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雷王信達澳銀純債清盤:今年虧35% 曾坑上百戶基民'

信達地產 投資 證券投資基金 信威集團 中國經濟網 2019-07-29
"

來源:國際金融報

清盤!昔日債基“踩雷王”終退場,曾坑了上百戶投資者

債基“踩雷王”信達澳銀純債基金終於告別市場。

7月24日,信達澳銀純債基金合同正式終止。信達澳銀基金相關人士表示,該基金近期已經進入了清盤程序。此前,因不幸踩中“16信威01”和“16三胞02”這兩隻爆雷債券,信達澳銀純債基金淨值多次出現大幅回落。

二季報顯示,該基金期末資產淨值為623.41萬元。去年年報顯示,共有214戶投資者持有該基金。截至7月23日,信達澳銀純債年內淨值增長率為-35.58%,在所有債券型基金業績排名中墊底。

1 已進入清盤程序

信達澳銀純債基金清盤直接原因在於其規模和持有人數量過低。公告顯示,6月13日至6月28日,該基金存在連續60個交易日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同時,1月24日至年6月28日,該基金存在連續20個交易日基金持有人數低於200人的情形。截至二季度末,基金資產淨值未達到5000萬元,基金持有人數未達200人。

7月23日,信達澳銀純債基金髮布公告稱,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全票通過《關於終止信達澳銀純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有關事項的議案》,並於7月24正式進入清算程序。該基金成為今年7月份首隻清盤的基金。

公開資料顯示,信達澳銀純債成立於2016年5月,首募規模為5.87億元。基金管理人信達澳銀基金成立於2006年6月,二季度末公募總規模合計為107.5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信達澳銀純債自成立以來,其規模幾乎未有增長,而是在不斷遭遇縮水。成立後的下一個報告期末,規模已經減至3.4億元,成立不到一年半,規模已縮減至1億元以下。

2 被兩隻踩雷債券拖累

從踩雷到清盤,信達澳銀純債始終未能逃離信威集團和三胞集團的夢魘,這或許是其淨值大跌、規模大幅縮水的主要原因。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去年三季度末至今,“16信威01”和“16三胞02”就一直出現在信達澳銀純債前五大重倉債券列表裡。

由於信達澳銀純債基金規模不斷縮水,長期持有上述2只停牌“雷債”的持倉比例也一直超限。今年二季度末數據顯示,信達澳銀純債持有“16信威01”和“16三胞02”的倉位比例分別為50.90%和23.52%。

天天基金網顯示,今年以來,信達澳銀純債基金淨值在1月25日和3月19日出現大幅波動,單日跌幅分別為12.42%和21.42%,均與重倉“16信威01”和“16三胞02”有關聯。

公開資料顯示,“16信威01”和“16三胞02”分別屬於信威集團和三胞集團發行的一般公司債。

信威集團旗下債券“16信威01”於2016年3月11日上市,由於信威集團從2016年12月26日至2019年7月11日一直處於停牌狀態,“16信威01”受其影響也遭遇停牌。

在此期間,“16信威01”的中證估值也被多次下調,其中,2018年9月21日中證估值從98.44元調低至84.45元。今年1月25日,其估值從99.85元調整至73.28元。債券估值的調整,大幅影響了包括信達澳銀純債在內的多隻重倉基金的業績表現。

信達澳銀純債踩雷的另外1只債券“16三胞02”,是三胞集團於2016年8月4日發行的一隻公司債。今年3月19日,“12三胞債”構成實質性違約,同時,“16三胞02”信用評級下調至CC,中證估值從85.74元被調低至41.44元。而“16三胞02”從2018年7月24日起便連續停牌。

7月1日,“16三胞02”構成實質性違約,信達澳銀純債在二季報中表示,將持續跟進風險化解工作進展,盡力維護持有人利益。

“在發生可預知風險帶來的波動後,我們第一時間通知投資者贖回,並且利用自有資金來保證流動性,確保投資者的利益最大限度不受損,在這一點上我們是全力以赴的。”信達澳銀基金相關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3 信用違約風險不可小覷

從上半年債券市場表現來看,信用債市場普遍優於利率債市場,但風險偏好也隨之下行。目前來看,信用債市場爆雷現象正在往常態化發展。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5日,今年以來共發生97起債券違約事件,相比去年全年佔比達78%,債券違約金額高達718.58億元,佔去年全年比例接近60%。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截至7月24日,年內還有72只債券基金飽受收益為負的苦惱。其中,東吳鼎利、東吳鼎元雙債A/C、東吳優信穩健A/C還被“16信威01”深深套牢。除了東吳鼎利二季度末規模高於清盤線外,其餘2只基金規模已處於清盤線下。

關於債券違約風險防範,有債券基金經理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對於個券的信用研究並不是靠一個投資經理或研究員就可以解決的,而是需要一個包括研究、投資、交易和風控組成的團隊。

該基金經理表示,在長期實踐中發現,僅基於基本面的中長期信用評級,並不能完全解決買方對信用債投資的風險管控需求。需要研究團隊採取多維度的信用研究視角,靈活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爬蟲、專家資源、調研訪談等手段輔助信用研究,對信用基本面、輿情信息面、外部環境面及市場估值面實現全面監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