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中山人共享鄉俗話“桑麻”

夏至 燒鵝 荔枝 社會 新浪樂居 2017-06-25

“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意思是人們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粵桂“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而在中山,這一習俗在隆都一帶尤為流行。昨天,大湧鎮南文社區就利用這一鄉俗,把鄉里和社區的新老中山人聚在一起,談發展、聚友情,勾畫出一幅和諧融洽的詩情畫。

■新老居民齊聚過夏至

早就聞說,每年夏至這天,大湧鎮的南文社區的人家,都會請鄉里和社區一些新中山人吃狗肉、嘗荔枝,談發展,共聚情誼。於是,在夏至這天傍晚,記者驅車趕往南文社區去見識一番。

進入大湧牌坊,再往裡走數公里,就到了大湧鎮政府大院,大院後面就是南文市場。此時已是傍晚的6點多,下班的居民正在市場裡買菜,車輛較多。搖下車窗,陣陣狗肉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垂涎。只見沿街兩邊盡是擺賣狗肉的攤檔,一些市民正在討價還價。不遠處,賣荔枝的商販也在盡情吆喝……一派濃濃的節日氛圍!

正在買狗肉的林叔說,下午四五點時這裡的狗肉檔更多,此時基本上都是打工一族過來。夏至這天狗肉和荔枝的價格都比平日每公斤上漲20元左右。

“過節嘛,漲一點也是應該,我們買得開心,賣得也開心。”林叔說著,把剛買的十多斤狗肉向記者展示了一下,“這些狗肉,我請了店裡的員工一起吃,讓他們一起感受我們這裡過節的氛圍。”說完,林叔開著車走遠。

從市場裡出來,已是晚上7點多,跟著導航的指引,來到位於大湧鎮南文社區的居民阿強家。此時,已來了40多人 (見圖),他們中有來自浙江、福建、湖南等地的名人,也有普通工人,分別操著不同的口音愉快地交談著。阿強告訴記者,這些來過夏至的,有新居民,也有本社區、鄰近社區的鄉賢。

據瞭解,像居民阿強一樣在夏至日,把一些新老居民請到家裡或者飯館中過節的南文居民不在少數,他們把這一傳承了數百年曆史的鄉俗,與同在大湧的人共享,讓大家感受到社區的溫暖和人文的關懷。

“這種做法在整個南文社區很普遍,反正我們都富起來了,不缺這幾個錢。利用節日,讓大家都開心快樂、團結起來,多好!”阿強一邊忙著張羅晚飯,一邊告訴記者。

■融洽社區共同建設

現今的南文社區居民富裕,的確不缺幾個錢,阿強家旁邊正在興建的那數棟洋樓,價值就過千萬元。現今,曾是當年大湧鎮第一個“億元村”的南文,在發展牛仔服裝的同時,又把紅木傢俱發展得風生水起。

“我們南文社區有4700多個本地居民,但外來人員比本地原居民還多。這些大湧的建設者們,用他們辛勤的汗水,把這裡建設成為了具有特色的小鎮,我們忘不了他們,我們不僅要感謝他們,還要像家人一樣對待他們。”南文社區的幹部肖建新告訴記者,並把在大湧工作的陳正民、厲國陽兩位中國紅木雕刻大師介紹給記者。

現年86歲的林伯在旁邊津津有味地吃著燒鵝和羊肉,他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前的南文比較落後,那時夏至吃狗肉,要幾戶人家湊夠錢才可以吃上幾小塊。如今,這些外鄉人與南文人一起,把這裡建成了富裕之地,作為農民要懂得感恩,因此逢年過節都要創造機會,請這些新居民一起吃飯,增感情、謀發展。

這時,記者才發現,飯桌上不僅有應節的狗肉,更有燒鵝、羊肉、雞肉等各種菜餚。

“讓不同喜好的人都能吃上不同的肉,這是我們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的鄉俗!”社區幹部肖建新走過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