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女友很簡單!壞壞先生教你5步輕鬆脫單

心理學 美國 情感 壞壞先生的戀愛學 壞壞先生的戀愛學 2017-09-06

找女友很簡單!壞壞先生教你5步輕鬆脫單

你是否還處在單身狀態?你想擁有交往關係但是你卻無法動手去撩。始終抱著欲拒還迎的態度,不能做出實際行動,再好撩的妹子都只能變成點贊之交。那麼我就告訴你真正的核心!

最首要的技巧是——你要動手去撩。

接下來,我們就說一點關於如何說服自己克服內心的焦慮不安,積極主動大膽果斷該撩就撩的小知識。

找女友很簡單!壞壞先生教你5步輕鬆脫單

你為什麼會不敢貿然撩妹?

害怕撩妹失敗

1. “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且三觀契合的人太難了”

我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會更傾向於被那些與自己有類似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人所吸引。

成年之後,我們對於自己的興趣、需求與理想有了更清楚的認知,不再需要通過認識更多不同的人來拓展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另一方面也更想把時間花在與自己相似的人的交往之中,這讓我們感到舒適和安全。但往往因為工作的關係,人們很難再像學生時期一樣有很多的時間和機會認識到那些更有可能在價值觀上與自己相契合的人。

2. “萬一被拒絕了呢?”

約會焦慮,另一大重要的原因,就是主動邀約別人讓我們感到不安,即使對方答應了自己的邀請,人們也會擔心這段關係下一步的進展(是不是反而會因為這次約會,破壞了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形象)。人們常常會在還沒提出邀請時,內心就已經上演了千百種對方可能拒絕自己的方式

久而久之,對“被拒絕”的恐懼成了一種條件反射——當自己準備要向他人提出請求時,這種恐懼就會油然而生,從而阻止一個人真正將示好說出口。

找女友很簡單!壞壞先生教你5步輕鬆脫單

無妹可撩?

不是沒有適合的人,

而是主觀意願不夠強

在美國曾經有過科學家對影響人們能否與他人建立“親近感”的因素進行研究。他們邀請一組被試兩兩組成一對“夥伴”,他們隨機對一部分人按照他們在價值觀問卷、依戀類型上的測試進行更嚴格的配對。

之後,他們將組對後的被試隨機分入兩組,一組人在規定時間內閒聊(控制組),比如上次去動物園是什麼時候;另一組人則聊一些固定且逐漸深入的話題(實驗組),比如自己最珍貴的一段回憶,人生中最尷尬的時刻等等36個問題。聊天結束後,對每對被試彼此間的親密感進行測量。

他們發現,比起閒聊的人,聊一些更深入的話題的人之間更容易建立產生親近感。不僅如此,他們還發現,一對被試雙方價值觀是否契合、依戀類型是否匹配並不會對他們的親密感產生影響。

因此,主觀上的意願才是影響一個人能否與他人建立關係、產生親近感的關鍵,而非人們口口聲聲強調的價值觀是否契合。

也就是說,當人們主觀上想要開始一段新的感情時,就會有可能找到那個能讓自己產生親近感的人。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聲稱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可能是我們主觀意願不夠強烈。

主觀意願不強,可能因為不想改變當下的生活狀態,也可能是因為沒有準備好進入一段新的關係。當一個人還在上一段關係的痛苦中無法自拔,ta通常會對約會一個“新”的人感到焦慮。

找女友很簡單!壞壞先生教你5步輕鬆脫單

撩妹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美國的這兩位科學研究者對人們面對不同類型邀約的接受程度進行了研究。他們請了一組“研究助理”(被眾人普遍評價為“具有一般吸引力的人”)到公開場合去接近異性(共173名男性、216名女性),並向對方自我介紹和簡單交談:

“你好,我的名字是XXX。不好意思打擾你了,我只想告訴你,我剛才一直在注意你,我覺得你真的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

並且,這些研究助理還會隨機向所接近的異性提出以下三種不同邀約中的一種:

“你今晚願意和我約會嗎?或者你週末有時間嗎?”

“你今晚願意到我住的地方來嗎?或者週末有空嗎?”

“你今晚願意和我睡嗎?或者週末呢?”

