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斯嘉麗,了不起的《飄》

小說 美國 希拉里 文學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2017-05-26

迷人的斯嘉麗,了不起的《飄》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I was never one to patiently pick up broken fragments,and new.What is broken--and I`d rather remember it as it was at its best than mend it and see the broken places as long as I lived.

“我從來不是那樣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些碎片,把它們黏合在一起,然後對自己說這個修補好了的東西跟新的完全一樣.一樣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寧願記住它最好時的模樣,而不想把它修補好,然後終生看著那些破碎了的地方。”

——《飄》

迷人的斯嘉麗,了不起的《飄》

很多人可能從未讀過《飄》,也沒有看過根據這本書翻拍成的電影,但是我相信,幾乎所有人都曾聽說過《飄》這個名字。就像我們所熟知的那樣,它囊括了無數讚美之詞:它是一部“傳奇之作”“經典之作”,一部“熠熠生輝之作”,它“帶給了讀者一段奇妙的文學之旅”,是“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反戰題材小說之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接生孩子的事兒我一點兒也不懂”“親愛的,坦白說,我一點兒也不在乎”,這些話反覆出現在小說、電影和電視劇中。有時候也許我們會認為,這部史詩般的著作僅僅講述了美國南方白人貴族在美國內戰前後所經受的苦難,與多元文化的21世紀並沒有什麼現實的聯繫,但每當出現這種想法時,《飄》又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再次流行起來。

迷人的斯嘉麗,了不起的《飄》

▲ 瑪格麗特·米切爾,《飄》的作者

每一次的出版紀念日或者首映紀念日,都伴隨著新一輪的出版、放映、展覽、戲仿以及人們的熱議,這些一直都在提醒我們,《飄》一直在我們的生活中,從未離去。2013年,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舉辦了一次“好萊塢服裝展”,主要展覽了朱迪·加蘭(Judy Garland)在《綠野仙蹤》裡穿過的紅鞋子、電影《泰坦尼克號》《哈利·波特》以及《加勒比海盜》中的服飾。其中,最讓人激動的,莫過於斯嘉麗·奧哈拉的綠色天鵝絨長裙和帽子,那是她的奶媽用塔拉莊園的窗簾為她縫製的。正如華納圖書的董事長說的那樣:“隨著歲月的流逝,《飄》在我們記憶中的形象變得越來越清晰。”

迷人的斯嘉麗,了不起的《飄》

《飄》 在1936 年 6 月 30 日問世,圖為首次出版的封面。

《斯嘉麗的女人們:〈飄〉與女性粉絲》一書於1989年出版,那是一個沒有互聯網的時代,人們無法在網絡上傾訴心情或者談論書籍、電影等。作為一名《飄》迷,我十分好奇為什麼《飄》對女性讀者和觀眾如此重要。於是,我寫了一些普通信件,發表在報紙、雜誌以及一些組織機構內部的簡報上,以便收集《飄》迷們對於《飄》的感想。那個時候壓根兒沒有什麼臉書、推特、媽媽網(Mumsnet),只有像《國家家庭主婦時事通訊》、女性研究會《家國》、城鎮女性指南《城鎮女人》這樣的一些女性雜誌和報刊。

我的信得到了數百名女性的迴應,她們有的給我回復了情真意切的信件,有的完成了調查問卷,而這些形式多樣的迴應也豐富了書中的內容。其中,最有趣的是那些年長一些的女性的回覆。她們見證了《飄》的首次出版,看了《飄》的首映。對她們來說,《飄》成就了她們一系列激動人心的人生之最:讀過的最長的小說;看過的最宏偉、奢華的好萊塢電影,第一次感受電影的染印法色彩、第一次看一部帶中場休息的電影;讀過的第一部以一位性格多面的女性而不是某個男主角的情人為女主角的小說。如今,那一代人大部分已經去世。對她們來說,斯嘉麗是一個邪惡而危險的人物,而梅蘭妮則代表了她們心中嚮往的好女人。當然,她們也都看到,書中的“老好人”梅蘭妮最終死去,而所謂的“超級潑婦”斯嘉麗卻活了下來,她揮舞著自己的拳頭向命運宣戰,下定決心日後一定要重獲瑞德的心。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人都認為,在最終征服了無比性感的瑞德·巴特勒後,斯嘉麗對懦弱的阿希禮·威爾克斯的單相思就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迷人的斯嘉麗,了不起的《飄》

