戰舞被稱為“ manawa wera”。

它被用來嘲諷那些落敗而歸的士兵——當戰敗的士兵們返回村莊時,他們會遇到一群主要由婦女組成的隊伍,這些女人會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主要是麻布和塵土),在士兵面前跳躍,併發出最痛苦的呼嚕聲,同時翻出白眼,以諷刺士兵懦弱的表現。

此外,與人們對傳統戰舞的理解不同,“haka”在毛利人的世界裡常被當做娛樂活動來進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遊戲”。

例如,“poi”作為戰舞“haka”的一個重要分支,就是部落女性首選的娛樂項目。

在“poi”進行的時候,通常每個表演者都會有一個小而輕的球,由水燭的葉子緊緊地包住,再在上邊繫上一條繩子,附以毛利狗的毛髮作為裝飾。(後來這種狗就滅絕了)

然後女人們會站成一排,按照“poi”歌曲旋律的各個節點來安排每個動作——或在胸前旋轉小球,或在雙肩前後。

這種舞蹈常被當做部落裡的遊戲來進行,是毛利女人茶餘飯後的最愛。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然而,在一些古老部落的記載裡,早在波利尼西亞的毛利祖先們就已經沉溺於各種形式的遊戲中了。

現代毛利人將這些娛樂活動稱為““ahuareka”,但在過去,它們被稱為“rehia”。而毛利人常掛在嘴邊的“Nga mahi a te rehia” meant”就是“快樂的藝術”的意思。

然而,為了能更好的玩耍,毛利人也是費勁了心思。遠在新石器時期,他們就獨創了一種被稱為“The whare tapere”的房子,專門供人唱歌、跳舞和玩遊戲。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The whare tapere

這種簡易的露天場所常被認為是現代劇院的雛形。

其實,毛利戰舞“haka”就是古老的“The whare tapere”場所中最普遍和最流行的娛樂形式,也是少數在白人到來後還倖存下來的毛利文化之一。

儘管歷史上曾出現了不少種類的毛利戰舞,其中一些已經消亡,另外一些又或多或少地帶有歐洲文化的特點,但無論何時,這些舞蹈對於觀眾而言都是賞心悅目的。

因為表演者都會按照既定的節奏掌控自己的動作。他們的四肢、頭部、臀部以及身體其他部位都會有規則的律動,既不笨拙也不粗俗,是一種非常優美的舞蹈。

"

前段日子我們經常能在各大論壇上看到關於“毛利戰舞”的帖子,因為它時不常地就會在國際賽事上出現。

可愛的新西蘭運動員們故意在賽場上用誇張的舞蹈動作以及犀利的表情來恐嚇對手,以達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例如,在2017年男籃世界盃中,新西蘭隊開場就秀了一段毛利戰舞,把美國球員都給看愣了。

儘管新西蘭人最後還是輸掉了這場比賽,但是“毛利戰舞”卻意外地走紅了網絡。

那麼,在火爆視頻的背後,"毛利戰舞“究竟蘊含了什麼意思?它又隱藏了哪些民族文化呢?

今天火焱就通過本篇文章,和大傢伙具體說道說道。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我們最熟知的毛利戰舞,被毛利人稱為"haka",是一類傳統的民族舞蹈。

表演人員在舞蹈時需要劇烈且有節奏的抖動,包括大幅度搖擺、拍打胸部、大腿以及揮舞雙手等。

在某些情況下,這支舞蹈還要伴隨著凶猛的面部表情(瞪眼、吐舌頭)以及大聲的嘶吼。

通常,“haka”會在部落戰備的時候出現,但它也可以由部落的男性和女性共同表演,而且不同的戰舞在毛利人文化中還發揮著不一樣的社會功能。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以“haka”為代表的毛利戰舞,起源於毛利人的古老傳說。

相傳,太陽之父“Tama-nui-te-ra”和他的妻子“Hine-raumati”(負責掌管夏天的神話人物)在經歷一段甜蜜愛情後,產下了一個名叫“Tane-rore”的男孩。

但太陽之父的妻子在分娩後就死去了,所以男孩為了祭奠母親,會在炎熱的夏天裡舞動身體,通過感受身邊的熱流,就好像母親又重新回到了自己身邊。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為了歌頌這種美德,古人們將這種舞蹈記錄了下來,稱為“te haka a tane rore”,這也是戰舞“haka”名字的由來。

此後,毛利人繼承了這種輕快的舞蹈,用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尊重以及感恩之情。

所以,根據毛利人的這種觀念,“haka”戰舞實際上在生日、婚禮、葬禮以及其他一些慶祝活動上更為常見,它有時也被用作部落身份的象徵。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而且,戰舞“haka”並不是只有一種固定的舞姿,歷史上最著名的“haka”名叫“ka mate”,是由毛利人首領Te Rauparaha於1820年創作的。

20世紀初,它被納到了新西蘭橄欖球聯盟的賽前儀式中,逐漸被全世界所熟知。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還有一種有趣的毛利戰舞被稱為“ manawa wera”。

它被用來嘲諷那些落敗而歸的士兵——當戰敗的士兵們返回村莊時,他們會遇到一群主要由婦女組成的隊伍,這些女人會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主要是麻布和塵土),在士兵面前跳躍,併發出最痛苦的呼嚕聲,同時翻出白眼,以諷刺士兵懦弱的表現。

此外,與人們對傳統戰舞的理解不同,“haka”在毛利人的世界裡常被當做娛樂活動來進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遊戲”。

例如,“poi”作為戰舞“haka”的一個重要分支,就是部落女性首選的娛樂項目。

在“poi”進行的時候,通常每個表演者都會有一個小而輕的球,由水燭的葉子緊緊地包住,再在上邊繫上一條繩子,附以毛利狗的毛髮作為裝飾。(後來這種狗就滅絕了)

然後女人們會站成一排,按照“poi”歌曲旋律的各個節點來安排每個動作——或在胸前旋轉小球,或在雙肩前後。

這種舞蹈常被當做部落裡的遊戲來進行,是毛利女人茶餘飯後的最愛。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然而,在一些古老部落的記載裡,早在波利尼西亞的毛利祖先們就已經沉溺於各種形式的遊戲中了。

現代毛利人將這些娛樂活動稱為““ahuareka”,但在過去,它們被稱為“rehia”。而毛利人常掛在嘴邊的“Nga mahi a te rehia” meant”就是“快樂的藝術”的意思。

