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的本質是靈活性?

新能源 能源 英國 雷鋒 財新無所不能 2017-07-07
可再生能源的本質是靈活性?

【無所不能 文丨廖宇新能源的本質是什麼?是技術還是其他?討論這個問題有多重要?

新能源的本質是什麼?這個定義似乎此前並沒有人提出。此前有人提出可再生能源的本質是技術,馬克思從宏觀的論述角度出發認為,“人的本質並非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實際上,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如果套用此理論,技術的本質亦是自然科學領域包羅萬象的總和,可再生能源自然概莫能外。

雖然僅從邏輯上去判斷這樣的論述是否嚴謹未免有些過於對理工男們吹毛求疵,但如果能深層次的理解可再生能源的本質,的確有助於人們理解,未來它將如何註定改變你我的生活。

新能源的本質是靈活性 並正在引發革命

人們知道,就在2017年6月初,英國和德國的新能源發展先後到達了一個舉世矚目的重要節點:就在6月7日這一天,英國超過50%的用電量是靠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來滿足的,而在德國,這一比例已經達到75%左右,中午13點30分,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功率達到了63GW的新高,其中光伏發電20GW,陸上風力發電28GW,海上風力發電4.5GW,水力發電4GW,生物質發電5.5GW,其總比已經接近75%這一很久以前人們認定新能源所無法企及的高線。

人們本來應該足夠驚奇,但現今已經形成習慣:無論是英國所剩不多的核電幾乎保持一條直線發電曲線,還是德國的火電機組已經被限制在非常狹小的活動帶裡調節,都在陳述這樣一個事實:隨著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不斷提高並逐漸跨越50%這一分界線,整個電力系統的靈活調節重心也隨之由傳統的火電機組交到了可再生能源電源的手中。

如果是這是一幕刺秦大戲,那麼可再生能源終於熬到了圖窮匕見的那一刻。

可再生能源的本質是靈活性?

圖一:2017年6月7日英國各發電來源上網發電功率

可再生能源的本質是靈活性?

圖二:2017年6月7日德國各發電來源上網發電功率

長期以來,整個電力系統會如此複雜並且完備的構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傳統能源尤其是火電機組具備如下三個無法跨越的特點:

01

火電機組通常有近6個小時的停機不應期,即發電機一旦停機,至少需要6小時左右才能再復機成功併網運行,其中的等待時間對電力系統的運行調控方式影響巨大。

02

火電機組正常運行時,發電功率無法無限制探底調節,即一臺60萬的機組無法完成0-60萬的無極調節,而通常最低也要維持50%左右的最低發電功率,即在30-60萬的有限範圍內調節火電機組出力,這一最低限額對電力系統的潮流分佈和負荷分配的影響不小。

03

火電機組過往承擔了電力系統的主要調頻調峰作用,並且基本上是系統備用的主力,此外對系統的無功平衡即電壓控制有著無法推卸的重任,這些構成了輔助服務市場的主要方面,而一次二次三次調頻幾乎是對電力系統的穩定起著如定海神針般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合上述三點,整個電力系統幾乎都是基於此而度身訂做的:調節發電端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和五花八門的故障狀況,是近百年來電力系統發展的本質性訴求及基本邏輯。

但是自從2009年人世間開始倡導智能電網以來,這一邏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型的電力系統要求把需求決定供給的正常邏輯,改為供給決定需求的顛覆式創新。

由此可見,新能源帶來的真正是靈活性,這個靈活性正在衝擊傳統封閉的電力系統,並正在引發下一場革命。由此,我認為,靈活性才是新能源的本質。

未來電力公司售賣的是靈活性

這就意味著,當系統內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時,調度控制者的第一反應不再是去找發電廠來救火,而是馬上在需求側尋找最合適的對象實施管控,從而減小系統總成本並且使得理論上更加可行。

這就是需求側管理或者說需求側響應應運而生的背景緣由,其背後要體現的實際上是電最樸素的商業屬性:電作為這個世界上唯一的一個24小時的商品,其價格隨著供需關係的變化而變化的尺度和頻度明顯可以超越其他任何一種商品。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一瓶礦泉水,在超市裡賣2塊錢,高鐵上可以賣10元,酒吧裡可以賣30元,而在沙漠裡,興許可以賣到100元。理論上來講,這些價格的差異性在任何場景下都存在,但在礦泉水只能由水廠生產,高鐵賣水只能由高鐵運營,酒吧裡必須指定供應商,沙漠裡損耗極大等特殊狀況下,打通這些場景使得商品具備快速轉換流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幾乎為零。

