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更多“小米”,消滅更多山寨:拼多多的造物運動'

"


"


創造更多“小米”,消滅更多山寨:拼多多的造物運動

作者|王長勝

出品|科技觀察

大概13年前,我第一次去東莞,採訪了半個多月,順藤摸瓜找到很多家為世界知名品牌代工的製造企業,做了一期封面選題,名為“隱形冠軍”。這些企業有個共性,他們都做到了行業裡的前三名,大部分做到了第一名,產品銷往全球各地,但是企業本身不顯山不露水,沒有自己的品牌和營銷,專心致志做代工。去了他們的工廠,你會感到驚訝,無論是機器設備、管理水平、還是產品質量,都是國際頂級品質,他們是全球商業的幕後良心。

最近這些年,隨著國內各種成本的飆升,純代工的製造企業走上一條不可逆的下坡路。出口訂單急劇減少,而國內消費者又不認識他們,因為他們連自己的品牌都沒有,更不要說營銷體系。這麼棒的生產能力和產品品質,卻一時間找不到出路。這成為困擾中國製造業、中國經濟的一個難題。所以,國家提出供給側改革,怎麼改,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隱形冠軍”們的沒落和淘寶天貓等電商的崛起,差不多是同步的。所以,我們在淘寶上看到相當數量的“蹭品牌”產品,雖然有自己的品牌,但是不知名,所以就緊貼著大品牌命名,連產品設計、規格、包裝都高仿大品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山寨。這些山寨產品,說實話,質量良莠不齊,有的是真好,有的是真糊弄人。當然,這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電商平臺的產品數量和品類,而且也滿足了億萬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難怪連馬雲都公開說過,“很多假貨的質量比正品還要好。”

好景不長,天貓淘寶要向知名大品牌要利潤,這些本來有機會通過電商建立自己新品牌的山寨廠商,逐步被平臺拋棄,沒有出路就等於死。但是,實話實說,產品質量過硬,又是供給側改革的對象,不能說關就關了,有沒有辦法能夠幫助他們成長呢?

拼多多,同樣是一個飽受山寨之苦的電商平臺,淘寶天貓甩鍋之後,山寨產品向拼多多蔓延。一關了之?還是引導他們走上新品牌之路?拼多多,打算試一試。

就在成功登陸美國上市後不久,2018年12月12日,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計劃”, 根據拼多多官方解釋,“新品牌計劃”是聚焦中國中小微製造企業成長的系統性平臺,根據計劃,拼多多將扶持1000家各行業工廠,為企業提供研發建議、大數據支持和流量傾斜,幫助中小企業以最低成本對接4.4億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培育新品牌。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的解釋更為直觀,在他看來,拼多多的出發點就是幫助消費者找到他們需要的產品,“如果市場上沒有,我們就有責任幫他們造出來”。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憲認為“新品牌計劃”的本質是產業互聯網。一是通過需求前置化,讓消費者的意志來決定新品研發和投產的方向,極大降低了研發投入的不確定性。二是在此基礎上,用穩定需求推動企業的高成長。

這更像是一個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戶直連製造)的進化版本,在用戶需求端下功夫,收集用戶需求,倒逼供給端做出改革,從工廠直髮消費端,省掉所有中間環節,為用戶“量身定做”真正物美價廉的好商品。

半年多過去了,拼多多共計推出1200餘款代表行業極致的定製化產品,累積收到超過6000家制造企業遞交的申請,近500家企業和品牌方參與了試點工程,正式成員達62家。

"


創造更多“小米”,消滅更多山寨:拼多多的造物運動

作者|王長勝

出品|科技觀察

大概13年前,我第一次去東莞,採訪了半個多月,順藤摸瓜找到很多家為世界知名品牌代工的製造企業,做了一期封面選題,名為“隱形冠軍”。這些企業有個共性,他們都做到了行業裡的前三名,大部分做到了第一名,產品銷往全球各地,但是企業本身不顯山不露水,沒有自己的品牌和營銷,專心致志做代工。去了他們的工廠,你會感到驚訝,無論是機器設備、管理水平、還是產品質量,都是國際頂級品質,他們是全球商業的幕後良心。

