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死,羅馬興,然而編劇的懶惰葬送了崛起的猩球

猩球崛起 愷撒大帝 異形 猩猩 波仔電影日記 波仔電影日記 2017-09-18

凱撒死,羅馬興,然而編劇的懶惰葬送了崛起的猩球

《猩球崛起》系列完結了,在觀影之前,我一直以為這部片子可以繼續拍下去,拍到猿族文明發生像人類文明一樣具有深刻而不可調和的矛盾之時。拍到猿族發展出宗教、世襲、文字、文化大革命、恐怖主義、一帶一路。

然而,它卻完結地很突然,也很聰明,將人猿對決這個核心矛盾轉移到人類勢力的兩方對決,以炮彈的轟炸引起雪崩,最後兩方皆輸,猿族坐收漁利為結局。以“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為結尾,這是一個簡陋的暗示,將本片主題徹底爛俗化,變成了“人類不是被猿族崛起搞死的,是自己作死的”。

誠然事實上就是這樣,從第一部裡的猩猩的實驗到“猿流感”的擴散,每一個節點都有人類文明的自大、恐懼和脆弱作祟。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猩球崛起》就只剩下瞭如何解決“實驗失敗品”這一矛盾,科幻片裡“挑戰人類存在”的魅惑蕩然無存。

人類和猩猩的 DNA 序列有 95% 的相似,而人類也直接起源於南方古猿。這讓我們對猩猴這一類靈長類生物充滿了矛盾的看法,就像自己的窮親戚一樣,怕他們惹是生非,又不得不在道義和情感上進行賙濟。

凱撒死,羅馬興,然而編劇的懶惰葬送了崛起的猩球

將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矛盾的地方移花接木到猩猩身上並不是特別高明的做法,尤其是在“猩球崛起”中,人類扮演的只是一個啟蒙者的角色。我們的孫悟空不但挑戰了人類和天神的權威,還能修成正果進入人類的文明體系,而猩猩學習的是人類的語言,運用的是人類的戰爭藝術。這個文明如何定義?

冒昧地稱之為“猿類文明”我覺得有失偏駁,它畢竟是完整繼承和模仿人類文明的低級階段,反叛、群眾運動甚至出現了“猿奸”,這是對文明同一性的悲觀還是人類劣根性的刻意模擬?

而另外一個原因是,本片曾蜻蜓點水地涉及到“什麼是人”的哲學內涵。凱撒在學會講英語之後,繼續以 Apes 作為種族認同,但同時,他在和人類爭執的過程中,一直在尋求“人的認同”,它覺得自己是“Human Being”。

所以,在這顆 Planet of Apes 上,從來沒有什麼猿族文明,只有被啟蒙者搞死啟蒙者的文明繼承人,啟蒙者和被啟蒙者還是親戚關係,這確實算不得什麼脫胎換骨的文明興替,倒是有點像“王莽篡漢”了。

凱撒死,羅馬興,然而編劇的懶惰葬送了崛起的猩球

《猩球崛起》系列內涵的不斷下滑客觀原因在於好萊塢類型片的定位,主題擴散、龐雜的片子很容易在市場中失焦。越是大片,主題越凝聚越單一;越是系列片,越不敢胡說八道。事實上,50 年前那個粗糙的《人猿星球》系列則在思考人類文明和猿類文明的關係上有更深刻的觸及。

《人猿星球》將兩種文明的割裂分的更清楚,宇航員降落在一個猿類文明星球(後來發現就是地球)上,遭到了猿類的審判和規訓,人類(宇航員)印象中的價值、法律、文化需要重新定位,這一深刻的思考通過身份的置換非常拙劣地揭露出來。

而《猩球崛起 3》裡,我們首先對猩猩的智商獲得提高,在 15 年幾乎滅絕人類存有疑問。其次,我們並沒有深刻領悟到“什麼是人”,“你一個猩猩配也配做人”的價值觀挑戰?猿族內部矛盾體現在凱撒和科巴身上,猿族和人類的矛盾則更直觀。偏偏,導演就像是著急拍完這部就去生孩子一樣,半遮半掩地將幾種偏見與鬥爭集中體現在“軍營之戰”裡。

在軍營之戰裡,伍迪·哈里森扮演的上校、凱撒、人類小女孩、要消滅上校隊伍的敵方勢力,幾乎都處於道德的高地。這對觀眾產生了困擾,我們在情感上很難投射自己,準確地說就是不能去站隊了,不能明確自己的立場了。

因此,通過雪崩來終結這場線索繁複、立場不明確的戰爭,最好的技術性收尾就是“nature”,這既是出自上校之口的人類所發現並不得不接受的規律,也是編劇本身無力約束劇情走向後的妥協。

在《猩球崛起》裡,從來就沒有什麼猿族文明,也放棄了更深刻的主題揭露。亮點和節奏更緊湊的第一部最扎人心,有點“人猿情未了”的意思,講述的是寵物和人類之間的情愫,我們對凱撒的命運抱以同情。後面兩部,實話講,除了一個凶巴巴的凱撒之外,焦點已經完全散逸,其水平下降之快堪比 15 年滅絕人類的猿流感。

凱撒死,羅馬興,然而編劇的懶惰葬送了崛起的猩球

科幻的魅力在於以點見面,就像偉大的《異形》系列,粉絲們對該主題的分析見仁見智,水火難容。而《猩球崛起》走的是一條相反的道路,它的主題在不斷緊縮,到最後坍塌為一個可疑的奇點。

既然第一個啟蒙的猩猩是凱撒,那麼誰又是安東尼和屋大維?凱撒死後他的猿族羅馬帝國是何走向?這些可以留給人們盡情遐想的線索和隱射統統不見。

《猩球崛起》的話題性成功和凱撒的魅力更大程度是拜技術所賜,然而遺憾地是瑜不掩瑕,說穿了,它可能還有點爛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