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科技:互聯網時代的智能心臟監護儀

心血管病 心臟病 智能手機 猶大 談談新興醫療科技 談談新興醫療科技 2017-11-05

這個場景大家應該不陌生:‘唉,要是早幾分鐘送來,可能還有救’ ,醫生對心臟猝死的病人家屬說。

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2.9億,死亡率居所有疾病首位。2015年農村心臟病死亡率為144.79/10萬;城市心臟病死亡率為136.61/10萬【1】。如果這些病人能夠獲得實時的心臟監護,及時地發現心臟猝死症狀,得到醫療機構的第一時間救治,就有可能獲救。

傳統的心臟監測用的是一次性標準心電圖(ECG),但難以獲得診斷所需的準確數據,尤其是對於不可預知的隱性房顫等情況。雖然已有動態心電監測器可提供更長的連續監測數據,但需要在醫院特殊的看護環境下進行,不管是對於患者還是醫院都是巨大的負擔。

2017年,美國聖猶達公司研發的植入式智能心臟監護儀(Confirm Rx™ ICM)得到了美國FDA的批准【2】。 這款ICM (Implantable Cardiac Monitor),不僅有體積小巧,監測精準, 植入方便等優點,還能與智能手機通過專用APP(myMerlin)進行藍牙互聯網連接。 患者心電數據不僅可以實時的上傳到醫療信息系統,形成連續的心電監測記錄,也可以即時的向醫療提供方發出緊急求救。同時,患者也可以隨時得知自己的心臟功能狀況。

2017新科技:互聯網時代的智能心臟監護儀

2017新科技:互聯網時代的智能心臟監護儀

智能心電監護下的醫療響應系統示意圖【3】

這款儀器將會革新心臟診斷技術和心臟病救治系統。

  1. 持續性的精確心電數據彌補了傳統心臟監測技術的不足,為醫生提供了更加充分和可靠的臨床診斷證據,尤其可以被用來對臨床上不明原因暈厥患者、卒中患者、隱性房顫等高危心臟病人群的篩查,可以預防心臟性猝死。

  2. 智能的心臟信息傳遞系統可以讓患者獲得醫療機構第一時間的干預。這款儀器不僅可以讓病人手動觸發心電數據上傳,而且可以設置自動上傳的時間和頻率,防止患者遺忘或者來不及做出觸發動作。

  3. 長期的數據追蹤改善了心臟術後管理和藥效評價。如房顫導管消融患者術後的恢復狀態跟蹤,抗凝血藥物的效果評價,是否長期或終身服用抗凝藥等。

希望這款儀器能夠儘快的進入中國市場,造福中國的心臟病患者。

參考資料

【1】《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

【2】美國聖猶達公司,St. Jude Medical

【3】Seizure detection, seizure prediction, and closed-loop warning systems in epliepsy, Sriram Ramgopal, ect.《Epilepsy & Behavior》, 2014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