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大英雄提修斯就是翁婿矛盾的代表

除了父子衝突之外,神話中另一明顯的代際衝突是英雄與岳父、妻族的鬥爭。與不可逆轉、有違倫常的父子相殘相比,英雄對抗岳父是鋤強扶弱;在以武力解決翁婿矛盾時,英雄能施展自由意志、展現個人能力,而不用畏首畏尾;而且神諭的暗示有利於英雄而不利於岳父,英雄成為了命運的寵兒,而不是受命運捉弄的對象。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大英雄提修斯就是翁婿矛盾的代表

除了父子衝突之外,神話中另一明顯的代際衝突是英雄與岳父、妻族的鬥爭。與不可逆轉、有違倫常的父子相殘相比,英雄對抗岳父是鋤強扶弱;在以武力解決翁婿矛盾時,英雄能施展自由意志、展現個人能力,而不用畏首畏尾;而且神諭的暗示有利於英雄而不利於岳父,英雄成為了命運的寵兒,而不是受命運捉弄的對象。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珀羅普斯的故事

在神話中,女婿戰勝凶殘的岳父的一個典例是佩羅普斯娶妻的故事:比薩國王俄諾瑪諾斯受到了神諭的警告:他會死於女婿之手。於是他讓前來向公主求婚的年輕人與自己比試軍事技能-----賽車。為了讓求婚人輸得心服口服,震懾來者,他還讓年輕人先走。但有神馬相助的俄諾瑪諾斯可以迅速追上求婚者,並從背後用長矛將未來的女婿殺死,結果各路求婚人都被暴行嚇住了。為了贏得心上人,珀羅普斯買通了比薩國王的車伕,將俄諾瑪諾斯的車軸部件換成了蠟,最後使國王車毀人亡,自己如願以償。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大英雄提修斯就是翁婿矛盾的代表

除了父子衝突之外,神話中另一明顯的代際衝突是英雄與岳父、妻族的鬥爭。與不可逆轉、有違倫常的父子相殘相比,英雄對抗岳父是鋤強扶弱;在以武力解決翁婿矛盾時,英雄能施展自由意志、展現個人能力,而不用畏首畏尾;而且神諭的暗示有利於英雄而不利於岳父,英雄成為了命運的寵兒,而不是受命運捉弄的對象。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珀羅普斯的故事

在神話中,女婿戰勝凶殘的岳父的一個典例是佩羅普斯娶妻的故事:比薩國王俄諾瑪諾斯受到了神諭的警告:他會死於女婿之手。於是他讓前來向公主求婚的年輕人與自己比試軍事技能-----賽車。為了讓求婚人輸得心服口服,震懾來者,他還讓年輕人先走。但有神馬相助的俄諾瑪諾斯可以迅速追上求婚者,並從背後用長矛將未來的女婿殺死,結果各路求婚人都被暴行嚇住了。為了贏得心上人,珀羅普斯買通了比薩國王的車伕,將俄諾瑪諾斯的車軸部件換成了蠟,最後使國王車毀人亡,自己如願以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救走安德羅墨達也可以看做翁婿矛盾

英雄憑藉智力、武勇,或者神明、公主的幫助戰勝岳父及妻族的傳說可以歸為一個類型,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科爾奇斯國王埃厄忒斯與伊阿宋、克里特國王米諾斯與提修斯、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兄弟菲紐斯與柏爾修斯、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與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與柏勒洛豐之間。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大英雄提修斯就是翁婿矛盾的代表

除了父子衝突之外,神話中另一明顯的代際衝突是英雄與岳父、妻族的鬥爭。與不可逆轉、有違倫常的父子相殘相比,英雄對抗岳父是鋤強扶弱;在以武力解決翁婿矛盾時,英雄能施展自由意志、展現個人能力,而不用畏首畏尾;而且神諭的暗示有利於英雄而不利於岳父,英雄成為了命運的寵兒,而不是受命運捉弄的對象。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珀羅普斯的故事

在神話中,女婿戰勝凶殘的岳父的一個典例是佩羅普斯娶妻的故事:比薩國王俄諾瑪諾斯受到了神諭的警告:他會死於女婿之手。於是他讓前來向公主求婚的年輕人與自己比試軍事技能-----賽車。為了讓求婚人輸得心服口服,震懾來者,他還讓年輕人先走。但有神馬相助的俄諾瑪諾斯可以迅速追上求婚者,並從背後用長矛將未來的女婿殺死,結果各路求婚人都被暴行嚇住了。為了贏得心上人,珀羅普斯買通了比薩國王的車伕,將俄諾瑪諾斯的車軸部件換成了蠟,最後使國王車毀人亡,自己如願以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救走安德羅墨達也可以看做翁婿矛盾

英雄憑藉智力、武勇,或者神明、公主的幫助戰勝岳父及妻族的傳說可以歸為一個類型,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科爾奇斯國王埃厄忒斯與伊阿宋、克里特國王米諾斯與提修斯、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兄弟菲紐斯與柏爾修斯、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與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與柏勒洛豐之間。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伊阿宋勇奪金羊毛

與父子間的衝突相比,翁婿衝突中的人物有如下特點: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大英雄提修斯就是翁婿矛盾的代表

除了父子衝突之外,神話中另一明顯的代際衝突是英雄與岳父、妻族的鬥爭。與不可逆轉、有違倫常的父子相殘相比,英雄對抗岳父是鋤強扶弱;在以武力解決翁婿矛盾時,英雄能施展自由意志、展現個人能力,而不用畏首畏尾;而且神諭的暗示有利於英雄而不利於岳父,英雄成為了命運的寵兒,而不是受命運捉弄的對象。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珀羅普斯的故事

在神話中,女婿戰勝凶殘的岳父的一個典例是佩羅普斯娶妻的故事:比薩國王俄諾瑪諾斯受到了神諭的警告:他會死於女婿之手。於是他讓前來向公主求婚的年輕人與自己比試軍事技能-----賽車。為了讓求婚人輸得心服口服,震懾來者,他還讓年輕人先走。但有神馬相助的俄諾瑪諾斯可以迅速追上求婚者,並從背後用長矛將未來的女婿殺死,結果各路求婚人都被暴行嚇住了。為了贏得心上人,珀羅普斯買通了比薩國王的車伕,將俄諾瑪諾斯的車軸部件換成了蠟,最後使國王車毀人亡,自己如願以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救走安德羅墨達也可以看做翁婿矛盾

英雄憑藉智力、武勇,或者神明、公主的幫助戰勝岳父及妻族的傳說可以歸為一個類型,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科爾奇斯國王埃厄忒斯與伊阿宋、克里特國王米諾斯與提修斯、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兄弟菲紐斯與柏爾修斯、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與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與柏勒洛豐之間。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伊阿宋勇奪金羊毛

與父子間的衝突相比,翁婿衝突中的人物有如下特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德爾菲的神諭有很強的暗示性

積極暗示。神諭在希臘文化中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是君主、英雄們作出各種決定的重要參考。殺死岳父的英雄們沒有消極地迴避神諭與命運,而是變被動為主動,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結果,這是因為在翁婿衝突中,神諭往往給英雄們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在佩羅普斯的神話裡,神諭預言比薩國王會被女婿殺死,但這個女婿到底是誰卻是未知數。神諭的空白與不確指,為英雄們大顯身手、實現自我留出了空間。如果佩羅普斯不努力進取,那麼公主和王位就會與他無緣;如果伊阿宋不在絕境中放手一搏,那麼他和夥伴們就會有可能埋骨他鄉,而神諭“外國人帶走金羊毛”的實現就會推遲。但在父子矛盾裡,神諭的指向非常明確:父親會被兒子、孫子殺死,所以英雄們與父親們長期被弒親的陰影所縈繞。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大英雄提修斯就是翁婿矛盾的代表

除了父子衝突之外,神話中另一明顯的代際衝突是英雄與岳父、妻族的鬥爭。與不可逆轉、有違倫常的父子相殘相比,英雄對抗岳父是鋤強扶弱;在以武力解決翁婿矛盾時,英雄能施展自由意志、展現個人能力,而不用畏首畏尾;而且神諭的暗示有利於英雄而不利於岳父,英雄成為了命運的寵兒,而不是受命運捉弄的對象。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珀羅普斯的故事

在神話中,女婿戰勝凶殘的岳父的一個典例是佩羅普斯娶妻的故事:比薩國王俄諾瑪諾斯受到了神諭的警告:他會死於女婿之手。於是他讓前來向公主求婚的年輕人與自己比試軍事技能-----賽車。為了讓求婚人輸得心服口服,震懾來者,他還讓年輕人先走。但有神馬相助的俄諾瑪諾斯可以迅速追上求婚者,並從背後用長矛將未來的女婿殺死,結果各路求婚人都被暴行嚇住了。為了贏得心上人,珀羅普斯買通了比薩國王的車伕,將俄諾瑪諾斯的車軸部件換成了蠟,最後使國王車毀人亡,自己如願以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救走安德羅墨達也可以看做翁婿矛盾

英雄憑藉智力、武勇,或者神明、公主的幫助戰勝岳父及妻族的傳說可以歸為一個類型,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科爾奇斯國王埃厄忒斯與伊阿宋、克里特國王米諾斯與提修斯、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兄弟菲紐斯與柏爾修斯、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與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與柏勒洛豐之間。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伊阿宋勇奪金羊毛

與父子間的衝突相比,翁婿衝突中的人物有如下特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德爾菲的神諭有很強的暗示性

積極暗示。神諭在希臘文化中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是君主、英雄們作出各種決定的重要參考。殺死岳父的英雄們沒有消極地迴避神諭與命運,而是變被動為主動,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結果,這是因為在翁婿衝突中,神諭往往給英雄們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在佩羅普斯的神話裡,神諭預言比薩國王會被女婿殺死,但這個女婿到底是誰卻是未知數。神諭的空白與不確指,為英雄們大顯身手、實現自我留出了空間。如果佩羅普斯不努力進取,那麼公主和王位就會與他無緣;如果伊阿宋不在絕境中放手一搏,那麼他和夥伴們就會有可能埋骨他鄉,而神諭“外國人帶走金羊毛”的實現就會推遲。但在父子矛盾裡,神諭的指向非常明確:父親會被兒子、孫子殺死,所以英雄們與父親們長期被弒親的陰影所縈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殺死米諾陶洛斯,帶著情人出逃

堅決果斷。與被迫弒父、殺子相比,英雄、女婿殺死岳父、妻族的最大特點是他們的主動與堅毅。在對抗岳父、妻族的過程中,英雄們沒有過多的良心抉擇與猶豫,他們不用承擔道德壓力,這是因為岳父、妻族往往被描繪為作惡者、壓迫者,英雄剷除他們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提修斯之所以要去克里特島,是因為克里特國王曾出兵攻打雅典,逼迫雅典進貢童男童女;在赫拉克勒斯幫助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殺死海怪、拯救了特洛伊城後,拉俄墨冬拒絕兌現諾言,給予獎勵,結果激怒了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不分是非,聽信女婿的一面之詞而讓柏勒洛豐去送死。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大英雄提修斯就是翁婿矛盾的代表

除了父子衝突之外,神話中另一明顯的代際衝突是英雄與岳父、妻族的鬥爭。與不可逆轉、有違倫常的父子相殘相比,英雄對抗岳父是鋤強扶弱;在以武力解決翁婿矛盾時,英雄能施展自由意志、展現個人能力,而不用畏首畏尾;而且神諭的暗示有利於英雄而不利於岳父,英雄成為了命運的寵兒,而不是受命運捉弄的對象。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珀羅普斯的故事

在神話中,女婿戰勝凶殘的岳父的一個典例是佩羅普斯娶妻的故事:比薩國王俄諾瑪諾斯受到了神諭的警告:他會死於女婿之手。於是他讓前來向公主求婚的年輕人與自己比試軍事技能-----賽車。為了讓求婚人輸得心服口服,震懾來者,他還讓年輕人先走。但有神馬相助的俄諾瑪諾斯可以迅速追上求婚者,並從背後用長矛將未來的女婿殺死,結果各路求婚人都被暴行嚇住了。為了贏得心上人,珀羅普斯買通了比薩國王的車伕,將俄諾瑪諾斯的車軸部件換成了蠟,最後使國王車毀人亡,自己如願以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救走安德羅墨達也可以看做翁婿矛盾

英雄憑藉智力、武勇,或者神明、公主的幫助戰勝岳父及妻族的傳說可以歸為一個類型,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科爾奇斯國王埃厄忒斯與伊阿宋、克里特國王米諾斯與提修斯、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兄弟菲紐斯與柏爾修斯、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與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與柏勒洛豐之間。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伊阿宋勇奪金羊毛

與父子間的衝突相比,翁婿衝突中的人物有如下特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德爾菲的神諭有很強的暗示性

