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遊戲最多融合了72種心理現象,你拿什麼和它pk搶回孩子的心

心理健康 馬斯洛 網遊 新聞 猴子 jason媽咪有辦法 2019-03-06

導語:

杭州一名13歲的學生因玩某遊戲被父親教訓後從四樓跳下。醒來後第一句話是:“怎麼不會飛啊?要知道這麼高我就不跳了。”

回憶起墜樓一刻時的想法,他一會兒說隨意的,一會兒說在夢遊,“大腦一片空白”。

廣州一17歲少年狂打手遊40小時,誘發腦梗,險些喪命。因打斷孩子玩手遊,一位媽媽遭到孩子連續飛踹,孩子就是模擬了遊戲中的動作。

遊戲已經越來越低齡化,有位媽媽曾經寫了一篇長文,痛斥某款遊戲,說請把孩子還給我。

據一位心理專家研究發現,一款爆款遊戲最多融合了72種心理現象,遊戲設計者在設計遊戲中每一個關卡,甚至每一個細節設計都會觸及玩家的心理痛點,讓玩家欲罷不能。

1種遊戲最多融合了72種心理現象,你拿什麼和它pk搶回孩子的心

為什麼遊戲風靡整個世界?

1.遊戲是根據馬斯洛需求原理設計層次

先說個無奈的笑話,有位朋友,因為孩子染上游戲癮,一天不玩就大喊大叫,狀若瘋癲,朋友為了深入敵部,探知最新消息,於是自己也下載了那款遊戲,想看看到底迷人在什麼地方?結果可悲的是,他自己也陷進去了,感嘆說:咋整,我都陷進去了。

馬斯洛的需求原理中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原則,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馬斯洛認為:在人自我實現的創造性過程中,產生出一種所謂的“高峰體驗”的情感,這個時候是人處於最激盪人心的時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諧的狀態,這時的人具有一種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銷魂的感覺。

而網絡遊戲是根據人的心理需求設計的層層遞進法設計出來的。

1種遊戲最多融合了72種心理現象,你拿什麼和它pk搶回孩子的心

2.遊戲的及時反饋機制讓人的心理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Tim Urban在TED演講上,曾經講過一隻及時行樂的猴子,他把追求簡單快樂為原則的心理現象,稱之為Instant Gratification monkey.(及時行樂的猴子)

這種現象也被稱之為生命本能。

1種遊戲最多融合了72種心理現象,你拿什麼和它pk搶回孩子的心

當個體完成生命本能的需求時,大腦會分泌一種神經遞質--多巴胺,這種物質使人們感到輕鬆,快樂。多巴胺也是對人類獲得成功後的一種獎賞。遊戲是最能夠直接,持續性刺激大腦獲得多巴胺的刺激源,這種不斷的持續的刺激,就變成了癮。

遊戲的反饋機制很及時,只要你隨意打掉一個怪物,就能撿到寶物,這種持續的滿足感不斷刺激孩子腦中的多巴胺,就像那隻及時行樂的猴子,讓他產生愉悅感。

3.對掌控身邊一切的渴望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往往被約束著,被父母制約著,不能隨心所欲,不能當老大,但是在遊戲過程中,他可能隨時可以做老大,掌控周圍的一切。這種掌控感給他帶來現實生活難以達到的快樂與幸福感。

在遊戲玩的好的孩子受到同學的追捧,在生活中不得意的玩家,在遊戲中“發現有人不聽指揮,直接呵斥,對方也不敢還嘴”,這種光環也讓他們欲罷不能,甚至恍惚覺得自己的人生就該如此。

1種遊戲最多融合了72種心理現象,你拿什麼和它pk搶回孩子的心

4.團隊合作,獲得更大的榮耀

在現實中,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個人在家,父母每個人端著一部手機,只讓他去學習,他能願意才怪,在遊戲裡他有小夥伴,有組隊,有一起打怪的榮耀感。

這些都給了孩子最佳心理感受。

按照某遊戲規則,每隔幾個月就會將所有玩家等級清零,系統習慣將這一週期稱為“賽季”。玩家則需要在下一賽季裡從最底端的段位,重新向最高段位發起衝擊。

在賽季,玩家就需要邀請熟人加入戰鬥,這種滾雪球的熟人社交推廣模式,迅速讓遊戲成為爆款,朋友聚會討論的也是等級。

而孩子們在相互談論過程中也會相互以知道多少遊戲為榮,他們談論遊戲攻略,並相互比拼自己打了多少級為榮,也是他們炫耀的資本。

1種遊戲最多融合了72種心理現象,你拿什麼和它pk搶回孩子的心

如果孩子還小,那麼請父母做到:

1.不要抱著讓孩子試試只玩一下的心態。

很多父母在忙時,想讓孩子能安靜一會,經常是直接扔給孩子一部手機,孩子也樂不得的直接拿著手機打遊戲,有的孩子大一些之後還會耍心眼,故意在爸媽和人聊天時吵鬧,因為他知道,只要他吵鬧就會拿到手機玩。