然而,為了能更好的玩耍,毛利人也是費勁了心思。遠在新石器時期,他們就獨創了一種被稱為“The whare tapere”的房子,專門供人唱歌、跳舞和玩遊戲。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The whare tapere

這種簡易的露天場所常被認為是現代劇院的雛形。

其實,毛利戰舞“haka”就是古老的“The whare tapere”場所中最普遍和最流行的娛樂形式,也是少數在白人到來後還倖存下來的毛利文化之一。

儘管歷史上曾出現了不少種類的毛利戰舞,其中一些已經消亡,另外一些又或多或少地帶有歐洲文化的特點,但無論何時,這些舞蹈對於觀眾而言都是賞心悅目的。

因為表演者都會按照既定的節奏掌控自己的動作。他們的四肢、頭部、臀部以及身體其他部位都會有規則的律動,既不笨拙也不粗俗,是一種非常優美的舞蹈。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通常,“haka”是為了紀念尊貴的客人或重要人物才會出現,是毛利人最高規格的接待儀式。

但對於年輕女性來說,戰舞的存在卻更為重要——她們會被舞蹈中表現最出色,最優美的男性所吸引,從而開始一段美好的姻緣。

此外,經過學者考察,除了上述“The whare tapere”的娛樂場所,毛利人還有諸如“Whare tapere”、“Whare potae”、“Whare pora”等一系列專為遊戲而誕生的名詞。

儘管這些詞彙中的大部分都無法找到準確的出處,但我們還是能想象到古毛利人對遊戲和舞蹈的那份熱愛。

"

前段日子我們經常能在各大論壇上看到關於“毛利戰舞”的帖子,因為它時不常地就會在國際賽事上出現。

可愛的新西蘭運動員們故意在賽場上用誇張的舞蹈動作以及犀利的表情來恐嚇對手,以達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例如,在2017年男籃世界盃中,新西蘭隊開場就秀了一段毛利戰舞,把美國球員都給看愣了。

儘管新西蘭人最後還是輸掉了這場比賽,但是“毛利戰舞”卻意外地走紅了網絡。

那麼,在火爆視頻的背後,"毛利戰舞“究竟蘊含了什麼意思?它又隱藏了哪些民族文化呢?

今天火焱就通過本篇文章,和大傢伙具體說道說道。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我們最熟知的毛利戰舞,被毛利人稱為"haka",是一類傳統的民族舞蹈。

表演人員在舞蹈時需要劇烈且有節奏的抖動,包括大幅度搖擺、拍打胸部、大腿以及揮舞雙手等。

在某些情況下,這支舞蹈還要伴隨著凶猛的面部表情(瞪眼、吐舌頭)以及大聲的嘶吼。

通常,“haka”會在部落戰備的時候出現,但它也可以由部落的男性和女性共同表演,而且不同的戰舞在毛利人文化中還發揮著不一樣的社會功能。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以“haka”為代表的毛利戰舞,起源於毛利人的古老傳說。

相傳,太陽之父“Tama-nui-te-ra”和他的妻子“Hine-raumati”(負責掌管夏天的神話人物)在經歷一段甜蜜愛情後,產下了一個名叫“Tane-rore”的男孩。

但太陽之父的妻子在分娩後就死去了,所以男孩為了祭奠母親,會在炎熱的夏天裡舞動身體,通過感受身邊的熱流,就好像母親又重新回到了自己身邊。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為了歌頌這種美德,古人們將這種舞蹈記錄了下來,稱為“te haka a tane rore”,這也是戰舞“haka”名字的由來。

此後,毛利人繼承了這種輕快的舞蹈,用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尊重以及感恩之情。

所以,根據毛利人的這種觀念,“haka”戰舞實際上在生日、婚禮、葬禮以及其他一些慶祝活動上更為常見,它有時也被用作部落身份的象徵。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而且,戰舞“haka”並不是只有一種固定的舞姿,歷史上最著名的“haka”名叫“ka mate”,是由毛利人首領Te Rauparaha於1820年創作的。

20世紀初,它被納到了新西蘭橄欖球聯盟的賽前儀式中,逐漸被全世界所熟知。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還有一種有趣的毛利戰舞被稱為“ manawa wera”。

它被用來嘲諷那些落敗而歸的士兵——當戰敗的士兵們返回村莊時,他們會遇到一群主要由婦女組成的隊伍,這些女人會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主要是麻布和塵土),在士兵面前跳躍,併發出最痛苦的呼嚕聲,同時翻出白眼,以諷刺士兵懦弱的表現。

此外,與人們對傳統戰舞的理解不同,“haka”在毛利人的世界裡常被當做娛樂活動來進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遊戲”。

例如,“poi”作為戰舞“haka”的一個重要分支,就是部落女性首選的娛樂項目。

在“poi”進行的時候,通常每個表演者都會有一個小而輕的球,由水燭的葉子緊緊地包住,再在上邊繫上一條繩子,附以毛利狗的毛髮作為裝飾。(後來這種狗就滅絕了)

然後女人們會站成一排,按照“poi”歌曲旋律的各個節點來安排每個動作——或在胸前旋轉小球,或在雙肩前後。

這種舞蹈常被當做部落裡的遊戲來進行,是毛利女人茶餘飯後的最愛。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然而,在一些古老部落的記載裡,早在波利尼西亞的毛利祖先們就已經沉溺於各種形式的遊戲中了。

現代毛利人將這些娛樂活動稱為““ahuareka”,但在過去,它們被稱為“rehia”。而毛利人常掛在嘴邊的“Nga mahi a te rehia” meant”就是“快樂的藝術”的意思。

然而,為了能更好的玩耍,毛利人也是費勁了心思。遠在新石器時期,他們就獨創了一種被稱為“The whare tapere”的房子,專門供人唱歌、跳舞和玩遊戲。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The whare tapere

這種簡易的露天場所常被認為是現代劇院的雛形。

其實,毛利戰舞“haka”就是古老的“The whare tapere”場所中最普遍和最流行的娛樂形式,也是少數在白人到來後還倖存下來的毛利文化之一。

儘管歷史上曾出現了不少種類的毛利戰舞,其中一些已經消亡,另外一些又或多或少地帶有歐洲文化的特點,但無論何時,這些舞蹈對於觀眾而言都是賞心悅目的。

因為表演者都會按照既定的節奏掌控自己的動作。他們的四肢、頭部、臀部以及身體其他部位都會有規則的律動,既不笨拙也不粗俗,是一種非常優美的舞蹈。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通常,“haka”是為了紀念尊貴的客人或重要人物才會出現,是毛利人最高規格的接待儀式。