積極暗示。神諭在希臘文化中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是君主、英雄們作出各種決定的重要參考。殺死岳父的英雄們沒有消極地迴避神諭與命運,而是變被動為主動,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結果,這是因為在翁婿衝突中,神諭往往給英雄們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在佩羅普斯的神話裡,神諭預言比薩國王會被女婿殺死,但這個女婿到底是誰卻是未知數。神諭的空白與不確指,為英雄們大顯身手、實現自我留出了空間。如果佩羅普斯不努力進取,那麼公主和王位就會與他無緣;如果伊阿宋不在絕境中放手一搏,那麼他和夥伴們就會有可能埋骨他鄉,而神諭“外國人帶走金羊毛”的實現就會推遲。但在父子矛盾裡,神諭的指向非常明確:父親會被兒子、孫子殺死,所以英雄們與父親們長期被弒親的陰影所縈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殺死米諾陶洛斯,帶著情人出逃

堅決果斷。與被迫弒父、殺子相比,英雄、女婿殺死岳父、妻族的最大特點是他們的主動與堅毅。在對抗岳父、妻族的過程中,英雄們沒有過多的良心抉擇與猶豫,他們不用承擔道德壓力,這是因為岳父、妻族往往被描繪為作惡者、壓迫者,英雄剷除他們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提修斯之所以要去克里特島,是因為克里特國王曾出兵攻打雅典,逼迫雅典進貢童男童女;在赫拉克勒斯幫助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殺死海怪、拯救了特洛伊城後,拉俄墨冬拒絕兌現諾言,給予獎勵,結果激怒了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不分是非,聽信女婿的一面之詞而讓柏勒洛豐去送死。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雅典娜幫助玻耳修斯擊敗了美杜莎

得道多助。與殺父、殺子者不同,挑戰岳父的英雄們沒有受到輿論的譴責、神明的詛咒,其正義事業得到了神明、公主、夥伴的支持。比如柏勒洛豐在神的幫助下捕獲了飛馬佩加索斯;柏耳修斯在殺死美杜莎時,得到了雅典娜女神贈送的盾牌作為武器;佩羅普斯獲得了海神波塞冬的幫助打敗岳父;提修斯得到了克里特公主阿涅阿德涅的幫助殺死米諾牛,伊阿宋得到了科爾奇斯公主美狄亞的幫助屠龍等等。

三.希臘人對翁婿矛盾和父子矛盾的不同態度:制度演變的結果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大英雄提修斯就是翁婿矛盾的代表

除了父子衝突之外,神話中另一明顯的代際衝突是英雄與岳父、妻族的鬥爭。與不可逆轉、有違倫常的父子相殘相比,英雄對抗岳父是鋤強扶弱;在以武力解決翁婿矛盾時,英雄能施展自由意志、展現個人能力,而不用畏首畏尾;而且神諭的暗示有利於英雄而不利於岳父,英雄成為了命運的寵兒,而不是受命運捉弄的對象。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珀羅普斯的故事

在神話中,女婿戰勝凶殘的岳父的一個典例是佩羅普斯娶妻的故事:比薩國王俄諾瑪諾斯受到了神諭的警告:他會死於女婿之手。於是他讓前來向公主求婚的年輕人與自己比試軍事技能-----賽車。為了讓求婚人輸得心服口服,震懾來者,他還讓年輕人先走。但有神馬相助的俄諾瑪諾斯可以迅速追上求婚者,並從背後用長矛將未來的女婿殺死,結果各路求婚人都被暴行嚇住了。為了贏得心上人,珀羅普斯買通了比薩國王的車伕,將俄諾瑪諾斯的車軸部件換成了蠟,最後使國王車毀人亡,自己如願以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救走安德羅墨達也可以看做翁婿矛盾

英雄憑藉智力、武勇,或者神明、公主的幫助戰勝岳父及妻族的傳說可以歸為一個類型,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科爾奇斯國王埃厄忒斯與伊阿宋、克里特國王米諾斯與提修斯、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兄弟菲紐斯與柏爾修斯、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與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與柏勒洛豐之間。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伊阿宋勇奪金羊毛

與父子間的衝突相比,翁婿衝突中的人物有如下特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德爾菲的神諭有很強的暗示性

積極暗示。神諭在希臘文化中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是君主、英雄們作出各種決定的重要參考。殺死岳父的英雄們沒有消極地迴避神諭與命運,而是變被動為主動,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結果,這是因為在翁婿衝突中,神諭往往給英雄們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在佩羅普斯的神話裡,神諭預言比薩國王會被女婿殺死,但這個女婿到底是誰卻是未知數。神諭的空白與不確指,為英雄們大顯身手、實現自我留出了空間。如果佩羅普斯不努力進取,那麼公主和王位就會與他無緣;如果伊阿宋不在絕境中放手一搏,那麼他和夥伴們就會有可能埋骨他鄉,而神諭“外國人帶走金羊毛”的實現就會推遲。但在父子矛盾裡,神諭的指向非常明確:父親會被兒子、孫子殺死,所以英雄們與父親們長期被弒親的陰影所縈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殺死米諾陶洛斯,帶著情人出逃

堅決果斷。與被迫弒父、殺子相比,英雄、女婿殺死岳父、妻族的最大特點是他們的主動與堅毅。在對抗岳父、妻族的過程中,英雄們沒有過多的良心抉擇與猶豫,他們不用承擔道德壓力,這是因為岳父、妻族往往被描繪為作惡者、壓迫者,英雄剷除他們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提修斯之所以要去克里特島,是因為克里特國王曾出兵攻打雅典,逼迫雅典進貢童男童女;在赫拉克勒斯幫助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殺死海怪、拯救了特洛伊城後,拉俄墨冬拒絕兌現諾言,給予獎勵,結果激怒了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不分是非,聽信女婿的一面之詞而讓柏勒洛豐去送死。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雅典娜幫助玻耳修斯擊敗了美杜莎

得道多助。與殺父、殺子者不同,挑戰岳父的英雄們沒有受到輿論的譴責、神明的詛咒,其正義事業得到了神明、公主、夥伴的支持。比如柏勒洛豐在神的幫助下捕獲了飛馬佩加索斯;柏耳修斯在殺死美杜莎時,得到了雅典娜女神贈送的盾牌作為武器;佩羅普斯獲得了海神波塞冬的幫助打敗岳父;提修斯得到了克里特公主阿涅阿德涅的幫助殺死米諾牛,伊阿宋得到了科爾奇斯公主美狄亞的幫助屠龍等等。

三.希臘人對翁婿矛盾和父子矛盾的不同態度:制度演變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小惡魔提利昂和泰溫就是經典的弒父情節關係

父子相殘之所以多是神諭使然、無心為之,而翁婿之爭則多是英雄式的壯舉、順天應人的正義行為,其實與古代雅利安部族中的繼承製度的演變有很大的關係。在父位子承製之前,王族通過貴族女性延續血統,公主而非王子在權利轉移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隨著社會的演變、父親地位的上升與文明觀念的演進,父子矛盾被有意識的做了淡化處理,而激烈的翁婿矛盾則被凸顯了出來。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大英雄提修斯就是翁婿矛盾的代表

除了父子衝突之外,神話中另一明顯的代際衝突是英雄與岳父、妻族的鬥爭。與不可逆轉、有違倫常的父子相殘相比,英雄對抗岳父是鋤強扶弱;在以武力解決翁婿矛盾時,英雄能施展自由意志、展現個人能力,而不用畏首畏尾;而且神諭的暗示有利於英雄而不利於岳父,英雄成為了命運的寵兒,而不是受命運捉弄的對象。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珀羅普斯的故事

在神話中,女婿戰勝凶殘的岳父的一個典例是佩羅普斯娶妻的故事:比薩國王俄諾瑪諾斯受到了神諭的警告:他會死於女婿之手。於是他讓前來向公主求婚的年輕人與自己比試軍事技能-----賽車。為了讓求婚人輸得心服口服,震懾來者,他還讓年輕人先走。但有神馬相助的俄諾瑪諾斯可以迅速追上求婚者,並從背後用長矛將未來的女婿殺死,結果各路求婚人都被暴行嚇住了。為了贏得心上人,珀羅普斯買通了比薩國王的車伕,將俄諾瑪諾斯的車軸部件換成了蠟,最後使國王車毀人亡,自己如願以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救走安德羅墨達也可以看做翁婿矛盾

英雄憑藉智力、武勇,或者神明、公主的幫助戰勝岳父及妻族的傳說可以歸為一個類型,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科爾奇斯國王埃厄忒斯與伊阿宋、克里特國王米諾斯與提修斯、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兄弟菲紐斯與柏爾修斯、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與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與柏勒洛豐之間。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伊阿宋勇奪金羊毛

與父子間的衝突相比,翁婿衝突中的人物有如下特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德爾菲的神諭有很強的暗示性

積極暗示。神諭在希臘文化中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是君主、英雄們作出各種決定的重要參考。殺死岳父的英雄們沒有消極地迴避神諭與命運,而是變被動為主動,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結果,這是因為在翁婿衝突中,神諭往往給英雄們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在佩羅普斯的神話裡,神諭預言比薩國王會被女婿殺死,但這個女婿到底是誰卻是未知數。神諭的空白與不確指,為英雄們大顯身手、實現自我留出了空間。如果佩羅普斯不努力進取,那麼公主和王位就會與他無緣;如果伊阿宋不在絕境中放手一搏,那麼他和夥伴們就會有可能埋骨他鄉,而神諭“外國人帶走金羊毛”的實現就會推遲。但在父子矛盾裡,神諭的指向非常明確:父親會被兒子、孫子殺死,所以英雄們與父親們長期被弒親的陰影所縈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殺死米諾陶洛斯,帶著情人出逃

堅決果斷。與被迫弒父、殺子相比,英雄、女婿殺死岳父、妻族的最大特點是他們的主動與堅毅。在對抗岳父、妻族的過程中,英雄們沒有過多的良心抉擇與猶豫,他們不用承擔道德壓力,這是因為岳父、妻族往往被描繪為作惡者、壓迫者,英雄剷除他們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提修斯之所以要去克里特島,是因為克里特國王曾出兵攻打雅典,逼迫雅典進貢童男童女;在赫拉克勒斯幫助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殺死海怪、拯救了特洛伊城後,拉俄墨冬拒絕兌現諾言,給予獎勵,結果激怒了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不分是非,聽信女婿的一面之詞而讓柏勒洛豐去送死。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雅典娜幫助玻耳修斯擊敗了美杜莎

得道多助。與殺父、殺子者不同,挑戰岳父的英雄們沒有受到輿論的譴責、神明的詛咒,其正義事業得到了神明、公主、夥伴的支持。比如柏勒洛豐在神的幫助下捕獲了飛馬佩加索斯;柏耳修斯在殺死美杜莎時,得到了雅典娜女神贈送的盾牌作為武器;佩羅普斯獲得了海神波塞冬的幫助打敗岳父;提修斯得到了克里特公主阿涅阿德涅的幫助殺死米諾牛,伊阿宋得到了科爾奇斯公主美狄亞的幫助屠龍等等。

三.希臘人對翁婿矛盾和父子矛盾的不同態度:制度演變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小惡魔提利昂和泰溫就是經典的弒父情節關係

父子相殘之所以多是神諭使然、無心為之,而翁婿之爭則多是英雄式的壯舉、順天應人的正義行為,其實與古代雅利安部族中的繼承製度的演變有很大的關係。在父位子承製之前,王族通過貴族女性延續血統,公主而非王子在權利轉移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隨著社會的演變、父親地位的上升與文明觀念的演進,父子矛盾被有意識的做了淡化處理,而激烈的翁婿矛盾則被凸顯了出來。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背後往往有歷史的內核

根據英國人類學家詹姆斯.喬治.弗雷澤在《金枝》的闡釋,“在某些雅利安部族中,在其社會發展的某個階段存在過這樣的風俗,即婦女而非男性延續著王室血脈。每次傳國時,通常會把王位傳給異國家族的男人------他通過與一位公主結婚,來統治妻子的臣民。”在這種情況下,遠古時代君主們最擔心的對象先是女婿,其次是女兒、妻子,因為健康、強壯的女婿,會成為新的王者、生殖力旺盛的巫師。所以,女婿既是繼位者,也是殺王者,公主的丈夫就是老國王最致命的敵人。因此不難理解,神話中的老王會百般阻攔英雄、求婚者入境,甚至不惜殘忍地用囚禁、流放的方式對待公主,比如美狄亞的父親、科爾奇斯國王從神諭得知,一旦金羊毛被異鄉人帶走他將性命不保。於是在伊阿宋出現之前,他就將對外國人有好感的美狄亞囚禁起來,並迫害外國人;伊阿宋到來後,他也是百般刁難,欲除之而後快。希臘神話裡,常見岳父與女婿的鬥爭,其實可以看做對翁婿矛盾的記憶。

