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冠軍,8個'涼涼'!私募'冠軍魔咒'顯靈:鉅虧、被罰、踩雷、分家、註銷、清盤

10個冠軍,8個'涼涼'!私募'冠軍魔咒'顯靈:鉅虧、被罰、踩雷、分家、註銷、清盤

中國基金報記者 房佩燕 吳君 汪瑩

近日,昔日私募業績翹楚創勢翔投資、倚天投資雙雙被註銷,私募“冠軍魔咒”再次顯靈。

基金君統計顯示,2008年到2017年10年的私募冠軍中,有8個出事了(2次奪冠的創勢翔算2個),多數“私募冠軍”曇花一現,投資激進、風控不到位、團隊決裂、違規被罰、投資踩雷等事件頻繁出現。(注:2018年私募冠軍剛拿到不足半年,所以暫未統計該冠軍)

從橫空出世到慘淡出局

私募江湖的“冠軍魔咒”仍在延續。近日,基金業協會公告,廣州創勢翔投資、淮北市倚天投資等20家異常經營私募基金管理人將被註銷。這意味著,曾獲得私募業績年度冠軍的創勢翔投資、亞軍倚天投資被清理出私募市場。

10個冠軍,8個'涼涼'!私募'冠軍魔咒'顯靈:鉅虧、被罰、踩雷、分家、註銷、清盤

創勢翔2009年成立,2013年以120%的收益奪得私募業績年度冠軍,次年更是以超300%的收益衛冕,豪奪兩連冠。然而好景不長,隨後創勢翔傳出分家消息,2016年因踩雷欣泰電氣鉅虧,又因操縱市場受罰6000多萬元……

倚天投資於2015年打造出一隻收益超200%的產品,奪得半年度冠軍和全程亞軍,名噪一時。但隨後爆出涉嫌操縱股票、違規宣傳等行為,被判定“不能持續符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要求”,被中基協註銷。

根據記者統計,2008年到2017年這10年的“私募冠軍”,從金中和投資到新價值投資、創世翔,從世通資產到藍海韜略、呈瑞投資、銀帆投資……曾經的私募冠軍以“橫空出世”姿態登頂冠軍寶座,隨後都走了下坡路,有的業績不盡人意,產品難以存續;有的因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等被監管處罰;僅個別的繼續征戰卻也幾乎被遺忘。

投資激進、風控缺失、團隊決裂、管理能力跟不上是冠軍光環幻滅的主要原因。

1.盈虧同源:成也激進,敗也激進

好買財富研究總監曾令華表示,本質上,冠軍和最後一名差別不大。在一年這樣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段,要想業績出類拔萃,配置必然會很偏,偏重行業、主題,或者乾脆就是幾隻股票,造成組合的兼容性很差,一旦市場風格或者邏輯生變,很容易從先頭部隊變成落後。

創勢翔投資強調“高送轉股票短線機會”,賺錢以“炒殼投機”為主。2009年的新價值亦是如此,重倉中小市值成長股一戰成名,這種方式在2011年遭遇滑鐵盧,陷入“贖回-暴跌-贖回”的怪圈。2016年藍海韜略單票滿倉,高換手的激進作法使其一鳴驚人,但到了2017年運氣便不再。

智誠海威創始合夥人車向前表示,拿下冠軍一定是採用了極端策略,極端策略有兩個結果,要麼成功,要麼失敗。在他看來,冠軍的評價標準不應以某一期產品的當期業績為唯一或主要標準。

北京一家業績進入前十的私募投資總監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堅持價值投資。這幾年吃的虧太多,我們反思了很多,希望每年都能保持正收益,這是最大的追求。

2.風控不到位

車向前強調,“冠軍魔咒”的形成還由於多數人存在路徑依賴和思維慣性,需要嚴格的風控管理。這恰恰是不少冠軍私募所缺乏的紀律。私募若以冠軍為目標,打法必定激進,持倉高度集中,基金經理獲利不少,因而高度自信。而且,很多私募的老闆就是基金經理,可以說“一言獨大”,對自己的投資沒有限制,沒有風控可言,容易出現鉅虧而被動清倉。

3.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曾令華認為,私募基金的優勢之一在於利益與投資者一致,但團隊的不穩定將使這一優勢不復存在。在他的經驗中,一個好的公司要發展離不開核心人物的“強悍”。過去十幾年私募冠軍中,至少有3家因為關鍵人物的離開、團隊決裂、公司分家而分崩離析。

金中和成立之初採用的雙基金經理制,鄧繼軍和曾軍一個擅長自下而上挖掘個股,一個擅長自上而下從宏觀趨勢進行資產配置,投資理念的差異最終導致鄧繼軍在2010年選擇離開。

2013年上半年,呈瑞投資掌門人芮崑清空手中股份離開,隨後公司從股東結構、基金經理到投研團隊大換血。

創世翔也在2014年4月傳出“宮鬥”,團隊爭奪交易權限,甚至把相關券商告上法庭。這起“宮鬥”的直接原因就是2013年創勢翔業績一騎絕塵,眾多渠道搶著發產品,由於利益分配問題導致團隊決裂。