但對於年輕女性來說,戰舞的存在卻更為重要——她們會被舞蹈中表現最出色,最優美的男性所吸引,從而開始一段美好的姻緣。

此外,經過學者考察,除了上述“The whare tapere”的娛樂場所,毛利人還有諸如“Whare tapere”、“Whare potae”、“Whare pora”等一系列專為遊戲而誕生的名詞。

儘管這些詞彙中的大部分都無法找到準確的出處,但我們還是能想象到古毛利人對遊戲和舞蹈的那份熱愛。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讀到這裡,我想你已經對毛利戰舞有了一定的認識。接下來我們會繼續拓展,看看古毛利人的文化中究竟還隱藏了什麼祕密。

其實,古毛利人在黑暗中摸索了幾個世紀後,幾乎把他們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擬人化”了。

因此,在廣泛而神奇的毛利人神話中,我們發現了大量擬人化的描述。

它們可以是戰爭、和平、疾病,亦或是天空、地球、太陽、月亮和星星,甚至可以是春夏秋冬四季。

這些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身體感受到的事物,統統都被毛利人擬人化了。所以才有了前文中的“夏天之母”Hine-raumati,以及“太陽之父”Tama-nui-te-ra。

"

前段日子我們經常能在各大論壇上看到關於“毛利戰舞”的帖子,因為它時不常地就會在國際賽事上出現。

可愛的新西蘭運動員們故意在賽場上用誇張的舞蹈動作以及犀利的表情來恐嚇對手,以達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例如,在2017年男籃世界盃中,新西蘭隊開場就秀了一段毛利戰舞,把美國球員都給看愣了。

儘管新西蘭人最後還是輸掉了這場比賽,但是“毛利戰舞”卻意外地走紅了網絡。

那麼,在火爆視頻的背後,"毛利戰舞“究竟蘊含了什麼意思?它又隱藏了哪些民族文化呢?

今天火焱就通過本篇文章,和大傢伙具體說道說道。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我們最熟知的毛利戰舞,被毛利人稱為"haka",是一類傳統的民族舞蹈。

表演人員在舞蹈時需要劇烈且有節奏的抖動,包括大幅度搖擺、拍打胸部、大腿以及揮舞雙手等。

在某些情況下,這支舞蹈還要伴隨著凶猛的面部表情(瞪眼、吐舌頭)以及大聲的嘶吼。

通常,“haka”會在部落戰備的時候出現,但它也可以由部落的男性和女性共同表演,而且不同的戰舞在毛利人文化中還發揮著不一樣的社會功能。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以“haka”為代表的毛利戰舞,起源於毛利人的古老傳說。

相傳,太陽之父“Tama-nui-te-ra”和他的妻子“Hine-raumati”(負責掌管夏天的神話人物)在經歷一段甜蜜愛情後,產下了一個名叫“Tane-rore”的男孩。

但太陽之父的妻子在分娩後就死去了,所以男孩為了祭奠母親,會在炎熱的夏天裡舞動身體,通過感受身邊的熱流,就好像母親又重新回到了自己身邊。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為了歌頌這種美德,古人們將這種舞蹈記錄了下來,稱為“te haka a tane rore”,這也是戰舞“haka”名字的由來。

此後,毛利人繼承了這種輕快的舞蹈,用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尊重以及感恩之情。

所以,根據毛利人的這種觀念,“haka”戰舞實際上在生日、婚禮、葬禮以及其他一些慶祝活動上更為常見,它有時也被用作部落身份的象徵。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而且,戰舞“haka”並不是只有一種固定的舞姿,歷史上最著名的“haka”名叫“ka mate”,是由毛利人首領Te Rauparaha於1820年創作的。

20世紀初,它被納到了新西蘭橄欖球聯盟的賽前儀式中,逐漸被全世界所熟知。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還有一種有趣的毛利戰舞被稱為“ manawa wera”。

它被用來嘲諷那些落敗而歸的士兵——當戰敗的士兵們返回村莊時,他們會遇到一群主要由婦女組成的隊伍,這些女人會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主要是麻布和塵土),在士兵面前跳躍,併發出最痛苦的呼嚕聲,同時翻出白眼,以諷刺士兵懦弱的表現。

此外,與人們對傳統戰舞的理解不同,“haka”在毛利人的世界裡常被當做娛樂活動來進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遊戲”。

例如,“poi”作為戰舞“haka”的一個重要分支,就是部落女性首選的娛樂項目。

在“poi”進行的時候,通常每個表演者都會有一個小而輕的球,由水燭的葉子緊緊地包住,再在上邊繫上一條繩子,附以毛利狗的毛髮作為裝飾。(後來這種狗就滅絕了)

然後女人們會站成一排,按照“poi”歌曲旋律的各個節點來安排每個動作——或在胸前旋轉小球,或在雙肩前後。

這種舞蹈常被當做部落裡的遊戲來進行,是毛利女人茶餘飯後的最愛。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然而,在一些古老部落的記載裡,早在波利尼西亞的毛利祖先們就已經沉溺於各種形式的遊戲中了。

現代毛利人將這些娛樂活動稱為““ahuareka”,但在過去,它們被稱為“rehia”。而毛利人常掛在嘴邊的“Nga mahi a te rehia” meant”就是“快樂的藝術”的意思。

然而,為了能更好的玩耍,毛利人也是費勁了心思。遠在新石器時期,他們就獨創了一種被稱為“The whare tapere”的房子,專門供人唱歌、跳舞和玩遊戲。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The whare tapere

這種簡易的露天場所常被認為是現代劇院的雛形。

其實,毛利戰舞“haka”就是古老的“The whare tapere”場所中最普遍和最流行的娛樂形式,也是少數在白人到來後還倖存下來的毛利文化之一。

儘管歷史上曾出現了不少種類的毛利戰舞,其中一些已經消亡,另外一些又或多或少地帶有歐洲文化的特點,但無論何時,這些舞蹈對於觀眾而言都是賞心悅目的。

因為表演者都會按照既定的節奏掌控自己的動作。他們的四肢、頭部、臀部以及身體其他部位都會有規則的律動,既不笨拙也不粗俗,是一種非常優美的舞蹈。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通常,“haka”是為了紀念尊貴的客人或重要人物才會出現,是毛利人最高規格的接待儀式。

但對於年輕女性來說,戰舞的存在卻更為重要——她們會被舞蹈中表現最出色,最優美的男性所吸引,從而開始一段美好的姻緣。

此外,經過學者考察,除了上述“The whare tapere”的娛樂場所,毛利人還有諸如“Whare tapere”、“Whare potae”、“Whare pora”等一系列專為遊戲而誕生的名詞。

