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下班回家的樣子,真正決定了你幸福的程度

心理健康 育兒 錢志亮 2018-12-09

前兩天,看到一個來自電視劇《小謝爾頓》的視頻片段:

小謝爾頓心情不好,在吃晚飯的時候對家人發了脾氣。

爸爸現身說法,講述了自己一天的境遇,告訴謝爾頓,再怎麼樣也不能把負面情緒帶回家。

爸爸的智慧觸動了謝爾頓,也深深打動了我。

現實生活中 ,我們常常不自覺地把自己外面受到的勞累、辛苦、怨氣等帶回家,把壞脾氣帶給了家人。

勞累了一天回家,看到孩子滿地亂放的玩具、弄髒的衣物、情緒的火山很容易就會被觸發。

每個人都難免會有不順心的時候,但是再怎麼樣,也不應該把家庭當做我們負面情緒的宣洩口。


你下班回家的樣子,真正決定了你幸福的程度


負面情緒帶回家,最受傷的是孩子


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

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描述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傳染所導致的惡性循環。

你下班回家的樣子,真正決定了你幸福的程度


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

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在一個家庭中,孩子是最弱小、沒有反抗能力的個體,因此也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那一個。

很多家長做不好情緒管理,常常不自覺將工作、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帶回家,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也不加遮掩,有時候明明不是孩子自身的問題,也把火撒在孩子身上。

對孩子來說,長期忍受父母的壞情緒,精神總是高度緊張,內心充滿了不安全感,影響他的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孩子也會模仿父母的情緒處理方式,逐漸形成暴躁易怒、隨意朝別人發脾氣的秉性。

0-6歲,正是孩子學習情緒表達的關鍵時期,父母積極健康的情緒,會引導孩子更加樂觀自信。

每一位父母,都應該給孩子做好榜樣,努力給予孩子一個樂觀向上的成長環境。


你下班回家的樣子,真正決定了你幸福的程度


負面情緒帶回家,會奪走家的幸福感


很多家庭矛盾,都源於家人帶回家的負面情緒。

這樣的場景生活中經常發生:

一個丈夫在工作上受挫時,把一肚子怨氣帶回家,回家一看妻子的晚飯還沒準備好,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天天不知道在幹什麼!都什麼時候了飯還沒做好!”。

妻子聽到沒來由的指責,想著多大點事啊,至於發這麼大火嗎?心裡也很不舒服。於是在看到孩子稍微有點調皮的行為,就忍不住發脾氣,孩子又可能朝爺爺奶奶發火。

你下班回家的樣子,真正決定了你幸福的程度


一個原本平靜的家庭,頓時陷入混亂,每個家庭成員都被攪得心驚肉跳。

一家人的幸福感,從帶著負面情緒進門的那一刻,就被毀了。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叫做《把笑容帶回家》,文中那位父親不管外面有再大的事,回到家總是以笑臉面對家人。

父親下崗了,找工作總是碰壁,但每天回家他都笑著說“差不多了”;

父親做工時受了傷,回家依然笑嘻嘻的,說“沒事,沒事”。

作者成長過程中,父親的堅強樂觀幫助他走過了很多挫折的時刻:“每當學習遇到困難或者夜裡困了,我總想起父親那張笑嘻嘻的臉。”

生活中讓人心煩的時候總是很多,但比起和家裡人互相宣洩自己的情緒、互相抱怨,有時候,樂觀的力量反而能給彼此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更好地解決問題。


你下班回家的樣子,真正決定了你幸福的程度



如果你愛你的家人,請學會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給家庭帶去積極的能量。

在情緒不好的時候,你完全可以跟家人坦誠自己的感受,獲得理解,也好過隨意發脾氣。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幸福的家庭,缺少的是不懂進門藝術的家人。”

深以為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