最近這些年,隨著國內各種成本的飆升,純代工的製造企業走上一條不可逆的下坡路。出口訂單急劇減少,而國內消費者又不認識他們,因為他們連自己的品牌都沒有,更不要說營銷體系。這麼棒的生產能力和產品品質,卻一時間找不到出路。這成為困擾中國製造業、中國經濟的一個難題。所以,國家提出供給側改革,怎麼改,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隱形冠軍”們的沒落和淘寶天貓等電商的崛起,差不多是同步的。所以,我們在淘寶上看到相當數量的“蹭品牌”產品,雖然有自己的品牌,但是不知名,所以就緊貼著大品牌命名,連產品設計、規格、包裝都高仿大品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山寨。這些山寨產品,說實話,質量良莠不齊,有的是真好,有的是真糊弄人。當然,這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電商平臺的產品數量和品類,而且也滿足了億萬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難怪連馬雲都公開說過,“很多假貨的質量比正品還要好。”

好景不長,天貓淘寶要向知名大品牌要利潤,這些本來有機會通過電商建立自己新品牌的山寨廠商,逐步被平臺拋棄,沒有出路就等於死。但是,實話實說,產品質量過硬,又是供給側改革的對象,不能說關就關了,有沒有辦法能夠幫助他們成長呢?

拼多多,同樣是一個飽受山寨之苦的電商平臺,淘寶天貓甩鍋之後,山寨產品向拼多多蔓延。一關了之?還是引導他們走上新品牌之路?拼多多,打算試一試。

就在成功登陸美國上市後不久,2018年12月12日,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計劃”, 根據拼多多官方解釋,“新品牌計劃”是聚焦中國中小微製造企業成長的系統性平臺,根據計劃,拼多多將扶持1000家各行業工廠,為企業提供研發建議、大數據支持和流量傾斜,幫助中小企業以最低成本對接4.4億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培育新品牌。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的解釋更為直觀,在他看來,拼多多的出發點就是幫助消費者找到他們需要的產品,“如果市場上沒有,我們就有責任幫他們造出來”。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憲認為“新品牌計劃”的本質是產業互聯網。一是通過需求前置化,讓消費者的意志來決定新品研發和投產的方向,極大降低了研發投入的不確定性。二是在此基礎上,用穩定需求推動企業的高成長。

這更像是一個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戶直連製造)的進化版本,在用戶需求端下功夫,收集用戶需求,倒逼供給端做出改革,從工廠直髮消費端,省掉所有中間環節,為用戶“量身定做”真正物美價廉的好商品。

半年多過去了,拼多多共計推出1200餘款代表行業極致的定製化產品,累積收到超過6000家制造企業遞交的申請,近500家企業和品牌方參與了試點工程,正式成員達62家。

創造更多“小米”,消滅更多山寨:拼多多的造物運動

三禾廚具是拼多多“新品牌計劃”的一期成員。公司成立於2004年,長期以來為雙立人等德國和日本品牌做代工,15年的發展歷程中,三禾先後與包括雙立人、LE CREUSET、膳魔師等在內的國際一線品牌達成合作關係,其不粘鍋出口量常年穩居行業前列。在歐美等發達地區,三禾擁有極高的市佔率,在意大利市場,每10戶家庭中,約有5戶使用的鍋具由三禾製造。但是這樣優秀的工廠,卻出於種種原因沒有被中國消費者認知。

2010年,三禾著手通過自主品牌開拓內需市場,如前文所述,從代工到自有品牌,其中的挑戰遠超三禾團隊的想象。“我們一直偏技術、偏外貿,對於國內的渠道甚至行業規則並不瞭解,轉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消費者對於鍋具的瞭解非常有限,品牌知名度幾乎是其判定價格的唯一標準。”三禾董事長方成表示。“品牌的作用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行業要採取傳統的經銷體系,很多時候,一口造價幾十元的鍋,經過層層分銷,進入商超渠道後,最終售價會達到數百元,行銷成本非常之高。”

拼多多給三禾量身定做了一套方案,“第一要務是說服三禾開發一款匹配最廣大消費者群體的鍋具,迅速實現規模、確立口碑。”經過多輪探討,三禾最終決定定製研發一款99元的高品質鍋具,為此,企業專門成立了一支研發團隊,由董事長親自帶隊,單獨開發模具和生產線。此前,三禾最便宜的產品是199元,從來沒有嘗試過99元的定價。這款為拼多多用戶定製的產品是平價,但是工藝、材質、品質一定要高,對標經典出口款。

"