四.搶婚習俗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大英雄提修斯就是翁婿矛盾的代表

除了父子衝突之外,神話中另一明顯的代際衝突是英雄與岳父、妻族的鬥爭。與不可逆轉、有違倫常的父子相殘相比,英雄對抗岳父是鋤強扶弱;在以武力解決翁婿矛盾時,英雄能施展自由意志、展現個人能力,而不用畏首畏尾;而且神諭的暗示有利於英雄而不利於岳父,英雄成為了命運的寵兒,而不是受命運捉弄的對象。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珀羅普斯的故事

在神話中,女婿戰勝凶殘的岳父的一個典例是佩羅普斯娶妻的故事:比薩國王俄諾瑪諾斯受到了神諭的警告:他會死於女婿之手。於是他讓前來向公主求婚的年輕人與自己比試軍事技能-----賽車。為了讓求婚人輸得心服口服,震懾來者,他還讓年輕人先走。但有神馬相助的俄諾瑪諾斯可以迅速追上求婚者,並從背後用長矛將未來的女婿殺死,結果各路求婚人都被暴行嚇住了。為了贏得心上人,珀羅普斯買通了比薩國王的車伕,將俄諾瑪諾斯的車軸部件換成了蠟,最後使國王車毀人亡,自己如願以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救走安德羅墨達也可以看做翁婿矛盾

英雄憑藉智力、武勇,或者神明、公主的幫助戰勝岳父及妻族的傳說可以歸為一個類型,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科爾奇斯國王埃厄忒斯與伊阿宋、克里特國王米諾斯與提修斯、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兄弟菲紐斯與柏爾修斯、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與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與柏勒洛豐之間。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伊阿宋勇奪金羊毛

與父子間的衝突相比,翁婿衝突中的人物有如下特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德爾菲的神諭有很強的暗示性

積極暗示。神諭在希臘文化中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是君主、英雄們作出各種決定的重要參考。殺死岳父的英雄們沒有消極地迴避神諭與命運,而是變被動為主動,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結果,這是因為在翁婿衝突中,神諭往往給英雄們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在佩羅普斯的神話裡,神諭預言比薩國王會被女婿殺死,但這個女婿到底是誰卻是未知數。神諭的空白與不確指,為英雄們大顯身手、實現自我留出了空間。如果佩羅普斯不努力進取,那麼公主和王位就會與他無緣;如果伊阿宋不在絕境中放手一搏,那麼他和夥伴們就會有可能埋骨他鄉,而神諭“外國人帶走金羊毛”的實現就會推遲。但在父子矛盾裡,神諭的指向非常明確:父親會被兒子、孫子殺死,所以英雄們與父親們長期被弒親的陰影所縈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殺死米諾陶洛斯,帶著情人出逃

堅決果斷。與被迫弒父、殺子相比,英雄、女婿殺死岳父、妻族的最大特點是他們的主動與堅毅。在對抗岳父、妻族的過程中,英雄們沒有過多的良心抉擇與猶豫,他們不用承擔道德壓力,這是因為岳父、妻族往往被描繪為作惡者、壓迫者,英雄剷除他們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提修斯之所以要去克里特島,是因為克里特國王曾出兵攻打雅典,逼迫雅典進貢童男童女;在赫拉克勒斯幫助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殺死海怪、拯救了特洛伊城後,拉俄墨冬拒絕兌現諾言,給予獎勵,結果激怒了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不分是非,聽信女婿的一面之詞而讓柏勒洛豐去送死。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雅典娜幫助玻耳修斯擊敗了美杜莎

得道多助。與殺父、殺子者不同,挑戰岳父的英雄們沒有受到輿論的譴責、神明的詛咒,其正義事業得到了神明、公主、夥伴的支持。比如柏勒洛豐在神的幫助下捕獲了飛馬佩加索斯;柏耳修斯在殺死美杜莎時,得到了雅典娜女神贈送的盾牌作為武器;佩羅普斯獲得了海神波塞冬的幫助打敗岳父;提修斯得到了克里特公主阿涅阿德涅的幫助殺死米諾牛,伊阿宋得到了科爾奇斯公主美狄亞的幫助屠龍等等。

三.希臘人對翁婿矛盾和父子矛盾的不同態度:制度演變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小惡魔提利昂和泰溫就是經典的弒父情節關係

父子相殘之所以多是神諭使然、無心為之,而翁婿之爭則多是英雄式的壯舉、順天應人的正義行為,其實與古代雅利安部族中的繼承製度的演變有很大的關係。在父位子承製之前,王族通過貴族女性延續血統,公主而非王子在權利轉移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隨著社會的演變、父親地位的上升與文明觀念的演進,父子矛盾被有意識的做了淡化處理,而激烈的翁婿矛盾則被凸顯了出來。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背後往往有歷史的內核

根據英國人類學家詹姆斯.喬治.弗雷澤在《金枝》的闡釋,“在某些雅利安部族中,在其社會發展的某個階段存在過這樣的風俗,即婦女而非男性延續著王室血脈。每次傳國時,通常會把王位傳給異國家族的男人------他通過與一位公主結婚,來統治妻子的臣民。”在這種情況下,遠古時代君主們最擔心的對象先是女婿,其次是女兒、妻子,因為健康、強壯的女婿,會成為新的王者、生殖力旺盛的巫師。所以,女婿既是繼位者,也是殺王者,公主的丈夫就是老國王最致命的敵人。因此不難理解,神話中的老王會百般阻攔英雄、求婚者入境,甚至不惜殘忍地用囚禁、流放的方式對待公主,比如美狄亞的父親、科爾奇斯國王從神諭得知,一旦金羊毛被異鄉人帶走他將性命不保。於是在伊阿宋出現之前,他就將對外國人有好感的美狄亞囚禁起來,並迫害外國人;伊阿宋到來後,他也是百般刁難,欲除之而後快。希臘神話裡,常見岳父與女婿的鬥爭,其實可以看做對翁婿矛盾的記憶。

四.搶婚習俗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海倫

由於公主是權利鬥爭的核心、國家法統的傳承者,圍繞公主的爭奪十分激烈。英雄與岳父的矛盾可以與神話中的“搶婚”母題相互應證。神話中,英雄很少以正常的禮節迎娶妻子,搶婚是神族、半人神英雄婚娶的主要形式,只有少數人物是在眾人或者眾神作證的情況下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比如 海倫與墨涅拉俄斯的婚禮,二人的婚約受到了全希臘英雄的擁護;還有人間英雄、米爾彌冬國王、阿基里斯的父親佩琉斯與海中仙女特提斯的盛大婚禮,受到了眾神的祝福。但這終究屬於少數。而且,兩場神話中的盛大婚禮均事出有因:神諭已經說明了特提斯之子會超過其父,所以宙斯與波塞冬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才放棄了對她的追求。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大英雄提修斯就是翁婿矛盾的代表

除了父子衝突之外,神話中另一明顯的代際衝突是英雄與岳父、妻族的鬥爭。與不可逆轉、有違倫常的父子相殘相比,英雄對抗岳父是鋤強扶弱;在以武力解決翁婿矛盾時,英雄能施展自由意志、展現個人能力,而不用畏首畏尾;而且神諭的暗示有利於英雄而不利於岳父,英雄成為了命運的寵兒,而不是受命運捉弄的對象。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珀羅普斯的故事

在神話中,女婿戰勝凶殘的岳父的一個典例是佩羅普斯娶妻的故事:比薩國王俄諾瑪諾斯受到了神諭的警告:他會死於女婿之手。於是他讓前來向公主求婚的年輕人與自己比試軍事技能-----賽車。為了讓求婚人輸得心服口服,震懾來者,他還讓年輕人先走。但有神馬相助的俄諾瑪諾斯可以迅速追上求婚者,並從背後用長矛將未來的女婿殺死,結果各路求婚人都被暴行嚇住了。為了贏得心上人,珀羅普斯買通了比薩國王的車伕,將俄諾瑪諾斯的車軸部件換成了蠟,最後使國王車毀人亡,自己如願以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救走安德羅墨達也可以看做翁婿矛盾

英雄憑藉智力、武勇,或者神明、公主的幫助戰勝岳父及妻族的傳說可以歸為一個類型,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科爾奇斯國王埃厄忒斯與伊阿宋、克里特國王米諾斯與提修斯、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兄弟菲紐斯與柏爾修斯、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與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與柏勒洛豐之間。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伊阿宋勇奪金羊毛

與父子間的衝突相比,翁婿衝突中的人物有如下特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德爾菲的神諭有很強的暗示性

積極暗示。神諭在希臘文化中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是君主、英雄們作出各種決定的重要參考。殺死岳父的英雄們沒有消極地迴避神諭與命運,而是變被動為主動,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結果,這是因為在翁婿衝突中,神諭往往給英雄們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在佩羅普斯的神話裡,神諭預言比薩國王會被女婿殺死,但這個女婿到底是誰卻是未知數。神諭的空白與不確指,為英雄們大顯身手、實現自我留出了空間。如果佩羅普斯不努力進取,那麼公主和王位就會與他無緣;如果伊阿宋不在絕境中放手一搏,那麼他和夥伴們就會有可能埋骨他鄉,而神諭“外國人帶走金羊毛”的實現就會推遲。但在父子矛盾裡,神諭的指向非常明確:父親會被兒子、孫子殺死,所以英雄們與父親們長期被弒親的陰影所縈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殺死米諾陶洛斯,帶著情人出逃

堅決果斷。與被迫弒父、殺子相比,英雄、女婿殺死岳父、妻族的最大特點是他們的主動與堅毅。在對抗岳父、妻族的過程中,英雄們沒有過多的良心抉擇與猶豫,他們不用承擔道德壓力,這是因為岳父、妻族往往被描繪為作惡者、壓迫者,英雄剷除他們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提修斯之所以要去克里特島,是因為克里特國王曾出兵攻打雅典,逼迫雅典進貢童男童女;在赫拉克勒斯幫助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殺死海怪、拯救了特洛伊城後,拉俄墨冬拒絕兌現諾言,給予獎勵,結果激怒了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不分是非,聽信女婿的一面之詞而讓柏勒洛豐去送死。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雅典娜幫助玻耳修斯擊敗了美杜莎

得道多助。與殺父、殺子者不同,挑戰岳父的英雄們沒有受到輿論的譴責、神明的詛咒,其正義事業得到了神明、公主、夥伴的支持。比如柏勒洛豐在神的幫助下捕獲了飛馬佩加索斯;柏耳修斯在殺死美杜莎時,得到了雅典娜女神贈送的盾牌作為武器;佩羅普斯獲得了海神波塞冬的幫助打敗岳父;提修斯得到了克里特公主阿涅阿德涅的幫助殺死米諾牛,伊阿宋得到了科爾奇斯公主美狄亞的幫助屠龍等等。

三.希臘人對翁婿矛盾和父子矛盾的不同態度:制度演變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小惡魔提利昂和泰溫就是經典的弒父情節關係

父子相殘之所以多是神諭使然、無心為之,而翁婿之爭則多是英雄式的壯舉、順天應人的正義行為,其實與古代雅利安部族中的繼承製度的演變有很大的關係。在父位子承製之前,王族通過貴族女性延續血統,公主而非王子在權利轉移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隨著社會的演變、父親地位的上升與文明觀念的演進,父子矛盾被有意識的做了淡化處理,而激烈的翁婿矛盾則被凸顯了出來。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背後往往有歷史的內核

根據英國人類學家詹姆斯.喬治.弗雷澤在《金枝》的闡釋,“在某些雅利安部族中,在其社會發展的某個階段存在過這樣的風俗,即婦女而非男性延續著王室血脈。每次傳國時,通常會把王位傳給異國家族的男人------他通過與一位公主結婚,來統治妻子的臣民。”在這種情況下,遠古時代君主們最擔心的對象先是女婿,其次是女兒、妻子,因為健康、強壯的女婿,會成為新的王者、生殖力旺盛的巫師。所以,女婿既是繼位者,也是殺王者,公主的丈夫就是老國王最致命的敵人。因此不難理解,神話中的老王會百般阻攔英雄、求婚者入境,甚至不惜殘忍地用囚禁、流放的方式對待公主,比如美狄亞的父親、科爾奇斯國王從神諭得知,一旦金羊毛被異鄉人帶走他將性命不保。於是在伊阿宋出現之前,他就將對外國人有好感的美狄亞囚禁起來,並迫害外國人;伊阿宋到來後,他也是百般刁難,欲除之而後快。希臘神話裡,常見岳父與女婿的鬥爭,其實可以看做對翁婿矛盾的記憶。