有時候上癮就在只玩一下的那一下里面,上癮也在那一下里面。

2.如果孩子玩上癮了,越早介入越早斷癮效果越好。

前面已經講過遊戲的設計者也是由易到難的設計角度,層層遞進式讓孩子欲罷不能,孩子年齡小一點時還好通過引導其他項目來隔斷,越大可能就越難以戒除。

前陣子有個新聞,一個父母離異的孩子,和奶奶一起長大,因為父母覺得虧欠他,金錢上儘量滿足,只是沒有陪伴,他要求出國留學,敗光了200萬之後,他回國每天就是打遊戲,奶奶把飯餵給他吃。

在最該陪伴他的時候,父母沒有有效陪伴,最終他只能從遊戲裡獲得滿足,尋求人際上的關懷。

1種遊戲最多融合了72種心理現象,你拿什麼和它pk搶回孩子的心


幫助孩子從心理補償機制上來隔斷孩子游戲癮

遊戲中有一種反應叫阻斷反應:就是指在面對成癮後,個人內心會需要不斷的刺激,一旦被隔斷,會反應很大。這一點在大一點的孩子身上體現得比較明顯,因為不讓打遊戲產生各種矛盾。

一位媽媽說:當我收起他的遊戲時,他對我瞪著眼睛,就像我奪取了他最心愛的東西,甚至歇斯底里一樣地恨我,就像我是他的仇人一般。

這時候,你需要運用心理補償機制來挽回孩子。

“心理補償”是指人們因為主觀或客觀原因引起不安而失去心理平衡時,企圖採取新的發展與表現自己,藉以減輕或抵消不安,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一種內在要求。補償心理是作為調整心理平衡的一種內在動力。

心理學上認為補償心理是由於生理上或其他方面給精神帶來了痛苦,這種痛苦使人發揮其他優勢,以成功的行動代替了失敗的行動。

1種遊戲最多融合了72種心理現象,你拿什麼和它pk搶回孩子的心

如何用愛來召喚回自己孩子的心?請用愛的三部曲。

第一步:擬定切實可行的計劃

第二步:讓孩子體驗到其他興趣的快樂情緒體驗

第三步:及時的正向鼓勵和肯定

第一步:擬定切實可行的計劃

根據成癮的原理,要進行阻斷反應,開學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因為孩子一天的時間需要在學校,這時候進行阻斷會相對容易。

先和孩子達成協議,人在什麼年齡段就要有什麼年齡段的作為。開學了,學習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同時給孩子擬定一些切實可行的計劃,重新拾起健康的生活習慣,這個計劃要和孩子協商,並且要簽訂畫押式,讓他有責任感和義務感,不能父母直接擬定讓他遵守,會遭遇到孩子的反對。

1種遊戲最多融合了72種心理現象,你拿什麼和它pk搶回孩子的心


第二步:讓孩子體驗到快樂情緒體驗

運動也會可以促進人的大腦產生快樂的多巴胺,所以對於孩子來說,運動是非常好的活動,每個家長都知道自己孩子最喜歡什麼運動,足球?游泳?跳繩?

不管哪種,可以上相應的培訓班,也可以約他的好朋友一起上,孩子有了朋友的陪伴,會更容易堅持。週末可以帶他去郊遊,爬山。

在爬山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征服的快感,我們帶兒子週末去爬山時,每次都是孩子會更有毅力爬更高的山,我們都累到cry,他還興致勃勃,因為每次我們都會適當示弱,誇他很有毅力。

而孩子也在這種誇獎和達到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即使不去爬山,也可以帶孩子去電影院,或者問問孩子的興趣,或者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興趣,要找出遊戲的替代品。在其他興趣中,孩子也能找到快樂來源,就自然會阻斷遊戲。

1種遊戲最多融合了72種心理現象,你拿什麼和它pk搶回孩子的心

第三步:及時的正向鼓勵和肯定

就像遊戲中有及時的反饋機制一樣,當孩子有了正面積極活動之後,要及時的給以正面的鼓勵和肯定。

比如孩子做的比較好時,我會帶他出去吃他喜歡吃的餐廳。比如機器人餐廳,或者有好多貓貓的特色餐廳,孩子會覺得好新奇,也很有意思,在那裡他心情很舒暢時,我趁機和他聊天,告訴他那些虛幻的東西並不能帶給他實實在在的榮耀感,這時候孩子也很容易接受,並且願意分享他的內心感受。

1種遊戲最多融合了72種心理現象,你拿什麼和它pk搶回孩子的心

在這個過程中,成功的關鍵點是:父母始終要進行有效陪伴,而不是撒手不管。請給孩子有效陪伴。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作者,不傾城不傾國只傾娃,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