結果發現(除去那些目前有固定交往對象的人之外),在得到約會邀請的人中,68%的男性與43%的女性都答應了該邀約;其次,40%的男性與21%的女性都答應了到“住所”的邀約;最後,59%的男性答應了“一起睡”的邀約。

可以看出,主動提出邀約的結果,並不像人們所預期的那麼糟糕。當你提出約會的請求時,還是會有近半數的人(68%的男性與43%的女性)會赴約,然而,如果你唯一做的就是默默擔心對方會拒絕自己而不主動發出邀請的話,這一概率毫無疑問會是“0”。

所以說,“約會焦慮”很多時候源於我們給自己過多地設置了障礙。如果你真的想要與一個人建立關係,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彼此機會了解對方。

以下是一些tips:

1. 相信第一印象,別多想

找到這個人,比標準更重要的其實是感覺。這種感覺可能來源於第一印象(一見鍾情),也可能源於你對ta的觀察與側面瞭解。既然是感覺,你應該去感受,而不是去思考“什麼是對的人”。有時候,過於理性的判斷,會讓你總是在錯過。

不過,你雖然不需要事先去想對方應該具備什麼,但卻是應該想好什麼是“一定不可以的”。

此後,在約會發生前進一步瞭解對方的興趣愛好、背景經歷等,會讓你們在約會過程中有更多話題可聊,也能幫助你找到最適合對方的邀請方法(詳見下文提出邀約的部分)。

2. 建立初始關係

建立一些初始的聯結,會讓對方更容易答應你的邀約。這就是所謂的“本·富蘭克林”效應,即那些曾經為你提供幫助的人,通常也更願意再次幫忙。換言之,當一個人對一段關係已經有所投入之後,這個人也會更願意做出更多投入。

因此,你可以從一些小事開始建立彼此間的聯結,比如藉故向對方打聽附近的知名餐廳等等(想當年,誰沒有借過課堂筆記/書/飯卡…)。

3. 提出邀約

可能對於很多人而言,提出邀請才是最困難的一步。不過,在我看來,不論約朋友還是陌生人,異性之間還是同性之間,成功的關鍵有三,就是開口!開口!開口!(Ask! Ask! Ask!)。

研究表明,提出邀約的人的外在吸引力(外表還是無法迴避……),以及提出邀約時是否讓對方感到安全、體貼(而不是讓對方感到猥瑣、魯莽或意有所圖的),會影響對方的接受度。

在正式提出邀請前,你還需要了解讓自己和對方都感到舒服的表達方式。例如,有些人更喜歡直接的邀約,在他們看來直截了當的表達是真誠的體現,也有些人喜歡間接的邀約,在他們看來婉轉的表達是給雙方留有餘地,體現彼此尊重。

4. 約會的過程

兩人約會時,除了一些常規的吃飯、看電影之外的活動,可以有意識地將對話拓展到對價值觀等更深層面的交流上,這會加快你們之間“鏈接感”的產生。

另外,還可以利用一些容易讓人心跳加速,腎上腺素飆升的活動,讓對方產生“我心跳是因為這個人”的認知歸因偏差。(當然,計劃的時候,也需要考慮到對方的承受能力和喜好)。心理學家就發現了人類有這樣的本性,會把來自環境或其他原因的緊張興奮,錯誤理解為自己為對方心動。這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吊橋效應”。

他們在實驗中發現,那些走過危險吊橋的人比走過堅固石橋的人更有可能在實驗結束之後聯繫那個在實驗過程中給他們留下電話號碼的研究助理。研究者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人們會無意識地將過危險吊橋時引起的興奮與緊張感“錯誤”地歸因到自己對這個研究助理的感覺上——過吊橋引起的心跳加速、腎上腺素飆升會讓人誤以為是自己對當時遇見的這個人產生了“心動”的感覺(都是套路…)。

5. 約會的結束

如何結束一場約會與約會過程中那些開心的時刻同樣重要,這就是心理學家所提出的“峰終定律”。

他指出,由於人的認知習慣,人們通常對於一個事物的評價,取決於在體驗這個事物的過程中的最強烈的感受與結束體驗時的感受,這些感受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相對而言,過程中的總體感受或平均感受則對於最終印象與評價影響不大。

所以說,一場約會如何結束也至關重要。你可以嘗試在約會結束做一些暖心的舉動,來讓對方對今天的約會(還有你)有更積極和深刻的印象。

6. 當然,你的確也需要做好被拒絕的準備

任何人在提出一個邀請的時候,都有可能會另一個人被拒絕。你需要做的是,不要把拒絕當做是對自我價值的否定。

對方拒絕你,很有可能是因為Ta覺得你們不合適,或者Ta還沒準備好進入一段關係(Ta可能不止拒絕了你,也拒絕其他人)等等,所以不要把拒絕當做是對自己這個人的否定。同時,反思自己從中獲得的經驗,例如應該更多尊重對方的時間、位置安排等等(如果你想和對方約會卻把地點選在自己家樓下,就太沒有誠意了)。

被拒絕的滋味當然不好受。你需要允許自己因為被拒絕而感到鬱悶、失望,甚至怨恨。但最重要的還是儘快從“被拒絕”的痛苦中走出來,準備下一次約會。多多實踐,成功率才會變高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