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習近平總書記說,每到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聖地,都是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

一片片鐫刻著紅色記憶的土地,為中國共產黨人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重溫紅色足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上海與浙江嘉興:中共一大

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是中國共產黨夢想起航的地方。中國共產黨從這裡誕生,從這裡出征,從這裡走向全國執政。

上海,興業路76號;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兩個具有重要標誌意義的中國革命原點,在時隔近百年後的大地上依然閃耀著指引未來的光芒。

2017年10月31日,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一週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趕赴這裡,沿著早期共產黨人的足跡,探尋我們黨的精神密碼。

重溫紅色足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2017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慄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這是31日上午,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習近平帶領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重溫入黨誓詞。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重溫紅色足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2017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慄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這是習近平等在浙江嘉興南湖邊瞻仰紅船。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背景

重溫紅色足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1921年7月23日晚,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開幕。國內各地黨組織和旅日黨組織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會。當時全國共有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出席了這次大會。

7月30日晚,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闖入會場,後又匆忙離去。具有長期祕密工作經驗的馬林斷定此人是敵探,建議馬上中止會議。大部分代表迅速轉移。不久,法租界巡捕搜查了會議地點。在這種情況下,代表們商定最後一天的會議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舉行。

1952年9月,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經修復建成紀念館並對外開放。2006年6月,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奠基,2011年落成開放。

重溫紅色足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井岡山:創建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背景

重溫紅色足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走上江西井岡山,進行創建革命根據地、開展工農武裝割據的鬥爭。

1927年11月,工農革命軍攻佔茶陵縣城,成立茶陵縣工農兵政府,這是湘贛邊界第一個紅色政權。1928年1月,工農革命軍攻佔遂川縣城;2月中旬,打破了江西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地區的第一次“進剿”。至此,井岡山根據地初步建立。

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澤東經常在茅坪八角樓居住和辦公,領導井岡山根據地革命鬥爭,並在此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兩篇光輝著作。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在井岡山,中國工農紅軍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也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重溫紅色足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於都:長征集結出發地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我們一定要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裡來的、新中國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倍加珍惜我們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革命理想高於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在中央蘇區和長征途中,黨和紅軍就是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絕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後取得了勝利,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蹟。

我們不能忘記黨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記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繼續高舉革命的旗幟,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今天,在新長征路上,我們要戰勝來自國內外的各種重大風險挑戰,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依然要靠全黨全國人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

重溫紅色足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西考察,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習近平在贛州市於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參觀,聽取有關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歷史情況介紹。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背景

重溫紅色足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主力8.6萬餘人,踏上戰略轉移的漫漫征程,開始了長征。江西於都,正是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

在長征途中,面對敵人的重重封鎖和圍追堵截,革命隊伍犧牲很大,革命前途難以預料,歷史轉折包含無數種可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只要理想信念在,中國共產黨的事業一定會成功。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才一次次絕境重生,愈挫愈勇,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蹟。

而今,在於都河畔矗立著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供人們瞻仰致敬。紀念碑不遠處,坐落著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館內一張張歷史圖片、一件件文獻實物、一個個沙盤模型,記錄著中央紅軍長征前後那段可歌可泣的壯烈歷史。

重溫紅色足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遵義: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在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標誌。

遵義會議作為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走獨立自主道路、堅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建設堅強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等方面,留下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我們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歷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

背景

重溫紅色足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紅軍開始長征後,推行“左”傾錯誤方針的中共中央領導人又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造成紅軍極大的犧牲。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而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等指導下,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靈活變換作戰方向。從1月末到3月下旬,紅軍四次渡過赤水河。3月下旬,紅軍南渡烏江,佯攻貴陽。5月,紅軍渡過金沙江。至此,中央紅軍擺脫了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

2015年,遵義會議陳列館改擴建後重新對公眾開放,展廳面積7000平方米。展覽以長征為主線,展示了磅礴厚重的長征精神。

重溫紅色足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延安:中國革命的總後方

偉大的延安精神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

偉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養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凝聚人心、戰勝困難、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弘揚延安精神,要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始終牢記“兩個務必”,保持延安時期那麼一種忘我精神、那麼一股昂揚鬥志、那麼一種科學精神,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懈奮鬥。

背景

重溫紅色足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1935年10月,紅軍陝甘支隊到達陝北吳起鎮。至此,中央紅軍主力行程二萬五千裡、縱橫11個省的長征勝利結束。陝甘根據地成為中央紅軍主力長征的落腳點。

從1936年到1948年,延安和陝甘寧邊區作為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總後方。

1945年4月23日,抗日戰爭即將走向勝利,中共七大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開幕。中共七大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中共七大確定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現今,延安有140多處革命紀念地,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有16處,是全國革命根據地城市中舊址保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佈局最為完整的城市。

重溫紅色足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西柏坡:新中國從這裡走來

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70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複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這裡是立規矩的地方。黨的規矩、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有力推動了黨的作風和紀律建設。

背景

重溫紅色足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地處太行山東麓的河北平山縣西柏坡辦公,指揮了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召開,規定了全國勝利後黨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採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方向。

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的思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離開中國革命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西柏坡,向北平進發。臨行前,毛澤東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