儘管這些詞彙中的大部分都無法找到準確的出處,但我們還是能想象到古毛利人對遊戲和舞蹈的那份熱愛。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讀到這裡,我想你已經對毛利戰舞有了一定的認識。接下來我們會繼續拓展,看看古毛利人的文化中究竟還隱藏了什麼祕密。

其實,古毛利人在黑暗中摸索了幾個世紀後,幾乎把他們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擬人化”了。

因此,在廣泛而神奇的毛利人神話中,我們發現了大量擬人化的描述。

它們可以是戰爭、和平、疾病,亦或是天空、地球、太陽、月亮和星星,甚至可以是春夏秋冬四季。

這些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身體感受到的事物,統統都被毛利人擬人化了。所以才有了前文中的“夏天之母”Hine-raumati,以及“太陽之父”Tama-nui-te-ra。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同樣地,毛利人在雕刻、編織等藝術手法上也有這種擬人化設想,而且類似性質的神話也被賦予到了娛樂藝術中——毛利人的遊戲和娛樂方式都有他們各自的“神話代理人”,毛利人認為正是這些神話人物的出現,才發明了遊戲。

在大多數部落中,代表“遊戲之父”的神話人物被稱為“rau kata uri”,它同時還是長笛演奏藝術的代表。

然而,在一些更原始的部落中,上述的“遊戲之父”則被”Marere-O-Tonga”和”Takataka Putea”兩個神話人物替代。

至於為啥有這麼多版本的叫法,有些學者認為,是因為在這些人中,有一部分保留了波利尼西亞人遷徙到新西蘭前的神話、儀式和傳說的最初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前文中都沒有“XX之神”來代表神話人物,是因為毛利人並不想把這些人格化的事物稱為“神”(atua),而僅僅它們稱為“xx之母”,“xx之父”或“xx起源”。同樣地,用“神”這個詞來表達“atua”這個神聖詞彙在毛利人中是令人反感的事情,他們認為“惡魔”和“atua”更為接近。(“atua”是毛利人特別敬重的一個詞彙)

"

前段日子我們經常能在各大論壇上看到關於“毛利戰舞”的帖子,因為它時不常地就會在國際賽事上出現。

可愛的新西蘭運動員們故意在賽場上用誇張的舞蹈動作以及犀利的表情來恐嚇對手,以達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例如,在2017年男籃世界盃中,新西蘭隊開場就秀了一段毛利戰舞,把美國球員都給看愣了。

儘管新西蘭人最後還是輸掉了這場比賽,但是“毛利戰舞”卻意外地走紅了網絡。

那麼,在火爆視頻的背後,"毛利戰舞“究竟蘊含了什麼意思?它又隱藏了哪些民族文化呢?

今天火焱就通過本篇文章,和大傢伙具體說道說道。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我們最熟知的毛利戰舞,被毛利人稱為"haka",是一類傳統的民族舞蹈。

表演人員在舞蹈時需要劇烈且有節奏的抖動,包括大幅度搖擺、拍打胸部、大腿以及揮舞雙手等。

在某些情況下,這支舞蹈還要伴隨著凶猛的面部表情(瞪眼、吐舌頭)以及大聲的嘶吼。

通常,“haka”會在部落戰備的時候出現,但它也可以由部落的男性和女性共同表演,而且不同的戰舞在毛利人文化中還發揮著不一樣的社會功能。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以“haka”為代表的毛利戰舞,起源於毛利人的古老傳說。

相傳,太陽之父“Tama-nui-te-ra”和他的妻子“Hine-raumati”(負責掌管夏天的神話人物)在經歷一段甜蜜愛情後,產下了一個名叫“Tane-rore”的男孩。

但太陽之父的妻子在分娩後就死去了,所以男孩為了祭奠母親,會在炎熱的夏天裡舞動身體,通過感受身邊的熱流,就好像母親又重新回到了自己身邊。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為了歌頌這種美德,古人們將這種舞蹈記錄了下來,稱為“te haka a tane rore”,這也是戰舞“haka”名字的由來。

此後,毛利人繼承了這種輕快的舞蹈,用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尊重以及感恩之情。

所以,根據毛利人的這種觀念,“haka”戰舞實際上在生日、婚禮、葬禮以及其他一些慶祝活動上更為常見,它有時也被用作部落身份的象徵。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而且,戰舞“haka”並不是只有一種固定的舞姿,歷史上最著名的“haka”名叫“ka mate”,是由毛利人首領Te Rauparaha於1820年創作的。

20世紀初,它被納到了新西蘭橄欖球聯盟的賽前儀式中,逐漸被全世界所熟知。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還有一種有趣的毛利戰舞被稱為“ manawa wera”。

它被用來嘲諷那些落敗而歸的士兵——當戰敗的士兵們返回村莊時,他們會遇到一群主要由婦女組成的隊伍,這些女人會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主要是麻布和塵土),在士兵面前跳躍,併發出最痛苦的呼嚕聲,同時翻出白眼,以諷刺士兵懦弱的表現。

此外,與人們對傳統戰舞的理解不同,“haka”在毛利人的世界裡常被當做娛樂活動來進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遊戲”。

例如,“poi”作為戰舞“haka”的一個重要分支,就是部落女性首選的娛樂項目。

在“poi”進行的時候,通常每個表演者都會有一個小而輕的球,由水燭的葉子緊緊地包住,再在上邊繫上一條繩子,附以毛利狗的毛髮作為裝飾。(後來這種狗就滅絕了)

然後女人們會站成一排,按照“poi”歌曲旋律的各個節點來安排每個動作——或在胸前旋轉小球,或在雙肩前後。

這種舞蹈常被當做部落裡的遊戲來進行,是毛利女人茶餘飯後的最愛。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然而,在一些古老部落的記載裡,早在波利尼西亞的毛利祖先們就已經沉溺於各種形式的遊戲中了。

現代毛利人將這些娛樂活動稱為““ahuareka”,但在過去,它們被稱為“rehia”。而毛利人常掛在嘴邊的“Nga mahi a te rehia” meant”就是“快樂的藝術”的意思。

然而,為了能更好的玩耍,毛利人也是費勁了心思。遠在新石器時期,他們就獨創了一種被稱為“The whare tapere”的房子,專門供人唱歌、跳舞和玩遊戲。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The whare tapere

