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永嘉之亂,中原人活不下去了,都向哪裡避難?這些人後來影響深遠

西晉 中國歷史 東晉 晉惠帝 紅山散人 2017-07-18

西晉永嘉之亂,中原人活不下去了,都向哪裡避難?這些人後來影響深遠

永嘉之亂

中國西晉晉惠帝時,朝廷腐敗,發生八王之亂。永興元年(304年),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今屬山西),國號漢(後來的前趙)。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劉淵死,其子劉聰繼立。次年四月大將石勒殲晉軍十餘萬人於苦縣寧平城(在今河南鹿邑),並俘殺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劉聰又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洛陽,屢敗晉軍,前後殲滅三萬餘人。六月呼延晏到達洛陽,漢將劉曜等人帶兵前來會合,攻破洛陽,縱容部下搶掠,俘虜懷帝,殺太子、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餘人,併發掘陵墓和焚燬宮殿,史稱“永嘉之亂”。

大量人口為避戰亂從中原遷往長江中下游,史稱“衣冠南渡”。這為東晉偏安一隅作了預備,大量的僑州僑郡的設立,深刻地影響了東晉的政治面貌。同時,客觀上促進了長江中下游經濟的發展,中國古代經濟中心進一步遷往南方。一般認為,現代閩南人、客家人的始祖來自於此時期南遷的中原人。

根據陳寅恪《人口流動的三個方向——東北、西北、南方》文中說法:從全國範圍來看,當時北方人民避難流徙的方向有三:東北、西北、南方。流向東北的一支,託庇於鮮卑慕容政權之下。流向西北的一支,歸依於涼州張軌的領域。流向南方的一支,僑寄於孫吳的故壤。這些流民對後來的政權更立,文化傳統的承繼發展,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至於北人南來避難,可以分為兩條路線,一是至長江上游,一至長江下游

西晉永嘉之亂,中原人活不下去了,都向哪裡避難?這些人後來影響深遠

北府兵

中州士族逃命江左,中層階級或次等士族,則選居在地廣人稀的京口晉陵近旁一帶。後來這個地區發展繁盛起來,居住在晉陵郡的流民為當時具有戰鬥力的集團。換言之,即江左北人的武力集團,後來擊敗苻堅及創建宋、齊、樑三朝的霸業的,都是此集團的子孫。

下面再說南來北人至長江上游的路線及其居住區域。

南來北人之上層文化士族,其先本居南陽一帶,後徙江陵近旁地域,至江左政權後期漸次著稱。梁元帝遷都江陵,為此集團最盛的時代。其次為遷至襄陽,原為住在南陽和新野地區的次等士族及雍、秦流民。他們也有武力,後形成了一個武力集團,時間晚於東部京口晉陵地區的北府兵集團。

永嘉之亂以來,胡族統治者往往將其武力所到的地域的各族居民,遷往政治中心地帶,以便控制並役使。而當其政權不穩時,人民又回遷,些一來一去,影響極大。

有脈可尋的,是氐人和羌人的回遷。

苻健帶鄰十萬氐人回遷,奪取長安,建立前秦。羌人回遷入關,不敵氐人,降於苻生。東北的慕容鮮卑於此時進入中原,建立前燕。前秦滅了前燕,又一次徙民,這次是將關東之人遷往關中。而後苻堅也曾將本族人遷往關東。

西晉永嘉之亂,中原人活不下去了,都向哪裡避難?這些人後來影響深遠

塢堡

與大規模人口遷徙不同的,在中原的部分大族,並沒有走,而是糾合宗族鄉黨,屯聚堡塢,據險自守,以求自保。當時中原上廣泛分佈著眾多塢堡,這些塢堡同樣對當時的社會結構,文化傳統產生了重要影響,大大加強了同姓宗族觀念。

歷朝歷代的人口大遷徙,將更多的民族融入漢族,使漢文化的影響越來越伸入邊疆,也使注入了新鮮血液的漢族再一次煥發生機,更使我們祖國的各地整合成一個緊密聯繫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有多少民族在中國歷史上消失,曾經的一個輝煌後,湮沒不語,更有多少新的民族誕生,擁有了下一次的崛起,繼寫漢文化的不朽。漢族不是一個單純的民族,它來自於中國歷史上各個光輝民族的融合,中國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國家,它有幾千年的厚重文化的疊加,博大精深的思想的含蘊,同時也有腐蝕禁錮的各種流毒,它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國度,又是一個十分有故事的王國。

我們有太多的東西不懂,太多的智慧丟失,太多的傳統改變,我們在還未能創建一個更優秀的文化體系的時候,卻放棄了許多過去美好的事物。我們在還未知是非對錯之時,卻否定了許多曾經的所有。我們是不是有太多遺憾之處,是不是應有悔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