《斯嘉麗的女人們:<飄>與女性粉絲》 ,2017年5月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年輕一些的女性對男性角色的評價與年長的女性一致,然而,她們對斯嘉麗的評判卻有不同。小說的第一句話描述斯嘉麗“樣貌並不出眾”,但她卻出現在小說和電影的每一個情節當中,在人們心中,她就是一個受歡迎的普通女子的形象。她是一個缺點纏身、麻煩不斷的人,實在稱不上是一個模範人物。但是,像很多小說中招人喜歡的女主人公一樣,比如伊麗莎白·貝內特(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中的女主角)、布里奇特·瓊斯(海倫·菲爾丁《布里奇特·瓊斯單身日記》中的女主角)等,斯嘉麗會讓各類女性產生共鳴。相較於其他女性角色,斯嘉麗的人生囊括了許多女性的遭遇——肉體與精神的空虛、喪親之痛、愛情遭拒,這些都是女性人生中典型而又普遍的經歷。作為女兒,她叛逆;作為妻子,她結過三次婚;作為母親,她並未盡職盡責;作為朋友,她粗心大意;而作為家園的守護者,她可稱得上是一個勇敢的“女鬥士”。所有這一切,都伴隨著歷史的變革和社會的動盪,為了生存,為了更好的生活,她必須一次次地思索,想辦法解決人生困境,應對突如其來的事件。斯嘉麗並非一個犧牲品。在故事的結尾,她所愛的瑞德·巴特勒離她而去,留她一個人獨自傷心,然而,她最終振作了起來,決心要明天再想這件事。現實中,卻有多少女人正感到懊悔,懊悔自己未做到的事,懊悔自己輕視了母親和姐妹,懊悔忽視了愛自己的人,對這樣的女人來說,《飄》的確塑造了一個偉大、崇高的女英雄。

迷人的斯嘉麗,了不起的《飄》

劇照。斯嘉麗

1989年,《斯嘉麗的女人們》剛出版時,受到很多熱情媒體的關注,我也收到了更多的來信,有了更多與書迷和批評者對話的機會。25年後的今天,我仍然經常收到人們對《飄》的不同見解,她們有的來自美國聯邦高級司令部,信封上還貼了一張帶有“上帝保佑南方女性”字樣的郵票;有的是紀念品收藏家,想知道怎樣才能收集到斯嘉麗的紀念玩偶和啤酒墊;還有些是普通讀者,她們在信中表達了對這本不可多得的書的熱愛之情。直到現在,我仍然會與朋友談論起《飄》引起的巨大反響。最近,我和著名的小說家希拉里·曼特爾(Hilary Mantel)談到此書。希拉里告訴我,她的同學曾借給她一本珍貴的《飄》,書是用線裝訂在一起的,頁面上汙跡斑斑,還留有她媽媽和兩個姐姐的淚漬。那時正值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公民權利運動期間,她通過媽媽瞭解了電視新聞裡的三K黨。當希拉里開始讀《飄》時,她漸漸有了政治意識,對書中的種族議題感到不安。“因此,我再也無法將它當成一個故事來讀。但是,我內心依然想去讀它,而且我讀得越來越快。”她說道。

這便體現了一個重要的悖論。從1989年到現在的漫長歲月裡,大量的作家和電影製作者讓我們看到了無數關於奴隸制、美國內戰及其影響的作品,這些作品呈現的政治思想更加尖銳,情感上也更加清晰。然而,《飄》這部作品,儘管存在著無法否認的政治偏見和缺點,但它依然讓人愛不釋手,在好萊塢的黃金時代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人們心中一部里程碑式的鉅作。站在個性好強又魅力四射的女主人公的角度,通過一個複雜且悽美的浪漫故事,《飄》為女人們講述了我們的願望、遺憾,講述了我們對愛人的付出和忠貞,肯定了我們成為一個合格的母親、孝順的女兒、稱職的愛人和忠實的朋友的能力。難怪,在萬千女性的心裡,《飄》一直佔據著特殊的位置。

文章節選自《斯嘉麗的女人們:<飄>與女性粉絲》 序言,

作者:【美】海倫·泰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