這種簡易的露天場所常被認為是現代劇院的雛形。

其實,毛利戰舞“haka”就是古老的“The whare tapere”場所中最普遍和最流行的娛樂形式,也是少數在白人到來後還倖存下來的毛利文化之一。

儘管歷史上曾出現了不少種類的毛利戰舞,其中一些已經消亡,另外一些又或多或少地帶有歐洲文化的特點,但無論何時,這些舞蹈對於觀眾而言都是賞心悅目的。

因為表演者都會按照既定的節奏掌控自己的動作。他們的四肢、頭部、臀部以及身體其他部位都會有規則的律動,既不笨拙也不粗俗,是一種非常優美的舞蹈。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通常,“haka”是為了紀念尊貴的客人或重要人物才會出現,是毛利人最高規格的接待儀式。

但對於年輕女性來說,戰舞的存在卻更為重要——她們會被舞蹈中表現最出色,最優美的男性所吸引,從而開始一段美好的姻緣。

此外,經過學者考察,除了上述“The whare tapere”的娛樂場所,毛利人還有諸如“Whare tapere”、“Whare potae”、“Whare pora”等一系列專為遊戲而誕生的名詞。

儘管這些詞彙中的大部分都無法找到準確的出處,但我們還是能想象到古毛利人對遊戲和舞蹈的那份熱愛。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讀到這裡,我想你已經對毛利戰舞有了一定的認識。接下來我們會繼續拓展,看看古毛利人的文化中究竟還隱藏了什麼祕密。

其實,古毛利人在黑暗中摸索了幾個世紀後,幾乎把他們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擬人化”了。

因此,在廣泛而神奇的毛利人神話中,我們發現了大量擬人化的描述。

它們可以是戰爭、和平、疾病,亦或是天空、地球、太陽、月亮和星星,甚至可以是春夏秋冬四季。

這些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身體感受到的事物,統統都被毛利人擬人化了。所以才有了前文中的“夏天之母”Hine-raumati,以及“太陽之父”Tama-nui-te-ra。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同樣地,毛利人在雕刻、編織等藝術手法上也有這種擬人化設想,而且類似性質的神話也被賦予到了娛樂藝術中——毛利人的遊戲和娛樂方式都有他們各自的“神話代理人”,毛利人認為正是這些神話人物的出現,才發明了遊戲。

在大多數部落中,代表“遊戲之父”的神話人物被稱為“rau kata uri”,它同時還是長笛演奏藝術的代表。

然而,在一些更原始的部落中,上述的“遊戲之父”則被”Marere-O-Tonga”和”Takataka Putea”兩個神話人物替代。

至於為啥有這麼多版本的叫法,有些學者認為,是因為在這些人中,有一部分保留了波利尼西亞人遷徙到新西蘭前的神話、儀式和傳說的最初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前文中都沒有“XX之神”來代表神話人物,是因為毛利人並不想把這些人格化的事物稱為“神”(atua),而僅僅它們稱為“xx之母”,“xx之父”或“xx起源”。同樣地,用“神”這個詞來表達“atua”這個神聖詞彙在毛利人中是令人反感的事情,他們認為“惡魔”和“atua”更為接近。(“atua”是毛利人特別敬重的一個詞彙)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其實,在沒有書面語言和文學的種族中,發掘各種各樣的遊戲和娛樂活動來消磨時間就變的尤為重要。這片土地上的毛利人,雖然在歐洲人到來之前沒有文字系統,但他們卻有著最廣泛的古代傳奇、歌曲、民間傳說以及其他口口相傳下來的知識。這些知識在冬夜或惡劣天氣時最受歡迎,被絕大多數部落喜愛和推崇。

但其實它們中的許多故事都是在這些夜晚的聚會上即興創作的,例如毛利文化中的“古老原始人”——它仿照古代英雄為原型,講述了人類形態的神居住在孤獨的森林深處,然後從附近的村莊裡帶走心愛女人的故事。而”勇敢的老航海者”一章中——則講述了老年水手乘著脆弱的船隻到達未知海域,在遙遠的陸地上看到了奇怪的景色和奇怪的人的故事。

像這樣的神話傳說在毛利文化中非常常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農耕文明在對抗漫漫長夜時產生的藝術情懷和執著精神,這也是毛利人智慧的一種體現。

當然,除了上述的神話傳說以及優美的舞蹈外,毛利人對其他方面也很有研究,例如音樂和武術。

在古代,毛利人會用木頭和骨頭製造出兩種不同形式的樂器。前者用嘴來吹響,被稱為“koauu”,後者則用鼻子的氣息吹響,被稱為“pu torino”。

當人們農閒時,年輕人或酋長們就會用這些樂器帶領大家消磨時光。隨著這些長笛的聲音,人們還會自發地為音樂伴奏和歌唱。

"

前段日子我們經常能在各大論壇上看到關於“毛利戰舞”的帖子,因為它時不常地就會在國際賽事上出現。

可愛的新西蘭運動員們故意在賽場上用誇張的舞蹈動作以及犀利的表情來恐嚇對手,以達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例如,在2017年男籃世界盃中,新西蘭隊開場就秀了一段毛利戰舞,把美國球員都給看愣了。

儘管新西蘭人最後還是輸掉了這場比賽,但是“毛利戰舞”卻意外地走紅了網絡。

那麼,在火爆視頻的背後,"毛利戰舞“究竟蘊含了什麼意思?它又隱藏了哪些民族文化呢?

今天火焱就通過本篇文章,和大傢伙具體說道說道。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我們最熟知的毛利戰舞,被毛利人稱為"haka",是一類傳統的民族舞蹈。

表演人員在舞蹈時需要劇烈且有節奏的抖動,包括大幅度搖擺、拍打胸部、大腿以及揮舞雙手等。

在某些情況下,這支舞蹈還要伴隨著凶猛的面部表情(瞪眼、吐舌頭)以及大聲的嘶吼。

通常,“haka”會在部落戰備的時候出現,但它也可以由部落的男性和女性共同表演,而且不同的戰舞在毛利人文化中還發揮著不一樣的社會功能。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以“haka”為代表的毛利戰舞,起源於毛利人的古老傳說。

相傳,太陽之父“Tama-nui-te-ra”和他的妻子“Hine-raumati”(負責掌管夏天的神話人物)在經歷一段甜蜜愛情後,產下了一個名叫“Tane-rore”的男孩。

