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湖提鋰有望突破 機構建議關注兩股

申萬宏源發佈最新鹽湖提鋰行業深度研報認為,目前全球碳酸鋰需求大概在每年12萬噸左右,全部鋰需求的碳酸鋰當量約19萬噸,未來5年,將保持10-15%左右的年增長,主要是鋰離子電池的帶動。儘管在建的鋰產能較多,且大多會在2019年開始形成供給。但是短期這幾年因為新能源汽車的需求較好,鋰的價格仍然會保持的比較好。目前碳酸鋰價格穩定在12萬元/噸,電池級的15萬元以上。因為碳酸鋰資源的稀缺性,而且三大巨頭對市場的壟斷,導致了碳酸鋰的價格在高位運行。

據Roskill 估計,全球76%鋰資源分佈於鹽湖,24%為礦石。鹽湖資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國、玻利維亞、阿根廷、俄羅斯和中國,已探明重要的含鋰鹽湖有智利的阿塔卡瑪、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阿根廷的霍姆佈雷託、中東的死海、中國西藏扎布耶和青海鹽湖等。鋰含量低、高鎂鋰比及氣候環境惡劣是鹽湖提鋰的主要障礙,已實現大規模工業化開採的只有智利阿塔卡瑪鹽湖、阿根廷霍姆佈雷託鹽湖和美國銀峰鹽湖。

由於鹽湖提鋰成本優勢明顯,目前全球從滷水中生產的鋰鹽產品( 以碳酸鋰計) 已佔鋰產品總量的85%以上 。鹽湖提鋰技術主要有電滲析法、吸附法、萃取法、沉澱法、煅燒法。目前大規模量產主要有:

電滲析膜分離技術(青海鋰業):已在柴達木盆地東臺進行工業化生產,該技術用於分離鎂鋰重量比1:1~200:1的鹽湖滷水。該工藝特點是,裝置簡單,操作方便,不汙染環境,但分離效率不高,濾膜使用週期較短。目前產能1萬噸,產量8000噸。

離子交換法(藍科鋰業、FMC):離子吸附法的最大優點是從經濟和環保上都有很大的優越性,且工藝簡單,回收率高、選擇性好。目前藍科鋰業1萬噸產能已滿產。

申萬宏源認為,過去10年國內鹽湖由於資源屬性較差,鹽湖提鋰一直沒能形成有效供給,2017年以來陸續有鹽湖開始有7000噸工業級碳酸鋰產出,並逐漸向電池級發展,預計2019年可以看到明顯的增量。建議關注鹽湖股份、藏格控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