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整治形式主義始終在路上

習近平 人民網 2019-07-11

為科研人員減負,一直是科技界的一塊硬骨頭。諸如不合理的項目申報、考核標準等相關科研管理制度與流程,好比一座座形式主義的大山,壓得廣大科研人員呼吸困難、怨聲載道。

啃下這塊為科研人員減負的硬骨頭,就要對準形式主義的實質“動刀子”。形式主義實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其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了紮紮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了矛盾和問題。因此,整治科技界的形式主義,必須從以上方面一一著手。

一年前,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聯合啟動實施減輕科研人員負擔七項行動,包括減表、解決報銷繁、精簡“牌子”“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問題清理等。實踐證明,摸清操作層面存在的具體問題,採取針對性措施集中整改並固化制度,從操作層面以小切口的具體整改措施,推動了科技體制改革政策落地見效。

減表、解決報銷繁,是直面“科研人員時間都去哪了”的靈魂之問,直擊申報科技計劃項目和科研經費報銷過程中流於形式的條條框框。大刀闊斧精簡整合科技計劃項目中的各類報表,整改科研經費報銷中的教條化管理,才能儘可能多地把時間還給科研人員。

精簡“牌子”“帽子”,是直面科技界“轟轟烈烈的形式”和“光鮮亮麗的外表”,直擊影響科研生態的功利主義現實。全面摸底調查科研基地“牌子”的存量情況,紮實開展優化、調整、整合、撤銷工作;精簡科技領域人才“帽子”,撕下人才項目的榮譽稱號和“永久牌”標籤,才能將“牌子”“帽子”與名利場剝離開來,儘可能使得資源分配迴歸科研規律。

清理“四唯”問題,是直面阻礙人的創造性活動的人才評價怪圈,直擊科技評價活動中簡單量化的做法。真正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畸形指揮棒,實施分類評價,推行代表作評價等制度,建立以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科技評價體系,才能更好釋放科研人員創造活力,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年以來,減輕科研人員負擔七項行動在科技界反響斐然。但面對多年來科技界的形式主義頑疾,面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深入推進為科研人員減負始終在路上——進一步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建立充滿活力的科研管理運行機制,還要再加把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