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啟動高端帶電調試

新能源 經濟 能源 節能減排 人民網 2017-04-19

人民網長沙4月18日電 今天,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酒泉—湖南工程”)啟動高端帶電調試,該直流線路運行電壓將由低端調試時的±400千伏上升到額定電壓±800千伏。

酒泉—湖南工程是重點服務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送出的跨區輸電通道,工程全面採用我國自主開發的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和裝備。工程投運後,將有力促進甘肅能源基地開發與外送,緩解華中地區電力供需矛盾,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增加稅收,推動華中地區大氣汙染防治。

作為首條直接為湖南供電的特高壓線路,2015年6月正式開工,途經甘肅、陝西、重慶、湖北、湖南5省(市),建設橋灣、湘潭2座換流站,換流容量1600萬千瓦,線路全長2383公里。該工程每年可為湖南輸送400億千瓦時電量,相當於6個長沙電廠的年發電量,能夠滿足湖南1/4強的用電需求,為湖南能源供應提供可靠保障。

酒泉—湖南工程經濟、社會、環境效益巨大。工程對於促進甘肅能源基地開發,擴大新能源消納範圍,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拉動內需和經濟增長,帶動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提高系統新能源消納能力,滿足華中地區用電需求,支撐國家能源消耗強度降低目標實現,落實國家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瞭解,甘肅酒泉地區風能、太陽能資源資源豐富,是國家確定的大型風電基地之一。截至2016年底,甘肅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277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686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容量佔本地總裝機容量的比例達到41%,位居全國第一。

酒泉地區具備建設大型能源基地的條件,在輸送風電等新能源的基礎上,配套適當規模的火電,實現風光火聯合外送,可以保障直流運行穩定,提高輸電效率。建設酒泉-湖南工程,將有力促進甘肅能源基地集約化開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擴大新能源消納範圍,破解棄風、棄光困局,並將當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由於華中地區經濟發展潛力大,電力需求增長迅速,但一次能源相對匱乏,煤電油運緊張矛盾最為突出。建設特高壓工程、大規模接納區外電力,是保障華中地區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根本途徑。華中東四省(豫鄂湘贛)電源裝機中水電比例超過30%,還有約500萬千瓦抽水蓄能機組,系統調峰能力強。

湖南電網水電比例較高,季節性豐餘枯缺明顯,適當接受區外火電及新能源電源,可以實現水風火互濟。綜合考慮能源基地電力外送距離和輸送容量、受端市場空間和需求等因素,採用特高壓直流將甘肅能源基地電力直送湖南負荷中心,可充分利用華中地區豐富的調峰資源,到網電價具備較強競爭力,有效緩解華中地區中長期電力供需矛盾,滿足經濟及負荷快速增長需要。

建設酒泉-湖南工程,將西部風電、煤電、光伏電力送至華中地區,輸電能力800萬千瓦,每年可新增送電約400億千瓦時,減少燃煤運輸1800萬噸,減排煙塵1.5萬噸、二氧化硫8.8萬噸、氮氧化物8.0萬噸、二氧化碳2960萬噸,將有效促進大氣汙染防治目標的實現。

目前,國家電網已累計建成“六交五直”特高壓工程,在建“三交六直”特高壓工程,在運在建20項特高壓工程線路長度達到3萬公里,變電(換流)容量超過3.2億千伏安(千瓦),累計送電超過6000億千瓦時。依託大電網發展新能源,國家電網新能源併網裝機已突破2億千瓦,成為世界風電、太陽能發電併網規模最大的電網。(侯建明)

附件:

特高壓電網簡介

特高壓電網是服務範圍廣、優化配置能力強、安全可靠性高、綠色低碳的綜合平臺,能夠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實現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特高壓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輸電構成。特高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少佔地的綜合優勢,可以更安全、更高效、更環保地配置能源,是實現能源資源集約開發、促進清潔能源發展、有效解決霧霾問題的重要載體,更是轉變能源發展方式、保障能源安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搶佔世界能源發展制高點、帶動電工裝備業“走出去”的重要舉措。