但太陽之父的妻子在分娩後就死去了,所以男孩為了祭奠母親,會在炎熱的夏天裡舞動身體,通過感受身邊的熱流,就好像母親又重新回到了自己身邊。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為了歌頌這種美德,古人們將這種舞蹈記錄了下來,稱為“te haka a tane rore”,這也是戰舞“haka”名字的由來。

此後,毛利人繼承了這種輕快的舞蹈,用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尊重以及感恩之情。

所以,根據毛利人的這種觀念,“haka”戰舞實際上在生日、婚禮、葬禮以及其他一些慶祝活動上更為常見,它有時也被用作部落身份的象徵。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而且,戰舞“haka”並不是只有一種固定的舞姿,歷史上最著名的“haka”名叫“ka mate”,是由毛利人首領Te Rauparaha於1820年創作的。

20世紀初,它被納到了新西蘭橄欖球聯盟的賽前儀式中,逐漸被全世界所熟知。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還有一種有趣的毛利戰舞被稱為“ manawa wera”。

它被用來嘲諷那些落敗而歸的士兵——當戰敗的士兵們返回村莊時,他們會遇到一群主要由婦女組成的隊伍,這些女人會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主要是麻布和塵土),在士兵面前跳躍,併發出最痛苦的呼嚕聲,同時翻出白眼,以諷刺士兵懦弱的表現。

此外,與人們對傳統戰舞的理解不同,“haka”在毛利人的世界裡常被當做娛樂活動來進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遊戲”。

例如,“poi”作為戰舞“haka”的一個重要分支,就是部落女性首選的娛樂項目。

在“poi”進行的時候,通常每個表演者都會有一個小而輕的球,由水燭的葉子緊緊地包住,再在上邊繫上一條繩子,附以毛利狗的毛髮作為裝飾。(後來這種狗就滅絕了)

然後女人們會站成一排,按照“poi”歌曲旋律的各個節點來安排每個動作——或在胸前旋轉小球,或在雙肩前後。

這種舞蹈常被當做部落裡的遊戲來進行,是毛利女人茶餘飯後的最愛。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然而,在一些古老部落的記載裡,早在波利尼西亞的毛利祖先們就已經沉溺於各種形式的遊戲中了。

現代毛利人將這些娛樂活動稱為““ahuareka”,但在過去,它們被稱為“rehia”。而毛利人常掛在嘴邊的“Nga mahi a te rehia” meant”就是“快樂的藝術”的意思。

然而,為了能更好的玩耍,毛利人也是費勁了心思。遠在新石器時期,他們就獨創了一種被稱為“The whare tapere”的房子,專門供人唱歌、跳舞和玩遊戲。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The whare tapere

這種簡易的露天場所常被認為是現代劇院的雛形。

其實,毛利戰舞“haka”就是古老的“The whare tapere”場所中最普遍和最流行的娛樂形式,也是少數在白人到來後還倖存下來的毛利文化之一。

儘管歷史上曾出現了不少種類的毛利戰舞,其中一些已經消亡,另外一些又或多或少地帶有歐洲文化的特點,但無論何時,這些舞蹈對於觀眾而言都是賞心悅目的。

因為表演者都會按照既定的節奏掌控自己的動作。他們的四肢、頭部、臀部以及身體其他部位都會有規則的律動,既不笨拙也不粗俗,是一種非常優美的舞蹈。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通常,“haka”是為了紀念尊貴的客人或重要人物才會出現,是毛利人最高規格的接待儀式。

但對於年輕女性來說,戰舞的存在卻更為重要——她們會被舞蹈中表現最出色,最優美的男性所吸引,從而開始一段美好的姻緣。

此外,經過學者考察,除了上述“The whare tapere”的娛樂場所,毛利人還有諸如“Whare tapere”、“Whare potae”、“Whare pora”等一系列專為遊戲而誕生的名詞。

儘管這些詞彙中的大部分都無法找到準確的出處,但我們還是能想象到古毛利人對遊戲和舞蹈的那份熱愛。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讀到這裡,我想你已經對毛利戰舞有了一定的認識。接下來我們會繼續拓展,看看古毛利人的文化中究竟還隱藏了什麼祕密。

其實,古毛利人在黑暗中摸索了幾個世紀後,幾乎把他們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擬人化”了。

因此,在廣泛而神奇的毛利人神話中,我們發現了大量擬人化的描述。

它們可以是戰爭、和平、疾病,亦或是天空、地球、太陽、月亮和星星,甚至可以是春夏秋冬四季。

這些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身體感受到的事物,統統都被毛利人擬人化了。所以才有了前文中的“夏天之母”Hine-raumati,以及“太陽之父”Tama-nui-te-ra。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同樣地,毛利人在雕刻、編織等藝術手法上也有這種擬人化設想,而且類似性質的神話也被賦予到了娛樂藝術中——毛利人的遊戲和娛樂方式都有他們各自的“神話代理人”,毛利人認為正是這些神話人物的出現,才發明了遊戲。

在大多數部落中,代表“遊戲之父”的神話人物被稱為“rau kata uri”,它同時還是長笛演奏藝術的代表。

然而,在一些更原始的部落中,上述的“遊戲之父”則被”Marere-O-Tonga”和”Takataka Putea”兩個神話人物替代。

至於為啥有這麼多版本的叫法,有些學者認為,是因為在這些人中,有一部分保留了波利尼西亞人遷徙到新西蘭前的神話、儀式和傳說的最初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前文中都沒有“XX之神”來代表神話人物,是因為毛利人並不想把這些人格化的事物稱為“神”(atua),而僅僅它們稱為“xx之母”,“xx之父”或“xx起源”。同樣地,用“神”這個詞來表達“atua”這個神聖詞彙在毛利人中是令人反感的事情,他們認為“惡魔”和“atua”更為接近。(“atua”是毛利人特別敬重的一個詞彙)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其實,在沒有書面語言和文學的種族中,發掘各種各樣的遊戲和娛樂活動來消磨時間就變的尤為重要。這片土地上的毛利人,雖然在歐洲人到來之前沒有文字系統,但他們卻有著最廣泛的古代傳奇、歌曲、民間傳說以及其他口口相傳下來的知識。這些知識在冬夜或惡劣天氣時最受歡迎,被絕大多數部落喜愛和推崇。

但其實它們中的許多故事都是在這些夜晚的聚會上即興創作的,例如毛利文化中的“古老原始人”——它仿照古代英雄為原型,講述了人類形態的神居住在孤獨的森林深處,然後從附近的村莊裡帶走心愛女人的故事。而”勇敢的老航海者”一章中——則講述了老年水手乘著脆弱的船隻到達未知海域,在遙遠的陸地上看到了奇怪的景色和奇怪的人的故事。