創造更多“小米”,消滅更多山寨:拼多多的造物運動

作者|王長勝

出品|科技觀察

大概13年前,我第一次去東莞,採訪了半個多月,順藤摸瓜找到很多家為世界知名品牌代工的製造企業,做了一期封面選題,名為“隱形冠軍”。這些企業有個共性,他們都做到了行業裡的前三名,大部分做到了第一名,產品銷往全球各地,但是企業本身不顯山不露水,沒有自己的品牌和營銷,專心致志做代工。去了他們的工廠,你會感到驚訝,無論是機器設備、管理水平、還是產品質量,都是國際頂級品質,他們是全球商業的幕後良心。

最近這些年,隨著國內各種成本的飆升,純代工的製造企業走上一條不可逆的下坡路。出口訂單急劇減少,而國內消費者又不認識他們,因為他們連自己的品牌都沒有,更不要說營銷體系。這麼棒的生產能力和產品品質,卻一時間找不到出路。這成為困擾中國製造業、中國經濟的一個難題。所以,國家提出供給側改革,怎麼改,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隱形冠軍”們的沒落和淘寶天貓等電商的崛起,差不多是同步的。所以,我們在淘寶上看到相當數量的“蹭品牌”產品,雖然有自己的品牌,但是不知名,所以就緊貼著大品牌命名,連產品設計、規格、包裝都高仿大品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山寨。這些山寨產品,說實話,質量良莠不齊,有的是真好,有的是真糊弄人。當然,這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電商平臺的產品數量和品類,而且也滿足了億萬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難怪連馬雲都公開說過,“很多假貨的質量比正品還要好。”

好景不長,天貓淘寶要向知名大品牌要利潤,這些本來有機會通過電商建立自己新品牌的山寨廠商,逐步被平臺拋棄,沒有出路就等於死。但是,實話實說,產品質量過硬,又是供給側改革的對象,不能說關就關了,有沒有辦法能夠幫助他們成長呢?

拼多多,同樣是一個飽受山寨之苦的電商平臺,淘寶天貓甩鍋之後,山寨產品向拼多多蔓延。一關了之?還是引導他們走上新品牌之路?拼多多,打算試一試。

就在成功登陸美國上市後不久,2018年12月12日,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計劃”, 根據拼多多官方解釋,“新品牌計劃”是聚焦中國中小微製造企業成長的系統性平臺,根據計劃,拼多多將扶持1000家各行業工廠,為企業提供研發建議、大數據支持和流量傾斜,幫助中小企業以最低成本對接4.4億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培育新品牌。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的解釋更為直觀,在他看來,拼多多的出發點就是幫助消費者找到他們需要的產品,“如果市場上沒有,我們就有責任幫他們造出來”。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憲認為“新品牌計劃”的本質是產業互聯網。一是通過需求前置化,讓消費者的意志來決定新品研發和投產的方向,極大降低了研發投入的不確定性。二是在此基礎上,用穩定需求推動企業的高成長。

這更像是一個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戶直連製造)的進化版本,在用戶需求端下功夫,收集用戶需求,倒逼供給端做出改革,從工廠直髮消費端,省掉所有中間環節,為用戶“量身定做”真正物美價廉的好商品。

半年多過去了,拼多多共計推出1200餘款代表行業極致的定製化產品,累積收到超過6000家制造企業遞交的申請,近500家企業和品牌方參與了試點工程,正式成員達62家。

創造更多“小米”,消滅更多山寨:拼多多的造物運動

三禾廚具是拼多多“新品牌計劃”的一期成員。公司成立於2004年,長期以來為雙立人等德國和日本品牌做代工,15年的發展歷程中,三禾先後與包括雙立人、LE CREUSET、膳魔師等在內的國際一線品牌達成合作關係,其不粘鍋出口量常年穩居行業前列。在歐美等發達地區,三禾擁有極高的市佔率,在意大利市場,每10戶家庭中,約有5戶使用的鍋具由三禾製造。但是這樣優秀的工廠,卻出於種種原因沒有被中國消費者認知。

2010年,三禾著手通過自主品牌開拓內需市場,如前文所述,從代工到自有品牌,其中的挑戰遠超三禾團隊的想象。“我們一直偏技術、偏外貿,對於國內的渠道甚至行業規則並不瞭解,轉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消費者對於鍋具的瞭解非常有限,品牌知名度幾乎是其判定價格的唯一標準。”三禾董事長方成表示。“品牌的作用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行業要採取傳統的經銷體系,很多時候,一口造價幾十元的鍋,經過層層分銷,進入商超渠道後,最終售價會達到數百元,行銷成本非常之高。”