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特高壓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6次會議上指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必須推動能源“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要繼續建設以電力外送為主的千萬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繼續發展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李克強總理在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上指出,要深化能源結構調整,加快開工建設包括特高壓在內的一批重大項目。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發揮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今年要啟動一批“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建設水電核電、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等重大項目。2011-2015年,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全國“兩會”提交有關發展特高壓的建議、提案達250項,並列入全國人大、政協辦公廳重點督辦事項。能源輸出、輸入省份迫切要求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特高壓已納入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綱要、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與中國工業大獎。特高壓交流電壓成為國際標準,實現“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贏得國際社會高度關注。2014年2月與2015年7月,國家電網公司成功中標巴西美麗山水電特高壓直流送出一期與二期項目,實現了我國特高壓技術、裝備、工程總承包和生產運營成套“走出去”,有力彰顯特高壓國際影響力。

特高壓電網“一頭連著西部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一頭連著東中部霧霾治理”,發展特高壓電網已成為國家能源發展、清潔發展的戰略重點。2014年5月,包括“四交四直”特高壓工程在內的12條重點輸電通道納入國家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並將於2017年全部建成投運。2014年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加快推進信息 電網 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建設的通知》(發改投資〔2014〕1986號),要求大力推進“西電東送”戰略,應用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加快建設一批跨區輸電通道。通過發展特高壓電網,一方面,可以有力推動西南水電和西部、北部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外送,破解大型能源基地“窩電”困局,促進當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另一方面,可以有力推動東中部地區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緩解能源供應緊張狀況,有力支撐霧霾治理。

特高壓電網的資源綜合優化配置平臺作用充分顯現。目前,國家電網已累計建成“六交五直”特高壓工程,在建“三交六直”特高壓工程,在運在建20項特高壓工程線路長度達到3萬公里,變電(換流)容量超過3.2億千伏安(千瓦),累計送電超過6000億千瓦時。依託大電網發展新能源,國家電網新能源併網裝機已突破2億千瓦,成為世界風電、太陽能發電併網規模最大的電網。為構建更安全、更高效、更堅強的國家電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適應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和用電多樣化需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國家電網公司組織深入研究論證,提出了國家電網發展的總體格局:到2020年,將西部不同資源類型的電網互聯,構建西部電網;將東部主要受電地區電網互聯,構建東部電網,形成送、受端結構清晰,交、直流協調發展的2個同步電網。到2025年,建設東部、西部電網同步聯網工程,國家電網形成一個同步電網。特高壓將在大範圍優化能源資源配置,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經濟、清潔、高效發展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為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化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推進大氣汙染防治,亟需進一步加快推進特高壓電網建設。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電力需求還將保持中高速增長,東中部地區經濟發達,經濟總量大,用電基數大、比重高,未來新興戰略產業、新業態服務業將加快發展,加之人口向東部地區集聚,仍將是我國的負荷中心。另一方面,國家規劃建設的西南水電基地、9個大型煤電基地、9個大型風電基地與東中部負荷中心距離一般在800-4000公里,能源基地向負荷中心輸送電力的規模將越來越大,靠技改和擴建500千伏電網,無法適應大規模“西電東送、北電南供”的要求,必須加快發展特高壓電網,實現技術升級。在“四交四直”及國家已明確的特高壓跨區輸電項目基礎上,為控制東中部地區煤炭消費總量,治理嚴重霧霾,滿足西部、北部能源基地和西南水電基地電力外送需要,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水平,亟需抓緊建設“五交八直”後續特高壓工程,早日建成統一同步電網,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奠定堅實基礎。“五交八直”工程建成後,每年將輸送電量4500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東中部電煤消耗1.9億噸,減排二氧化硫90萬噸、氮氧化物90萬噸、煙塵5萬噸,PM2.5汙染降低10%左右,節能減排作用顯著。“十三五”期間,包括“五交八直”特高壓工程在內的電網工程規劃總投資2.38萬億元,帶動電源投資3萬億元,合計5.4萬億元,年均拉動GDP增長超過0.8個百分點,有利於消化鋼鐵、原鋁、水泥等產業過剩產能,推動智能電網及電子信息、通信、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帶動電工裝備業走出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