像這樣的神話傳說在毛利文化中非常常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農耕文明在對抗漫漫長夜時產生的藝術情懷和執著精神,這也是毛利人智慧的一種體現。

當然,除了上述的神話傳說以及優美的舞蹈外,毛利人對其他方面也很有研究,例如音樂和武術。

在古代,毛利人會用木頭和骨頭製造出兩種不同形式的樂器。前者用嘴來吹響,被稱為“koauu”,後者則用鼻子的氣息吹響,被稱為“pu torino”。

當人們農閒時,年輕人或酋長們就會用這些樂器帶領大家消磨時光。隨著這些長笛的聲音,人們還會自發地為音樂伴奏和歌唱。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還有一種大型樂器名叫”pu-tatara”,它是由一種貝殼和木頭製成的長號,長1.5米。

它有時被用來來召集村民開會,還會在戰爭中被用來召集戰鬥人員,或警告敵人接近。

此外,尚武的毛利人還建立了許多被稱為“Para-whakawai”的武器學校。

這些武術學校一般是指在村廣場舉行的青年男子會議,目的是為了獲取和練習武器的使用方法,而這種練習則被稱為“whakahoroo rakau”。

在這裡,年輕的毛利人學會了用最古老的武器進行攻擊和防守的方法,以及如何運用摔跤等近身格鬥殺敵。

值得一提的是,毛利人摔跤時還有個特別惡趣味的事兒:當一個人要參加摔跤比賽時,他會事先往手上吐痰,然後合上雙手,重複下面的咒語(karakia),用來加強自己的力量,當然,是否應驗就不得而知了。

"

前段日子我們經常能在各大論壇上看到關於“毛利戰舞”的帖子,因為它時不常地就會在國際賽事上出現。

可愛的新西蘭運動員們故意在賽場上用誇張的舞蹈動作以及犀利的表情來恐嚇對手,以達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例如,在2017年男籃世界盃中,新西蘭隊開場就秀了一段毛利戰舞,把美國球員都給看愣了。

儘管新西蘭人最後還是輸掉了這場比賽,但是“毛利戰舞”卻意外地走紅了網絡。

那麼,在火爆視頻的背後,"毛利戰舞“究竟蘊含了什麼意思?它又隱藏了哪些民族文化呢?

今天火焱就通過本篇文章,和大傢伙具體說道說道。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我們最熟知的毛利戰舞,被毛利人稱為"haka",是一類傳統的民族舞蹈。

表演人員在舞蹈時需要劇烈且有節奏的抖動,包括大幅度搖擺、拍打胸部、大腿以及揮舞雙手等。

在某些情況下,這支舞蹈還要伴隨著凶猛的面部表情(瞪眼、吐舌頭)以及大聲的嘶吼。

通常,“haka”會在部落戰備的時候出現,但它也可以由部落的男性和女性共同表演,而且不同的戰舞在毛利人文化中還發揮著不一樣的社會功能。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以“haka”為代表的毛利戰舞,起源於毛利人的古老傳說。

相傳,太陽之父“Tama-nui-te-ra”和他的妻子“Hine-raumati”(負責掌管夏天的神話人物)在經歷一段甜蜜愛情後,產下了一個名叫“Tane-rore”的男孩。

但太陽之父的妻子在分娩後就死去了,所以男孩為了祭奠母親,會在炎熱的夏天裡舞動身體,通過感受身邊的熱流,就好像母親又重新回到了自己身邊。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為了歌頌這種美德,古人們將這種舞蹈記錄了下來,稱為“te haka a tane rore”,這也是戰舞“haka”名字的由來。

此後,毛利人繼承了這種輕快的舞蹈,用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尊重以及感恩之情。

所以,根據毛利人的這種觀念,“haka”戰舞實際上在生日、婚禮、葬禮以及其他一些慶祝活動上更為常見,它有時也被用作部落身份的象徵。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而且,戰舞“haka”並不是只有一種固定的舞姿,歷史上最著名的“haka”名叫“ka mate”,是由毛利人首領Te Rauparaha於1820年創作的。

20世紀初,它被納到了新西蘭橄欖球聯盟的賽前儀式中,逐漸被全世界所熟知。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還有一種有趣的毛利戰舞被稱為“ manawa wera”。

它被用來嘲諷那些落敗而歸的士兵——當戰敗的士兵們返回村莊時,他們會遇到一群主要由婦女組成的隊伍,這些女人會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主要是麻布和塵土),在士兵面前跳躍,併發出最痛苦的呼嚕聲,同時翻出白眼,以諷刺士兵懦弱的表現。

此外,與人們對傳統戰舞的理解不同,“haka”在毛利人的世界裡常被當做娛樂活動來進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遊戲”。

例如,“poi”作為戰舞“haka”的一個重要分支,就是部落女性首選的娛樂項目。

在“poi”進行的時候,通常每個表演者都會有一個小而輕的球,由水燭的葉子緊緊地包住,再在上邊繫上一條繩子,附以毛利狗的毛髮作為裝飾。(後來這種狗就滅絕了)

然後女人們會站成一排,按照“poi”歌曲旋律的各個節點來安排每個動作——或在胸前旋轉小球,或在雙肩前後。

這種舞蹈常被當做部落裡的遊戲來進行,是毛利女人茶餘飯後的最愛。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然而,在一些古老部落的記載裡,早在波利尼西亞的毛利祖先們就已經沉溺於各種形式的遊戲中了。

現代毛利人將這些娛樂活動稱為““ahuareka”,但在過去,它們被稱為“rehia”。而毛利人常掛在嘴邊的“Nga mahi a te rehia” meant”就是“快樂的藝術”的意思。

然而,為了能更好的玩耍,毛利人也是費勁了心思。遠在新石器時期,他們就獨創了一種被稱為“The whare tapere”的房子,專門供人唱歌、跳舞和玩遊戲。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The whare tapere

這種簡易的露天場所常被認為是現代劇院的雛形。

其實,毛利戰舞“haka”就是古老的“The whare tapere”場所中最普遍和最流行的娛樂形式,也是少數在白人到來後還倖存下來的毛利文化之一。

儘管歷史上曾出現了不少種類的毛利戰舞,其中一些已經消亡,另外一些又或多或少地帶有歐洲文化的特點,但無論何時,這些舞蹈對於觀眾而言都是賞心悅目的。

因為表演者都會按照既定的節奏掌控自己的動作。他們的四肢、頭部、臀部以及身體其他部位都會有規則的律動,既不笨拙也不粗俗,是一種非常優美的舞蹈。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通常,“haka”是為了紀念尊貴的客人或重要人物才會出現,是毛利人最高規格的接待儀式。