四.搶婚習俗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海倫

由於公主是權利鬥爭的核心、國家法統的傳承者,圍繞公主的爭奪十分激烈。英雄與岳父的矛盾可以與神話中的“搶婚”母題相互應證。神話中,英雄很少以正常的禮節迎娶妻子,搶婚是神族、半人神英雄婚娶的主要形式,只有少數人物是在眾人或者眾神作證的情況下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比如 海倫與墨涅拉俄斯的婚禮,二人的婚約受到了全希臘英雄的擁護;還有人間英雄、米爾彌冬國王、阿基里斯的父親佩琉斯與海中仙女特提斯的盛大婚禮,受到了眾神的祝福。但這終究屬於少數。而且,兩場神話中的盛大婚禮均事出有因:神諭已經說明了特提斯之子會超過其父,所以宙斯與波塞冬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才放棄了對她的追求。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忒提斯 珀琉斯的婚禮

而且,特提斯婚禮傳說中的一個情節與後來盛大的婚禮形成了文明與野蠻的鮮明對比:特提斯在中了佩琉斯的埋伏後被抓住,她變成各種形態以求掙脫,最後才就範。而廷達瑞俄斯國王要求眾英雄發誓保護海倫的婚約,則反向說明了當時婚配是矛盾紛爭的源頭之一,比如海倫成人前,她就被提修斯劫持過。 如果打開視野放眼神界,就會發現搶婚、強取,而不是明媒正娶,才是神話世界婚娶的主流。

由於涉及到了圍繞王權的權力鬥爭,神話中被美化為一見鍾情的婚姻,在遠古時代更可能是女方受強迫的結果,而且伴隨著與妻族間的流血衝突------比如提修斯神話的核心是在克里特島的冒險:殺死米諾陶魯斯,劫走了公主阿涅阿德列;後來他又出國劫持了還是少女的海倫,甚至還到地獄劫持冥後佩爾賽福涅但未遂,其中並未涉及到女性的意願。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大英雄提修斯就是翁婿矛盾的代表

除了父子衝突之外,神話中另一明顯的代際衝突是英雄與岳父、妻族的鬥爭。與不可逆轉、有違倫常的父子相殘相比,英雄對抗岳父是鋤強扶弱;在以武力解決翁婿矛盾時,英雄能施展自由意志、展現個人能力,而不用畏首畏尾;而且神諭的暗示有利於英雄而不利於岳父,英雄成為了命運的寵兒,而不是受命運捉弄的對象。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珀羅普斯的故事

在神話中,女婿戰勝凶殘的岳父的一個典例是佩羅普斯娶妻的故事:比薩國王俄諾瑪諾斯受到了神諭的警告:他會死於女婿之手。於是他讓前來向公主求婚的年輕人與自己比試軍事技能-----賽車。為了讓求婚人輸得心服口服,震懾來者,他還讓年輕人先走。但有神馬相助的俄諾瑪諾斯可以迅速追上求婚者,並從背後用長矛將未來的女婿殺死,結果各路求婚人都被暴行嚇住了。為了贏得心上人,珀羅普斯買通了比薩國王的車伕,將俄諾瑪諾斯的車軸部件換成了蠟,最後使國王車毀人亡,自己如願以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救走安德羅墨達也可以看做翁婿矛盾

英雄憑藉智力、武勇,或者神明、公主的幫助戰勝岳父及妻族的傳說可以歸為一個類型,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科爾奇斯國王埃厄忒斯與伊阿宋、克里特國王米諾斯與提修斯、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兄弟菲紐斯與柏爾修斯、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與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與柏勒洛豐之間。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伊阿宋勇奪金羊毛

與父子間的衝突相比,翁婿衝突中的人物有如下特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德爾菲的神諭有很強的暗示性

積極暗示。神諭在希臘文化中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是君主、英雄們作出各種決定的重要參考。殺死岳父的英雄們沒有消極地迴避神諭與命運,而是變被動為主動,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結果,這是因為在翁婿衝突中,神諭往往給英雄們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在佩羅普斯的神話裡,神諭預言比薩國王會被女婿殺死,但這個女婿到底是誰卻是未知數。神諭的空白與不確指,為英雄們大顯身手、實現自我留出了空間。如果佩羅普斯不努力進取,那麼公主和王位就會與他無緣;如果伊阿宋不在絕境中放手一搏,那麼他和夥伴們就會有可能埋骨他鄉,而神諭“外國人帶走金羊毛”的實現就會推遲。但在父子矛盾裡,神諭的指向非常明確:父親會被兒子、孫子殺死,所以英雄們與父親們長期被弒親的陰影所縈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殺死米諾陶洛斯,帶著情人出逃

堅決果斷。與被迫弒父、殺子相比,英雄、女婿殺死岳父、妻族的最大特點是他們的主動與堅毅。在對抗岳父、妻族的過程中,英雄們沒有過多的良心抉擇與猶豫,他們不用承擔道德壓力,這是因為岳父、妻族往往被描繪為作惡者、壓迫者,英雄剷除他們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提修斯之所以要去克里特島,是因為克里特國王曾出兵攻打雅典,逼迫雅典進貢童男童女;在赫拉克勒斯幫助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殺死海怪、拯救了特洛伊城後,拉俄墨冬拒絕兌現諾言,給予獎勵,結果激怒了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不分是非,聽信女婿的一面之詞而讓柏勒洛豐去送死。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雅典娜幫助玻耳修斯擊敗了美杜莎

得道多助。與殺父、殺子者不同,挑戰岳父的英雄們沒有受到輿論的譴責、神明的詛咒,其正義事業得到了神明、公主、夥伴的支持。比如柏勒洛豐在神的幫助下捕獲了飛馬佩加索斯;柏耳修斯在殺死美杜莎時,得到了雅典娜女神贈送的盾牌作為武器;佩羅普斯獲得了海神波塞冬的幫助打敗岳父;提修斯得到了克里特公主阿涅阿德涅的幫助殺死米諾牛,伊阿宋得到了科爾奇斯公主美狄亞的幫助屠龍等等。

三.希臘人對翁婿矛盾和父子矛盾的不同態度:制度演變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小惡魔提利昂和泰溫就是經典的弒父情節關係

父子相殘之所以多是神諭使然、無心為之,而翁婿之爭則多是英雄式的壯舉、順天應人的正義行為,其實與古代雅利安部族中的繼承製度的演變有很大的關係。在父位子承製之前,王族通過貴族女性延續血統,公主而非王子在權利轉移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隨著社會的演變、父親地位的上升與文明觀念的演進,父子矛盾被有意識的做了淡化處理,而激烈的翁婿矛盾則被凸顯了出來。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背後往往有歷史的內核

根據英國人類學家詹姆斯.喬治.弗雷澤在《金枝》的闡釋,“在某些雅利安部族中,在其社會發展的某個階段存在過這樣的風俗,即婦女而非男性延續著王室血脈。每次傳國時,通常會把王位傳給異國家族的男人------他通過與一位公主結婚,來統治妻子的臣民。”在這種情況下,遠古時代君主們最擔心的對象先是女婿,其次是女兒、妻子,因為健康、強壯的女婿,會成為新的王者、生殖力旺盛的巫師。所以,女婿既是繼位者,也是殺王者,公主的丈夫就是老國王最致命的敵人。因此不難理解,神話中的老王會百般阻攔英雄、求婚者入境,甚至不惜殘忍地用囚禁、流放的方式對待公主,比如美狄亞的父親、科爾奇斯國王從神諭得知,一旦金羊毛被異鄉人帶走他將性命不保。於是在伊阿宋出現之前,他就將對外國人有好感的美狄亞囚禁起來,並迫害外國人;伊阿宋到來後,他也是百般刁難,欲除之而後快。希臘神話裡,常見岳父與女婿的鬥爭,其實可以看做對翁婿矛盾的記憶。

四.搶婚習俗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海倫

由於公主是權利鬥爭的核心、國家法統的傳承者,圍繞公主的爭奪十分激烈。英雄與岳父的矛盾可以與神話中的“搶婚”母題相互應證。神話中,英雄很少以正常的禮節迎娶妻子,搶婚是神族、半人神英雄婚娶的主要形式,只有少數人物是在眾人或者眾神作證的情況下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比如 海倫與墨涅拉俄斯的婚禮,二人的婚約受到了全希臘英雄的擁護;還有人間英雄、米爾彌冬國王、阿基里斯的父親佩琉斯與海中仙女特提斯的盛大婚禮,受到了眾神的祝福。但這終究屬於少數。而且,兩場神話中的盛大婚禮均事出有因:神諭已經說明了特提斯之子會超過其父,所以宙斯與波塞冬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才放棄了對她的追求。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忒提斯 珀琉斯的婚禮

而且,特提斯婚禮傳說中的一個情節與後來盛大的婚禮形成了文明與野蠻的鮮明對比:特提斯在中了佩琉斯的埋伏後被抓住,她變成各種形態以求掙脫,最後才就範。而廷達瑞俄斯國王要求眾英雄發誓保護海倫的婚約,則反向說明了當時婚配是矛盾紛爭的源頭之一,比如海倫成人前,她就被提修斯劫持過。 如果打開視野放眼神界,就會發現搶婚、強取,而不是明媒正娶,才是神話世界婚娶的主流。

由於涉及到了圍繞王權的權力鬥爭,神話中被美化為一見鍾情的婚姻,在遠古時代更可能是女方受強迫的結果,而且伴隨著與妻族間的流血衝突------比如提修斯神話的核心是在克里特島的冒險:殺死米諾陶魯斯,劫走了公主阿涅阿德列;後來他又出國劫持了還是少女的海倫,甚至還到地獄劫持冥後佩爾賽福涅但未遂,其中並未涉及到女性的意願。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神話與歷史——古希臘英雄故事的歷史與文化內涵

根據王以欣教授在《神話與歷史——古希臘英雄故事的歷史與文化內涵》一書中的考證,作為民族英雄的提修斯出現於公元前6世紀末,是雅典城邦的造神運動的產物。而早期神話中的提修斯只是一個劫持婦女的江洋大盜,遠遠不是挺身而出、鋤強扶弱的抗暴英雄。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大英雄提修斯就是翁婿矛盾的代表

除了父子衝突之外,神話中另一明顯的代際衝突是英雄與岳父、妻族的鬥爭。與不可逆轉、有違倫常的父子相殘相比,英雄對抗岳父是鋤強扶弱;在以武力解決翁婿矛盾時,英雄能施展自由意志、展現個人能力,而不用畏首畏尾;而且神諭的暗示有利於英雄而不利於岳父,英雄成為了命運的寵兒,而不是受命運捉弄的對象。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珀羅普斯的故事

在神話中,女婿戰勝凶殘的岳父的一個典例是佩羅普斯娶妻的故事:比薩國王俄諾瑪諾斯受到了神諭的警告:他會死於女婿之手。於是他讓前來向公主求婚的年輕人與自己比試軍事技能-----賽車。為了讓求婚人輸得心服口服,震懾來者,他還讓年輕人先走。但有神馬相助的俄諾瑪諾斯可以迅速追上求婚者,並從背後用長矛將未來的女婿殺死,結果各路求婚人都被暴行嚇住了。為了贏得心上人,珀羅普斯買通了比薩國王的車伕,將俄諾瑪諾斯的車軸部件換成了蠟,最後使國王車毀人亡,自己如願以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救走安德羅墨達也可以看做翁婿矛盾

英雄憑藉智力、武勇,或者神明、公主的幫助戰勝岳父及妻族的傳說可以歸為一個類型,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科爾奇斯國王埃厄忒斯與伊阿宋、克里特國王米諾斯與提修斯、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兄弟菲紐斯與柏爾修斯、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與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與柏勒洛豐之間。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伊阿宋勇奪金羊毛

與父子間的衝突相比,翁婿衝突中的人物有如下特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德爾菲的神諭有很強的暗示性

積極暗示。神諭在希臘文化中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是君主、英雄們作出各種決定的重要參考。殺死岳父的英雄們沒有消極地迴避神諭與命運,而是變被動為主動,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結果,這是因為在翁婿衝突中,神諭往往給英雄們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在佩羅普斯的神話裡,神諭預言比薩國王會被女婿殺死,但這個女婿到底是誰卻是未知數。神諭的空白與不確指,為英雄們大顯身手、實現自我留出了空間。如果佩羅普斯不努力進取,那麼公主和王位就會與他無緣;如果伊阿宋不在絕境中放手一搏,那麼他和夥伴們就會有可能埋骨他鄉,而神諭“外國人帶走金羊毛”的實現就會推遲。但在父子矛盾裡,神諭的指向非常明確:父親會被兒子、孫子殺死,所以英雄們與父親們長期被弒親的陰影所縈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殺死米諾陶洛斯,帶著情人出逃