4.管理能力跟不上規模擴張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介紹,單純從收益率排名角度來講,靠前的一般都是小規模私募,傾向於集中投資,操作靈活,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收益率飆升。而在規模擴張之後,管理能力卻未能及時跟上來。

星石投資表示,在冠軍效應下,迅速擴大的管理規模,要求投資策略能容納更多標的,團隊能抓住更多機會,突破原有能力圈。但策略和團隊的打磨需要時間。這些跟不上,也就逃不過魔咒。私募要穩健運營,不應以追求短期業績為目標,而應該努力做好基礎建設,獲得長期收益。

“私募冠軍魔咒”如何破?

近期,昔日私募冠軍被註銷資格的消息,讓“冠軍魔咒”演繹到一個新的層面。多位私募行業人士認為,業績冠軍只是一個概率事件,相比之下,長期業績的穩定和持續更值得關注。真正的“私募冠軍”應該能經得住市場大浪淘沙,保持長久穩健。

私募並非要關注冠軍頭銜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成也激進,敗也激進。”好買財富研究總監曾令華如此點評近10年的私募冠軍。他認為, 私募冠軍要看,但主要看他們的投資理念、方法、團隊,以及他們的一致性、穩定性、有效性。”

格上財富研究員王媛媛認為,“私募冠軍”是一段時間內對私募管理人或基金經理的業績排名,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冠軍。對市場表徵的不同判斷、基於管理資金變化對收益和倉位做出的不同規劃等因素,都可能引起結果的變化。“冠軍魔咒”有戲謔的味道,正常情況下,私募管理人只要不出現合規、組織架構大變動的風險,很難說“隕落”。隨著股價漲跌,私募產品的淨值起伏本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不管A股市場走勢如何,市場上總會有收益率很高的私募基金,因為私募行業的產品和管理人數量很龐大,從概率上講連續衛冕的概率非常低。”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坦言,取得業績冠軍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更應該關注長期排名靠前的私募,而非一定要關注冠軍頭銜。“冠軍隕落的主要原因是投資體系不夠成熟、業績穩定性較差,好業績有一定運氣成分。”

金斧子投研中心也表示,相比私募冠軍,更應該關注私募投顧策略的穩健性和持續性,因為市場的特徵就是波動和非理性。同時也會觀察所謂的“私募冠軍魔咒”現象。“盈虧同源,收益與回撤往往存在辯證關係,私募冠軍業績大變臉與其採取的極端或者另類策略、投資操作有直接關係,理性的投資者應該防止陷入短期貪婪的陷阱。”

真正的私募冠軍應該做到長久穩健

在長期的跟蹤和觀察之下,研究人士認為,長期業績突出的私募具有一些共性,如對市場有足夠的理解和經驗,團隊足夠專業優秀,風控、合規等流程比較完善。只有經歷過市場的考驗和投資者的選擇,最終受到認可並留存下來的機構,才能與資金方有更高的互信度,以致於產品淨值短期回落也不會造成大量贖回。

曾令華認為,真正能在私募行業做得長久的機構,首先要具有穩定的方法和大的容量;其次要有品牌,能與投資者保持溝通;再者要有職業精神,把投資當成一種生活,而不是賺錢的工具。

在王媛媛看來,真正的私募冠軍需要具備的“硬核條件”,一定是在風險控制得當的前提下有持續的賺錢能力,以保持長久穩健的業績,這是機構長期生存的核心要素。最基本的一點是合規、能夠穩定運行;在生存的前提下,力爭創造超額收益,再脫穎而出。對於不同的策略來說,賺錢的來源不同,因此超額收益的創造點也不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金斧子投研中心表示,能夠取得較穩健業績的私募一般都具備專業、獨立的體系化判斷或獨具特色、靈活有效的策略模型,並且能夠不斷提升投研能力或策略創新能力以適應不同的市場行情,同時具有較強的風控意識,在投資的各個環節中滲入其風控理念,並嚴格有效地執行。“投資是一項長期的‘滾雪球’活動,要求投顧具備深度研究和穩健投資能力,並且持續不斷地身體力行。信託責任同樣重要,那些珍視客戶的投顧會走得更遠,更穩健。”

適應市場變化轉型做價值投資

結合趨勢希望長期跑贏

光輝歲月過後,部分業績領先私募陷入業績下滑的痛苦。一些私募通過改變投資策略蛻變重生,逐步穩定下來。

憑藉對市場的敏銳判斷、對主題概念的把握,一些私募取得驕人投資業績,隨後經歷波動,他們發現價值投資才是穿越牛熊的方法。

“原來我們以主題板塊操作為主,波動較大,現在轉向價值投資,側重基本面,整體穩健一些。我們看到,隨著MSCI納入A股,國際機構投資者成為重要力量,我們要學習和研究他們的投資理念,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冬拓投資總經理王春秀坦言,現在的投資理念是注重趨勢下的價值投資,當市場趨勢很差時不做投資,當市場趨勢好時會結合基本面做投資。當然,市場趨勢分很多種,除了大盤整體趨勢,還有行業發展、財政經濟政策趨勢等,在投資過程中都要結合起來。