但對於年輕女性來說,戰舞的存在卻更為重要——她們會被舞蹈中表現最出色,最優美的男性所吸引,從而開始一段美好的姻緣。

此外,經過學者考察,除了上述“The whare tapere”的娛樂場所,毛利人還有諸如“Whare tapere”、“Whare potae”、“Whare pora”等一系列專為遊戲而誕生的名詞。

儘管這些詞彙中的大部分都無法找到準確的出處,但我們還是能想象到古毛利人對遊戲和舞蹈的那份熱愛。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讀到這裡,我想你已經對毛利戰舞有了一定的認識。接下來我們會繼續拓展,看看古毛利人的文化中究竟還隱藏了什麼祕密。

其實,古毛利人在黑暗中摸索了幾個世紀後,幾乎把他們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擬人化”了。

因此,在廣泛而神奇的毛利人神話中,我們發現了大量擬人化的描述。

它們可以是戰爭、和平、疾病,亦或是天空、地球、太陽、月亮和星星,甚至可以是春夏秋冬四季。

這些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身體感受到的事物,統統都被毛利人擬人化了。所以才有了前文中的“夏天之母”Hine-raumati,以及“太陽之父”Tama-nui-te-ra。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同樣地,毛利人在雕刻、編織等藝術手法上也有這種擬人化設想,而且類似性質的神話也被賦予到了娛樂藝術中——毛利人的遊戲和娛樂方式都有他們各自的“神話代理人”,毛利人認為正是這些神話人物的出現,才發明了遊戲。

在大多數部落中,代表“遊戲之父”的神話人物被稱為“rau kata uri”,它同時還是長笛演奏藝術的代表。

然而,在一些更原始的部落中,上述的“遊戲之父”則被”Marere-O-Tonga”和”Takataka Putea”兩個神話人物替代。

至於為啥有這麼多版本的叫法,有些學者認為,是因為在這些人中,有一部分保留了波利尼西亞人遷徙到新西蘭前的神話、儀式和傳說的最初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前文中都沒有“XX之神”來代表神話人物,是因為毛利人並不想把這些人格化的事物稱為“神”(atua),而僅僅它們稱為“xx之母”,“xx之父”或“xx起源”。同樣地,用“神”這個詞來表達“atua”這個神聖詞彙在毛利人中是令人反感的事情,他們認為“惡魔”和“atua”更為接近。(“atua”是毛利人特別敬重的一個詞彙)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其實,在沒有書面語言和文學的種族中,發掘各種各樣的遊戲和娛樂活動來消磨時間就變的尤為重要。這片土地上的毛利人,雖然在歐洲人到來之前沒有文字系統,但他們卻有著最廣泛的古代傳奇、歌曲、民間傳說以及其他口口相傳下來的知識。這些知識在冬夜或惡劣天氣時最受歡迎,被絕大多數部落喜愛和推崇。

但其實它們中的許多故事都是在這些夜晚的聚會上即興創作的,例如毛利文化中的“古老原始人”——它仿照古代英雄為原型,講述了人類形態的神居住在孤獨的森林深處,然後從附近的村莊裡帶走心愛女人的故事。而”勇敢的老航海者”一章中——則講述了老年水手乘著脆弱的船隻到達未知海域,在遙遠的陸地上看到了奇怪的景色和奇怪的人的故事。

像這樣的神話傳說在毛利文化中非常常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農耕文明在對抗漫漫長夜時產生的藝術情懷和執著精神,這也是毛利人智慧的一種體現。

當然,除了上述的神話傳說以及優美的舞蹈外,毛利人對其他方面也很有研究,例如音樂和武術。

在古代,毛利人會用木頭和骨頭製造出兩種不同形式的樂器。前者用嘴來吹響,被稱為“koauu”,後者則用鼻子的氣息吹響,被稱為“pu torino”。

當人們農閒時,年輕人或酋長們就會用這些樂器帶領大家消磨時光。隨著這些長笛的聲音,人們還會自發地為音樂伴奏和歌唱。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還有一種大型樂器名叫”pu-tatara”,它是由一種貝殼和木頭製成的長號,長1.5米。

它有時被用來來召集村民開會,還會在戰爭中被用來召集戰鬥人員,或警告敵人接近。

此外,尚武的毛利人還建立了許多被稱為“Para-whakawai”的武器學校。

這些武術學校一般是指在村廣場舉行的青年男子會議,目的是為了獲取和練習武器的使用方法,而這種練習則被稱為“whakahoroo rakau”。

在這裡,年輕的毛利人學會了用最古老的武器進行攻擊和防守的方法,以及如何運用摔跤等近身格鬥殺敵。

值得一提的是,毛利人摔跤時還有個特別惡趣味的事兒:當一個人要參加摔跤比賽時,他會事先往手上吐痰,然後合上雙手,重複下面的咒語(karakia),用來加強自己的力量,當然,是否應驗就不得而知了。

新西蘭的“毛利戰舞”:既可以用來祭奠死者,還能追求婚姻幸福

從今天的文章中,我們不難發現,原本以為蠻荒的毛利人其實在文化藝術的造詣也是很高的。他們的毛利戰舞現在不僅傳承的十分完好,而且還經常出現在國際大型活動中,儼然成為了新西蘭的國家象徵。

一支舞蹈就能擁有如此巨大的能量,我想只有毛利人才能做得到吧。

文丨火焱

本文文獻

1."Te Matatini – The Evolution of Kapa Haka" (PDF). DANZ Quarterly. No. 24. 2011.

2.Hartigan, Ryan (2011). "Embarrassing Time, Performing Disunity: Rugby, the haka, and Aotearoa – New Zealand in the United Kingdom" (PDF). Performance Research. Taylor & Francis: 37–43. doi:10.1080/13528165.2011.578728.

3.Hokowhitu, Brendan (2014). Graham, Laura (ed.). "Haka: Colonised Pysicality, Body-Logic, and Embodied Sovereignty". Performing Indigeneity: Global Histories and Contemporary Experiences. Lincoln, N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doi:10.2307/j.ctt1d9nmw6.

4.Hunt, Tom (19 September 2015). "Flashback: The All Blacks perform haka for the first time". The Dominion Post. Retrieved 4 May 2017 – via Stuff.co.nz.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