堅決果斷。與被迫弒父、殺子相比,英雄、女婿殺死岳父、妻族的最大特點是他們的主動與堅毅。在對抗岳父、妻族的過程中,英雄們沒有過多的良心抉擇與猶豫,他們不用承擔道德壓力,這是因為岳父、妻族往往被描繪為作惡者、壓迫者,英雄剷除他們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提修斯之所以要去克里特島,是因為克里特國王曾出兵攻打雅典,逼迫雅典進貢童男童女;在赫拉克勒斯幫助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殺死海怪、拯救了特洛伊城後,拉俄墨冬拒絕兌現諾言,給予獎勵,結果激怒了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不分是非,聽信女婿的一面之詞而讓柏勒洛豐去送死。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雅典娜幫助玻耳修斯擊敗了美杜莎

得道多助。與殺父、殺子者不同,挑戰岳父的英雄們沒有受到輿論的譴責、神明的詛咒,其正義事業得到了神明、公主、夥伴的支持。比如柏勒洛豐在神的幫助下捕獲了飛馬佩加索斯;柏耳修斯在殺死美杜莎時,得到了雅典娜女神贈送的盾牌作為武器;佩羅普斯獲得了海神波塞冬的幫助打敗岳父;提修斯得到了克里特公主阿涅阿德涅的幫助殺死米諾牛,伊阿宋得到了科爾奇斯公主美狄亞的幫助屠龍等等。

三.希臘人對翁婿矛盾和父子矛盾的不同態度:制度演變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小惡魔提利昂和泰溫就是經典的弒父情節關係

父子相殘之所以多是神諭使然、無心為之,而翁婿之爭則多是英雄式的壯舉、順天應人的正義行為,其實與古代雅利安部族中的繼承製度的演變有很大的關係。在父位子承製之前,王族通過貴族女性延續血統,公主而非王子在權利轉移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隨著社會的演變、父親地位的上升與文明觀念的演進,父子矛盾被有意識的做了淡化處理,而激烈的翁婿矛盾則被凸顯了出來。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背後往往有歷史的內核

根據英國人類學家詹姆斯.喬治.弗雷澤在《金枝》的闡釋,“在某些雅利安部族中,在其社會發展的某個階段存在過這樣的風俗,即婦女而非男性延續著王室血脈。每次傳國時,通常會把王位傳給異國家族的男人------他通過與一位公主結婚,來統治妻子的臣民。”在這種情況下,遠古時代君主們最擔心的對象先是女婿,其次是女兒、妻子,因為健康、強壯的女婿,會成為新的王者、生殖力旺盛的巫師。所以,女婿既是繼位者,也是殺王者,公主的丈夫就是老國王最致命的敵人。因此不難理解,神話中的老王會百般阻攔英雄、求婚者入境,甚至不惜殘忍地用囚禁、流放的方式對待公主,比如美狄亞的父親、科爾奇斯國王從神諭得知,一旦金羊毛被異鄉人帶走他將性命不保。於是在伊阿宋出現之前,他就將對外國人有好感的美狄亞囚禁起來,並迫害外國人;伊阿宋到來後,他也是百般刁難,欲除之而後快。希臘神話裡,常見岳父與女婿的鬥爭,其實可以看做對翁婿矛盾的記憶。

四.搶婚習俗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海倫

由於公主是權利鬥爭的核心、國家法統的傳承者,圍繞公主的爭奪十分激烈。英雄與岳父的矛盾可以與神話中的“搶婚”母題相互應證。神話中,英雄很少以正常的禮節迎娶妻子,搶婚是神族、半人神英雄婚娶的主要形式,只有少數人物是在眾人或者眾神作證的情況下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比如 海倫與墨涅拉俄斯的婚禮,二人的婚約受到了全希臘英雄的擁護;還有人間英雄、米爾彌冬國王、阿基里斯的父親佩琉斯與海中仙女特提斯的盛大婚禮,受到了眾神的祝福。但這終究屬於少數。而且,兩場神話中的盛大婚禮均事出有因:神諭已經說明了特提斯之子會超過其父,所以宙斯與波塞冬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才放棄了對她的追求。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忒提斯 珀琉斯的婚禮

而且,特提斯婚禮傳說中的一個情節與後來盛大的婚禮形成了文明與野蠻的鮮明對比:特提斯在中了佩琉斯的埋伏後被抓住,她變成各種形態以求掙脫,最後才就範。而廷達瑞俄斯國王要求眾英雄發誓保護海倫的婚約,則反向說明了當時婚配是矛盾紛爭的源頭之一,比如海倫成人前,她就被提修斯劫持過。 如果打開視野放眼神界,就會發現搶婚、強取,而不是明媒正娶,才是神話世界婚娶的主流。

由於涉及到了圍繞王權的權力鬥爭,神話中被美化為一見鍾情的婚姻,在遠古時代更可能是女方受強迫的結果,而且伴隨著與妻族間的流血衝突------比如提修斯神話的核心是在克里特島的冒險:殺死米諾陶魯斯,劫走了公主阿涅阿德列;後來他又出國劫持了還是少女的海倫,甚至還到地獄劫持冥後佩爾賽福涅但未遂,其中並未涉及到女性的意願。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神話與歷史——古希臘英雄故事的歷史與文化內涵

根據王以欣教授在《神話與歷史——古希臘英雄故事的歷史與文化內涵》一書中的考證,作為民族英雄的提修斯出現於公元前6世紀末,是雅典城邦的造神運動的產物。而早期神話中的提修斯只是一個劫持婦女的江洋大盜,遠遠不是挺身而出、鋤強扶弱的抗暴英雄。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的婚姻習俗

此外,古典時代希臘人的婚俗也證明了搶婚習俗的存在。根據《古希臘風化史》的記載,古希臘語裡婚姻一詞是“harpadzein”,意為“強奪”;歷史時期雅典城邦的婚俗中,就有儀式化的搶婚習俗,這是“對神話英雄的記憶與模仿”:新娘到婆家後,由新郎抱著她過門檻,象徵虜獲;在天色已晚後,婚宴上新郎會一把抱住新娘進入洞房;新娘女伴們佯裝要救新娘,但新郎的一名好友則要把守在洞房門口加以阻攔。比如斯巴達人的婚俗中也有類似的搶婚習俗,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記載,“斯巴達人有著搶婚的風俗,新娘不是在幼小的時候,而是在豐滿成熟之後被搶來的。”

隨著時間的演進,社會的變遷,舊的繼承方式逐漸地被父系繼承所取代,誠如俄國民間文學研究專家弗拉基米爾.普洛普所言:民間傳說裡“弒君先於弒父,婿殺先於子殺,英雄式的弒君早於不情願的、無意識的弒君”。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大英雄提修斯就是翁婿矛盾的代表

除了父子衝突之外,神話中另一明顯的代際衝突是英雄與岳父、妻族的鬥爭。與不可逆轉、有違倫常的父子相殘相比,英雄對抗岳父是鋤強扶弱;在以武力解決翁婿矛盾時,英雄能施展自由意志、展現個人能力,而不用畏首畏尾;而且神諭的暗示有利於英雄而不利於岳父,英雄成為了命運的寵兒,而不是受命運捉弄的對象。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珀羅普斯的故事

在神話中,女婿戰勝凶殘的岳父的一個典例是佩羅普斯娶妻的故事:比薩國王俄諾瑪諾斯受到了神諭的警告:他會死於女婿之手。於是他讓前來向公主求婚的年輕人與自己比試軍事技能-----賽車。為了讓求婚人輸得心服口服,震懾來者,他還讓年輕人先走。但有神馬相助的俄諾瑪諾斯可以迅速追上求婚者,並從背後用長矛將未來的女婿殺死,結果各路求婚人都被暴行嚇住了。為了贏得心上人,珀羅普斯買通了比薩國王的車伕,將俄諾瑪諾斯的車軸部件換成了蠟,最後使國王車毀人亡,自己如願以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救走安德羅墨達也可以看做翁婿矛盾

英雄憑藉智力、武勇,或者神明、公主的幫助戰勝岳父及妻族的傳說可以歸為一個類型,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科爾奇斯國王埃厄忒斯與伊阿宋、克里特國王米諾斯與提修斯、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兄弟菲紐斯與柏爾修斯、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與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與柏勒洛豐之間。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伊阿宋勇奪金羊毛

與父子間的衝突相比,翁婿衝突中的人物有如下特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德爾菲的神諭有很強的暗示性

積極暗示。神諭在希臘文化中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是君主、英雄們作出各種決定的重要參考。殺死岳父的英雄們沒有消極地迴避神諭與命運,而是變被動為主動,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結果,這是因為在翁婿衝突中,神諭往往給英雄們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在佩羅普斯的神話裡,神諭預言比薩國王會被女婿殺死,但這個女婿到底是誰卻是未知數。神諭的空白與不確指,為英雄們大顯身手、實現自我留出了空間。如果佩羅普斯不努力進取,那麼公主和王位就會與他無緣;如果伊阿宋不在絕境中放手一搏,那麼他和夥伴們就會有可能埋骨他鄉,而神諭“外國人帶走金羊毛”的實現就會推遲。但在父子矛盾裡,神諭的指向非常明確:父親會被兒子、孫子殺死,所以英雄們與父親們長期被弒親的陰影所縈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殺死米諾陶洛斯,帶著情人出逃

堅決果斷。與被迫弒父、殺子相比,英雄、女婿殺死岳父、妻族的最大特點是他們的主動與堅毅。在對抗岳父、妻族的過程中,英雄們沒有過多的良心抉擇與猶豫,他們不用承擔道德壓力,這是因為岳父、妻族往往被描繪為作惡者、壓迫者,英雄剷除他們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提修斯之所以要去克里特島,是因為克里特國王曾出兵攻打雅典,逼迫雅典進貢童男童女;在赫拉克勒斯幫助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殺死海怪、拯救了特洛伊城後,拉俄墨冬拒絕兌現諾言,給予獎勵,結果激怒了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不分是非,聽信女婿的一面之詞而讓柏勒洛豐去送死。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雅典娜幫助玻耳修斯擊敗了美杜莎

得道多助。與殺父、殺子者不同,挑戰岳父的英雄們沒有受到輿論的譴責、神明的詛咒,其正義事業得到了神明、公主、夥伴的支持。比如柏勒洛豐在神的幫助下捕獲了飛馬佩加索斯;柏耳修斯在殺死美杜莎時,得到了雅典娜女神贈送的盾牌作為武器;佩羅普斯獲得了海神波塞冬的幫助打敗岳父;提修斯得到了克里特公主阿涅阿德涅的幫助殺死米諾牛,伊阿宋得到了科爾奇斯公主美狄亞的幫助屠龍等等。

三.希臘人對翁婿矛盾和父子矛盾的不同態度:制度演變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小惡魔提利昂和泰溫就是經典的弒父情節關係

父子相殘之所以多是神諭使然、無心為之,而翁婿之爭則多是英雄式的壯舉、順天應人的正義行為,其實與古代雅利安部族中的繼承製度的演變有很大的關係。在父位子承製之前,王族通過貴族女性延續血統,公主而非王子在權利轉移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隨著社會的演變、父親地位的上升與文明觀念的演進,父子矛盾被有意識的做了淡化處理,而激烈的翁婿矛盾則被凸顯了出來。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背後往往有歷史的內核

根據英國人類學家詹姆斯.喬治.弗雷澤在《金枝》的闡釋,“在某些雅利安部族中,在其社會發展的某個階段存在過這樣的風俗,即婦女而非男性延續著王室血脈。每次傳國時,通常會把王位傳給異國家族的男人------他通過與一位公主結婚,來統治妻子的臣民。”在這種情況下,遠古時代君主們最擔心的對象先是女婿,其次是女兒、妻子,因為健康、強壯的女婿,會成為新的王者、生殖力旺盛的巫師。所以,女婿既是繼位者,也是殺王者,公主的丈夫就是老國王最致命的敵人。因此不難理解,神話中的老王會百般阻攔英雄、求婚者入境,甚至不惜殘忍地用囚禁、流放的方式對待公主,比如美狄亞的父親、科爾奇斯國王從神諭得知,一旦金羊毛被異鄉人帶走他將性命不保。於是在伊阿宋出現之前,他就將對外國人有好感的美狄亞囚禁起來,並迫害外國人;伊阿宋到來後,他也是百般刁難,欲除之而後快。希臘神話裡,常見岳父與女婿的鬥爭,其實可以看做對翁婿矛盾的記憶。