這就是以前的傳統能源系統不得不保守封閉的原因,並非人們不願意,而是各種人設的限制加上了許多枷鎖,靈活性從來都不是經典電力系統追求的目標。

但是隨著可再生能源的不斷髮展,這一本質特點正在逐步獲得更多人的認知。事實上,還在新能源發電比例到達25%以前,人們抱怨最多的還是可再生能源的不夠靈活和依賴火電太多----在這個階段,火電依然是發電的主力,卻又比平常多了更多的調節任務,在沒有完善的市場機制以前,等同於做雷鋒還是不拿工資的雷鋒,自然多了很多羈絆。

在100萬個雷鋒出現以前,1000個雷鋒自然是最累的,髒活累活都不得不咬牙往肩上扛。

但是在可再生能源跨越了35%甚至50%這些節點之後,人們突然發現在分佈式能源成了氣候之後,那個可怕的來自裡夫金的預言真的成立了: 未來的電力公司出售的不再是電力,而是靈活性flexibility。

能源互聯網的魅力和威力恰恰來自於此:一旦技術上已經可能,能源將以互聯網的方式被連結起來以更好的提供靈活性---互聯網從來都不會改變技術產生的實質,而更多的是改變人們的使用方式:嘀嘀打車解決的不是駕駛技術,而是更靈活的叫車方式;58同城解決的不是裝修水暖工的資質水平,而是更有效的評估方式。

中國電改正是無數靈活性疊加 市場不可估量

而在中國正在進行的電改,無疑是以指數疊加的方式來締造靈活性的平方:對能源互聯網的投資和運營主體,予以更多的靈活性創造,無論是混合所有制還是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增量配網和售電市場,玩家數量的線性增長帶來的市場活力提升毫無疑問將是指數級的,用同樣的資金用量撬動後產生的資本市場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回到前面的例子:如果每秒鐘都給你一種可能,讓一瓶水出現在超市、高鐵、酒吧、沙漠,可以標稱不同的價格標籤,你會怎樣讓每瓶水都創造最大的利潤價值?如果我們真的有100萬名雷鋒,出現在各個角落,你會如何部署他們,讓雷鋒的價值真的惠及大眾?

靈活性的實質,其實不是我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而是人們在不想要的時候,的確可以做到可以不要;而在人們想要的時候,又始終有足夠充盈的供應,可以拉低鉗制購買的成本。

而這恰恰和可再生能源的特性非常吻合,尤其是在當下可再生能源迅猛發展的時候,其消納和併網問題的確成為人們最關注的焦點。就在6月16日,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國際電工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以“創新引領、標準推動、合作共享、互聯互通”為主題的新能源發展與技術國際研討會在德國法蘭克福成功舉行。國家電網董事長舒印彪坦言,通過發展特高壓輸電,提高電網智能化水平,大力實施電能替代,提高系統平衡調節能力,推動標準建設和國際化,積極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

截至2016年底,國家電網累計併網風電、光伏發電裝機1.3億和0.7億千瓦,是全球新能源併網規模最大的電網。自主研發了全球最先進的特高壓輸電技術,累計安裝智能電錶4.27億隻,建成多端柔性直流、統一潮流控制器、國家風光儲輸等多項國際領先的智能電網示範工程;建成了覆蓋中國121個城市的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網絡和接入16.1萬個充電樁的智慧車聯網平臺,為100萬輛電動汽車出行提供全方位服務。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能源系統前所未有的接入瞭如此多具備了分佈式特徵的智能設備之後,需要更加靈活的市場機制設計來應對更多維度和更大量級的變化將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從這個角度出發,並非是能源世界真正逐漸碎片化,而是人們的認知和感受隨著能源領域的靈活性提高而不斷碎片化---碎片化不是這場能源變革的起因或目的,而只是伴隨這場變革的一種表面現象。這個道理簡單的就如同微信紅包從來都不是人們財富的象徵,但的確預示了一個時代的終結:支付不再是銀行的專有屬性,而紅包可以做的更加靈活。

“點對點實時自主交易”才是這一互聯網新生事物的實質,而能源互聯網之所以偉大震撼,就在於它令人驚歎的也悄然間具備了同樣的屬性,儘管這樣的認知還必須非常的小眾:可再生能源的未來將以技術和商業的雙重推動來提供更多靈活性給用戶們,以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更加成熟的那一刻取代人類成為能源系統的主宰。

雖然我們還無法接受這一事實,但的確這一天總會到來。我在這篇文章裡輕巧的打穿了幾個常見的概念,無非是想說明:未來化的智能社會,人類的核心實力不再是引導技術的發展,而是把握認知。

人的本質是對一切社會關係的認知。

作者廖宇,無所不能專欄作者,泰豪科技CTO,德國華人新能源協會創始人、前主席。

版權聲明 | 稿件為無所不能原創

如需轉載或合作請在後臺回覆【轉載】

封面圖來自視覺中國

可再生能源的本質是靈活性?

直接報名:長按識別上方圖片中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