拼多多給三禾量身定做了一套方案,“第一要務是說服三禾開發一款匹配最廣大消費者群體的鍋具,迅速實現規模、確立口碑。”經過多輪探討,三禾最終決定定製研發一款99元的高品質鍋具,為此,企業專門成立了一支研發團隊,由董事長親自帶隊,單獨開發模具和生產線。此前,三禾最便宜的產品是199元,從來沒有嘗試過99元的定價。這款為拼多多用戶定製的產品是平價,但是工藝、材質、品質一定要高,對標經典出口款。

創造更多“小米”,消滅更多山寨:拼多多的造物運動

與三禾有同樣經歷的安徽德力是國內首家日用玻璃上市企業,擁有亞洲最大的日用玻璃器皿生產工廠, 產品出口全球70多個國家,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長期為美國康寧(Corning)、韓國樂扣樂扣(Lock & Lock)等品牌提供ODM服務,設計並製造了包括百事、麥當勞等在內的多款熱門玻璃產品,此外,德力還與宜家、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等國際渠道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長期提供專供產品。

但是,由於企業的出口增速持續放緩,銷售成本逐年上升,而且,受限於品牌認知度,在國內消費市場,德力質地優良的產品,得不到中高端市場的認可。 2018年,德力在國內市場的市佔率接近20%,這意味著市面上每5只家用玻璃杯子,就有1只是德力製造。然而,人人都用玻璃杯,卻鮮有人知曉德力——有頂尖產品、無品牌認知,這是一批國內領軍制造企業的慣有問題。

“這兩年發生了很多令人無奈的現象。在國內市場,部分國際品牌的日用玻璃遭遇瘋搶,實際上這些產品都是德力設計生產的,有的過一遍保稅區,就成了進口產品。”德力高級副總裁程英嶺表示。

德力團隊很清楚問題的癥結所在:國內日用品玻璃行業中,超過50%的流通掌握在線下經銷商手中,冗長的經銷鏈路降低了產品的終端價格優勢,也讓工廠對市場變化的認知相對滯後。

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計劃”之後,德力在沒有前期推廣的情況下,銷量增速非常快,用戶展現了驚人的消費爆發力,首月的銷量便接近15萬隻。拼多多“年貨節”期間,德力紅酒杯的單品日銷量超過2萬件,整體銷量環比增幅超過50%。

“拼多多平臺的我們在短時間於下沉市場收穫了一批新客群,形成了很高的品牌復購率。所以,在加入‘新品牌計劃’後,我們迅速將之列為企業戰略層面的事項。”德力高級副總裁程英嶺表示:“所有此類定製化產品,都是出口品質、平民價格。比如同等品質的商品,沃爾瑪貼牌價是1美元,拼多多則是2.8元包郵,我們用最高性價比展現對平臺4.43億用戶的誠意,希望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

除了三禾廚具和安徽德力,新寶電器、家衛士、絲飄紙巾、JVC電視等一大批“隱形冠軍”都是在加入了拼多多“新品牌計劃”之後,獲得了企業轉型的第二春。第三方監測數據顯示,包括家衛士、三禾廚具、德力等企業,他們在拼多多平臺上線新品牌之後,在全網和其他電商平臺的流量都在飆升,平均增幅達到了2倍以上。

更為關鍵的是,他們從早年的代工背景,升級到擁有自己的品牌,擁有自己的用戶,不再靠天吃飯,不再被人卡住脖子。這是一條自由、自主之路,他們在拼多多的扶持下而積累起來的品牌和口碑,這種無形資產,最終都屬於企業自己。

這恐怕才是最大的收穫。想要解決中國的山寨問題,光嘲諷和攻擊是沒有用的,過去幾年間,中國消滅山寨最成功的案例,當屬於小米。小米手機創業九年,成功利用了中國的製造業優勢,建立一個全新的互聯網品牌,當新品牌+高質量結合在一起,小米就成功佔領了曾經屬於雜牌機、山寨機的市場空間。如今國產智能手機已經崛起為世界手機產業的一極,像小米這樣的新品牌居功至偉。

至於拼多多,作為一個電商平臺,本質上也是受益於整個中國製造業的大生態以及用戶消費能力的持續增長,所以,對於拼多多來說,如果能夠利用資源優勢、需求數據來協助中國製造業湧現出更多“小米”這樣的新品牌,去消滅和佔領原來被山寨品盤踞的市場空間,就能把蛋糕做大,蛋糕大了,拼多多也就大了。這才是下一個時代的工業互聯網邏輯:多贏才能真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