四.搶婚習俗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海倫

由於公主是權利鬥爭的核心、國家法統的傳承者,圍繞公主的爭奪十分激烈。英雄與岳父的矛盾可以與神話中的“搶婚”母題相互應證。神話中,英雄很少以正常的禮節迎娶妻子,搶婚是神族、半人神英雄婚娶的主要形式,只有少數人物是在眾人或者眾神作證的情況下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比如 海倫與墨涅拉俄斯的婚禮,二人的婚約受到了全希臘英雄的擁護;還有人間英雄、米爾彌冬國王、阿基里斯的父親佩琉斯與海中仙女特提斯的盛大婚禮,受到了眾神的祝福。但這終究屬於少數。而且,兩場神話中的盛大婚禮均事出有因:神諭已經說明了特提斯之子會超過其父,所以宙斯與波塞冬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才放棄了對她的追求。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忒提斯 珀琉斯的婚禮

而且,特提斯婚禮傳說中的一個情節與後來盛大的婚禮形成了文明與野蠻的鮮明對比:特提斯在中了佩琉斯的埋伏後被抓住,她變成各種形態以求掙脫,最後才就範。而廷達瑞俄斯國王要求眾英雄發誓保護海倫的婚約,則反向說明了當時婚配是矛盾紛爭的源頭之一,比如海倫成人前,她就被提修斯劫持過。 如果打開視野放眼神界,就會發現搶婚、強取,而不是明媒正娶,才是神話世界婚娶的主流。

由於涉及到了圍繞王權的權力鬥爭,神話中被美化為一見鍾情的婚姻,在遠古時代更可能是女方受強迫的結果,而且伴隨著與妻族間的流血衝突------比如提修斯神話的核心是在克里特島的冒險:殺死米諾陶魯斯,劫走了公主阿涅阿德列;後來他又出國劫持了還是少女的海倫,甚至還到地獄劫持冥後佩爾賽福涅但未遂,其中並未涉及到女性的意願。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神話與歷史——古希臘英雄故事的歷史與文化內涵

根據王以欣教授在《神話與歷史——古希臘英雄故事的歷史與文化內涵》一書中的考證,作為民族英雄的提修斯出現於公元前6世紀末,是雅典城邦的造神運動的產物。而早期神話中的提修斯只是一個劫持婦女的江洋大盜,遠遠不是挺身而出、鋤強扶弱的抗暴英雄。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的婚姻習俗

此外,古典時代希臘人的婚俗也證明了搶婚習俗的存在。根據《古希臘風化史》的記載,古希臘語裡婚姻一詞是“harpadzein”,意為“強奪”;歷史時期雅典城邦的婚俗中,就有儀式化的搶婚習俗,這是“對神話英雄的記憶與模仿”:新娘到婆家後,由新郎抱著她過門檻,象徵虜獲;在天色已晚後,婚宴上新郎會一把抱住新娘進入洞房;新娘女伴們佯裝要救新娘,但新郎的一名好友則要把守在洞房門口加以阻攔。比如斯巴達人的婚俗中也有類似的搶婚習俗,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記載,“斯巴達人有著搶婚的風俗,新娘不是在幼小的時候,而是在豐滿成熟之後被搶來的。”

隨著時間的演進,社會的變遷,舊的繼承方式逐漸地被父系繼承所取代,誠如俄國民間文學研究專家弗拉基米爾.普洛普所言:民間傳說裡“弒君先於弒父,婿殺先於子殺,英雄式的弒君早於不情願的、無意識的弒君”。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弗拉基米爾·普羅普(1895-1970)

在早期,翁婿鬥爭並無絕對的善惡,只能說更有競爭力的女婿、求婚者代表了不可阻擋的趨勢,就像有神力相助的俄諾瑪諾斯註定會被前赴後繼的求婚者消滅一樣。但到了後來,父系重要性取代了母系重要性,這也影響到了繼承方式的變化----父系繼承成為了主流。所以,父子相殘被神化為天意使然,而且主人公往往陷入了世代相殘的連環詛咒裡,這反映了父親權威的上升。對於父系權威、男性主導意識的重視,正是希臘神話的特徵之一。

隨著思想觀念的發展,希臘人越來越意識到弒父的不道德,因此,父親的死亡又被粉飾為英雄的無心之過,或者神靈強加給某個家族的世代詛咒,神諭或者命運,儼然成為了

與此同時,象徵著舊的繼承方式的岳父、妻族,就成了英雄們崛起之路上的絆腳石,成了文藝作品理所應當的醜化對象。所以,弒殺岳父的英雄往往不用受到道德的譴責,而且他們的行為主動、果決,是英雄氣概的體現。

五.心發現的結論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大英雄提修斯就是翁婿矛盾的代表

除了父子衝突之外,神話中另一明顯的代際衝突是英雄與岳父、妻族的鬥爭。與不可逆轉、有違倫常的父子相殘相比,英雄對抗岳父是鋤強扶弱;在以武力解決翁婿矛盾時,英雄能施展自由意志、展現個人能力,而不用畏首畏尾;而且神諭的暗示有利於英雄而不利於岳父,英雄成為了命運的寵兒,而不是受命運捉弄的對象。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珀羅普斯的故事

在神話中,女婿戰勝凶殘的岳父的一個典例是佩羅普斯娶妻的故事:比薩國王俄諾瑪諾斯受到了神諭的警告:他會死於女婿之手。於是他讓前來向公主求婚的年輕人與自己比試軍事技能-----賽車。為了讓求婚人輸得心服口服,震懾來者,他還讓年輕人先走。但有神馬相助的俄諾瑪諾斯可以迅速追上求婚者,並從背後用長矛將未來的女婿殺死,結果各路求婚人都被暴行嚇住了。為了贏得心上人,珀羅普斯買通了比薩國王的車伕,將俄諾瑪諾斯的車軸部件換成了蠟,最後使國王車毀人亡,自己如願以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救走安德羅墨達也可以看做翁婿矛盾

英雄憑藉智力、武勇,或者神明、公主的幫助戰勝岳父及妻族的傳說可以歸為一個類型,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科爾奇斯國王埃厄忒斯與伊阿宋、克里特國王米諾斯與提修斯、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兄弟菲紐斯與柏爾修斯、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與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與柏勒洛豐之間。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伊阿宋勇奪金羊毛

與父子間的衝突相比,翁婿衝突中的人物有如下特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德爾菲的神諭有很強的暗示性

積極暗示。神諭在希臘文化中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是君主、英雄們作出各種決定的重要參考。殺死岳父的英雄們沒有消極地迴避神諭與命運,而是變被動為主動,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結果,這是因為在翁婿衝突中,神諭往往給英雄們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在佩羅普斯的神話裡,神諭預言比薩國王會被女婿殺死,但這個女婿到底是誰卻是未知數。神諭的空白與不確指,為英雄們大顯身手、實現自我留出了空間。如果佩羅普斯不努力進取,那麼公主和王位就會與他無緣;如果伊阿宋不在絕境中放手一搏,那麼他和夥伴們就會有可能埋骨他鄉,而神諭“外國人帶走金羊毛”的實現就會推遲。但在父子矛盾裡,神諭的指向非常明確:父親會被兒子、孫子殺死,所以英雄們與父親們長期被弒親的陰影所縈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殺死米諾陶洛斯,帶著情人出逃

堅決果斷。與被迫弒父、殺子相比,英雄、女婿殺死岳父、妻族的最大特點是他們的主動與堅毅。在對抗岳父、妻族的過程中,英雄們沒有過多的良心抉擇與猶豫,他們不用承擔道德壓力,這是因為岳父、妻族往往被描繪為作惡者、壓迫者,英雄剷除他們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提修斯之所以要去克里特島,是因為克里特國王曾出兵攻打雅典,逼迫雅典進貢童男童女;在赫拉克勒斯幫助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殺死海怪、拯救了特洛伊城後,拉俄墨冬拒絕兌現諾言,給予獎勵,結果激怒了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不分是非,聽信女婿的一面之詞而讓柏勒洛豐去送死。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雅典娜幫助玻耳修斯擊敗了美杜莎

得道多助。與殺父、殺子者不同,挑戰岳父的英雄們沒有受到輿論的譴責、神明的詛咒,其正義事業得到了神明、公主、夥伴的支持。比如柏勒洛豐在神的幫助下捕獲了飛馬佩加索斯;柏耳修斯在殺死美杜莎時,得到了雅典娜女神贈送的盾牌作為武器;佩羅普斯獲得了海神波塞冬的幫助打敗岳父;提修斯得到了克里特公主阿涅阿德涅的幫助殺死米諾牛,伊阿宋得到了科爾奇斯公主美狄亞的幫助屠龍等等。

三.希臘人對翁婿矛盾和父子矛盾的不同態度:制度演變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小惡魔提利昂和泰溫就是經典的弒父情節關係

父子相殘之所以多是神諭使然、無心為之,而翁婿之爭則多是英雄式的壯舉、順天應人的正義行為,其實與古代雅利安部族中的繼承製度的演變有很大的關係。在父位子承製之前,王族通過貴族女性延續血統,公主而非王子在權利轉移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隨著社會的演變、父親地位的上升與文明觀念的演進,父子矛盾被有意識的做了淡化處理,而激烈的翁婿矛盾則被凸顯了出來。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背後往往有歷史的內核

根據英國人類學家詹姆斯.喬治.弗雷澤在《金枝》的闡釋,“在某些雅利安部族中,在其社會發展的某個階段存在過這樣的風俗,即婦女而非男性延續著王室血脈。每次傳國時,通常會把王位傳給異國家族的男人------他通過與一位公主結婚,來統治妻子的臣民。”在這種情況下,遠古時代君主們最擔心的對象先是女婿,其次是女兒、妻子,因為健康、強壯的女婿,會成為新的王者、生殖力旺盛的巫師。所以,女婿既是繼位者,也是殺王者,公主的丈夫就是老國王最致命的敵人。因此不難理解,神話中的老王會百般阻攔英雄、求婚者入境,甚至不惜殘忍地用囚禁、流放的方式對待公主,比如美狄亞的父親、科爾奇斯國王從神諭得知,一旦金羊毛被異鄉人帶走他將性命不保。於是在伊阿宋出現之前,他就將對外國人有好感的美狄亞囚禁起來,並迫害外國人;伊阿宋到來後,他也是百般刁難,欲除之而後快。希臘神話裡,常見岳父與女婿的鬥爭,其實可以看做對翁婿矛盾的記憶。

四.搶婚習俗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海倫

由於公主是權利鬥爭的核心、國家法統的傳承者,圍繞公主的爭奪十分激烈。英雄與岳父的矛盾可以與神話中的“搶婚”母題相互應證。神話中,英雄很少以正常的禮節迎娶妻子,搶婚是神族、半人神英雄婚娶的主要形式,只有少數人物是在眾人或者眾神作證的情況下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比如 海倫與墨涅拉俄斯的婚禮,二人的婚約受到了全希臘英雄的擁護;還有人間英雄、米爾彌冬國王、阿基里斯的父親佩琉斯與海中仙女特提斯的盛大婚禮,受到了眾神的祝福。但這終究屬於少數。而且,兩場神話中的盛大婚禮均事出有因:神諭已經說明了特提斯之子會超過其父,所以宙斯與波塞冬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才放棄了對她的追求。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忒提斯 珀琉斯的婚禮

而且,特提斯婚禮傳說中的一個情節與後來盛大的婚禮形成了文明與野蠻的鮮明對比:特提斯在中了佩琉斯的埋伏後被抓住,她變成各種形態以求掙脫,最後才就範。而廷達瑞俄斯國王要求眾英雄發誓保護海倫的婚約,則反向說明了當時婚配是矛盾紛爭的源頭之一,比如海倫成人前,她就被提修斯劫持過。 如果打開視野放眼神界,就會發現搶婚、強取,而不是明媒正娶,才是神話世界婚娶的主流。

由於涉及到了圍繞王權的權力鬥爭,神話中被美化為一見鍾情的婚姻,在遠古時代更可能是女方受強迫的結果,而且伴隨著與妻族間的流血衝突------比如提修斯神話的核心是在克里特島的冒險:殺死米諾陶魯斯,劫走了公主阿涅阿德列;後來他又出國劫持了還是少女的海倫,甚至還到地獄劫持冥後佩爾賽福涅但未遂,其中並未涉及到女性的意願。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神話與歷史——古希臘英雄故事的歷史與文化內涵

根據王以欣教授在《神話與歷史——古希臘英雄故事的歷史與文化內涵》一書中的考證,作為民族英雄的提修斯出現於公元前6世紀末,是雅典城邦的造神運動的產物。而早期神話中的提修斯只是一個劫持婦女的江洋大盜,遠遠不是挺身而出、鋤強扶弱的抗暴英雄。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的婚姻習俗