潮金投資投資總監劉躍告訴記者,2017年之前,靠分析企業財務報表就可以大概判斷其出現停牌重組的概率,押對了一些公司,投資回報率不錯。“但2017年以後市場風格轉向,我們也押中了一些重組股票,但復牌後不管是否重組成功,都在往下跌,損失較大,也影響到客戶的信心。2018年以後,我們通過分析宏觀政策和市場轉向,調整了投資風格,取得了很好的回報。”劉躍透露,他們秉承價值投資理念,在投資過程中遵循兩點:一是公司基本面好,且價格相對便宜;二是不碰看不懂的行業和公司。

除了價值投資、基本面研究,私募認為,投資想要做得長久,也需要結合市場和大趨勢。

星石投資認為,A股風格輪動顯著,傳統買入並長期持有的價值投資並不適用,多頭策略需適時調整投資組合,使價值投資本土化,力爭提高收益。他們採用多層面驅動因素投資方法:秉承基本面趨勢投資理念,通過深度基本面研究,尋找公司、行業、宏觀等多個層面的強勁驅動因素;然後根據公司層面和行業層面驅動因素進行價值選股;再根據宏觀層面和行業層面驅動因素進行類別輪動;通過價值選股與類別輪動相結合,實現中長期絕對回報的投資目標。

智誠海威創始合夥人車向前表示,“投資有一個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基於基本面研究的好公司’和‘基於成長性判斷的好價格’,這就是我們最核心的投資理念。在風格和方法上,相比自下而上的選股模式,我們更注重自上而下的配置模式組合,這需要管理人對宏觀經濟和產業經濟具備深入研究理解的能力。基於宏觀的分析,形成對市場的判斷,制定階段性的投資策略和倉位限定。”

下跌磨鍊私募投資體系

更加重視風險回撤控制

不僅是私募明星,做投資都會面臨一個難題,產品淨值衝高後出現大幅回落,甚至一蹶不振。經驗證明,除了業績,控制風險和回撤同樣重要,活下來才能走得遠。

王春秀表示,現在非常注重風險控制,以價值投資為前提,當趨勢健康向上時可以滿倉,階段操作;當趨勢震盪向下時倉位控制在30%以內。“希望通過資金量控制風險,當前市場可能還要下臺階,現在產品倉位控制很嚴格。通過這樣的操作,現在產品淨值表現相對平穩一些。”

劉躍稱,在控制風險和回撤方面,會通過一些市場信號進行判斷。在市場賺錢效應較好時,下跌多半是回調,會堅定持股;但在市場出現資金逃離的恐慌信號時,會逐步撤出前期漲幅比較高的股票,同時收集數據進行分析。“我們建立了比較系統性的一套投資邏輯,在上漲概率較大、市場相對安全時,倉位會比較重;下跌概率較大時會視情況減倉,根據信號判斷進場、出場,只要出場信號出現,寧可錯失也要避免栽跟頭。”他表示,最近市場也在下跌,但並不擔心,因為信號沒有顯示恐慌跡象。

一些私募經過幾年的磨鍊,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風控系統,能夠相對有效控制風險。

車向前表示,智誠海威經歷了2008年股災、2010~2014年長週期熊市、2015年股災、2016年熔斷和2018年的大熊市,這些磨鍊幫助公司形成並完善了風控體系。“我們控制回撤和風險的方式主要有兩點:一是通過投資決策委員會集體表決分散風險,二是將淨值回撤與倉位調整掛鉤,通過可執行的風控手段執行。”

星石投資表示,公司擁有事前、事中、以及事後三級風控體系,貫穿投資研究全過程,層層把控風險,做到事前在方法上、投研體系設置上、以及股票池管理制度上嚴格把控;事中緊密追蹤、交易規範;事後在考評、檢查、投資組合、以及其他制度上均做到風險控制。同時,根據產品合同的硬性約束嚴格要求,大部分產品設置止損線、不購買ST上市公司公開發行的證券、以及嚴格控制產品所投資標的集中度。同時,積極參與行業的規範建設,從而最大程度的控制風險。

基金報讀者都在看:

別了,創勢翔!"傳奇"創始人30歲財務自由,35歲私募冠軍!如今踩雷被罰後註銷,終究"逃不過路徑依賴"

全文來了!中國發布《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

編輯:艦長

中國基金報:報道基金關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中國基金報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 “好看” 行不行!!!

10個冠軍,8個'涼涼'!私募'冠軍魔咒'顯靈:鉅虧、被罰、踩雷、分家、註銷、清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