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企歡迎“宣傳”拒絕“搞事”引熱議“搞事”是監督嗎'

新聞 跳槽那些事兒 科技生活快報 2019-08-19
"

作者:段官敬

據媒體報道,有記者採訪某國企宣傳口相關負責人,然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來做宣傳非常歡迎,如果搞事給政府添麻煩就不接待”。結果,該記者也被“請”出了微信群。當然,國企是國有資產、集體所有,其經營活動定然應受到社會監督和公眾監督,畢竟關乎國家和群眾利益。歡迎宣傳、不歡迎監督,本身價值觀念的確有錯,不容辯駁。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然在批判國企負責人行為不端的同時,也要看到記者在此國企單位工作群“怪異”的口吻,“你們新來對接媒體的工作人員就是這樣對接的”“活久見第一次碰到對接媒體的人是這樣操作的”。試問,媒體素養和新聞人操守是以高人一等、盛氣凌人的口氣講話的嗎?缺乏平等待人、心平氣和的對流,“不受人待見”不應反求諸己嗎?何況如此派頭,讓人不由得產生不好的聯想:對待“官員”尚且如此,對待“平頭百姓”是不是尾巴翹到天上去了。

"

作者:段官敬

據媒體報道,有記者採訪某國企宣傳口相關負責人,然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來做宣傳非常歡迎,如果搞事給政府添麻煩就不接待”。結果,該記者也被“請”出了微信群。當然,國企是國有資產、集體所有,其經營活動定然應受到社會監督和公眾監督,畢竟關乎國家和群眾利益。歡迎宣傳、不歡迎監督,本身價值觀念的確有錯,不容辯駁。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然在批判國企負責人行為不端的同時,也要看到記者在此國企單位工作群“怪異”的口吻,“你們新來對接媒體的工作人員就是這樣對接的”“活久見第一次碰到對接媒體的人是這樣操作的”。試問,媒體素養和新聞人操守是以高人一等、盛氣凌人的口氣講話的嗎?缺乏平等待人、心平氣和的對流,“不受人待見”不應反求諸己嗎?何況如此派頭,讓人不由得產生不好的聯想:對待“官員”尚且如此,對待“平頭百姓”是不是尾巴翹到天上去了。

一國企歡迎“宣傳”拒絕“搞事”引熱議“搞事”是監督嗎

要知道,記者只是一種責任、一種工作,不是特殊身份、更不是顯耀的資本。現實生活中,不乏少數媒體人和新聞人,一旦“你必須聽我說、聽我的”期待破滅,就狗急跳牆、拿起輿論大棒,一股腦兒“讓你好看”,違背了輿論監督的方向,也涉嫌“公報私仇”,難逃個人主義、精緻利己的嫌疑。把輿論話語權、監督引導權當成個人的“私產”,想怎麼來就怎麼來,甚至以“輿情”威脅換取錢財。類似種種,本質就是“搞事”,與監督扯不上邊。

不得不說,監督可以是“搞事”,但“搞事”絕對不是監督。既然代表群眾監督、行使公權力監督,本著從國家利益大局從發、本著對群眾和事業負責的態度,對相關單位進行“挑刺”、深挖,撥開真相、剖析問題,一切都不過分且理應得到支持,這樣的監督哪怕是“搞事”皆無可非議。但是為了“搞事”而“搞事”,無理由、無原則、無底線的挑戰相關單位的耐心,干擾正常工作秩序,甚至為了讓被監督單位“平事”而“搞事”。此種做法,完全脫離了新聞媒體人的職業素養與敬業精神,也是對公權力的玷汙、對輿論監督的挑釁。

因此,從“記者被被移除對接採訪單位工作群”事件中,黨員領導幹部也好、新聞媒體記者也罷,都該從中汲取不同的教訓。首先,黨員領導幹部尤其是單位負責人,一定要樹立網絡意識、輿論意識,學會同媒體打交道,認真擺正位置,坦蕩接受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再次,新聞媒體人同樣要擺正位置、端正心態,時刻銘記手中的麥克風和長鏡頭,不是個人慾所欲為、“大聲說話”的私產,而是為正義發聲、為群眾喊話的“擴音器”,不能違背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行見不得人的苟且之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