此外,古典時代希臘人的婚俗也證明了搶婚習俗的存在。根據《古希臘風化史》的記載,古希臘語裡婚姻一詞是“harpadzein”,意為“強奪”;歷史時期雅典城邦的婚俗中,就有儀式化的搶婚習俗,這是“對神話英雄的記憶與模仿”:新娘到婆家後,由新郎抱著她過門檻,象徵虜獲;在天色已晚後,婚宴上新郎會一把抱住新娘進入洞房;新娘女伴們佯裝要救新娘,但新郎的一名好友則要把守在洞房門口加以阻攔。比如斯巴達人的婚俗中也有類似的搶婚習俗,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記載,“斯巴達人有著搶婚的風俗,新娘不是在幼小的時候,而是在豐滿成熟之後被搶來的。”

隨著時間的演進,社會的變遷,舊的繼承方式逐漸地被父系繼承所取代,誠如俄國民間文學研究專家弗拉基米爾.普洛普所言:民間傳說裡“弒君先於弒父,婿殺先於子殺,英雄式的弒君早於不情願的、無意識的弒君”。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弗拉基米爾·普羅普(1895-1970)

在早期,翁婿鬥爭並無絕對的善惡,只能說更有競爭力的女婿、求婚者代表了不可阻擋的趨勢,就像有神力相助的俄諾瑪諾斯註定會被前赴後繼的求婚者消滅一樣。但到了後來,父系重要性取代了母系重要性,這也影響到了繼承方式的變化----父系繼承成為了主流。所以,父子相殘被神化為天意使然,而且主人公往往陷入了世代相殘的連環詛咒裡,這反映了父親權威的上升。對於父系權威、男性主導意識的重視,正是希臘神話的特徵之一。

隨著思想觀念的發展,希臘人越來越意識到弒父的不道德,因此,父親的死亡又被粉飾為英雄的無心之過,或者神靈強加給某個家族的世代詛咒,神諭或者命運,儼然成為了

與此同時,象徵著舊的繼承方式的岳父、妻族,就成了英雄們崛起之路上的絆腳石,成了文藝作品理所應當的醜化對象。所以,弒殺岳父的英雄往往不用受到道德的譴責,而且他們的行為主動、果決,是英雄氣概的體現。

五.心發現的結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弗雷澤的金枝提供了很多英雄原型的分析

所以希臘神話中的弒親主題背後,不僅體現了弗雷澤的“殺王”假說,更暗含著不同繼承製度、新舊道德觀念的矛盾。正是因為弒父行為在後來受到鄙視,所以神話中的父子相殘均有過失犯罪或者神意使然的特點;而與古老的女婿繼位制度相關的翁婿矛盾、英雄與妻族的矛盾則被保留了下來,英雄對岳父、妻族的勝利,是英雄偉大功勳的一部分。

"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是希臘人的寶貴財富

古希臘人從史前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一筆豐厚的神話遺產,其中絕大多數是祖先們的英雄傳說。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種種需要,古希臘的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將這些飄忽不定、各有千秋的英雄傳說倫理化、歷史化、詩意化,才有了今人所看到的古斯塔夫-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

在閱讀《希臘神話故事》時,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希臘神王家族三代間的血腥取代,父親神和硬性註定會被子孫推翻的輪迴。早期傳說的血雨腥風令現代的讀者不忍卒讀,但這樣的篇章在希臘傳說中並不罕見。上下兩代人不可避免的矛盾,其實是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為古希臘人進行文藝創作提供了絕好素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希臘神話有很多共用的神話原型

除了廣為人知的父子矛盾之外,翁婿矛盾也大量存在與英雄傳奇中。這兩類矛盾的背後,潛藏著印歐語系民族繼承製度的演變規律:在父位子承製之前,公主而非王子延續著王室血脈,英雄通過獲取公主,統治岳父的王國。

到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的希臘人已經認為,弒親、娶親、惡食是文明人所不齒的三大惡行,因此遙遠傳說中殺子女獻祭、王子弒殺君父等暴行,被文學家們加工成了命中註定、神意使然、無法迴避的錯誤,這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劇。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

一.父子矛盾

(一).父親棄子、殺子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金枝

希臘英雄的代際關係十分緊張。根據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的觀點,古代部落的統治者既是國王也是有神性的巫師,在掌握有著世俗權力的同時,也與大自然的生殖力、部落的興旺息息相關。君王健康則國家興亡;君王衰敗年老就會引來旁人覬覦,生命力旺盛的下一代就會伺機取而代之,新的輪迴就此開始。“ 世代如秋葉”,英雄的世代交替充滿了血腥與殺戮,對於下一代的恐懼也隨之而產生,很多英雄在初生時,就要面臨父輩的迫害。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克羅諾斯吃嬰兒

第一種迫害源於神諭的詛咒:兒子會以非道德、流血的方式取代父親,所以父親、長輩會拋棄、殺死幼子,或者直接避免幼子的出生。父輩的焦慮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神王家族三代主神間流傳的神諭:每一代主神都會被他的子女取代。宙斯對這條神諭一直都十分忌憚,因此放棄了對海中仙女特提斯的追求,因為根據神諭特提斯之子會超過父親。而非胎生、從宙斯頭部出生的雅典娜,也是宙斯畏懼兒子取代自己的體現;在人間的半人神英雄裡,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也受到了詛咒:他所生之子會殺父娶母。所以拉伊俄斯讓人殺死俄狄浦斯;其他的英雄,比如柏耳修斯、帕里斯、涅琉斯、安菲翁、珀利阿斯等人也有類似的經歷.

另一種形式的迫害,是長輩迫於神意,用子女獻祭:阿伽門農殺死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 斯,祈求她的寬恕,從而為遠征特洛伊的艦隊祈求順風;特洛伊之戰後,伊多墨紐斯為求得歸途順利,向海神波塞冬祈禱他會在到達克裡特後,奉獻他碰到的第一個生物。結果伊多墨紐斯被迫殺死了迎接他的兒子,來報答海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阿伽門農用伊菲革涅亞獻祭

前人已經對於神話的棄子、殺子母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論述,比如章太炎先生的“殺長說”、郭沫若的“輕男說”、於省吾的“觸忌說等等。棄子習俗在歷史時期依舊存在,最為典型的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棄子風俗:重視優生優育的斯巴達人會把新生嬰兒放在葡萄酒中浸泡,患有癲癇以及先天殘疾的嬰兒會被扔下一處名叫“阿波忒泰(Apotheate,希臘語意為垃圾場)”的懸崖,任其自生自滅;地中海地區的古代民族也有殺子獻祭的做法,比如與希臘人來往甚多的腓尼基人有殺死頭胎子給摩羅神的做法,《聖經》中也記載了猶太人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典故,筆者在此不一一贅述。但不論殺子、棄子的具體情節如何千變萬化,這些故事中有幾個共同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斯巴達人到了歷史時期都有棄嬰的習俗

神明懲戒。殺子者已經因為本人或者祖先的惡行而受到了神明的懲戒,例如阿伽門農的祖先已經犯下了殺子、弒親、惡食的暴行,所以其家族被捲入了世代仇殺的漩渦裡,他自己也因為傲慢得罪了阿爾忒彌斯女神,並被迫用女兒做人牲作為補償;俄狄浦斯的祖先也曾得罪過戰神阿瑞斯,所以他的家族也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環仇殺中。因此,父親們才會消極地迴避神諭,避免人倫慘劇的實現;

難逃厄運。不論事出何因,殺子的暴行難逃輿論的譴責、他人的報復,比如阿伽門農被迫殺女獻祭,就是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報復他的重要原因。伊多墨紐斯殺子獻祭招致神明厭惡,結果克里特島顆粒無收,國王遭到人民的流放;

兒子倖存。雖然父親會盡力阻止預言成真,但英雄們往往能死裡逃生,並受到野獸、神明、牧人的收養與幫助並逐漸成長,因此父輩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父子相殘的命運,將會以更加迂迴曲折的形式實現。這一敘事模式在神話中非常常見,暗示了英雄們非同尋常的未來。

(二).兒子弒父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也是殺父的典型

與棄子、食子對應的,是英雄們的弒父、弒祖。在英雄們建功立業之後,往往會榮歸故里。但他們的歸來卻造成了父輩乃至祖輩的死亡--可怕的命運依舊沒有放過英雄的家族成員。有的主人公雖然極力迴避弒親的發生,但依舊逃不出神諭的裁決;而在其他的故事裡,消滅父輩親屬則是英雄們無心為之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王的傳說裡,兒子弒父是神諭使然,命中註定。雖然拉伊俄斯出於恐懼下令處死幼兒、俄狄浦斯為了避禍而遠走他鄉,但一系列陰差陽錯,依舊促成了預言的實現。這樣的文本在希臘神話的寶庫裡不是孤篇:類似的故事還出現在了《奧德賽》的續篇--史詩《特勒戈諾斯紀》中:奧德修斯與魔女柯爾克所生的兒子特勒戈諾斯出海尋父。和俄狄浦斯一樣,特勒戈諾斯無意間漂泊到了父親的國土,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奧德修斯、他未曾謀面的老父親。這樣一來,《奧德賽》裡先知特瑞西阿斯對奧德修斯命運發出的預言“死亡會從遠海襲來,以極其溫柔的形式,值你衰疲的歲月,富有、舒適的晚年”就實現了:特勒戈諾斯(Telegonus)在希臘語里正是“出生在遠方”的意思。主人公雖然悲痛,但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最後史詩以特勒戈諾斯迎娶奧德修斯的遺孀佩涅羅佩結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奧德修斯也是被弒父的對象

無意間弒父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以下兩例:珀爾修斯載譽返回希臘後,他的祖父隱姓埋名,以普通看客的身份觀看 孫子的競技比賽,結果被珀爾修斯失手投出的鐵餅打死了;斬殺了米諾牛的提修斯得意忘形,忘記將表示失敗的黑帆換成表示勝利的白帆,而使遠眺的父親誤認為兒子蒙難並投海自盡。

與棄子、殺子一樣,這些慘劇中有如下共同點:首先,所有傳說均以“弒父的不道德”為前提,在真相大白後,俄狄浦斯選擇自我放逐,特勒戈諾斯也感到十分悲傷;其次,兒子們知其不可為,並極力迴避可怕的神諭成真,但他們的父輩最終都難逃厄運。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也曾無意識間殺死了祖父

雖然英雄們弒父被描繪為陰差陽錯的結果,命運成了人倫慘劇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早期的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從《希臘神話故事》的文本看,從英雄時代向前追溯,在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山神權體系形成前、在理性與道德意識穩固之前,惡食、弒親、亂倫是世間的常態,父子矛盾直接而激烈:比如第一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地母蓋亞繁衍後代,第二代神王克羅諾斯與姐姐交合,還吞食了自己的子女來保證王位永固。直到第三代神王宙斯統治初期,我們尚能看見宙斯吞食自己的配偶墨提斯、與姐姐赫拉結婚的無德之舉。宙斯的行為幾乎無人敢於指摘;但在後來的英雄中間,無論有意無意,弒父、食子、娶親的行為都引發了人神共憤。在高度譜系化的希臘神話裡,神族的代序、英雄的家世完整而清晰,這也有助於讀者清晰地看到希臘人道德觀的變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俄狄浦斯形象經過了一番演變

不僅諸神如此,凡間英雄的神話也經歷了倫理化的過程。從俄狄浦斯神話的演變可以看出同一神話的流變。在早期希臘人眼中,殺父娶母並非完全不可接受。俄狄浦斯的母親的名字Jocaste,結合邁錫尼時代的古希臘語,從詞源學上分析是“因為兒子而榮耀”的意思,因此,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起源於在邁錫尼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200年)。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今人無法窺見那時的故事版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從邁錫尼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了一些木版畫,一個常見的題材是一名武士用兵器攻擊一頭獅身人面獸,伊文思爵士認為這是俄狄浦斯傳說的源頭,但此時的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戰爭英雄;見諸文字的俄狄浦斯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史詩》裡,詩行中只有對伊俄卡斯忒不明真相、與兒子結婚這一事實的記載,並沒有俄狄浦斯無意犯下人倫大忌的情節,《奧德賽》中提到了俄狄浦斯在發現自己殺父娶母后“繼續在忒拜為王",並沒有給城邦帶來災難、導致統治的崩潰:

“……我見到了俄狄浦斯的母親、美貌的伊俄卡斯忒,

她本人不明真相,犯下了可怕的罪孽,

與自己的兒子婚配,兒子弒父娶母親。

神明很快把事情的真相向世人公開,

但他仍在美好的忒拜統治卡德摩斯人……”

在《伊利亞特》的敘述中,荷馬用了形容戰爭英雄的修飾語“轟然倒下”形容俄狄浦斯的死去。人們為他舉辦了為戰鬥英雄舉行的葬禮,可謂極盡哀榮。所以,最早俄狄浦斯可能是一個殺死怪物斯芬克斯的赳赳武夫;而斯芬克斯出謎語的情節,最早出現在晚於荷馬史詩的《俄狄浦斯之歌》裡,從此,俄狄浦斯才逐漸成為智性英雄;《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版本最早出現在前5世紀,是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改寫古代神話的傑作。從遠古時代的殺父娶母后依舊為王,到公元前5世紀悲劇裡殺父娶母后的統治崩潰、自我放逐,俄狄浦斯命運的變化,體現了倫理道德與父權重要性的逐漸提升。

