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有咖—胥婕:守護精神病人的白衣天使

性情 健康 齊魯有咖 齊魯有咖 2017-11-06

一扇冰冷的鐵門,無情的將現實分割成兩個世界,一身潔白的護理服,成為十五年來最美的裝扮。在精神疾病護理這一特殊崗位上,胥婕,用汗水履行著自己的諾言,用真情詮釋著對病人的關愛,用青春譜寫著天橋衛生人的精神華章。

齊魯有咖—胥婕:守護精神病人的白衣天使

胥婕

初次接觸,彷徨之後更加堅定

精神疾病護理是一項特殊的護理工作,除了要做好基礎的護理工作,還要面臨著隨時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在剛剛上班不久的一次查房中,胥婕剛走進病房,就聽見一陣喧譁由遠及近,原來,是一位男性躁狂症患者突然發病,正揮舞著拳頭追打護理人員。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況的胥婕想都沒想就衝了上去,從背後死死地抱住了患者。在和其他護理人員盡力控制住患者的過程中,胥婕的手臂被病人抓傷10多處,肩部、背部也遭到重重的捶打,留下了一塊塊淤青。當時胥婕以為,這只是偶發情況,沒想到,這只是個開始。

2000年的一天,胥婕正在喂患者老徐吃飯,毫無徵兆的,老徐的眼中突然充滿了敵意,他一把奪下胥婕手中的飯盒和勺子,把湯菜全部潑在了胥婕的臉上,並用勺子朝她面部捅來,嘴裡還不停喊著“讓你再害我!讓你再害我!”由於事發突然,胥婕來不及躲閃,臉上多處被劃傷,直到同事們趕來控制住患者,胥婕才從驚嚇中緩過神來。事後經過調查才知道,原來老徐以為胥婕在菜中下了毒要害他,所以才會做出那樣瘋狂的舉動。這次事件給胥婕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甚至產生了離開這裡的想法。

可是,在這之後僅僅半個月的時間發生的一件事,讓胥婕決定了要留在這裡守護他們。那是一個溫暖的午後,胥婕正在病房裡值班,突然發現老徐正揹著手慢悠悠的往她這邊走來,上一次的事件歷歷在目,胥婕心裡一下子緊張起來。然而這次,老徐並沒有像上次一樣做出瘋狂舉動,而是靦腆的笑著說:“俺發病時把你弄傷了,對不起啊!聽說你快結婚了,俺準備了這個送給你,也是算向你道歉!對不起了!”說著從背後拿出一個盒子塞到胥婕手中,然後滿懷期待地看著她。那是一套精美的餐具,看著這個雖不昂貴卻飽含他心意的小禮物,胥婕的淚水奪眶而出。事後,胥婕才知道,這是老徐和其他幾名病友用他們在醫院庇護所加工手工藝品所得的勞務費合夥給她準備的結婚賀禮。原來精神病患者也會充滿暖暖的情誼,而不是人們所以為的可怕的樣子。從此以後,胥婕再也沒有想過離開,她要在這裡一直守護他們。

用心關愛,真心真意換來真情

精神病人大多有著不幸的經歷,相比於普通人,他們更需要關懷和幫助,精神護理工作者必須用心關愛病人,用心去體驗病人的心理活動,才能打開病人的心扉,從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醫院的一位酒依賴患者因為酗酒導致妻離子散,再來到醫院後,病情雖有好轉卻總是鬱鬱寡歡。胥婕知道了他的情況後便經常主動找他聊天話家常。久而久之,患者對胥婕打開了心扉,把對妻兒的想念都傾訴了出來。胥婕便鼓勵他樹立信心,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出院,找回自己,與妻兒團聚。他聽了之後,病情逐漸穩定,被他所在單位接出醫院。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有一天病情出現反覆,晚上喝醉後跑到醫院來找胥婕護士,原來,胥婕已成了他心中最信任的人。經過溝通,醫院重新接收了這位病人。

無怨無悔,愛心呵護感動患者

2008年,胥婕擔任了剛剛成立的孝子病房護士長,踏入了老年精神疾病護理這個陌生的領域。

“久病床前無孝子”,老年人本來就是社會的弱勢群體,而對老年精神病患者來說,他們的晚年更顯淒涼。很多人住在醫院裡,常年無人看望,被社會及家庭冷落。但是,其實他們更需要關愛,更渴望親情的滋潤。

孝子病房裡的王奶奶,今年已有八旬高齡。他的子女們都遠在美國,自2008年入住後,就從沒有人看望過。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在病房裡。看著孤老無依的她,胥婕暗下決心,把她當作自己的奶奶,一定要讓她開開心心的度過每一天。洗臉、梳頭、餵飯,陪她聊天,過春節,胥婕把她當做自己的親奶奶來照顧、陪伴。她說,“孝子病房的老人最懂得親情,也最需要親情,不能陪伴自己的父母,但在這也能盡孝心。”

齊魯有咖—胥婕:守護精神病人的白衣天使

胥婕為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餵飯

2013年,病房裡的一位老人達到出院標準,但其兄弟姐妹與子女卻發生了房屋財產糾紛,作為監護人的子女不願意接她出院,她的姐妹卻把責任怪到了胥婕頭上,認為是她不讓老人出院,經常到醫院鬧事、辱罵。在《精神衛生法》出臺之前,只有患者第一監護人才有資格辦理出院。即便被誤解,胥婕也是積極開展協調工作,在給矛盾雙方做工作達10餘次不果後,於《精神衛生法》出臺前夕,主動聯繫濟南電視臺新聞頻道“今晚我幫你”欄目組及律師事務所介入調解。在經過長達半年的耐心、積極調解溝通後,沈玉子女與沈玉兄弟姐妹的家庭糾紛終於塵埃落定,圓滿結局。

十幾年如一日,沒有抱怨,沒有厭倦,更沒有退卻,胥婕始終以仁愛之心和高度的責任感,關愛、呵護、幫助每一位患者,始終用愛心、勇氣和良知去感悟他們,視病人為親人,用愛去撫平一顆顆受傷的心靈,讓患者重拾生活的勇氣。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有的是感人肺腑的故事;沒有鮮花和掌聲,有的是患者的康復和尊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