與俄狄浦斯傳說一樣,古斯塔夫-施瓦布編纂的《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其他英雄傳說,是以古典時代的雅典悲劇、希臘化時代的文史哲作品為藍本改寫的,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以降古希臘人的道德觀念。因為父系重要性得日益凸顯,使得父親的權威逐漸提升,所以弒父的行為自然是大逆不道。很難想象,希臘人會把弒父與城邦的守護者、民族的祖先聯繫起來,所以,英雄們最初主動的弒父、娶親被寫成了神諭與命運製造的人倫慘劇,早期激烈的父子矛盾,被文人的妙筆巧妙淡化了。

二.翁婿矛盾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大英雄提修斯就是翁婿矛盾的代表

除了父子衝突之外,神話中另一明顯的代際衝突是英雄與岳父、妻族的鬥爭。與不可逆轉、有違倫常的父子相殘相比,英雄對抗岳父是鋤強扶弱;在以武力解決翁婿矛盾時,英雄能施展自由意志、展現個人能力,而不用畏首畏尾;而且神諭的暗示有利於英雄而不利於岳父,英雄成為了命運的寵兒,而不是受命運捉弄的對象。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珀羅普斯的故事

在神話中,女婿戰勝凶殘的岳父的一個典例是佩羅普斯娶妻的故事:比薩國王俄諾瑪諾斯受到了神諭的警告:他會死於女婿之手。於是他讓前來向公主求婚的年輕人與自己比試軍事技能-----賽車。為了讓求婚人輸得心服口服,震懾來者,他還讓年輕人先走。但有神馬相助的俄諾瑪諾斯可以迅速追上求婚者,並從背後用長矛將未來的女婿殺死,結果各路求婚人都被暴行嚇住了。為了贏得心上人,珀羅普斯買通了比薩國王的車伕,將俄諾瑪諾斯的車軸部件換成了蠟,最後使國王車毀人亡,自己如願以償。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玻耳修斯救走安德羅墨達也可以看做翁婿矛盾

英雄憑藉智力、武勇,或者神明、公主的幫助戰勝岳父及妻族的傳說可以歸為一個類型,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科爾奇斯國王埃厄忒斯與伊阿宋、克里特國王米諾斯與提修斯、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兄弟菲紐斯與柏爾修斯、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與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與柏勒洛豐之間。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伊阿宋勇奪金羊毛

與父子間的衝突相比,翁婿衝突中的人物有如下特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德爾菲的神諭有很強的暗示性

積極暗示。神諭在希臘文化中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是君主、英雄們作出各種決定的重要參考。殺死岳父的英雄們沒有消極地迴避神諭與命運,而是變被動為主動,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結果,這是因為在翁婿衝突中,神諭往往給英雄們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在佩羅普斯的神話裡,神諭預言比薩國王會被女婿殺死,但這個女婿到底是誰卻是未知數。神諭的空白與不確指,為英雄們大顯身手、實現自我留出了空間。如果佩羅普斯不努力進取,那麼公主和王位就會與他無緣;如果伊阿宋不在絕境中放手一搏,那麼他和夥伴們就會有可能埋骨他鄉,而神諭“外國人帶走金羊毛”的實現就會推遲。但在父子矛盾裡,神諭的指向非常明確:父親會被兒子、孫子殺死,所以英雄們與父親們長期被弒親的陰影所縈繞。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提修斯殺死米諾陶洛斯,帶著情人出逃

堅決果斷。與被迫弒父、殺子相比,英雄、女婿殺死岳父、妻族的最大特點是他們的主動與堅毅。在對抗岳父、妻族的過程中,英雄們沒有過多的良心抉擇與猶豫,他們不用承擔道德壓力,這是因為岳父、妻族往往被描繪為作惡者、壓迫者,英雄剷除他們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提修斯之所以要去克里特島,是因為克里特國王曾出兵攻打雅典,逼迫雅典進貢童男童女;在赫拉克勒斯幫助特洛伊國王拉俄墨冬殺死海怪、拯救了特洛伊城後,拉俄墨冬拒絕兌現諾言,給予獎勵,結果激怒了赫拉克勒斯;利西亞國王伊俄巴忒斯不分是非,聽信女婿的一面之詞而讓柏勒洛豐去送死。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雅典娜幫助玻耳修斯擊敗了美杜莎

得道多助。與殺父、殺子者不同,挑戰岳父的英雄們沒有受到輿論的譴責、神明的詛咒,其正義事業得到了神明、公主、夥伴的支持。比如柏勒洛豐在神的幫助下捕獲了飛馬佩加索斯;柏耳修斯在殺死美杜莎時,得到了雅典娜女神贈送的盾牌作為武器;佩羅普斯獲得了海神波塞冬的幫助打敗岳父;提修斯得到了克里特公主阿涅阿德涅的幫助殺死米諾牛,伊阿宋得到了科爾奇斯公主美狄亞的幫助屠龍等等。

三.希臘人對翁婿矛盾和父子矛盾的不同態度:制度演變的結果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小惡魔提利昂和泰溫就是經典的弒父情節關係

父子相殘之所以多是神諭使然、無心為之,而翁婿之爭則多是英雄式的壯舉、順天應人的正義行為,其實與古代雅利安部族中的繼承製度的演變有很大的關係。在父位子承製之前,王族通過貴族女性延續血統,公主而非王子在權利轉移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隨著社會的演變、父親地位的上升與文明觀念的演進,父子矛盾被有意識的做了淡化處理,而激烈的翁婿矛盾則被凸顯了出來。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神話背後往往有歷史的內核

根據英國人類學家詹姆斯.喬治.弗雷澤在《金枝》的闡釋,“在某些雅利安部族中,在其社會發展的某個階段存在過這樣的風俗,即婦女而非男性延續著王室血脈。每次傳國時,通常會把王位傳給異國家族的男人------他通過與一位公主結婚,來統治妻子的臣民。”在這種情況下,遠古時代君主們最擔心的對象先是女婿,其次是女兒、妻子,因為健康、強壯的女婿,會成為新的王者、生殖力旺盛的巫師。所以,女婿既是繼位者,也是殺王者,公主的丈夫就是老國王最致命的敵人。因此不難理解,神話中的老王會百般阻攔英雄、求婚者入境,甚至不惜殘忍地用囚禁、流放的方式對待公主,比如美狄亞的父親、科爾奇斯國王從神諭得知,一旦金羊毛被異鄉人帶走他將性命不保。於是在伊阿宋出現之前,他就將對外國人有好感的美狄亞囚禁起來,並迫害外國人;伊阿宋到來後,他也是百般刁難,欲除之而後快。希臘神話裡,常見岳父與女婿的鬥爭,其實可以看做對翁婿矛盾的記憶。

四.搶婚習俗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海倫

由於公主是權利鬥爭的核心、國家法統的傳承者,圍繞公主的爭奪十分激烈。英雄與岳父的矛盾可以與神話中的“搶婚”母題相互應證。神話中,英雄很少以正常的禮節迎娶妻子,搶婚是神族、半人神英雄婚娶的主要形式,只有少數人物是在眾人或者眾神作證的情況下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比如 海倫與墨涅拉俄斯的婚禮,二人的婚約受到了全希臘英雄的擁護;還有人間英雄、米爾彌冬國王、阿基里斯的父親佩琉斯與海中仙女特提斯的盛大婚禮,受到了眾神的祝福。但這終究屬於少數。而且,兩場神話中的盛大婚禮均事出有因:神諭已經說明了特提斯之子會超過其父,所以宙斯與波塞冬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才放棄了對她的追求。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忒提斯 珀琉斯的婚禮

而且,特提斯婚禮傳說中的一個情節與後來盛大的婚禮形成了文明與野蠻的鮮明對比:特提斯在中了佩琉斯的埋伏後被抓住,她變成各種形態以求掙脫,最後才就範。而廷達瑞俄斯國王要求眾英雄發誓保護海倫的婚約,則反向說明了當時婚配是矛盾紛爭的源頭之一,比如海倫成人前,她就被提修斯劫持過。 如果打開視野放眼神界,就會發現搶婚、強取,而不是明媒正娶,才是神話世界婚娶的主流。

由於涉及到了圍繞王權的權力鬥爭,神話中被美化為一見鍾情的婚姻,在遠古時代更可能是女方受強迫的結果,而且伴隨著與妻族間的流血衝突------比如提修斯神話的核心是在克里特島的冒險:殺死米諾陶魯斯,劫走了公主阿涅阿德列;後來他又出國劫持了還是少女的海倫,甚至還到地獄劫持冥後佩爾賽福涅但未遂,其中並未涉及到女性的意願。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神話與歷史——古希臘英雄故事的歷史與文化內涵

根據王以欣教授在《神話與歷史——古希臘英雄故事的歷史與文化內涵》一書中的考證,作為民族英雄的提修斯出現於公元前6世紀末,是雅典城邦的造神運動的產物。而早期神話中的提修斯只是一個劫持婦女的江洋大盜,遠遠不是挺身而出、鋤強扶弱的抗暴英雄。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古希臘的婚姻習俗

此外,古典時代希臘人的婚俗也證明了搶婚習俗的存在。根據《古希臘風化史》的記載,古希臘語裡婚姻一詞是“harpadzein”,意為“強奪”;歷史時期雅典城邦的婚俗中,就有儀式化的搶婚習俗,這是“對神話英雄的記憶與模仿”:新娘到婆家後,由新郎抱著她過門檻,象徵虜獲;在天色已晚後,婚宴上新郎會一把抱住新娘進入洞房;新娘女伴們佯裝要救新娘,但新郎的一名好友則要把守在洞房門口加以阻攔。比如斯巴達人的婚俗中也有類似的搶婚習俗,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記載,“斯巴達人有著搶婚的風俗,新娘不是在幼小的時候,而是在豐滿成熟之後被搶來的。”

隨著時間的演進,社會的變遷,舊的繼承方式逐漸地被父系繼承所取代,誠如俄國民間文學研究專家弗拉基米爾.普洛普所言:民間傳說裡“弒君先於弒父,婿殺先於子殺,英雄式的弒君早於不情願的、無意識的弒君”。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弗拉基米爾·普羅普(1895-1970)

在早期,翁婿鬥爭並無絕對的善惡,只能說更有競爭力的女婿、求婚者代表了不可阻擋的趨勢,就像有神力相助的俄諾瑪諾斯註定會被前赴後繼的求婚者消滅一樣。但到了後來,父系重要性取代了母系重要性,這也影響到了繼承方式的變化----父系繼承成為了主流。所以,父子相殘被神化為天意使然,而且主人公往往陷入了世代相殘的連環詛咒裡,這反映了父親權威的上升。對於父系權威、男性主導意識的重視,正是希臘神話的特徵之一。

隨著思想觀念的發展,希臘人越來越意識到弒父的不道德,因此,父親的死亡又被粉飾為英雄的無心之過,或者神靈強加給某個家族的世代詛咒,神諭或者命運,儼然成為了

與此同時,象徵著舊的繼承方式的岳父、妻族,就成了英雄們崛起之路上的絆腳石,成了文藝作品理所應當的醜化對象。所以,弒殺岳父的英雄往往不用受到道德的譴責,而且他們的行為主動、果決,是英雄氣概的體現。

五.心發現的結論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弗雷澤的金枝提供了很多英雄原型的分析

所以希臘神話中的弒親主題背後,不僅體現了弗雷澤的“殺王”假說,更暗含著不同繼承製度、新舊道德觀念的矛盾。正是因為弒父行為在後來受到鄙視,所以神話中的父子相殘均有過失犯罪或者神意使然的特點;而與古老的女婿繼位制度相關的翁婿矛盾、英雄與妻族的矛盾則被保留了下來,英雄對岳父、妻族的勝利,是英雄偉大功勳的一部分。

兩代人的仇殺:古希臘英雄傳說中的父子矛盾與翁婿矛盾的異同

蜘蛛俠身上也有著弒父情節的原型

許多希臘神話故事可以歸結為一個或幾個母題的延展或變體。在民間文學、神話學中,母題是民間敘事作品中最小的情節元素。這種情節元素具有鮮明的特徵,能夠從一個敘事作品中游離出來,又組合到另外一個作品中去。它在民間敘事中反覆出現,在歷史傳承中具有獨立存在的能力和頑強的繼承性。他們本身的數量有限,但通過不同的組合,可以產生無數的故事。這些故事其實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今天的超級英雄電影。

參考文獻:

金枝

神話與歷史——古希臘英雄故事的歷史與文化內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